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生型造山带结构解析与时空制约 被引量:48
1
作者 肖文交 李继亮 +5 位作者 宋东方 韩春明 万博 张继恩 敖松坚 张志勇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61-1687,共27页
增生型造山带记录复杂的板块汇聚过程,增生造山作用演化历史漫长,发育多期次造山作用.就增生型造山带的特征与复杂性进行简要总结与评述,并讨论增生造山作用时空分析思路.增生造山作用是多种性质(汇聚、转换和离散)的板块边缘,沿一个核... 增生型造山带记录复杂的板块汇聚过程,增生造山作用演化历史漫长,发育多期次造山作用.就增生型造山带的特征与复杂性进行简要总结与评述,并讨论增生造山作用时空分析思路.增生造山作用是多种性质(汇聚、转换和离散)的板块边缘,沿一个核心大陆边缘最终发生复杂相互作用动力学过程的总和.弧前发育增生杂岩和各种混杂岩或者构造岩片,上叠有以弧前盆地为代表的各类沉积盆地,共同制约增生过程的时空演化特征.增生型造山带多发育多岛海复杂古地理格局,增生造山作用具有多组分、多岛海、多盆地类型、多种性质的岩浆活动、宽阔的增生杂岩、多俯冲极性、多地体拼贴、长期演化与面状增生等特性.以古地磁、古地理、古生物与古气候等资料为基本依据,划分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界线.以构造地质解析和关键地区详细的地质填图,结合物质成分和年代学分析,进行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及其相互关系的详细解剖.卷入增生造山事件中最年轻的地质体或者组分,提供了该期增生事件时限的下限;卷入增生造山事件中最年轻的角度不整合,以及最年轻的高压-低温变质事件,可能提供了最晚增生事件时限的下限;而未卷入增生造山事件中最老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则可能提供了最晚增生事件时限的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造山带 增生杂岩 造山带结构 复式增生造山作用 增生造山作用时限 大地构造学
原文传递
东天山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演化和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被引量:15
2
作者 韩春明 肖文交 +5 位作者 万博 敖松坚 张继恩 宋东方 张志勇 王忠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14-1932,共19页
本文立足于东天山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内生金属矿床的野外地质研究,在充分整理和消化前人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选取典型矿床进行重点解剖研究,尝试应用成矿系列的理论来认识东天山晚古生代-中生代内生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成矿动力... 本文立足于东天山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内生金属矿床的野外地质研究,在充分整理和消化前人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选取典型矿床进行重点解剖研究,尝试应用成矿系列的理论来认识东天山晚古生代-中生代内生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成矿动力学演化规律,以内生金属矿床时空分布样式作为大地构造环境的标志和限定;本文主要以东天山地区的内生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成矿系列的学术思想,将其进一步划分为5个成矿亚系列。按照时代顺序,对于每一个成矿系列形成的成矿动力学背景、时空分布规律、典型矿床特征和成因机制进行了简要论述;基于对成矿系列的分析研究,进而探讨了东天山晚古生代-中生代内生金属矿床规律与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总结了该地区古生代俯冲-增生和中生代后碰撞演化导致了该地区独居特色的内生金属矿床侧向分带现象;指出东天山作为中亚增生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经历了完整的俯冲-增生、碰撞造山和后碰撞的演化阶段,而每一个构造演化阶段都伴随有一套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金属元素的大量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金属 成矿带 成矿系列 俯冲-增生 东天山
下载PDF
俯冲带结构演变解剖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11
3
作者 肖文交 宋东方 +5 位作者 张继恩 毛启贵 敖松坚 韩春明 万博 张志勇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073-3106,共34页
俯冲带作为板块构造最为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地球最大的物质循环系统,被称为“俯冲工厂”.俯冲作用是驱动和维持板块运动的重要动力引擎.一个完整的俯冲带发育海沟、增生楔、弧前盆地、岩浆弧、弧后盆地(或弧背前陆盆地)等基本构造单元.... 俯冲带作为板块构造最为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地球最大的物质循环系统,被称为“俯冲工厂”.俯冲作用是驱动和维持板块运动的重要动力引擎.一个完整的俯冲带发育海沟、增生楔、弧前盆地、岩浆弧、弧后盆地(或弧背前陆盆地)等基本构造单元.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洋脊俯冲、年轻洋壳俯冲、海山俯冲),则可形成一些特殊的俯冲带结构(如平板俯冲、俯冲侵蚀),导致岩浆弧、增生楔、弧前盆地等不发育甚至缺失.俯冲大洋板片可滞留于或穿越地幔过渡带进入下地幔甚至到达核幔边界,把地壳物质带入到地球深部,并通过地幔柱活动上升到浅部.俯冲带是构造活动强烈的区域,存在走滑、挤压、伸展等变形及其构造叠加.俯冲带海沟可向大洋或大陆方向迁移,岛弧及增生楔等也随之发生迁移,使俯冲带上盘发生周期性挤压和伸展,形成复杂的古地理格局.微陆块、岛弧、海山/洋底高原等地质体在俯冲带发生增生时,可阻塞先存的俯冲带,造成俯冲带跃迁或俯冲极性反转,在其外侧形成新的俯冲带.俯冲带深部精细结构、俯冲起始如何发生、板块俯冲与地幔柱的深部关联机制等是当前俯冲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前沿问题.开展俯冲带地球物理深部探测、古缝合带与现今俯冲带对比研究、俯冲带动力学数值模拟是解决上述科学问题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带 结构演变 缝合带 增生造山带 问题与展望 构造地质
原文传递
西昆仑及邻区成矿规律和成矿系列 被引量:6
4
作者 韩春明 肖文交 +4 位作者 方爱民 毛启贵 敖松坚 张继恩 宋东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615-3644,共30页
成矿系列是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的一种学术思想,主张用系统论、活动论的观点研究在地质历史发展的各阶段、各特定地质构造环境中成矿作用的过程及形成的矿床组合自然体。本文基于对西昆仑及邻区大地构造演化的新认识和新理解,结合研究区境... 成矿系列是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的一种学术思想,主张用系统论、活动论的观点研究在地质历史发展的各阶段、各特定地质构造环境中成矿作用的过程及形成的矿床组合自然体。本文基于对西昆仑及邻区大地构造演化的新认识和新理解,结合研究区境内外地质和矿产勘查研究新进展,尤其是大批成矿年龄精测数据和对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的新认识,将西昆仑及邻区内生金属矿产资源划分为8个主要矿床成矿系列:(1)古元古代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系列;(2)中元古代层控碳酸盐岩型铁铜金矿床成矿系列;(3)志留纪沉积变质岩系有关的Fe矿床成矿系列;(4)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层控碳酸盐岩型铅锌(铜)矿床成矿系列;(5)石炭纪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成矿系列;(6)晚石炭世层控碳酸盐岩型锰矿床成矿系列;(7)侏罗纪-白垩纪层控(MVT)和沉积喷流型(SEDEX)型铅锌矿床成矿系列;(8)中新生代与伟晶岩有关的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叙述了各个成矿系列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特征、矿床组合、时空分布规律和典型矿床特征等。本次成矿系列的划分,强调以重大构造事件作为背景,突出以重大构造事件与大规模成矿的耦合关系作为出发点,力求从更大尺度上认识矿床形成的成矿动力学背景。值得指出的是,研究区幅员辽阔,不少矿床的成矿系列具有明显空间递变性,如与特提斯洋闭合和碰撞有关的成矿事件横跨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阶段;北昆仑地体为塔里木古陆的一部分,记录从古元古代早期到新元古代的构造演化对Rodinia超大陆汇聚和裂解的响应。在长期演化过程中,西昆仑及其邻区形成了独特的成矿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成矿系列 成矿规律 成矿历史演化 西昆仑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南缘蛇绿岩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5
作者 敖松坚 肖文交 +6 位作者 韩春明 毛启贵 万博 张继恩 张志勇 宋东方 谭肖博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107-3126,共20页
蛇绿岩与产于增生楔中的蛇绿岩碎片记录了大洋岩石圈形成、俯冲、消亡等造山作用的全过程信息;是解剖造山带与探讨造山作用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重点阐述蛇绿岩的继承性构造(形成于大洋岩石圈形成阶段:洋‒陆过渡带型(oceancontinental tr... 蛇绿岩与产于增生楔中的蛇绿岩碎片记录了大洋岩石圈形成、俯冲、消亡等造山作用的全过程信息;是解剖造山带与探讨造山作用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重点阐述蛇绿岩的继承性构造(形成于大洋岩石圈形成阶段:洋‒陆过渡带型(oceancontinental transition,简称OCT)、洋中脊型(快速扩张脊的Penrose型与慢速扩张的洋底核杂岩型)、supra-subduction-zone(SSZ)型三个基本端元)与造山就位构造(构造就位于造山带阶段:仰冲就位与俯冲刮铲)的特征、区别及其地质意义.强调蛇绿岩形成的“生而不同”与构造就位的“死也有别”;讨论了蛇绿岩两阶段的特征、时代的大地构造配置,呼吁关注蛇绿岩构造就位阶段俯冲流体的叠加作用,其可能导致最终就位在造山带中的蛇绿岩大部分都具有SSZ型特征.最后,结合中亚造山带南部主要蛇绿岩的特征,对未来中亚造山带蛇绿岩研究提出一些思考与展望;指出未来研究应注重对有限洋盆或小洋盆的厘定,关注OCT成因蛇绿岩的识别与研究,重视山弯构造与走滑断裂对蛇绿岩带现今产出的控制与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蛇绿岩 变质底板 洋底核杂岩 洋陆过渡带 岩石学
原文传递
甘肃北山雀儿山蛇绿混杂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洋 方同辉 +2 位作者 郑小明 毛启贵 敖松坚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1-482,共12页
蛇绿岩是认识古洋盆演化的关键,为人们研究大洋岩石圈特征、古板块重建、地幔物质组成以及板块俯冲过程等提供了重要依据。本研究新发现的雀儿山蛇绿混杂岩,位于中—蒙边境附近,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大南湖—雀儿山—圆包山岛弧带,其围岩为... 蛇绿岩是认识古洋盆演化的关键,为人们研究大洋岩石圈特征、古板块重建、地幔物质组成以及板块俯冲过程等提供了重要依据。本研究新发现的雀儿山蛇绿混杂岩,位于中—蒙边境附近,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大南湖—雀儿山—圆包山岛弧带,其围岩为绿条山组上段板岩段和白山群上亚群的绿泥千枚岩组,区域上的绿条山组和白山群上亚群可能不是连续沉积的岩石地层单元,而是弧前增生杂岩。雀儿山蛇绿混杂岩的岩性组合包括:片理化蛇纹岩、蛇纹石化辉石橄榄岩、辉长岩、玄武岩、安山质熔岩/角砾岩、英安岩、凝灰质砂岩、硅泥质岩、灰岩及大理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雀儿山蛇绿混杂岩的增生就位时代可能为中三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儿山蛇绿混杂岩 构造特征 甘肃北山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