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高效低能耗移动数据采集与无线充电策略 被引量:11
1
作者 钟萍 徐爱昆 +4 位作者 张艺雯 李亚婷 张一鸣 黄家玮 王建新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867-2886,共20页
在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wireless rechargeable sensor network,简称WRSN)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是如何在高效收集传感器节点数据的同时,降低网络整体能量消耗.大多数现有数据收集策略或是不能适应大规模的充电传感器网络,或是没有... 在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wireless rechargeable sensor network,简称WRSN)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是如何在高效收集传感器节点数据的同时,降低网络整体能量消耗.大多数现有数据收集策略或是不能适应大规模的充电传感器网络,或是没有充分考虑到传感器节点能量补充的问题,这将严重降低网络的通信量和生命周期.为此,针对WRSN中数据收集和网络能耗的问题,提出使用数据收集小车(data collection vehicle,简称DCV)和无线充电小车(wireless charging vehicle,简称WCV)分别负责数据收集和节点充电,从而在优化数据收集的同时,保证网络的持续性.首先,为了提高数据收集和充电效率,根据传感器节点的邻域相似度以及节点之间的距离,将网络自适应划分为多个子区域;随后,根据传感器节点足跳路由之内的电池能量和节点社交性,选择各个区域内数据收集锚点;接着,通过分析传感器节点自身能量消耗与网络系统能耗之间的关系,设计了网络能耗优化函数,通过对偶分解和次梯度的方法求得优化函数的最佳节点感知率和物理链路传输率;最后,实验验证了该网络不仅能有效降低网络整体能耗,而且具有较低的节点死亡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收集 网络区域划分 锚点选择 能耗优化函数
下载PDF
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改革刍议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军辉 黄德昌 +2 位作者 展爱云 聂逸文 高新诚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9年第1期16-19,共4页
本文围绕"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研究分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卓越工程创新人才的需求,针对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研究探索了地方高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对推动... 本文围绕"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研究分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卓越工程创新人才的需求,针对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研究探索了地方高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对推动我国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地方高校 电子信息类专业
下载PDF
13例PD-1抑制剂致免疫性肺炎病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晟 温爱萍 +3 位作者 董怡文 余俊先 李哲 李新刚 《中南药学》 2023年第10期2809-2812,共4页
目的分析PD-1抑制剂相关免疫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共13例PD-1抑制剂致免疫性肺炎病例的诊疗过程及临床特点。结果13例患者中男11例,女2例... 目的分析PD-1抑制剂相关免疫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共13例PD-1抑制剂致免疫性肺炎病例的诊疗过程及临床特点。结果13例患者中男11例,女2例;使用药物包括卡瑞利珠单抗6例,纳武利尤单抗3例,替雷利珠单抗2例,信迪利单抗2例。用药开始至确诊平均为(5.15±2.80)个治疗周期。患者症状主诉为喘憋6例(46.15%);咳嗽及咳痰的3例(23.08%);没有明显主观症状的5例(38.46%)。胸部CT检查结果以双肺多发磨玻璃影为主,共12例(92.31%)。13例患者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平均疗程为(27.38±16.46)d。经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复查胸部CT仅1名患者痊愈。结论免疫性肺炎是PD-1抑制剂发生率较低的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评估和处置,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性肺炎
下载PDF
AFLP analysis of genetic variation of Hyphantria cunea(Drury) populations in Beijing and a nearby site 被引量:1
4
作者 TAO Jing ai yi-wen +3 位作者 LUO You-qing YANG Liu YAN Wei CHEN Min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9年第1期14-19,共6页
Hyphantria cunea (Drury) is a severe invasive pest in Beijing.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 for its successful invasion and outbreak. Accordingly, this study was tailored to assess molecular variation an... Hyphantria cunea (Drury) is a severe invasive pest in Beijing.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 for its successful invasion and outbreak. Accordingly, this study was tailored to assess molecular variation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ree H. cunea populations in Beijing and one population from Sanhe in Hebei Province as control (totally 100 individuals). A silver-labeled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AFLP) DNA profiling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opulations. Five EcoRI and MseI primer combinations produced a total of 171 (91.2% polymorphic) informative fragments. The average Nei's genetic diversity in four H. cunea populations analyzed by Popgene3.2 software was 0.2287, and the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ranked in the order BDR (reared population in Daxing, Beijing) 〉 BDN (natural population in Daxing, Beijing) 〉 HSN (natural population in Sanhe, Hebei Province) 〉 BFN (natural population in Fengtai, Beijing). The value of genetic differentia- tion among populations was 0.3321, and the gene flow was 1.0057. The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these populations ranged from 0.0735 to 0.3309, 0.0531 on average. The result of UPGMA (unweigh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averages) clustering showed that populations BFN and HSN were closely related, while BFN and BDN had the largest genetic distanc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 cunea populations in Beijing might originate from several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hantria cunea (Drury) AFLP genetic variation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下载PDF
Using a consensus acupoints regimen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upuncture sensation and lumbar spinal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linical coopera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Yen-Lin Chao yi-ai Rau +12 位作者 Hong-Sheng Shiue Jiun-Lin Yan Yuan-Yun Tang Shao-wen Yu Bo-Yan Yeh Yen-Lung Chen Tsung-Hsien Yang Shu-Chen Cheng yi-wen Hsieh Hsin-Chia Huang Fu-Kuang Tsai Yu-Sheng Chen Geng-Hao Li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29-337,共9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postoperative pain in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e disease, and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stoperative analgesic ef... Objective: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postoperative pain in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e disease, and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stoperative analges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the sensation of acupuncture experienced by the patients.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analyzed the medical records of 97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an operation by the same surgeon due to 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cupuncture group(n = 32),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 group(n = 27), and oral analgesia group(n = 38)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ostoperative analgesic methods. During their hospitalization, patients completed daily evaluations of their pain using a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and injection times of supplemental meperidine were recorded. Also,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Acupuncture Sensation Scale(C-MASS) was used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Results: Each of the three treatment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postoperative pain, as shown by reduced VAS scores. The acupuncture group, however, had less rebound pain(P < 0.05)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Both the acupuncture and PCA groups experienced acute analgesic effects that were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oral analgesia group. In addition, the higher the C-MASS index on the second day after surgery, the lower the VAS score on the fourth day after surgery. There was also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dull pain” in the acupuncture sensation.Conclus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cupuncture was beneficial for postoperative pain and discomfort after simple surgery for degenerative spinal disease.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ere was a disproportionate relevance between the patient’s acupuncture sens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ain VAS sc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analgesia Postoperative perio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Lumbosacral region Acupuncture sensation De-qi
原文传递
A HW/SW Co-Verification Technique for FPGA Test 被引量:1
6
作者 Yong-Bo Liao Ping Li ai-Wu Ruan yi-wen Wang wen-Chang Li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09年第4期390-394,共5页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s (FPGAs) have wide and extensive applications in many areas. Due to programmable feature of FPGAs, faults of FPGAs can be easily tolerated if fault sites can be located. A hardware/soft...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s (FPGAs) have wide and extensive applications in many areas. Due to programmable feature of FPGAs, faults of FPGAs can be easily tolerated if fault sites can be located. A hardware/software (HW/SW) co-verification technique for FPGA test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aking advantage of flexibility and observability of software in conjunction with high-speed simulation of hardware, this technique is capable of testing each input/output block (IOB) and configurable logic block (CLB) of FPGA automatically, exhaustively and repeatedly. Fault cells of FPGA can be positioned automatically by the proposed approach. As a result, test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can be enhanced without manual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igurable logic block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hardware/software co-verification input/output block.
下载PDF
火炭母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
7
作者 宋姗姗 杨艾华 +4 位作者 周艳萌 许译文 贤浩 李成玉 王微微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6-51,共6页
为了研究火炭母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体内外抑菌活性,本试验采用传统水煎法制备火炭母水煎液,分别用牛津杯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火炭母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 为了研究火炭母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体内外抑菌活性,本试验采用传统水煎法制备火炭母水煎液,分别用牛津杯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火炭母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建立秀丽隐杆线虫——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测定不同浓度火炭母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线虫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火炭母水煎液浓度为1 000 m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7.5±0.1)mm, MIC值为15.63 mg/mL,MBC值为31.25 mg/mL;在800~1 000 mg/mL浓度下,火炭母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线虫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火炭母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抑菌活性,为发现新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炭母水煎液 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模型 抑菌活性
下载PDF
HPV感染监测在宫颈病变治疗后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符剑花 于英 +2 位作者 王景妹 王晓暖 柯艺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369-2371,2376,共4页
目的探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监测在宫颈病变治疗后妇女中的应用,为预防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196例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研究及随访,其中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59例及... 目的探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监测在宫颈病变治疗后妇女中的应用,为预防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196例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研究及随访,其中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59例及宫颈癌Ⅰ期患者37例。观察宫颈病变患者的HPV感染率、转阴率、术后HR-HPV负荷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宫颈病变残留及复发率。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Ⅰ感染率为88.71%,宫颈上皮内瘤变Ⅱ为70.37%,宫颈上皮内瘤变Ⅲ为83.72%,宫颈癌Ⅰ期为86.49%,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4,P=0.058);治疗后6个月与12个月宫颈上皮内瘤变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宫颈上皮内瘤变Ⅲ及宫颈癌Ⅰ期的HR-HPV负荷量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宫颈病变治疗后HR-HPV总转阴140例,总转阴率为71.43%,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Ⅰ42例,占30.00%,宫颈上皮内瘤变Ⅱ34例,占24.29%,宫颈上皮内瘤变Ⅲ34例,占24.29%,宫颈癌Ⅰ期30例,占21.43%,但各级别的HR-HPV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4)。结论 HPV感染在行宫颈病变治疗患者随访中是一项重要指标,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患者发生宫颈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感染 监测 宫颈病变 应用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验证探讨退热解毒灵清热抗炎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杨爱霞 鲁力 柳佚雯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186-2191,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来筛选退热解毒灵清热抗炎的作用靶点,并且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数据库查询到板蓝根、柴胡、连翘、甘草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作用靶点,根据ADME筛选出祛白颗粒的活性成分并且搜集其靶点,通过Genecards...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来筛选退热解毒灵清热抗炎的作用靶点,并且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数据库查询到板蓝根、柴胡、连翘、甘草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作用靶点,根据ADME筛选出祛白颗粒的活性成分并且搜集其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搜集相关疾病靶点,使用STRING构建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网络,接着利用Metascape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利用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最后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退热解毒灵清热抗炎的主要成分有67种,核心靶点有65种,包括PTGS2,HSP90AA1,NOS2,CAMKK2,PTGS1等。GO和KEGG富集结果显示,退热解毒灵清热抗炎的生物学通路主要有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胆碱能突触、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IL-17信号通路等等。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退热解毒灵清热抗炎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退热解毒灵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热解毒灵 网络药理学 清热抗炎 多靶点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血清VCAM-1,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党清华 艾婷 +2 位作者 高颂轶 赵文静 秦艳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0期3961-3964,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血清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V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诊治的手足口病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脑炎将其分为观察组(合并脑炎)45例、...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血清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V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诊治的手足口病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脑炎将其分为观察组(合并脑炎)45例、对照组(未合并脑炎)45例。观察组中重型22例,危重型23例。统计分析患儿脑脊液常规分析指标(脑脊液蛋白质、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水平及脑脊液和血清中VCAM-1、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入院时脑脊液中蛋白质、白细胞计数水平,脑脊液和血清中VCAM-1、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危重症患儿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脑脊液中VCAM-1水平显著高于重症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患儿的脑脊液蛋白质、血清VCAM-1、VEGF水平、脑脊液VEGF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血清VCAM-1水平与脑脊液蛋白质、白细胞计数和VCAM-1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852,0.791,0.775,P<0.05),患儿血清VEGF水平与脑脊液蛋白质、白细胞计数和VEGF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809,0.882,0.813,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VCAM-1、VEGF水平显著上调,且均与脑脊液蛋白质、白细胞计数和VEGF水平显著相关,对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脑炎 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脊液蛋白质 脑脊液白细胞计数
原文传递
基于LBS的合肥学院校园个性化服务APP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奇爱 董宜文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第10期107-109,共3页
基于位置的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中海量的信息都与地理信息息息相关,其中的核心服务是导航和地图服务。针对当前的卫星定位系统和位置服务提供商还没有足够高的精确度,LBS对小区域下如居民小区、校园、公园、旅游场所等... 基于位置的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中海量的信息都与地理信息息息相关,其中的核心服务是导航和地图服务。针对当前的卫星定位系统和位置服务提供商还没有足够高的精确度,LBS对小区域下如居民小区、校园、公园、旅游场所等支持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该文以校园为例,在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平台上,根据校园内学生和教师群体的生活规律设计并实现了基于LBS的校园个性化客户端,以期为校园内的广大师生群体提供个性化、多样化、便捷化的位置和功能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oid平台开发技术 实时定位 STRUTS2 MYSQL LBS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保胆取石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金昌国 胡浩 +4 位作者 艾向南 魏小军 易文 欧阳才国 赵婷婷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8年第8期757-759,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与传统开腹保胆取石术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一2017年5月在航天中心医院进行保胆取石术治疗的胆囊结石病例资料,分为腔镜保胆取石手术组(1aparoscopicgall—preserving cholelithotomy,LGP...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与传统开腹保胆取石术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一2017年5月在航天中心医院进行保胆取石术治疗的胆囊结石病例资料,分为腔镜保胆取石手术组(1aparoscopicgall—preserving cholelithotomy,LGPC)与开腹保胆取石手术组(open gall-preserving cholelithotomy,OGPC),比较两组手术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共收集80例LGPC病例和100例OGPC病例。LGPC组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低于OGPC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OGPC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OGPC组(P〈0.01),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残余率、结石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OGPC治疗胆囊结石,LGPC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取石术 腹腔镜 并发症 复发率
下载PDF
荧光示踪法与染料法探测兔甲状腺前哨淋巴结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金昌国 胡浩 +3 位作者 魏小军 艾向南 易文 欧阳才国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907-909,共3页
目的比较荧光示踪法与染料法探测兔甲状腺前哨淋巴结的有效性,为临床开展甲状腺前哨淋巴结活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0只实验兔共计60侧甲状腺,每侧甲状腺分别注射600μmol·L^(-1)的吲哚菁绿(ICG)和5 g·L^(-1)的亚甲蓝0.02mL... 目的比较荧光示踪法与染料法探测兔甲状腺前哨淋巴结的有效性,为临床开展甲状腺前哨淋巴结活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0只实验兔共计60侧甲状腺,每侧甲状腺分别注射600μmol·L^(-1)的吲哚菁绿(ICG)和5 g·L^(-1)的亚甲蓝0.02mL。切除所探测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分别记录两种方法检测的淋巴结数量,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率和检出率。结果荧光探测法和亚甲蓝染料法检出兔甲状腺前哨淋巴结的准确率分别为92.7%和70.8%,检出率分别为91.7%和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探测兔甲状腺前哨淋巴结方面荧光示踪法优于亚甲蓝染料法,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前哨淋巴结 吲哚菁绿 亚甲蓝
下载PDF
青海虎头崖多金属矿床矿石矿物标型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程爱 易立文 +4 位作者 鲁安怀 谷湘平 于娟 张圆圆 李秋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0-622,共13页
虎头崖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该区岩浆活动强烈,具有Fe、Cu、Mo、Pb、Zn等多金属成矿元素组合。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虎头崖矿床不同矿脉黄铜矿、闪锌矿、磁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和毒砂6种... 虎头崖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该区岩浆活动强烈,具有Fe、Cu、Mo、Pb、Zn等多金属成矿元素组合。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虎头崖矿床不同矿脉黄铜矿、闪锌矿、磁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和毒砂6种主要矿石矿物的标型特征,探讨其对于矿床成矿作用的指示意义。通过分析虎头崖矿床2号矿脉、6号矿脉、7号矿脉闪锌矿中Zn/Fe比值(平均值分别为19.62、32.71、24.91)、Zn/Cd比值(均值分别为179.39、148.00、182.33)、Fe含量和FeS含量,以及黄铜矿中S元素含量、(Fe+Cu)/S比值(平均值分别为1.97、1.90、1.86),认为虎头崖矿床大致形成于中温环境,成矿温度自主岩体沿断层接触带向围岩逐渐降低,且7号脉闪锌矿成矿温度表现出从第1世代到第3世代逐渐降低的特点。根据磁铁矿中TiO_(2)、Al_(2)O_(3)、MgO、MnO和闪锌矿中Fe、Mn、Cd、Zn等化学成分特征,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虎头崖矿床成因类型为矽卡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标型特征 成矿温度 矿床成因 电子探针 虎头崖矿床
下载PDF
犬黏液瘤样二尖瓣病手术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樊艾琳 易梓文 +4 位作者 杨洛 周雪影 俞峰 李靖 刘波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0-123,共4页
犬黏液瘤样二尖瓣病是犬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病。临床大多以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临床突破的方向。手术治疗方法分为二尖瓣替换术、二尖瓣修复术以及心脏介入疗法,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前二者多需进行开胸手术且需要体外循环... 犬黏液瘤样二尖瓣病是犬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病。临床大多以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临床突破的方向。手术治疗方法分为二尖瓣替换术、二尖瓣修复术以及心脏介入疗法,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前二者多需进行开胸手术且需要体外循环及心脏停跳技术的支持,其中二尖瓣替换术的即时效果较好,但预后不良;二尖瓣修复术操作更复杂,但预后良好;而心脏介入疗法因其创伤性小、可操作性高逐步成为临床应用热点。手术治疗对黏液瘤样二尖瓣病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介入疗法发展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瘤样二尖瓣病 二尖瓣替换术 二尖瓣修复术 心脏介入疗法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和参数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水稻施氮水平分类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罗建军 杨红云 +3 位作者 路艳 万颖 孙爱珍 易文龙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0-257,共8页
为探索水稻氮素营养的快速、无损诊断方法以及构建基于高光谱技术的水稻氮素营养状况分类识别模型。本研究以4种不同施氮水平的"中嘉早17"水稻分蘖期顶部第三完全展开叶叶片(简称顶三叶)为研究对象,测定各叶片的可见光到近红... 为探索水稻氮素营养的快速、无损诊断方法以及构建基于高光谱技术的水稻氮素营养状况分类识别模型。本研究以4种不同施氮水平的"中嘉早17"水稻分蘖期顶部第三完全展开叶叶片(简称顶三叶)为研究对象,测定各叶片的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350~2500 nm)内的光谱数据,对所获取的光谱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和归一化处理,以消除噪声及量纲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进行数据降维至22维,同时分别选用基于网格搜索算法、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优化参数的支持向量机进行水稻氮素营养状况分类识别模型的建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水平下的水稻叶片光谱反射率曲线走势大致相同,但不同施氮水平下780~1 300、1 400~1 850及1 900~2500 nm波段光谱反射率存在一定的差别;2)优化参数后的SVM模型与默认参数下的SVM模型相比,其训练集与测试集分类识别效果都要优于默认参数下的SVM模型。其中,以遗传算法优化参数的SVM模型识别分类效果最佳,训练集和测试集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9.375%、98.750%,测试集的4种施氮水平(施氮量从低到高)识别准确率分别为100%、95%、100%和100%。结果表明利用高光谱技术能够很好地进行水稻氮素营养状况的定性诊断研究。为快速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为精确施氮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营养诊断 高光谱 主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家垒 李贵凡 +7 位作者 胡月梅 刘爱民 王建军 王慎玉 陈奕娟 王文娟 唐蓉 梁祁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9-11,14,共4页
目的评价某公司研制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选择1 200名3~5月龄知情同意、无百白破疫苗接种史、无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病史、无百白破疫苗接种禁忌症的健康婴幼儿,按1∶1比例随机接种3针次试验疫苗和对... 目的评价某公司研制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选择1 200名3~5月龄知情同意、无百白破疫苗接种史、无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病史、无百白破疫苗接种禁忌症的健康婴幼儿,按1∶1比例随机接种3针次试验疫苗和对照疫苗,每针次间隔1个月。在观察期内对受试者进行安全性观察,采集免前和全程免疫后第28d血清样本,进行免疫原性观察。结果免疫后试验组抗百日咳毒素(PT)、丝状血凝素(FHA)、白喉类毒素(DT)、破伤风类毒素(TT)抗体阳转率均>9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试验组非劣效于对照组。4种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抗体几何平均增长倍数(GMFI)除PT抗体外,其他3种抗体水平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均以1级和2级为主,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均<2%,仅疲倦乏力、肿、疼痛等发生率试验组(2.17%~6.17%)高于对照组(0.67%~3.50%)(P值均<0.05)。结论该公司研制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与同类上市疫苗相比,免疫原性较好,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可以耐受,可进一步进行多联疫苗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免疫原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全同态加密的云数据安全方案研究
18
作者 许爱雪 张诣 温洪念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63-67,共5页
同态加密可以在加密后的数据上直接操作,其结果解密后与直接对明文进行操作的结果一样。把同态加密应用到云中,可以有效解决当前云大部分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代理重加密和同态加密的云数据分享方案:首先利用PKI完成数据所有者和... 同态加密可以在加密后的数据上直接操作,其结果解密后与直接对明文进行操作的结果一样。把同态加密应用到云中,可以有效解决当前云大部分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代理重加密和同态加密的云数据分享方案:首先利用PKI完成数据所有者和用户的身份认证及密钥的产生和分发工作;数据所有者对数据进行特征划分,再引入代理重加密机制,利用RSA乘法同态的特性实现对加密数据进行授权访问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态加密 代理重加密 云数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