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历次极地考察航线及破冰船航行特征分析(1984-2019) 被引量:7
1
作者 艾松涛 陈一凡 +3 位作者 桂大伟 张汝诚 沈权 单学武 《测绘地理信息》 CSCD 2021年第3期1-9,共9页
1984-2019年,中国共有7艘考察船38次远赴南北两极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其中南极29航次,北极9航次,累计航程160万km。重点分析了"雪龙"号破冰船的航行特征参数,并结合GPS、机舱、罗经等多源数据,建立了破冰船航行状态分类识别模型... 1984-2019年,中国共有7艘考察船38次远赴南北两极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其中南极29航次,北极9航次,累计航程160万km。重点分析了"雪龙"号破冰船的航行特征参数,并结合GPS、机舱、罗经等多源数据,建立了破冰船航行状态分类识别模型,进而研发了破冰船的经停港口和停靠极地站点的识别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以往极地考察航次中考察船的经停港口和停靠极地站点进行识别和统计,累计经停了14个国家的32个港口,累计停靠了11个国家的18个极地考察站。探究了考察航线的空间分布规律和考察船的往返路线选择情况,并总结了南极考察船穿越西风带的航迹规律。最后利用分析结果,总结出中国南极科考4个阶段的特征,为未来南极科考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龙”号破冰船 航行特征 航线分析 南极 北极
原文传递
北斗三号系统在环南极地区的信号质量与基本定位服务性能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建 安家春 +3 位作者 艾松涛 王泽民 朱李忠 宋翔宇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7-350,共14页
随着北斗三号卫星定位系统(BDS-3)的逐步建成,北斗系统的服务范围已从亚太地区扩展到全球,而极地具有重要的科研、航运等价值,因此北斗三号在环南极地区的定位性能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利用在中山站、长城站以及环南极航行的"雪龙&qu... 随着北斗三号卫星定位系统(BDS-3)的逐步建成,北斗系统的服务范围已从亚太地区扩展到全球,而极地具有重要的科研、航运等价值,因此北斗三号在环南极地区的定位性能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利用在中山站、长城站以及环南极航行的"雪龙"号上采集的2018—2020年的北斗三号数据,本文从可见卫星数及位置精度因子、多径值与信噪比、伪距单点定位精度等方面,分析了BDS在环南极地区的信号质量和定位性能。结果表明:BDS在环南极地区可见卫星数均介于4~20颗之间,其卫星可见性及位置精度因子优于GPS;BDS的中轨道地球卫星(MEO)多径值与GPS卫星相当,而BDS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EO)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IGSO)由于在极区的高度角较低,多径值较大;在定位精度方面,环南极地区的BDS伪距单点定位精度在7 m以内,满足北斗系统的设计要求。尽管北斗三号系统还在逐步完善之中,但已经解决了高纬度地区卫星可见数较少的问题,明显提升了定位精度,其中长城站2020年初的定位精度相对于2019年初已经提升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三号 南极地区 信号质量 定位精度
下载PDF
弘扬南极精神的测绘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3
作者 孔建 周春霞 +3 位作者 艾松涛 姚宜斌 张胜凯 安家春 《测绘工程》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南极科学考察是服务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体现,测绘技术是支撑南极科学考察各项任务的重要保障。伴随着北斗系统的自主发展,测绘学科在极区环境监测等科学研究及航行安全等基础保障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值我国极地科考40周... 南极科学考察是服务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体现,测绘技术是支撑南极科学考察各项任务的重要保障。伴随着北斗系统的自主发展,测绘学科在极区环境监测等科学研究及航行安全等基础保障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值我国极地科考40周年之际,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回信中,提出的“用国家的大事业磨砺青年人的真本领”的重要精神,文中探索弘扬南极精神的测绘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首先将思政教育内化到专业教育领域,结合测绘人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完成科学考察任务的经典案例,增加学生代入感,解决思政教育硬融入、表面化的难题;第二,联合专业实践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冰川野外考察和南极现场科考,切身体会科考工作的艰辛和磨练坚忍不拔的工作态度;第三,开设公选课科普宣传教育,让更多师生和社会公众铭记那片冰原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提高多学科师生对极地测绘科学的认知和自信心。通过理论课堂、实习实践、社会科普等三维一体思政体系建设,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为国家的极地测绘事业培养专业功底扎实、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强的优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精神 极地科考 测绘 工科 课程思政
基于无人机正射影像的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末端冰裂隙提取
4
作者 罗重鑫 季青 +5 位作者 庞小平 杨元德 艾松涛 茶明星 王世金 车彦军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1期335-346,共12页
冰川是冰冻圈的重要部分,对局地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冰裂隙作为冰川表面上显著的特征,对于认识冰川的状态、稳定性以及内部应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冰川冰裂隙高精度快速识别提取问题,本文以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为研究对象,... 冰川是冰冻圈的重要部分,对局地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冰裂隙作为冰川表面上显著的特征,对于认识冰川的状态、稳定性以及内部应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冰川冰裂隙高精度快速识别提取问题,本文以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为研究对象,使用无人机航拍获取的0.12 m分辨率的正射影像,应用U-Net深度学习网络开展白水河1号冰川的冰裂隙的智能提取研究。使用U-Net网络提取冰裂隙的精度高于传统的Canny算子以及SVM算法,总体精度可高达93%,且U-Net网络泛化能力强。提取结果表明,白水河1号冰川冰裂隙主要为横向裂隙,伸展裂隙以及雁行裂隙,呈现随海拔降低,冰裂隙逐渐由横向裂隙变化为伸展裂隙的趋势,通过不同时期提取结果对比,发现冰裂隙数量和平均长度均有增加。基于无人机影像和深度学习方法的冰裂隙智能提取研究,可为监测冰川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裂隙 无人机影像 U-Net 白水河1号冰川
下载PDF
基于GIS栅格操作方法模拟山地冰川长期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艾松涛 严博雅 +1 位作者 王泽民 林国标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7-275,共9页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GIS方法建立的模型,可以模拟北极多温冰川Austre Lovénbreen的长时间序列变化。研究发现,GIS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取冰川的冰厚、主流线长度、冰川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GIS方法建立的模型,可以模拟北极多温冰川Austre Lovénbreen的长时间序列变化。研究发现,GIS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取冰川的冰厚、主流线长度、冰川表面积和冰川体积,其中冰川体积的变化符合高次常函数变化规律;通过对比GIS方法与Elmer/Ice动力学方法模拟的结果,GIS方法对冰川体积的模拟,在十年至几十年的尺度上可行。GIS方法模拟冰川变化,可以快速定量分析冰川未来一定年限内的厚度、面积、体积、主流线长度等几何参数,简化了冰川变化分析研究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模型 冰川变化 北极山地冰川 Austre Lovénbreen
下载PDF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颊-咽-腭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晓光 刘忠龙 +9 位作者 马春跃 付水霆 姜钧健 章一新 冯绍清 陶晓峰 艾松涛 张志愿 邱蔚六 何悦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93-698,共6页
目的 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磨牙后区咽旁鳞状细胞癌根治术后颊部-咽旁-腭部复合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8例咽旁鳞状细胞癌根治术后颊部-咽旁-腭部复合性缺损,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 目的 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磨牙后区咽旁鳞状细胞癌根治术后颊部-咽旁-腭部复合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8例咽旁鳞状细胞癌根治术后颊部-咽旁-腭部复合性缺损,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血管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受区缺损大小,以影像学定位的穿支血管为中心,仔细制备皮瓣并转移至颊部-咽旁-腭部复合性缺损处,显微镜下成功吻合动静脉后严密缝合受区及供区,术后观察皮瓣的存活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面积5 cm×6 cm -7 cm×9 cm,动脉平均管径0.65 mm,静脉平均管径1.2 mm,动静脉血管蒂平均长度分别为7.1 cm和8.1 cm,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颊部-咽旁-腭部形态良好,张口度正常.结论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质地柔软,穿支血管蒂较长,供区瘢痕隐蔽,是修复磨牙后区咽旁鳞癌术后缺损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浅动脉 口腔鳞状细胞癌 功能重建
原文传递
基于RTK-GPS的北极Austre Lovénbreen冰川表面高程变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丁曦 艾松涛 +2 位作者 王泽民 郝卫峰 谭智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6-257,共12页
基于多期RTK-GPS(Real Time Kinematic-Global Position System)高精度测量数据,通过冰面高程变化开展北极Austre Lovénbreen冰川物质变化研究。首先基于冰面GPS测点开展多种空间插值方法的比对,兼顾冰面DEM(Digital Elevation Mod... 基于多期RTK-GPS(Real Time Kinematic-Global Position System)高精度测量数据,通过冰面高程变化开展北极Austre Lovénbreen冰川物质变化研究。首先基于冰面GPS测点开展多种空间插值方法的比对,兼顾冰面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的平滑特性以及插值结果的准确性,优选自然邻域法作为冰面地形的插值算法;继而利用2013—2015年3期RTK-GPS数据,通过冰面地形内插和测线交叉点比对两种方式开展了Austre Lovénbreen冰川表面高程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交叉点方法的精度更高,而地形内插法在测线之间的空白区域存在较大误差。最后通过冰雪密度估计将高程变化转化为水当量,计算相应时段的冰川物质平衡:积累区密度取500 kg·m^-3,消融区密度取900 kg·m^-3,得到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的物质平衡分别为–0.277m w.e.和0.065m w.e.。该物质平衡结果相较于传统的冰面物质平衡而言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源于测量时段的不一致,以及可能存在的冰川内部物质变化。此外,将RTK-GPS交叉点高程的年际变化与所在高程进行联合分析,发现冰川物质变化与冰川高程分布既有较强的相关性,部分区域也存在一些差异。总体而言,冰川物质年变化的海拔梯度为2.67‰,在海拔越低的区域冰川消融得越快,随海拔上升消融减慢,在高海拔或冰川边缘区域还存在少量物质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程变化 SVALBARD 物质平衡 北极
下载PDF
基于REMA数据的东南极达尔克冰川表面塌陷研究
8
作者 刘婷婷 丁锐 +2 位作者 艾松涛 张保军 王泽民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14-2126,共13页
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冰川的稳定性,南极多条冰川表面发生塌陷。由于缺少高空间和高时间分辨率的南极地表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目前单支冰川表面时空变化的研究不充分。利用2011年—2016年11期南极参考高程模型REMA(Th... 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冰川的稳定性,南极多条冰川表面发生塌陷。由于缺少高空间和高时间分辨率的南极地表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目前单支冰川表面时空变化的研究不充分。利用2011年—2016年11期南极参考高程模型REMA(The Reference Elevation Model of Antarctica)数据,开展东南极达尔克冰川表面塌陷区域的高程变化监测,并利用Landsat 7/8和Worldview-2光学影像等数据分析塌陷过程和原因。结果表明,达尔克冰川在2013年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塌陷事件,塌陷深度最大约45.29 m,造成了约26.29×10^(6)m^(3)的水体损失;塌陷发生后,该区表面高程不断增加,于2016年恢复至塌陷前的高程。塌陷区具有明显的整体性沉降特征,并存在融水聚集,推测塌陷和达尔克冰川冰下湖的排水过程存在密切的联系。本研究证明达尔克冰川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同时验证了REMA数据监测冰川表面塌陷的可行性,为未来精细化监测南极冰盖/冰架响应气候变化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达尔克冰川 表面塌陷 气候变化 REM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遥感 Landsat数据 Worldview数据
原文传递
东南极达尔克冰川现场定位观测误差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艾松涛 王珊斯 +2 位作者 鄂栋臣 刘雷保 李院生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4-891,共8页
中国南极考察队从2007年开始对达尔克冰川进行现场监测工作,在冰面上投设监测花杆并用前方交会的方法持续对花杆进行精确定位,用于冰川运动监测。2007-2012年,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东南极达尔克冰川上共计开展了18个批次的现场测量工作,... 中国南极考察队从2007年开始对达尔克冰川进行现场监测工作,在冰面上投设监测花杆并用前方交会的方法持续对花杆进行精确定位,用于冰川运动监测。2007-2012年,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东南极达尔克冰川上共计开展了18个批次的现场测量工作,经分析得到了67个高精度的空间交会点坐标,分属于10个独立的观测标志。为精化计算模型必须对实测数据仔细甄别,因此,同时考虑了仪器的归零差、地球曲率误差、大气折光误差等交会定位的主要误差来源,比较了3种因素对精确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球曲率对精确定位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归零差,最后是大气折光引起的误差。对交会定位中各种误差的分析有利于改进同类工作中计算模型的选择,为冰川运动监测提供高精度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尔克冰川 归零改正 地球曲率 大气折光 精确定位
下载PDF
无症状人群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人群髋臼三维朝向的半自动测量与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旭 张恒辉 +8 位作者 胡旭民 谢凯 阚天佑 李波 张弛 艾松涛 高梁斌 严孟宁 王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55-1562,共8页
目的比较分析无症状人群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人群的髋臼三维朝向,为髋部疾病的鉴别诊断、手术规划、植入器械设计及术后评估等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符合选择标准的无症状人群骨盆CT... 目的比较分析无症状人群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人群的髋臼三维朝向,为髋部疾病的鉴别诊断、手术规划、植入器械设计及术后评估等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符合选择标准的无症状人群骨盆CT 84例(无症状组)和DDH患者骨盆CT 47例(DDH组)。两组人群性别构成及年龄(包括男女亚组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半自动测量软件MaxTHA测量3种定义下的前倾角和外展角,包括手术学外展角(operative inclination,OI)、影像学外展角(radiographic inclination,RI)、解剖学外展角(anatomic inclination,AI)、手术学前倾角(operative anteversion,OA)、影像学前倾角(radiographic anteversion,RA)和解剖学前倾角(anatomic anteversion,AA),并进行两人群间、不同Crowe分型亚组间、各性别亚组间及左右侧间的比较。结果无症状组与DDH组健、患侧间比较显示,无症状组与DDH组健侧的髋臼朝向各角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DH组患侧的OI、RI、AI显著大于健侧和无症状组,AA显著小于健侧和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髋臼与DDH组不同Crowe分型组间比较显示,CroweⅠ型组与正常组髋臼朝向各角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oweⅡ、Ⅲ、Ⅳ型组OI、RI、AI显著大于正常组,CroweⅢ型组的OI、Ⅳ型组的RI和AI显著大于Ⅰ型组,Ⅳ型组的AI显著大于Ⅱ型组(P<0.05);CroweⅢ型组OA、RA、AA显著小于除Ⅰ型组外的各组(P<0.05)。无症状组女性的OA、RA、AA以及DDH组女性的OA、AI显著大于对应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组男性右侧髋臼的OI、RI、AI、OA以及女性右侧髋臼的RI、AI均显著大于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朝向在无症状人群和DDH人群间存在人群差异,在不同Crowe分型亚组间存在组间差异,在各人群亚组内存在性别间差异,在无症状人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臼 前倾角 外展角 无症状人群 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
原文传递
极地雷达冰川学:前沿技术与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祥斌 郝彤 +10 位作者 稂时楠 赵博 肖鹏 艾松涛 蔡轶珩 刘艳 赵文轲 邢治瑞 许奔 董晟 罗坤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7-400,共4页
雷达冰川学是通过冰雷达(也称无线电回波、探冰雷达、穿冰雷达等)探测,测绘极地冰盖冰厚、冰下地形、冰盖内部冰层(等时层)分布及其扰动等,进而研究冰盖底部环境和过程、冰层年代、冰流运动和冰盖动力学的一门年轻的学科,能够用于推断... 雷达冰川学是通过冰雷达(也称无线电回波、探冰雷达、穿冰雷达等)探测,测绘极地冰盖冰厚、冰下地形、冰盖内部冰层(等时层)分布及其扰动等,进而研究冰盖底部环境和过程、冰层年代、冰流运动和冰盖动力学的一门年轻的学科,能够用于推断冰盖演化和气候变化,评估冰盖稳定性、物质平衡和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无线电回波在冰内的强穿透性被首次发现,直接推动了冰雷达探测技术的发展。此后,冰雷达被广泛用于南北极冰盖的观测和研究。1983年,Bogorodsky等人出版了名为《Radioglaciology》的专著,系统阐释了雷达冰川学的概念、原理和观测研究进展。2014年和2019年,国际冰川学会(IGS)以Radioglaciology为主题,分别在美国堪萨斯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组织了两次大型的雷达冰川学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推动了雷达冰川学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学 美国堪萨斯大学 穿透性 冰雷达 雷达探测技术 无线电回波 斯坦福大学 物质平衡
下载PDF
基于Argo浮标数据的水文特征三维可视化分析——以南大洋印度洋扇区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艾松涛 丁曦 《测绘地理信息》 CSCD 2022年第1期24-29,共6页
利用南大洋2009—2020年的Argo浮标温盐剖面数据,通过绘制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图的定性分析以及三维聚类可视化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南大洋印度洋扇区的多水团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60°S~67°S,60°E~80°E之间的海域... 利用南大洋2009—2020年的Argo浮标温盐剖面数据,通过绘制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图的定性分析以及三维聚类可视化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南大洋印度洋扇区的多水团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60°S~67°S,60°E~80°E之间的海域,海水温度在-1.9~2.5℃之间,盐度在32~34.75 psu之间。整个研究区域海水温度随深度分布均呈现明显的跃层结构,在高纬度区域冷水团厚度较大,随着纬度降低,冷水团的厚度逐渐减小。在100 m层,63°S~65°S的纬度带存在明显的温度锋面,区域内海水温度比南北两侧温度高。在100 m、200 m和500 m层,63°S~65°S的纬度带存在盐度锋面,在该锋面海水盐度达到极大值。根据位于南大洋印度洋扇区普里兹湾区域附近的水团的划分方法,在研究区域内0~2000 m的深度存在南极夏季表层水、冬季水、绕极深层水等水团。根据聚类结果,在63°S以北的表层水区域以下还存在一个盐度和温度较高的水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三维可视化 南印度洋 普里兹湾 水团
原文传递
我国东南沿海风暴潮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可视化研究
13
作者 蔡祎 艾松涛 赵前胜 《测绘地理信息》 CSCD 2023年第4期116-121,共6页
中国是风暴潮灾害发生频率最高、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多年来,风暴潮灾害给我国东南沿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本研究整理了我国东南沿海1989—2018年的风暴潮灾害数据,对风暴潮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中国是风暴潮灾害发生频率最高、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多年来,风暴潮灾害给我国东南沿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本研究整理了我国东南沿海1989—2018年的风暴潮灾害数据,对风暴潮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我国东海、南海沿岸受台风风暴潮灾害侵袭频次最高,渤海、黄海沿岸温带风暴潮灾害较为频繁,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受灾最严重。随着年代变化,在灾害频次总体上升的情况下,大灾减少,小灾增多,灾害损失整体上有所减少。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风暴潮减灾防灾成效明显,目前的灾害时空分布格局可以进一步从宏观层面指导风暴潮灾害应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灾害 评价模型 时空分布 台风 防灾减灾 可视化
原文传递
基于3D打印的骨盆肿瘤“三位一体”个性化治疗模式专家共识
14
作者 艾松涛 蔡郑东 +19 位作者 陈飞雁 戴尅戎 董扬 富灵杰 郝永强 华莹奇 姜闻博 梅炯 沈宇辉 孙伟 万荣 王毅超 王志伟 魏海峰 武文 肖建如 严望军 杨兴海 张春林 张伟滨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骨盆邻近区域解剖复杂,有消化、泌尿、生殖等脏器及重要血管和神经,因此,骨盆肿瘤精准切除及切除后骨缺损精准重建极为困难。医学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为骨盆肿瘤的精准切除和个性化重建提供了新思路。3D打印个性化病变模型、截骨导板和重... 骨盆邻近区域解剖复杂,有消化、泌尿、生殖等脏器及重要血管和神经,因此,骨盆肿瘤精准切除及切除后骨缺损精准重建极为困难。医学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为骨盆肿瘤的精准切除和个性化重建提供了新思路。3D打印个性化病变模型、截骨导板和重建假体"三位一体"在骨盆肿瘤切除与保肢重建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目前缺乏针对3D打印个性化骨盆肿瘤模型、截骨导板和重建假体设计、制备流程及应用的规范性指导标准,制约了其推广应用。本共识的制定旨在为基于3D打印的"三位一体"个性化治疗模式在骨盆肿瘤保肢重建中的应用提供规范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肿瘤 3D打印 模型 导板 重建假体 个性化治疗 医工交互 共识
下载PDF
中国极地冰盖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15
作者 赵励耘 唐学远 +6 位作者 张通 冷伟 艾松涛 刘成彦 王玉哲 刘岩 岳超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63-871,共9页
冰盖数值模拟是一种基于多源观测数据,通过构建并求解冰流动力学方程组,理解冰流运动物理机制以及诊断和预估其演化过程的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冰盖变化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极地冰盖数值模拟方法,归纳综述了近十余年我国学者在极地... 冰盖数值模拟是一种基于多源观测数据,通过构建并求解冰流动力学方程组,理解冰流运动物理机制以及诊断和预估其演化过程的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冰盖变化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极地冰盖数值模拟方法,归纳综述了近十余年我国学者在极地冰盖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厘清我国在冰盖数值模拟领域遇到的瓶颈和关键问题。阐述了如何与我国的极地冰盖科考优势区域深度结合,协同多源强化观测和数值模拟,研发和改进冰盖模式,提高冰盖模拟能力,对定量估算极地冰盖的物质平衡及其对未来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做出实质贡献。通过逐步发展冰盖模式的研究能力,有望将来在冰盖关键动力过程和机制的科学认识上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冰盖 数值模拟 模式发展 圈层耦合
下载PDF
基于GPS数据的破冰船锚泊状态识别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桂大伟 庞小平 艾松涛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6-171,共6页
锚泊安全对于穿梭于南北两极、出入冰区等恶劣航行条件的"雪龙"号破冰船至关重要。从"雪龙"号第27次南极考察航迹数据入手,分析其锚泊过程中的GPS轨迹特征,基于决策树原理设计并实现了锚泊状态识别算法。利用最小... 锚泊安全对于穿梭于南北两极、出入冰区等恶劣航行条件的"雪龙"号破冰船至关重要。从"雪龙"号第27次南极考察航迹数据入手,分析其锚泊过程中的GPS轨迹特征,基于决策树原理设计并实现了锚泊状态识别算法。利用最小二乘原理对锚泊轨迹点进行拟合,得到破冰船锚泊偏荡周期中的逐个锚位,分析发现了2011-02-14"雪龙"号停靠中山站锚地期间发生的走锚现象,结合气象数据进一步分析了走锚现象的成因,验证了利用拟合锚位监控锚泊状态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龙”号 锚泊状态 特征分析
原文传递
3D打印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在颅底神经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17
作者 赵露露 戴晓庆 +3 位作者 李小敏 张钲佳 周鑫 艾松涛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6期713-718,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生颅底神经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放射科进行住院医师培养的25名口腔基地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纳入试验组(n=12)和对照组(n=13)。按照教学大纲,与影... 目的探讨3D打印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生颅底神经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放射科进行住院医师培养的25名口腔基地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纳入试验组(n=12)和对照组(n=13)。按照教学大纲,与影像诊断教研人员讨论,制作颅底神经3D教学模具。通过Web平台建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模型,该平台包含后台管理和前端学习两部分。两组教学总时长均为25学时,其中理论授课20学时,实践课5学时。试验组理论授课时应用3D打印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方法,对照组接受传统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两组医学生均参加颅底神经综合考试,对比分析两组医学生的考核成绩。试验组医学生填写教学质量问卷,对3D打印模具质量和虚拟教学模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综合考核成绩为(87.22±15.86)分,优于对照组的(57.35±25.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试验组医学生在教学质量、教学满意度等方面给出了较好的评价,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能接触更多的类似模具,并乐意向其他学生推荐这种学习方法。结论3D打印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颅底神经影像学教学,教学质量良好,教学效果确切,值得在复杂解剖影像学教学中进一步推广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虚拟现实技术 教学方法 颅底神经 医学影像学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对骨盆恶性骨肿瘤的术前规划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兵 柳思宇 +4 位作者 赵露露 李小敏 武文 郝永强 艾松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骨盆常见恶性骨肿瘤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21年10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35例骨盆软骨肉瘤和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资料。13例骨肉瘤患者纳入骨肉瘤组,22例软骨肉瘤...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骨盆常见恶性骨肿瘤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21年10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35例骨盆软骨肉瘤和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资料。13例骨肉瘤患者纳入骨肉瘤组,22例软骨肉瘤患者纳入软骨肉瘤组。通过配准CT与对应DWI图像,借助Medraw软件进行肿瘤边界勾画,形成骨盆肿瘤三维模型报告,辅助临床设计手术截骨距离方案。记录软骨肉瘤组和骨肉瘤组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术后病理切缘结果及短期影像随访复发率情况。结果 35例患者中,26例累及髂骨,16例累及髋臼,8例髂骨单独受累,15例同时累及3个或以上部位。软骨肉瘤组的平均ADC值为(1.21±0.17),高于骨肉瘤组的(0.9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所有病例肿瘤切除骨边缘均为阴性,6个月内临床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DWI对骨盆恶性骨肿瘤边界判断有一定帮助,基于DWI和ADC值的术前规划截骨范围有助于设计临床个性化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软骨肉瘤 骨肉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术前规划
下载PDF
基于Argo浮标的南极海冰范围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祎 艾松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2-501,共10页
南极海冰的生消冻融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多年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已有诸多关于南极海冰范围变化的研究,但大部分是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来展开分析。Argo观测网遍布全球各大洋,为海冰范围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根据浮... 南极海冰的生消冻融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多年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已有诸多关于南极海冰范围变化的研究,但大部分是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来展开分析。Argo观测网遍布全球各大洋,为海冰范围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根据浮标GPS点的南部边界推算南极海冰边界,由浮标的年、月累积数据得到南极海冰范围的年际、月际变化规律。对于这种研究思路提出了三种实现方法:(1)绘制专题图,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到南极海冰在2—9月间的生消变化情况;(2)利用南极附近浮标GPS点数量占全球比例的变化情况来分析海冰变化规律,在月际变化趋势上与影像数据一致,在年际变化上稍显不足;(3)使用点密度分析方法估计海冰边界,建立基于浮标GPS点密度的海冰-海水分界模型,可得到南极海冰范围变化规律的定量分析结果。浮标数据与影像数据互为补充,可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海冰范围 月际变化 年际变化 ARGO浮标
下载PDF
改良3D打印病理切片盒在骨肿瘤病理拼接中的应用初探
20
作者 吴兵 李小敏 +4 位作者 柳思宇 赵露露 武文 郝永强 艾松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0-187,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影像后处理和3D打印技术设计的改良病理切片盒运用于骨肿瘤并辅助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拼接病理图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于2022年2月至2022年8月间以骨肿瘤收治并行切除重建术的患者,对患者术... 目的·探讨基于影像后处理和3D打印技术设计的改良病理切片盒运用于骨肿瘤并辅助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拼接病理图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于2022年2月至2022年8月间以骨肿瘤收治并行切除重建术的患者,对患者术前及其术后肿瘤标本行CT和MRI检查,以骨肿瘤的骨性结构为标志点,实现术前患者CT、MRI图像及术后肿瘤标本CT图像间的配准。设计经过改良的个性化病理切片盒并3D打印,指导病理切片方向,网格状分割病理大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借助AI拼接病理切片图像,并与术前肿瘤影像边界进行共定位比较。结果·收集4例使用改良病理切片盒的骨肿瘤患者(骨转移瘤2例,骨肉瘤1例,软骨肉瘤1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0.25±25.70)岁。骨肿瘤累及股骨3例,髂骨1例。骨肿瘤最大直径为(12.10±4.02)cm。改良后的3D打印病理切片盒能较好地拟合骨肿瘤表面,解决了骨肿瘤标本在初代病理切片盒内移动度过大而导致的切割困难或切割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其能完整获得肿瘤三维病理边界的信息,并能与术前的影像肿瘤边界进行共定位比较。切片盒逐层各异的轮廓特征信息能辅助AI筛选并还原切片盒内病理碎片的相关关系,图像拼接时间由70余小时缩短为1 h,边缘符合率增加至90%。结论·基于3D打印技术的改良病理切片盒能准确辅助AI拼接病理图像,大幅提升病理图像拼接效率,为实现骨肿瘤的术前影像和病理边界精准对应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磁共振成像 病理图像 骨肿瘤 配准融合 共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