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科拉科夫斯基、科西克和马尔科维奇关于人的概念
被引量:
3
1
作者
A.
唐诺索
清泉
《世界哲学》
1983年第1期73-76,共4页
在五十年代后期以前,人们批评马克思主义缺乏一种明确的人的哲学。但当时有三种事态发展,即非斯大林化、青年马克思著作的知识广泛传播及东欧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特别是与萨特尔存在主义的接触,开始扭转这种情况。非斯大林化使马克...
在五十年代后期以前,人们批评马克思主义缺乏一种明确的人的哲学。但当时有三种事态发展,即非斯大林化、青年马克思著作的知识广泛传播及东欧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特别是与萨特尔存在主义的接触,开始扭转这种情况。非斯大林化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以前解释的狭隘框框中解放出来,提出了种种涉及个人崇拜的个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存在主义
科西克
非斯大林化
五十年代
人道主义
萨特尔
道德哲学
青年马克思
马克思著作
原文传递
题名
科拉科夫斯基、科西克和马尔科维奇关于人的概念
被引量:
3
1
作者
A.
唐诺索
清泉
机构
美国底特律大学
出处
《世界哲学》
1983年第1期73-76,共4页
文摘
在五十年代后期以前,人们批评马克思主义缺乏一种明确的人的哲学。但当时有三种事态发展,即非斯大林化、青年马克思著作的知识广泛传播及东欧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特别是与萨特尔存在主义的接触,开始扭转这种情况。非斯大林化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以前解释的狭隘框框中解放出来,提出了种种涉及个人崇拜的个人问题。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存在主义
科西克
非斯大林化
五十年代
人道主义
萨特尔
道德哲学
青年马克思
马克思著作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科拉科夫斯基、科西克和马尔科维奇关于人的概念
A.
唐诺索
清泉
《世界哲学》
1983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