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菌共培养体系合成纳米硒特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严 杨婧 +3 位作者 吴炜泽 戴春晓 曲媛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9-386,共8页
生物合成纳米硒(SeNPs)具有环境友好、安全低毒等特点,备受关注.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纯菌体系,但其存在亚硒酸盐转化率低、耐受性差等问题,因此研究新的纳米硒高效合成体系非常必要.选取实验室前期筛选得到的两株纳米硒合成细菌Alcaligen... 生物合成纳米硒(SeNPs)具有环境友好、安全低毒等特点,备受关注.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纯菌体系,但其存在亚硒酸盐转化率低、耐受性差等问题,因此研究新的纳米硒高效合成体系非常必要.选取实验室前期筛选得到的两株纳米硒合成细菌Alcaligenes sp.YBY和Providencia sp.DCX,分别考察了单菌株及共培养体系(双菌株)对SeO_(3)^(2-)的还原能力及其高浓度耐受性.结果表明,共培养体系还原SeO_(3)^(2-)的能力强于单菌株培养且耐受性明显更好,能够在20 mmol/L SeO_(3)^(2-)浓度下仍然保持33.01%的还原率.利用表面响应法对共培养体系还原SeO_(3)^(2-)合成SeNPs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2.18 mmol/L SeO_(3)^(2-)以及pH 6.83还原条件下还原率最高,达到了97.09%.X射线衍射(XRD)分析发现共培养体系合成的SeNPs为六方晶型结构;扫描电镜(SEM)显示形貌主要为球形和伪球形;动态光散射(DLS)结果显示SeNPs平均粒径为18.07 nm,分散性良好,分布均匀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对比单菌株及共培养体系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可知,在还原后期共培养体系中GSH分泌量更高,更利于SeO_(3)^(2-)还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果显示氨基、羧基等官能团参与了SeO_(3)^(2-)还原及稳定过程.分别对添加及未添加SeO_(3)^(2-)的共培养体系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表明共培养体系中合成的红色物质为单质纳米硒颗粒,且Se(II)可能是还原过程的中间产物.本研究表明共培养体系相较于单菌株培养具有SeO_(3)^(2-)还原率高、耐受性好等优势,结果可为生物SeNPs的高效合成及共培养体系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图9表3参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硒 共培养体系 生物合成 表面响应法 SeO_(3)^(2-) 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