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31
1
作者 苏晓清 《药品评价》 CAS 2016年第23期5-6,21,共3页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制定的2011版《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已经使用了5年,但是其指南已经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和诊疗的需要。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Chinese Rheumatology Association,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制定的2011版《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已经使用了5年,但是其指南已经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和诊疗的需要。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Chinese Rheumatology Association,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给了较多的新的建议。因此,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制定了《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本文从多个要点方面解读其删补的内容,希望给读者更加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痛风 非甾体类抗炎药
下载PDF
柔红霉素在耐药细胞株K562/ADR内的异常分布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燕婷 +3 位作者 陈芳源 韩洁英 邵念贤 欧阳仁荣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 了解化疗药物在糖蛋白 (Pgp)耐药细胞株K5 6 2 /ADR亚细胞结构的异常分布及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荧光法和RT PCR等方法 ,研究柔红霉素(DNR)在K5 6 2 /ADR细胞亚细胞结构的分布及其与耐药的关系 ,以... 目的 了解化疗药物在糖蛋白 (Pgp)耐药细胞株K5 6 2 /ADR亚细胞结构的异常分布及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荧光法和RT PCR等方法 ,研究柔红霉素(DNR)在K5 6 2 /ADR细胞亚细胞结构的分布及其与耐药的关系 ,以及维拉帕米尔 (verapamil)、布雷菲尔得菌素 (brefeldinA)、氯喹对细胞内DNR异常分布的影响。将 3种特异染色线粒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的荧光物质Rh12 3、NBD ceramide、中性红作为探针 ,鉴定分隔储留DNR的细胞器。结果 在K5 6 2 /ADR细胞中 ,DNR荧光主要集中在核周和周边胞浆 ,核内及胞浆其他部位荧光很少。这种分布方式与Rh12 3荧光在该细胞的分布极其相似 ,与DNR在敏感细胞K5 6 2 /S细胞核、浆均匀分布不同。verapamil可逆转DNR在K5 6 2 /ADR的异常分布 ,而氯喹、brefeldinA无此作用。结论 DNR在耐药细胞的异常分布参与了肿瘤细胞耐药的形成 ,Pgp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红霉素 多药耐药 细胞株K562/ADR 亚细胞分布
原文传递
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G—CSF预防淋巴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一项前瞻、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黄慧强 白冰 +22 位作者 邹德慧 邹善华 谭获 宋永平 李振宇 金洁 李薇 苏航 钟美佐 双跃荣 朱军 张金巧 蔡真 滕清良 孙万军 杨瑜 夏忠军 陈海林 化罗明 鲍扬漪 吴宁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25-830,共6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单臂、Ⅳ期临床试验。纳入410例淋巴瘤患者接受多周期化疗并预防性使用PEG-rhG-CSF。...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单臂、Ⅳ期临床试验。纳入410例淋巴瘤患者接受多周期化疗并预防性使用PEG-rhG-CSF。主要观察患者各化疗周期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的发生率,同时观察患者整个化疗期间抗生素的使用率。结果①410例患者中,违背人选标准8例(1.95%),失访35例(8.54%),发生不良事件19例(4.63%),出现符合终止研究标准者12例(2.93%),疾病进展或复发15例(3.66%),故最终321例(78.29%)进入符合方案集。②在第1~4个治疗周期,初级预防给予PEG-rhG—CSF后,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14%(49/256)、12.50%(32/256)、12.18%(24/197)、13.61%(20/147),FN的发生率分别为3.52%(9/256)、0.39%(1/256)、2.54%(5/197)、2.04%(3/147);次级预防给药后,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从61.54%(40/65)降至16.92%(11/65)、18.46%(12/65)、20.75%(11/53),FN的发生率从16.92%(11/65)降至1.54%(1/65)、4.62%(3/65)、3.77%(2/53)。③整个化疗期间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受试者比例为34.39%(141/410)。④与PEG-rhG-CSF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3%(19/410),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痛[3.90%(16/410)]、乏力(0.49%)和发热(0.24%)。结论在淋巴瘤患者化疗过程中,预防性使用PEG-rhG-CSF能够有效降低化疗过程中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FN的发生率,确保淋巴瘤患者接受标准剂量化疗,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聚乙烯二醇类 淋巴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 预防和防护用药
原文传递
实时超声心动图与平板运动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ROC曲线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洋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19年第6期598-603,共6页
本文对实时超声心动图(RTE)与平板运动心电图(TET)诊断冠心病(CHD)的价值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疑似CHD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RTE、TET检查,并以冠脉造影(CAG)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TE与... 本文对实时超声心动图(RTE)与平板运动心电图(TET)诊断冠心病(CHD)的价值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疑似CHD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RTE、TET检查,并以冠脉造影(CAG)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TE与TET对CHD的诊断价值。CAG结果显示,100例疑似CHD患者中,CHD患者40例(40.00%)、非CHD患者60例(60.0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诊断CHD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中,RTE为85.00%、86.67%、86.00%、0.837,TET为80.00%、76.67%、78.00%、0.768,RTE与TET联合为100.00%、96.67%、98.00%、0.924,明显高于RTE、TE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E高于TE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证实了RTE、TET是诊断CHD重要的方法,且RTE与TET联合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超声心动图 平板运动心电图 诊断 冠心病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频谱知识图谱:面向未来频谱管理的智能引擎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佳琛 王金龙 +2 位作者 丁国如 陈瑾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共12页
针对当前频谱管理中表征方式较单一、管理方式对人的经验依赖性较强、管理效率和精准度较低等问题,面向未来频谱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需求,将知识图谱理论与技术引入频谱管理中,给出了频谱知识图谱的概念和其依赖的频谱知识体系... 针对当前频谱管理中表征方式较单一、管理方式对人的经验依赖性较强、管理效率和精准度较低等问题,面向未来频谱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需求,将知识图谱理论与技术引入频谱管理中,给出了频谱知识图谱的概念和其依赖的频谱知识体系,以及三元组形式的表示方法,构建了由图谱层、设备层和场景层构成的基于频谱知识图谱的智能频谱管理框架,探讨了基于频谱知识图谱的用频推荐、频谱搜索、频谱问答等典型应用。仿真实验表明,频谱知识图谱能在用频推荐中发挥知识引导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管理 知识图谱 认知图谱 认知无线电 用频推荐 频谱搜索 频谱问答
下载PDF
198例老年颌面部骨折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锐 +4 位作者 王颖 康鹏 蔡菁华 刘一鸣 甘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1-674,共4页
目的了解老年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0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98例老年颌面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创伤原因、骨折部位、合并伤、系统性疾病、治疗方法等临床特征。结果 198例老年颌面部骨折患者,男女比3... 目的了解老年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0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98例老年颌面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创伤原因、骨折部位、合并伤、系统性疾病、治疗方法等临床特征。结果 198例老年颌面部骨折患者,男女比3.95︰1,平均年龄66.15岁;交通事故伤(78例,39.39%)、摔伤(49例,24.75%)、高坠伤(33例,16.67%)是老年人颌面部骨折的主要原因;下颌骨是最常见的骨折部位(120例);60例患者同时伴发颌面部以外的创伤,四肢损伤最多(28例);66例患有系统性疾病,最常见的是心血管疾病(50例)。198例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小型或微型接骨板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结论坠跌伤和交通事故伤是老年颌面部骨折的主要原因,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颌面部骨折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抗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勇 单卿卿 +3 位作者 林娟 杨曦 周睿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9-443,共5页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对Ph染色体阳性(P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抗白血病效应及其机制。方法以Ph+ALL细胞株SUP—B15为研究对象,应用改良MTT法测定冬凌草甲素对SUP—B15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72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光学...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对Ph染色体阳性(P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抗白血病效应及其机制。方法以Ph+ALL细胞株SUP—B15为研究对象,应用改良MTT法测定冬凌草甲素对SUP—B15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72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冬凌草甲素处理后SUP—B15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作用前后SUP—B15细胞的凋亡率;以K562细胞为对照,应用Westernblot法比较药物作用前后SUP—B15细胞Akt/mTOR、Raf/MEK/ERK、STAT5信号转导通路活化水平,以及凋亡调节蛋白Bcl-2和Bax的变化。结果①冬凌草甲素呈浓度及时间依赖地抑制SUP—B15细胞增殖,作用72h的IC50值为(7.08±1.21)μmol/L;②冬凌草甲素处理24h后光学显微镜下SUP—B15细胞边界不清晰,部分细胞崩解;③0、5、10μmol/L冬凌草甲素作用24h后,SUP—B15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为(6.67±0.83)%、(18.30±1.79)%、(37.63±7.12)%;④冬凌草甲素明显抑制SUP-B15细胞ABL酪氨酸激酶及其下游Akt/mTOR、Raf/MEK/ERK、STAT5多条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下调SUP.B15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结论冬凌草甲素通过抑制ABL酪氨酸激酶及其下游Akt/mTOR、Raf/MEK/ERK、STAT5信号转导,以及上调促凋亡蛋白Bax、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而发挥抗Ph+ALL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费城染色体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冬凌草素 细胞内信号肽和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23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麻亮亮 袁进 +15 位作者 向兵 常红 崔旭 牛挺 吴俣 黄杰 李建军 何川 陈心传 马洪兵 季杰 潘峻 朱焕玲 刘霆 贾永前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68-770,共3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通过联合化疗后有近半数以上的患者可长期存活,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淋巴瘤进展而死亡。如何进一步评估DLBCL患者的预后,以及采用生物学分型和...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通过联合化疗后有近半数以上的患者可长期存活,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淋巴瘤进展而死亡。如何进一步评估DLBCL患者的预后,以及采用生物学分型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DLBCL的临床预后评估目前仍采用国际预后指数(I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因素分析 临床特点 患者 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国际预后指数 个体化治疗方案 DLBCL
原文传递
恶性淋巴瘤1126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杨雷 +4 位作者 杨曦 周睿卿 郑波慧 邢宏运 何光翠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0年第5期290-292,共3页
目的 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住院的临床特点.方法 从该院病案数据库提取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资料,剔除未能明确病理分型及重复入院的病例,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起病部位及分期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住... 目的 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住院的临床特点.方法 从该院病案数据库提取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资料,剔除未能明确病理分型及重复入院的病例,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起病部位及分期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住院的恶性淋巴瘤患者1126例,男女比例为1.94:1.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年龄集中在20~40岁,以混合细胞型(64.16%)、结节硬化型(29.48%)为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年龄以50~70岁为多,发病率位于前10位的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3.31%)、结外NK/T细胞淋巴瘤(7.35%)、套细胞淋巴瘤(6.40%)、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4.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4.09%)、前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3.88%)、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3.46%)、血管免疫母细胞型淋巴瘤(3.04%)、滤泡性淋巴瘤(2.94%)、伯基特淋巴瘤(2.52%).两者起病部位均以颈部淋巴结常见.结论 HL和NHL发病存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起病部位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病理学 临床 肿瘤分期 肿瘤 各部位
原文传递
柔红霉素在HL-60ADR细胞内的异常分布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燕婷 +4 位作者 陈芳源 韩洁英 邵念贤 方智雯 欧阳仁荣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09-311,共3页
目的 了解化疗药物在非Pgp耐药细胞株HL 6 0 ADR细胞内的异常分布与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荧光染色、MTT、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等方法研究柔红霉素 (DNR)在HL 6 0 ADR细胞内的分布及与耐药的关... 目的 了解化疗药物在非Pgp耐药细胞株HL 6 0 ADR细胞内的异常分布与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荧光染色、MTT、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等方法研究柔红霉素 (DNR)在HL 6 0 ADR细胞内的分布及与耐药的关系 ,以及维拉帕米、布雷菲尔得菌素、氯喹对细胞内DNR异常分布的影响。结果 与DNR在HL 6 0细胞核、胞浆均匀分布不同 ,在HL 6 0 ADR ,DNR呈点棘状分布于细胞浆外周区 ,核内DNR荧光很少 ;维拉帕米、布雷菲尔得菌素可逆转DNR在HL 6 0 ADR的异常分布 ,而氯喹无此作用。结论 DNR在耐药细胞的异常分布与肿瘤细胞耐药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红霉素 多药抗药生 白血病 HL-60/ADR 细胞株
原文传递
基于多项式与查找表的预失真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斌 任国春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1年第3期44-46,共3页
为补偿功率放大器固有的非线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预失真器。该预失真器结合查找表和多项式两种常用的预失真方法实现,在查找表中存储分段低阶多项式系数,根据输入信号的幅度查表得到相应的多项式系数对输入信号进行预失真处理。仿真结... 为补偿功率放大器固有的非线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预失真器。该预失真器结合查找表和多项式两种常用的预失真方法实现,在查找表中存储分段低阶多项式系数,根据输入信号的幅度查表得到相应的多项式系数对输入信号进行预失真处理。仿真结果表明,该预失真器对互调失真(IMD)的改善优于多项式预失真器,能有效改善信号因功放非线性失真而导致的信号星座图扭曲及频谱再生,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放大器 数字预失真 多项式 查找表
原文传递
环孢霉素A逆转Pgp多药耐药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霆 +2 位作者 贾永前 邓承祺 欧阳仁荣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4-396,共3页
目的 探讨环孢霉素 A (Cs A)逆转糖蛋白 Pgp耐药细胞株 K5 6 2 /ADR耐药的机理。方法 采用RT- PCR、荧光法、MTT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等方法 ,研究 Cs A对柔红霉素 (DNR)在 Pgp耐药细胞株 K5 6 2 /ADR蓄积、毒性及分布的影响。结果... 目的 探讨环孢霉素 A (Cs A)逆转糖蛋白 Pgp耐药细胞株 K5 6 2 /ADR耐药的机理。方法 采用RT- PCR、荧光法、MTT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等方法 ,研究 Cs A对柔红霉素 (DNR)在 Pgp耐药细胞株 K5 6 2 /ADR蓄积、毒性及分布的影响。结果  Cs A可明显增加 DNR在耐药细胞内的蓄积 ,恢复 DNR在耐药细胞核、浆的弥漫分布 ,提高耐药细胞对 DNR的敏感性。结论  Cs A通过增加耐药细胞内化疗药物含量和逆转化疗药物异常分布的作用 ,恢复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霉素A 多药耐药 糖蛋白Pgp 逆转
下载PDF
地西他滨单用/联合方案治疗101例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楠晨 王慧芳 +2 位作者 吴霞 邓吉利 《华西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363-369,共7页
目的分析地西他滨联合化学治疗(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5月—2017年12月复发、难治性AML患者资料,纳入使用数量较多的3种方案:地西他滨单用(DAC方案)1... 目的分析地西他滨联合化学治疗(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5月—2017年12月复发、难治性AML患者资料,纳入使用数量较多的3种方案:地西他滨单用(DAC方案)15例、地西他滨联合阿糖胞苷+蒽环类抗生素方案及类似方案(D-DA方案)37例和地西他滨联合阿柔比星、阿糖胞苷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方案(D-CAG方案)49例,进行缓解率、血制品支持治疗、骨髓抑制程度、不良反应、生存时间的比较。结果 DAC方案、D-DA方案和D-CAG方案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0.0%、48.6%、71.4%,总反应率分别为46.7%、54.1%、79.6%,D-CAG化疗方案总反应率较高(P<0.017)。D-CAG方案组使用G-CSF总量低于DAC方案组[(1 363.0±1 037.9)vs.(2 517.0±1 163.4)μg,P<0.05];D-CAG方案组红细胞悬液输注量及使用G-CSF总量较D-DA方案组少[(6.7±4.0)vs.(14.8±10.1)U,P<0.05;(1 363.0±1 037.9)vs.(2 786.0±1 474.0)μg,P<0.05]。D-CAG方案组血红蛋白、血小板到达低谷期时间较D-DA方案组晚[(11.5±2.6)vs.(8.8±2.5) d,P=0.007;(10.9±2.6)vs.(7.6±2.5)d,P=0.002],血小板到达低谷期时间比DAC方案组晚[(10.9±2.6)vs.(7.6±1.6)d,P=0.003]。3组方案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AG方案组中位生存时间较DAC方案组长(11.6 vs.8.8个月,P=0.013)。结论比较3种包含地西他滨的化疗方案发现,使用D-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AM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总反应率较高,耐受性较好,可尝试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完全缓解率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利拉鲁肽注射液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颈动脉斑块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赖轻舟 +3 位作者 黄春 张雅薇 袁拓 吴小琴 《药品评价》 CAS 2016年第23期9-14,18,共7页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注射液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颈动脉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予以利拉鲁肽注射...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注射液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颈动脉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予以利拉鲁肽注射液、二甲双胍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有高血压的患者予以降压治疗,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患者予以无创气道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2周、24周对照组及观察组的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_(1c),Hb A_(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pulse oxygen saturation,LSpO_2)的变化。彩色多普勒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斑块的面积。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后C肽、LSpO_2较治疗前上升;血糖、HbA_(1c)、TC、LDL-C、BMI、血压、AHI、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面积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观察组比对照组C肽、LSpO_2上升更明显,TC、LDL-C、BMI、IMT、AHI、颈动脉斑块面积下降更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利拉鲁肽注射液可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的LSpO_2、AHI,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TC、LDL-C,减轻BMI,减少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的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糖尿病 2型 肥胖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对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单卿卿 郭勇 +2 位作者 林娟 王永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78-1383,共6页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耐药的K562细胞(K562-R)的可能耐药机制及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对伊马替尼敏感的K562细胞(K562-S)和K562-R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K562-S和K562-R细胞内p-Lyn的表达;采用改良的...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耐药的K562细胞(K562-R)的可能耐药机制及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对伊马替尼敏感的K562细胞(K562-S)和K562-R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K562-S和K562-R细胞内p-Lyn的表达;采用改良的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OR对K562-S和K562-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光学显微镜观察OR作用24 h后K562-S和K562-R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OR对K562-S和K562-R细胞内BCL-2的表达和蛋白激酶p-Lyn、Akt/mTOR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在K562-R细胞中,p-Lyn表达增高。OR对K562-S和K562-R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OR作用72 h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4.23±1.30和4.97±2.23μmol/L。OR作用24 h后,K562-S和K562-R细胞破坏明显,部分细胞裂解成碎片。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OR使K562-S和K562-R凋亡细胞明显增多。Western blot结果提示,OR使细胞内蛋白激酶p-Lyn表达下降,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点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减低,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下调。结论:p-Lyn高表达可能参与K562-R细胞的耐药。OR通过下调p-Lyn,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和下调BCL-2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白血病细胞株K562-S和K562-R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白血病 伊马替尼耐药 细胞凋亡 p-Lyn Akt/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疗效预测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牟晓艳 常红 +5 位作者 刘霆 牛挺 秦慧 马洪兵 孟文彤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97-900,共4页
目的探索可能用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预测的指标。方法收集37例重型再障患者的静脉血标本,20例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浆内白介素-2(IL-2)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采用序列特... 目的探索可能用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预测的指标。方法收集37例重型再障患者的静脉血标本,20例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浆内白介素-2(IL-2)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采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LA-DRB1*15及HLA-DRB1*1501,结合年龄、性别及粒细胞和红细胞膜表面CD55、CD59表达情况等,对各项指标与疗效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IL-2水平升高者有效率高于水平降低者(66.7%vs28.6%,P<0.05);治疗前IFN-γ水平升高者有效率高于水平降低者(73.7%vs25.0%,P<0.05);HLA-DRB1*15阳性者有效率与阴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vs44.4%,P>0.05);HLA-DRB1*1501阳性者与阴性者有效率均为50%;CD55、CD59表达降低者有效率与表达未降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vs40.0%,P>0.05);年龄≤40岁者有效率高于年龄>40岁者(60.0%vs14.3%,P<0.05);女性患者有效率高于男性患者(62.5%vs42.9%,P<0.05)。结论重型再障患者治疗前血浆IL-2、IFN-γ水平、性别及年龄可作为IST疗效预测指标,而HLA-DRB1*15、HLA-DRB1*1501及CD55、CD59在本研究中不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 干扰素-Γ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下载PDF
雷帕霉素单药及联合硼替佐米、柔红霉素对白血病细胞株抗肿瘤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曦 +3 位作者 杨雷 周睿卿 邢宏运 郑波慧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1-203,共3页
雷帕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因其强效的免疫抑制和抗细胞增殖活性,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防治。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液肿瘤细胞存在P1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而雷帕霉素能特异性结合并抑制rnrrOR的活性,导致肿瘤细... 雷帕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因其强效的免疫抑制和抗细胞增殖活性,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防治。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液肿瘤细胞存在P1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而雷帕霉素能特异性结合并抑制rnrrOR的活性,导致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效应 雷帕霉素 白血病细胞株 硼替佐米 柔红霉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P13K/AKT 细胞增殖活性
原文传递
六种中药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单卿卿 +3 位作者 郭勇 林娟 周睿卿 杨曦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2-366,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粉防己碱、和厚朴酚、姜黄素、冬凌草甲素和丹皮酚对白血病细胞株SUP-B15、K562、CEM、HL-60、NB4的抗增殖作用。方法采用改良MTT法测定6种中药有效成分作用于上述5种白血病细胞株96h后细胞增殖活性的变... 目的研究中药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粉防己碱、和厚朴酚、姜黄素、冬凌草甲素和丹皮酚对白血病细胞株SUP-B15、K562、CEM、HL-60、NB4的抗增殖作用。方法采用改良MTT法测定6种中药有效成分作用于上述5种白血病细胞株96h后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利用线性回归方法计算药物对细胞作用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结果丹参酮ⅡA对SUP-B15、K562、CEM、HL-60、NB4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但是对HL-60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其它白血病细胞株。粉防己碱、和厚朴酚、姜黄素、冬凌草甲素对5种细胞株均有增殖抑制作用,且作用相似,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丹皮酚对5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有一定的影响,但作用最弱。结论粉防己碱、和厚朴酚、姜黄素、冬凌草甲素对5种白血病细胞株SUP-B15、K562、CEM、HL-60、NB4均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证明它们抗白血病作用具有广谱性。丹参酮ⅡA对SUP-B15、K562、CEM、NB4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优于HL-60细胞株,说明它的抗白血病作用在不同细胞株中有差异性。丹皮酚对5种白血病细胞株的作用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粉防己碱 和厚朴酚 姜黄素 冬凌草甲素 丹皮酚 白血病细胞株
原文传递
人胚胎干细胞Pten基因表达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下游蛋白的磷酸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睿卿 +1 位作者 邢宏运 杨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9期9207-9210,共4页
背景:各种磷酸化蛋白质表达水平对人胚胎干细胞维持未分化状态或定向分化的影响逐渐成为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磷酸化蛋白质表达水平可能决定着人胚胎干细胞的命运。目的:对PI3K/Akt途径下游的关键蛋白磷酸化水平进行检测,寻... 背景:各种磷酸化蛋白质表达水平对人胚胎干细胞维持未分化状态或定向分化的影响逐渐成为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磷酸化蛋白质表达水平可能决定着人胚胎干细胞的命运。目的:对PI3K/Akt途径下游的关键蛋白磷酸化水平进行检测,寻找PI3K/Akt途径中能够维持人胚胎干细胞未分化状态的下游蛋白。方法:用胎鼠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二维培养的方法培养人胚胎干细胞,胶原酶消化后待测;以饲养层细胞、K562细胞株为对照。观察人胚胎干细胞生长状态;RT-PCR检测Pten基因表达;WesternBlot检测p-PTEN、p-mTOR、p-P70S6Kp-4E-BP14种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人胚胎干细胞在未分化状态时PtenmRNA表达高于肿瘤细胞K562,而且Pten抑制的mTOR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K562,尤其以p-4E-BP1表达最低。提示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下游磷酸化蛋白在人胚胎干细胞活性较低,如果抑制负调节蛋白PTEN或直接激活该通路正调节关键蛋白,可能会加快人胚胎干细胞增殖、减少凋亡,进而为定向分化、再生医学提供更多的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PTEN基因 下游蛋白 磷酸化
下载PDF
丹参酮ⅡA成功治疗一例ATRA和ATO维持治疗复发的APL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雷 +1 位作者 羊裔明 罗书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65-1067,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治疗耐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亚砷酸(ATO)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给1例经ATRA和ATO诱导和维持治疗复发的APL患者静脉滴注TanⅡA 80 mg/d,直至缓解,并定期检查患者血象和骨髓象...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治疗耐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亚砷酸(ATO)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给1例经ATRA和ATO诱导和维持治疗复发的APL患者静脉滴注TanⅡA 80 mg/d,直至缓解,并定期检查患者血象和骨髓象,记录该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该例经ATRA与ATO诱导缓解、化疗巩固,并用ATRA、ATO、6-巯基嘌呤(6-MP)和甲氨蝶呤(MTX)维持治疗1年而复发的APL患者,先经ATRA与ATO 20 d再诱导无效并致头痛,改用TanⅡA 80 mg/d静脉滴注54 d达血液学完全缓解,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TanⅡA治疗耐ATRA和ATO的APL有效,为耐ATRA和ATO的APL的治疗提示了新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全反式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