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诺埃尔·卡罗尔的“跨媒介性”艺术理论建构 被引量:3
1
作者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0-39,共10页
卡罗尔的艺术哲学研究涵盖电影、戏剧、舞蹈、音乐等多个艺术门类,其艺术理论思想中呈现出一种以跨媒介性为学科方法论的研究特征。基于后理论时代的电影研究,他从“媒介特殊性”理论出发思考当代电影艺术的本体论问题,进而探讨了电影... 卡罗尔的艺术哲学研究涵盖电影、戏剧、舞蹈、音乐等多个艺术门类,其艺术理论思想中呈现出一种以跨媒介性为学科方法论的研究特征。基于后理论时代的电影研究,他从“媒介特殊性”理论出发思考当代电影艺术的本体论问题,进而探讨了电影中的“语图关系”及舞蹈、音乐和戏剧、摄影图像等跨界融合之后所展现出的新艺术形式,并对“移动图像的舞蹈”“电影音乐”理论与“戏剧化舞蹈”类型深入思考。从整体上看,卡罗尔以“中层理论”为特点的学术研究在当代艺术学理论建构中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埃尔·卡罗尔 跨媒介性 语言图像 电影舞蹈与音乐 戏剧化舞蹈
原文传递
论初创期的中国当代文化政治美学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洪岳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0年第1期225-236,745,共13页
文化政治美学是在全球文论和美学的政治转向语境下诞生的新美学范式,它是审美与历史双重视角结合下的整体性文化批评模式,是当代美学政治转向下的理论建构。它以"政治"视角切入对当代审美文化的批判,将审美隐喻与政治乌托邦... 文化政治美学是在全球文论和美学的政治转向语境下诞生的新美学范式,它是审美与历史双重视角结合下的整体性文化批评模式,是当代美学政治转向下的理论建构。它以"政治"视角切入对当代审美文化的批判,将审美隐喻与政治乌托邦在文化领域中形成视界融合。中国当代文化政治美学的初步研究呈现出三种表现形态:作为审美修辞、作为话语策略和话语权力及作为文化治理尤其是审美治理的文化政治美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建构与世界当代美学政治转向合流下的美学理论生长点,是走出后现代解构主义的一个重要契机,也是中国文论现代转型的重要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政治美学 审美修辞 话语策略 审美治理 当代美学
原文传递
从中西互释到异质文化对话——论刘若愚和叶维廉的诗学阐释观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8-43,共6页
刘若愚和叶维廉以现代学术范式重构中国诗学,确立了中国美学的当代价值,为解决中国诗学的“失语症”问题建立独特的本土话语理论体系,是我们研究中西比较诗学的典范。刘若愚和叶维廉都受到英美新批评、现象学美学等理论的影响,在相似的... 刘若愚和叶维廉以现代学术范式重构中国诗学,确立了中国美学的当代价值,为解决中国诗学的“失语症”问题建立独特的本土话语理论体系,是我们研究中西比较诗学的典范。刘若愚和叶维廉都受到英美新批评、现象学美学等理论的影响,在相似的西学理论基础上寻求跨文化、跨国度的共同文学规律和美学据点,却建构出异质的诗学体系,值得比较和研究。刘若愚跨文化诗学体系的建构和叶维廉“以物观物”方式对道家美学的现代阐释都寻求从语言哲学的维度打破常规束缚,为中国诗学现代转型谋求理论生长点。中西诗学话语策略在语言哲学论转向下于语言与思维的同构关系上独辟蹊径,其研究方式的内生性逻辑从中西双向阐发向异质文化对话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维廉 刘若愚 中西互释 异质文化对话
下载PDF
理论争鸣与诗学建构——探微“意境说是德国美学的中国变体”论
4
作者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50-57,共8页
2011年,罗钢认为王国维“意境说”是德国美学的中国变体。这一说法引发了学界关于跨文化语境下如何进行中西诗学互鉴的持续争鸣。学界关于此观点的争鸣颇具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争鸣的双方对王国维诗学体系的建构呈现出一正一反即赞同与... 2011年,罗钢认为王国维“意境说”是德国美学的中国变体。这一说法引发了学界关于跨文化语境下如何进行中西诗学互鉴的持续争鸣。学界关于此观点的争鸣颇具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争鸣的双方对王国维诗学体系的建构呈现出一正一反即赞同与反对的截然对立的态度,但最终趋向同一目的,即都是为寻求中国文论与诗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和现代转型。争鸣双方通过解构“意境说”的方法论以及回溯论证证据的肇始源头来展开,同时沉潜着一种新的理论意图;从而,在中国诗学现代转型的命题中探讨我国古典诗学范畴“意境”如何在西学理论资源的振荡下激发出其在当代美学和艺术批评中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钢 意境说 德国美学 中国变体
下载PDF
论文学介入政治的“想象”与“正义”——评刘锋杰的《“文学政治学”十形态论》
5
作者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32-36,共5页
刘锋杰新著《“文学政治学”十形态论》以时空为经纬组合形而上的纯粹与实践理性认识建构了文学政治学三维的历史形态与当代创新理论。以古近现当代为时间、中西为空间、想象为本体、正义为价值,置于立体化多元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探讨文... 刘锋杰新著《“文学政治学”十形态论》以时空为经纬组合形而上的纯粹与实践理性认识建构了文学政治学三维的历史形态与当代创新理论。以古近现当代为时间、中西为空间、想象为本体、正义为价值,置于立体化多元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探讨文学介入政治的十种存在形态。从政教、文道、诗史、人本与理念、自由、批判、权力八个维度囊括与厘清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历史纠葛,以想象与正义二维贯穿文学与政治学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共通基质。“文学政治学”学科的创构彰显了理论家以文论介入现实、胸怀正义抱负的责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政治学 想象政治 文学正义
下载PDF
以文学形式重构传统乡绅的道家文化理想——侧论老藤的长篇小说《刀兵过》
6
作者 王洪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22-26,共5页
作家老藤的新作《刀兵过》体现了儒释道文化的完美结合,使民族文化在当下的语境中焕发出新的光芒。传统的“中医和茶道”“味与气”和“道姑与道士”所表征的道家文化,在老藤的笔下被重新赋予了生机。乡绅作为中国民间传统形象,蕴含着... 作家老藤的新作《刀兵过》体现了儒释道文化的完美结合,使民族文化在当下的语境中焕发出新的光芒。传统的“中医和茶道”“味与气”和“道姑与道士”所表征的道家文化,在老藤的笔下被重新赋予了生机。乡绅作为中国民间传统形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理想。小说中的王氏父子就是典型的乡绅代表,他们身上所带有的传统道家文化的气息在如今仍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对于重构民族文化理想,探究新时代与传统文化的接轨模式,《刀兵过》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兵过》 文学形式 “道”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