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美国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教育现代化
被引量:2
1
作者
龚 淑 林
机构
南昌大学历史系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106-110,共5页
文摘
本文认为:美国传教士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他们开创了具有西方近代教育性质的“教会学校”教育;促进了留学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推动和协助中国创建新学,并且直接参与改革新学教育。
关键词
美国传教士
现代化
教会学校
留学教育
新学教育
分类号
G529.5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龚 淑 林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67-74,101,共9页
文摘
我国史学界一般只注重18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中心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对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以美国和德国为中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则研究甚少。甚至有的史学家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可以实现多次的技术改革,但工业革命只有一次。”①这种说法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其实欧美国家已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提法。②如英国《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中明确提出:“在1870年到1914年期间,欧洲和美国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关键词
技术改革
工业部门
钢铁工业
电力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
工业发展
泰晤士
领先地位
工业生产
机器制造业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题名 论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美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龚 淑 林
机构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84-90,共7页
文摘
本文认为:美国通过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资本主义超级大国;迅速发展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成为世界典型的“后工业社会”和世界科技中心。
关键词
美国
科技革命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服务性经济
分类号
G327
[文化科学]
题名 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联邦政府的政策
被引量:3
4
作者
龚 淑 林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58-62,共5页
文摘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的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美国不仅基本完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任务,而且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工业强国。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之所以成为最发达的国家,除了诸多的主客观因素外,我认为联邦政府行使了资产阶级国家职能也是极其重要的原因。
关键词
铁路运输系统
第二次工业革命
铁路公司
联邦政府
联合太平洋铁路
铁路建设
世纪初
欧洲
科学技术
美国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题名 试论美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被引量:1
5
作者
龚 淑 林
机构
南昌大学历史系
出处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1-48,共8页
文摘
试论美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龚淑林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兴起了以原子能、电子和空间技术利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从美国发端后,迅速扩展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由于本身的一系列特殊条...
关键词
第三次科技革命
研究与发展
基础研究
科学技术潜力
后工业社会
科学研究
联邦政府
《自然辩证法通讯》
当代资本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分类号
G327.12
[文化科学]
题名 试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发轫于美国的原因
被引量:2
6
作者
龚 淑 林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33-37,共5页
文摘
20世纪40年代中期,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以原子能利用、电子技术与空间技术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科技革命,60年代达到高潮,70年代仍在发展,持续将近30年。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发轫于美国,随后迅速扩展到西欧、日本及其他国家。本文就美国成为此次科技革命发源地较直接的原因作些分析。
关键词
第三次科技革命
电子计算机
原子弹
技术发展
物理学家
科学家
科研体制
主要标志
科学技术
科技成果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题名 美国工业革命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龚 淑 林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59-66,共8页
文摘
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一般规律以及它的特殊表现形式,是世界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美国的工业革命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规律,又具有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特点。本文就美国工业革命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国家
十八世纪
资本主义发展
纺纱机
特殊表现形式
现实意义
美国工业
英国
蒸汽机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题名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被引量:1
8
作者
龚 淑 林
出处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48-160,共13页
文摘
美国独立后教育相当落后,通过多次教育改革,竟发展为教育超级大国。它的高等教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这对美国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世界起了重要作用。尽管美国各个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与弊病,但在教育改革方面的一些作法却值得我们重视与研究。本文谨就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特点和趋势作些探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美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先受英国,后受德国的影响很大,但是美国人民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勇于创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多独特之处。
关键词
美国
高等教育
分类号
G649.71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题名 试论美国当代科学技术独占鳌头的原因
9
作者
龚 淑 林
机构
南昌大学历史系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70-74,共5页
文摘
本文认为:美国当代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均领先于世界,尤其在原子能利用、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和空间技术等关键性的、起带头作用的几项科技方面最先突破。主要原因是:研究经费投入很高;率先建立了科技大学;高度重视发展研究生教育;巨大的市场容量;具有比欧洲更先进的研究体制。
关键词
美国
科技发明
技术革新
分类号
G327.12
[文化科学]
题名 更新世界近代史教学内容之管见
10
作者
龚 淑 林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59-61,65,共4页
文摘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包括世界各国许多历史事件的综合史。从时间上来说,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然而内容十分丰富,头绪纷繁,史实庞杂,在教学中如何安排得当,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国现有的几部世界近代史专著,虽然各具特色。
关键词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中国近代史
世界资本主义
世界近代史
近代中国
历史事件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
思想文化
殖民地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题名 珍珠港事件发生原因研究综述
11
作者
龚 淑 林
李浩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79-83,共5页
文摘
珍珠港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主要的事件之一。关于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原因,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1)绥靖政策说;(2)罗斯福阴谋说;(3)战略判断失误说;(4)严重失职说;(5)日本侵略扩张必然结果说。
关键词
珍珠港
太平洋舰队
绥靖政策
罗斯福
埃德加·胡佛
大东亚共荣圈新秩序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题名 谁是最初的美国人?
12
作者
龚 淑 林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95-97,共3页
文摘
《读者文摘》(Reader’ s Digest)1979年6月号刊登了美国罗纳德·希勒(RonaldSch-iller)的《谁是最初的美国人?》一文。文章根据考古发现,对最初的美国人是什么地方来的、怎样来的、什么时候来的以及他们过去是怎样生活的等有争议的问题。
关键词
考古发现
美洲印第安人
考古学家
白令海峡
美国人
公元前
起源问题
放射性碳
遗迹
兽骨
分类号
C55
[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