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堪舆术与明清文学批评 被引量:7
1
作者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119,共14页
堪舆术及其代表的古代地理术数,既是古人认识舆地形势的重要手段,也成为明清文人借以形象表述文学批评意见的知识资源。如以龙脉对应文脉,地理与文学在源流、结构等层面的相似性,是触发以相地比附论文这一取譬机制的动因。这种引譬连类... 堪舆术及其代表的古代地理术数,既是古人认识舆地形势的重要手段,也成为明清文人借以形象表述文学批评意见的知识资源。如以龙脉对应文脉,地理与文学在源流、结构等层面的相似性,是触发以相地比附论文这一取譬机制的动因。这种引譬连类的批评方式盛行于明清,并且主要沿着知识类比、逻辑对应和术语化用三条途径展开。从类比到化用,堪舆术的知识、话语渐被隐去,由此脱胎的一类专门的批评术语逐渐定型。通过梳理堪舆术的知识源流及其对文学批评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从古人的思维和逻辑出发,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某些重要原理,又不失为借助知识史进行文学批评研究的一次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堪舆术 文学批评 知识史 术语
原文传递
“内境”:晚明文章学的洗涤工夫与科场实践
2
作者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184,共12页
“内境”一词源出佛教,至晚明时多被用来表述文人涵养与文章批评,可以理解为一种注重维持主体状态以备为文的概念。在心学流播、多元思想融合的风气下,晚明文章学围绕“内境”的论说,既吸收心学的洗涤工夫,又借鉴佛道的静坐调息法,深刻... “内境”一词源出佛教,至晚明时多被用来表述文人涵养与文章批评,可以理解为一种注重维持主体状态以备为文的概念。在心学流播、多元思想融合的风气下,晚明文章学围绕“内境”的论说,既吸收心学的洗涤工夫,又借鉴佛道的静坐调息法,深刻影响了嘉靖、万历时期的文章学理论和实践。基于对“文字工拙在心源”说的理论推演和实际验证,晚明时文家对作文机制的认识,多集中在涵养及发挥内在主体性上,并借助科举通道下沉到士子群体中。在文章学史上,内境之论既是内外关系论在明代文学思潮下的新发展,又因其处于多元复杂的文化情境中而体现出底层性和实践性的晚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境 文章学 心学 洗涤工夫 科举
原文传递
晚明文法汇编的编刊与文章学演进 被引量:4
3
作者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92,共12页
文法汇编是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编纂用以指导文章写作的文法著作。万历以来出现了一批注重吸收明人文法新说和文格、文式等文章学资源并加以汇编的作品。通过考察这些文法汇编的选材和编刊情况,可以发现,随着明中叶以来有关时文法度探讨的... 文法汇编是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编纂用以指导文章写作的文法著作。万历以来出现了一批注重吸收明人文法新说和文格、文式等文章学资源并加以汇编的作品。通过考察这些文法汇编的选材和编刊情况,可以发现,随着明中叶以来有关时文法度探讨的深入,以及文法阅读需求在文章教育和商业出版推动下的扩张,晚明文章学的发展演进呈现出侧重实践和平民化的近世文学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法汇编 文章学 晚明 时文
原文传递
明文话叙录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广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80,共22页
文话及其相关著述,是我国古代文章之学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自现代人文学科建立以来,有关传统文话的整理与研究,与诗话所取得的成就相比严重滞后,并未被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获足够重视。这样的局面,至上世纪90年代才渐... 文话及其相关著述,是我国古代文章之学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自现代人文学科建立以来,有关传统文话的整理与研究,与诗话所取得的成就相比严重滞后,并未被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获足够重视。这样的局面,至上世纪90年代才渐有改变,尤其王水照先生主编《历代文话》的纂成、刊行,在中国古代文章学研究领域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该领域取得的进展昭示我们,断代文话著述的整理与汇纂,亦应提上议事日程。就明文话著述而言,文献繁杂,基础薄弱,做好穷尽性的目录调查、清理工作是当务之急。本文即在全面搜辑、甄辨的基础上,首次为有明一代文话著述作一归总叙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文话 文献整理 文章学研究
原文传递
符号与声音:明代的文章圈点法和阅读法 被引量:4
5
作者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2-64,共13页
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样式,通常分为文字形式的评语和符号形态的圈点。文章圈点之法自南宋发展成熟以来,多作为文法标记而存在于总集之中,并影响着士人的文学阅读和知识习得。在科举考试、商业出版的助推下,明代的文章圈点法在... 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样式,通常分为文字形式的评语和符号形态的圈点。文章圈点之法自南宋发展成熟以来,多作为文法标记而存在于总集之中,并影响着士人的文学阅读和知识习得。在科举考试、商业出版的助推下,明代的文章圈点法在形式和意义上均有新变,进一步展示出指引阅读行为的社会文化功能。圈点着重对文章顿挫、起伏、转调的标示,反映出明人阅读理论对句法、调法及口诵的关注。通过从文字以外的符号、声音要素切入,有助于全面认识古代的书籍阅读,更好地理解评点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史 文学阅读 社会文化功能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 阅读行为 商业出版 科举考试 知识习得
原文传递
汉语虚字与古代文章学 被引量:3
6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5-157,207,208,共25页
中国古代文学观念中对虚字的认识,大致呈现从训诂到修辞、从字类到文法的发展趋势。《文心雕龙》“语助余声”及“弥合文体”说的提出,推动虚字研究由经学传统向古文辞传统靠拢。唐宋以后,随着文章创作和批评的开展,文学视野下的虚字论... 中国古代文学观念中对虚字的认识,大致呈现从训诂到修辞、从字类到文法的发展趋势。《文心雕龙》“语助余声”及“弥合文体”说的提出,推动虚字研究由经学传统向古文辞传统靠拢。唐宋以后,随着文章创作和批评的开展,文学视野下的虚字论主要从文章体用、节律和声气三个层面推进,体现出古代文章学注重文体功能、语言形式、审美形态的特征。在清代古文家、小学家围绕声音、文字的关系探讨中,虚字不仅进一步沟通语言学和文章学,也借助以文字为本位的文学观念,成为清末以降“中国文学”研究及文学史书写的知识资源。以汉语虚字为线索,揭示古代文章学发展过程中语言和文辞的互动关系,可以彰显中国文学基于汉语言、汉文字的本民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字 文章学 古文辞 语文学 文学史
原文传递
唐之淳《文断》考论 被引量:2
7
作者 《古籍研究》 2017年第1期25-31,共7页
《文断》是一部成书于明初的文章学著作,此书辑而不述,广搜前人之文法、文式、文评等文献汇编而成。高儒《百川书志》称:'此集经书子史诸家作文法度,该括殆尽。惜乎编述者之不得。分十五类,援引一百六家。'(1)正因该书博猎四部... 《文断》是一部成书于明初的文章学著作,此书辑而不述,广搜前人之文法、文式、文评等文献汇编而成。高儒《百川书志》称:'此集经书子史诸家作文法度,该括殆尽。惜乎编述者之不得。分十五类,援引一百六家。'(1)正因该书博猎四部及杂取诸家的汇纂性质,其价值似乎未能引起研究者足够的注意。《文断》入《四库全书》'诗文评类存目',四库馆臣对其史料学方面的特性作了正反两方面的揭示:'不著撰人名氏。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集部视野下明代经义的文体建设及文章学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125,共9页
明中叶以来明人在集部视野下对经义的认识愈发深入。"时文序"这种新兴文体的出现,文集、文评中经义论评的增多,在提升经义文体地位的同时,又促进其批评体系的开放。时文选本的大量刊行推动了制义文的经典化,进一步维系经义作... 明中叶以来明人在集部视野下对经义的认识愈发深入。"时文序"这种新兴文体的出现,文集、文评中经义论评的增多,在提升经义文体地位的同时,又促进其批评体系的开放。时文选本的大量刊行推动了制义文的经典化,进一步维系经义作为"文之一体"的文学质性。这些都为明代经义由考试工具转向文学性文本,进而被纳入诗赋、古文的文体序列创造了相应条件。明人对经义写作的研讨,既推动古代文章学的精细化发展,也对古典文学众体之间的沟通起到刺激作用,这为我们审视古代文体互渗现象提供了文法论和修辞学层面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义 八股文 集部 文章学
原文传递
近世视野下的明文话研究与文章学建构 被引量:1
9
作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79,共10页
文话是中国古代文章之学的重要资源,随着近年来《历代文话》的出版和古代文章学建设的推进,断代文话的整理和研究是当前值得关注的领域。就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明文话研究而言,在进行文献稽考的同时,重新评估明文话的历史定位和理论贡献,... 文话是中国古代文章之学的重要资源,随着近年来《历代文话》的出版和古代文章学建设的推进,断代文话的整理和研究是当前值得关注的领域。就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明文话研究而言,在进行文献稽考的同时,重新评估明文话的历史定位和理论贡献,是推动这项研究深入发展的前提。在此基础上,以批评文献的"近世性"为视角,结合明文话所处近世社会之教育、科举制度及出版文化等在内的历史语境,尝试提供一套可行的研究方法,是探索明文话研究与文章学体系建构的思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文话 文章学 近世性
下载PDF
文统、程式与技法:从明代文话看苏文典范的多维建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斯文》 2020年第1期207-224,共18页
对明代“苏学”的研究,以往多从苏轼诗文选本以及明人序跋、论文书等材料入手。较之这些材料提供的精英阶层视角,明人文话则多关注对苏文的阅读与取法,因而更强调其有助于习文应试的文学功能,这与文章学自明中叶以来的发展关系密切。分... 对明代“苏学”的研究,以往多从苏轼诗文选本以及明人序跋、论文书等材料入手。较之这些材料提供的精英阶层视角,明人文话则多关注对苏文的阅读与取法,因而更强调其有助于习文应试的文学功能,这与文章学自明中叶以来的发展关系密切。分析诸多论评苏文的明代文话,可以看出明人对苏文典范的建构,是从它所代表的重视文学性的古文统绪,及其所具备的可指导作文的示范意义等多个层次展开。借助这种梳理,既可以了解阅读与写作实践为文学范型之建立提供的现实基础,又有助于我们认识古代文章学注重实践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话 苏文 文章学
下载PDF
汉语虚字与古代文章学
11
作者 《新华文摘》 2022年第8期97-100,共4页
不同于印欧语系借助于词的形态变化,汉语的语法意义表达以语序安顿和虚字运用为手段,虚字向来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传统文学中,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文学作品,同样表现出与此种汉语特性相应的组织形式。若按刘勰“因字而生句,积句... 不同于印欧语系借助于词的形态变化,汉语的语法意义表达以语序安顿和虚字运用为手段,虚字向来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传统文学中,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文学作品,同样表现出与此种汉语特性相应的组织形式。若按刘勰“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的说法,古代文辞可理解为字句依一定规则和思维逻辑排列而成,或者直接地表述为清人刘淇所说“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史研究 印欧语系 语法意义 汉语特性 虚字 语言文字 词的形态 思维逻辑
原文传递
“第六次明代文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暨古典诗文的辨体与修辞专题学术研讨会”召开
12
作者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1-191,共1页
2022年11月12日—13日,由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六次明代文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暨古典诗文的辨体与修辞专题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19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9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明... 2022年11月12日—13日,由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六次明代文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暨古典诗文的辨体与修辞专题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19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9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明代文学文献传刻研究。叶晔(北京大学)考察了《盛明百家诗》与明别集早期版本的关系。师海军(陕西师范大学)通过李东阳集失收碑志分析明中叶士风。侯荣川(温州大学)论述明代诗话在日本的传播和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体 古典诗文 科研机构 温州大学 明代文学研究 明中叶 古籍整理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