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培尧 李海 +6 位作者 耿建祥 李丽 刘忠伦 王晓红 王宏景 夏林 夏思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3期3127-3128,3130,共3页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妇女宫颈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4 862例宫颈上皮细胞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宫颈上皮细胞HPV阳性率为31.74%(1543/4 862)。其中,一重感染...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妇女宫颈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4 862例宫颈上皮细胞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宫颈上皮细胞HPV阳性率为31.74%(1543/4 862)。其中,一重感染、多重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21.43%(1 042/4 862)、10.30%(501/4 862)。前7位高危型HPV分别为16、58、52、33、18、56、31型,占59.09%,而低危型HPV分别为11、6、43型,占23.70%。结论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细胞HPV分型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芯片分析技术
下载PDF
男性尿道口细胞HPV感染基因型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夏思钧 培尧 +7 位作者 耿建祥 平春敏 靳春萍 龙秀荣 施启丰 夏林 王宏景 王晓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7期2231-2233,共3页
目的探讨男性尿道口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HPV)不同基因型别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304例男性尿道口细胞标本中提取23种HPV DNA,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杂交技术对其进行HPV基因检测,并对受检者行基因型别的分析。结果 304例男... 目的探讨男性尿道口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HPV)不同基因型别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304例男性尿道口细胞标本中提取23种HPV DNA,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杂交技术对其进行HPV基因检测,并对受检者行基因型别的分析。结果 304例男性受检者中检出HPV感染者117例,总阳性率为38.49%(117/304)。其中单一型别的HPV感染者75例,占24.67%(75/304),单一型别的感染中,HPV6型感染者26例,阳性率为34.67%(26/75),是单一型别最主要的感染类型,其次分别为HPV11型10例、16型7例、58和81型各6例、33型5例,感染率分别为13.33%(10/75)、9.33%(7/75)、8.00%(6/75)、8.00%(6/75)、6.67%(5/75)。多型HPV感染者42例,占13.82%(42/304),其中二重感染者34例,占多型感染的80.95%(34/42),三重感染者6例,占多型感染的14.29%(6/42)。HPV感染的年龄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 6型、11型、16型、58型、81型、33型是男性尿道口细胞感染的主要基因型别,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是一种比较适合临床对男性进行HPV分型检测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诊断方法,尤其适合开展男性尿道口细胞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科 尿道 基因型
下载PDF
黏液脓性宫颈炎的病原体检测与药敏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培尧 鹿世法 +1 位作者 石祥奎 周强 《抗感染药学》 2009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分析妇科门诊黏液脓性宫颈炎的病原体及药敏试验,观察病症处理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黏液脓性宫颈炎的患者221例(观察组);宫颈无黏液脓性分泌物患者205例(对照组)进行病原体检测。并比较两者主要病原菌谱的异同。结果:观察... 目的:分析妇科门诊黏液脓性宫颈炎的病原体及药敏试验,观察病症处理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黏液脓性宫颈炎的患者221例(观察组);宫颈无黏液脓性分泌物患者205例(对照组)进行病原体检测。并比较两者主要病原菌谱的异同。结果:观察组221例黏液脓性宫颈炎病例中,病原菌检出率88.69%(196/221),其中淋球菌为14.48%、沙眼衣原体57.74%,混合感染率为61.99%。经统计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具显著性差异(P<0.05),支原体检出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黏液脓性宫颈炎混合感染率高,其主要病原体为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治疗药物中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四环素耐药率最高;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环丙沙星次之;美满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耐药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脓性宫颈炎 病原体 药敏分析
下载PDF
70例胎膜早破孕产妇病原学药敏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孙晚霞 培尧 石祥奎 《抗感染药学》 2010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分析孕产妇胎膜早破病原体与药敏试验,了解病原体与耐药性分布。方法:采用2004年NCCLS标准与K-B纸片法操作规程,质控菌: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及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作对照,观... 目的:分析孕产妇胎膜早破病原体与药敏试验,了解病原体与耐药性分布。方法:采用2004年NCCLS标准与K-B纸片法操作规程,质控菌: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及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作对照,观察70例胎膜早破孕产妇细菌感染治疗情况。结果:70例胎膜早破孕妇中细菌检测率90.00%(63/70),其中足月妊娠孕妇11.43%(8/70);经病原学检测,其中葡萄球菌51.43%(36/70);大肠埃希菌18.57%(13/70);铜绿假单胞菌7.14%(5/70);肺炎克雷伯菌12.86%(3/70)。观察组胎膜早破与对照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针对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规范治疗,可降低胎膜早破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胎膜早破 药敏检测
下载PDF
儿科头孢菌素皮试情况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石祥奎 王玉美 培尧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190-1191,共2页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头孢菌素皮试情况,为是否需做皮试提供客观资料。方法采用门诊西药房儿科使用头孢菌素处方皮试结果统计和分析。结果用头孢菌素原液皮试的有1333例,使用头孢菌素皮试阳性发生率2.33%。结论头孢菌素用药前皮试有必要采...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头孢菌素皮试情况,为是否需做皮试提供客观资料。方法采用门诊西药房儿科使用头孢菌素处方皮试结果统计和分析。结果用头孢菌素原液皮试的有1333例,使用头孢菌素皮试阳性发生率2.33%。结论头孢菌素用药前皮试有必要采用头孢菌素原液做皮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菌素 皮试 分析
原文传递
儿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培尧 鹿世发 石祥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2-413,共2页
目的了解医院儿科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变化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按照NCCLS标准操作,用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等药敏纸片以扩散法检测,样本为2010年1-12月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 目的了解医院儿科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变化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按照NCCLS标准操作,用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等药敏纸片以扩散法检测,样本为2010年1-12月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其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与2008年进行比较。结果 2010年1-12月分离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占57.2%,而2008年为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敏感率2010年为19.3%,而2008年为47.8%,呈显著下降(P<0.05),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及利福霉素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3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胺培南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仍100.0%敏感。结论近年儿科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数及检出率均有明显增加,耐药性也明显增加,应加强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肺炎克雷伯菌 检测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三种常用宫颈癌检查方法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仲娣 李彬 +3 位作者 付芸 严姗 汪键 培尧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476-480,486,共6页
目的比较常规细胞学、高危型HPV-DNA病毒测定及DNA倍体分析方法在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的优缺点。方法 374名妇女做宫颈活检前进行了宫颈细胞常规细胞学诊断、高危型HPV-DNA病毒测定和DNA倍... 目的比较常规细胞学、高危型HPV-DNA病毒测定及DNA倍体分析方法在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的优缺点。方法 374名妇女做宫颈活检前进行了宫颈细胞常规细胞学诊断、高危型HPV-DNA病毒测定和DNA倍体分析。用宫颈刷刷取宫颈细胞,每个样本制成二张液基薄层玻片,一张经巴氏染色用于常规细胞学诊断(TBS),另一张经Feulgen染色做DNA倍体分析,剩余样本做HC2-HPV-DNA检测。宫颈活检样本进行组织病理诊断。结果 374例宫颈活检样本中发现167例宫颈炎,92例CIN1,63例CIN2,37例CIN3和15例宫颈浸润癌。在259例宫颈炎和CIN1病例中,高危型HPV检测201例为阴性,58例为阳性;DNA倍体分析发现有异倍体细胞的病例为40例,219例为阴性;TBS诊断ASCUS及以上级别的病例30例,229例为正常。在115例CIN2、CIN3和宫颈浸润癌中,高危型HPV病毒测定阳性为98例,阴性为17例;DNA倍体分析阳性为93例,阴性为22例;TBS诊断ASCUS及以上级别的有79例,正常为36例。诊断CIN2及以上级别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高危型HPV测定分别为85.2%、77.6%、62.8%和92.2%;DNA倍体分析分别为80%、84.6%、69.9%和90.9%;TBS诊断为68.7%、88.4%、72.5%和86.4%。结论在诊断宫颈高级别癌前病变(CIN2和CIN3)和宫颈癌上,HPV-DNA病毒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低;常规细胞学方法敏感性低,特异性高;DNA倍体分析方法正好介于二种方法之间。三种方法均有优缺点,具体运用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HPV-DNA病毒 DNA倍体分析 常规细胞学 宫颈癌
下载PDF
30例妊娠妇女阴道微生态改变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巧莲 王鸣 +3 位作者 王金锋 林萍 培尧 胡振兴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040-1041,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的阴道微生态变化。方法采用检测妊娠妇女雌、孕激素水平、阴道理化指标及部分阴道常见菌群来分析阴道微生态的改变。结果 (1)孕妇组阴道白细胞数较高,与育龄健康组妇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唾液酸酶在两...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的阴道微生态变化。方法采用检测妊娠妇女雌、孕激素水平、阴道理化指标及部分阴道常见菌群来分析阴道微生态的改变。结果 (1)孕妇组阴道白细胞数较高,与育龄健康组妇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唾液酸酶在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育龄妇女组阴道内的乳酸杆菌含量最高,与孕妇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埃希菌含量在育龄妇女组最少,与孕妇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加德纳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育龄妇女与妊娠妇女的阴道微生态环境不同,与其体内的雌、孕激素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水平 妊娠妇女 育龄妇女 阴道微生态
原文传递
徐州地区女性宫颈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因型的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夏林 培尧 +6 位作者 耿建祥 王宏景 谭进 肖蔚 马文元 龙秀荣 赵雪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882-884,共3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徐州地区女性宫颈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谱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8 010份徐州地区宫颈细胞标本中提取23种HPV DNA,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基因芯片技术对宫颈细胞23种HPV型别进行测...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徐州地区女性宫颈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谱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8 010份徐州地区宫颈细胞标本中提取23种HPV DNA,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基因芯片技术对宫颈细胞23种HPV型别进行测定,同时分析受检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8 010例女性中有1 852例HPV感染者,总的HPV感染率为23.12%,其阳性检出率一重型别为17.17%,一重中最主要感染型别是HPV16型为4.35%,其次为HPV58型2.12%、52型1.82%。阳性检出率多重HPV感染为5.96%;其中16+58型、16+52型、11+16型,分别占多重感染的4.40%、2.94%和2.52%,是多重感染的主要型别。结论一重HPV16、58和52型及多重16+58、16+52和11+16型是感染徐州地区女性宫颈细胞的主要基因型,此基因芯片检测技术适用于宫颈细胞标本,一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我国女性宫颈HPV感染基因型分布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宫颈细胞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基因芯片技术
下载PDF
甲氨蝶呤治疗侵蚀性葡萄胎时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石祥奎 颜根喜 培尧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9-80,共2页
目的:了解应用甲氨蝶呤治疗侵蚀性葡萄胎后的血药浓度与疗效、不良反应之间关系。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6月应用甲氨蝶呤化疗46例患者做为观察组,监测用药24 h后的血药浓度,结合临床建议使用解毒药物,另设40例对照组,不监测血药浓度,... 目的:了解应用甲氨蝶呤治疗侵蚀性葡萄胎后的血药浓度与疗效、不良反应之间关系。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6月应用甲氨蝶呤化疗46例患者做为观察组,监测用药24 h后的血药浓度,结合临床建议使用解毒药物,另设40例对照组,不监测血药浓度,经验治疗,进行对照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并结合临床建议个体化使用解毒药物的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而且轻。2组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甲氨蝶呤治疗侵蚀性葡萄胎时应监测其血药浓度,并实行个体化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性葡萄胎 甲氨蝶呤 血药浓度监测
原文传递
不同浸润深度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彬 刘霞 +4 位作者 李鹏 仲娣 培尧 谭小茹 孟家伟 《临床医药实践》 2016年第6期436-44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浸润深度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癌(MI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35例MIC(FIGO标准)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按照浸润深度分3组:ⅠA0组(浸润深度≤1 mm),ⅠA1组(1 mm<浸润深度≤3mm),ⅠA2组(3 mm<浸润深度≤5 mm)。结... 目的:探讨不同浸润深度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癌(MI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35例MIC(FIGO标准)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按照浸润深度分3组:ⅠA0组(浸润深度≤1 mm),ⅠA1组(1 mm<浸润深度≤3mm),ⅠA2组(3 mm<浸润深度≤5 mm)。结果:135例MI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为宫颈炎或宫颈糜烂。发病年龄(41.94±8.19)岁,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或浅表浸润性鳞癌,其中ⅠA0组活组织检查浸润灶检出率低于ⅠA1组和ⅠA2组。进一步行宫颈环形电切(LEEP)64例,全子宫切除22例,次广泛全子宫切除21例,广泛全子宫切除28例。术后显微镜下见浸润灶浸润间质深度≤1 mm 28例(ⅠA0组);>1 mm且≤3 mm 71例(ⅠA1组);>3 mm且≤5 mm 36例(ⅠA2组)。首次行LEEP术的64例中45例再次行全子宫切除等手术,发现LEEP术后病变残留率为24.44%,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55例切除了盆腔淋巴结,共检出948枚,均未见癌转移。3例发现淋巴管血管间隙浸润(LVSI)。FIGO分期:ⅠA1期99例,ⅠA2期36例。结论:MIC在肉眼上无法辨认,发病年龄约42岁,与浸润深度无关。浸润深度≤1 mm的MIC活组织检查浸润灶检出率较低。首次LEEP术后病变残留率为24.44%,与浸润深度无关。MIC患者多采用个体化治疗,大部分施行子宫切除,少数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施行宫颈锥切或单纯宫颈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微小浸润性鳞癌 临床病理 诊断
下载PDF
Cervi-M宫颈癌甲基化基因检测其诊断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静 培尧 +1 位作者 梁慧 刘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22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Cervi-M宫颈癌甲基化基因检测其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情况。方法选取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高危型HPV感染患者94例,进行Cervi-M宫颈癌甲基化基因检测及进行病理检测,收集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不同的病理... 目的探讨Cervi-M宫颈癌甲基化基因检测其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情况。方法选取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高危型HPV感染患者94例,进行Cervi-M宫颈癌甲基化基因检测及进行病理检测,收集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不同的病理分级结果情况,进行分组;对比每组HPV检出阳性率与PAX1基因的甲基化检测阳性率。结果病理检出结果为正常宫颈组织HPV阳性检出率35.0%,PAX1基因甲基化检出率0.0%;低级别病变HPV阳性检出率78.3%,PAX1基因甲基化检出率13.0%;高级别病变HPV阳性检出率81.5%,PAX1基因甲基化检出率29.6%;宫颈癌HPV阳性检出率83.3%,PAX1基因甲基化检出率100.0%。宫颈癌PAX1基因甲基化检出率高于HPV阳性检出率。结论 Cervi-M宫颈癌甲基化基因检测,进一步提高了治疗的准确率,可应用于宫颈癌早期筛查与检测,更准确的辅助临床诊断和采取对应的干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基因检测 应用价值 DNA甲基化 诊断分析 新型分子筛查技术-Cervi-M
下载PDF
我院2007年与2009年妇科大肠埃希菌检测与药敏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祥奎 培尧 《抗感染药学》 2011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分析院内妇科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按照《NCCLS》(2004版)纸片扩散法检测,用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西丁、亚胺培南等药敏纸片;样本为2009年1—12月间经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其产生ESBL... 目的:分析院内妇科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按照《NCCLS》(2004版)纸片扩散法检测,用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西丁、亚胺培南等药敏纸片;样本为2009年1—12月间经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其产生ESBLs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与2007年分离的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药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009年1—12月间分离产生的ESBLs大肠埃希菌占53.03%(105/198),而2007年33.80%(41/125);2009年有显著性增加(χ2=3.9367,P<0.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2009年与2007年比较,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西丁、氨曲南敏感率下降显著(P<0.05),环丙沙星下降更为明显(P<0.01),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头孢西丁、头霉素类和碳青霉烯类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仍有较好抗菌作用。结论:经比较2009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数、检出率与耐药性均有明显增加,应加强药敏检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药敏检测
下载PDF
双侧卵巢有腺纤维瘤样背景透明细胞癌2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彬 李鹏 +3 位作者 仲娣 培尧 谭小茹 孟家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9期108-109,共2页
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存在两种亚型,一种有腺纤维瘤背景(AF),为AF+亚型;另一种无腺纤维瘤背景,为AF-亚型[1~3]。与AF-亚型相比较,AF+亚型患者年龄偏大,临床分期较高,肿瘤以实性为主。双侧卵巢累及的AF+亚型OCCC较为少见。2010年1... 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存在两种亚型,一种有腺纤维瘤背景(AF),为AF+亚型;另一种无腺纤维瘤背景,为AF-亚型[1~3]。与AF-亚型相比较,AF+亚型患者年龄偏大,临床分期较高,肿瘤以实性为主。双侧卵巢累及的AF+亚型OCCC较为少见。2010年1月~2015年4月,我们共收治2例双侧AF+亚型OCCC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病例1,女,42岁。因下腹胀痛1月余,于2010年1月19日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癌 卵巢肿瘤 月经规则 盆腔淋巴结 右侧卵巢 双侧附件 卵巢黏液性肿瘤 临床分期 混合回声 左侧卵巢
下载PDF
妇科葡萄球菌属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性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培尧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1351-1352,共2页
目的了解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结合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按照2004年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方法测定并判读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 目的了解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结合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按照2004年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方法测定并判读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结果红霉素和克林霉索同时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型葡萄球菌(MSSA)耐药分别占51.65%和34.57%,对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的MRsA和MSSA中,D-试验阳性即对克林霉素具有诱导耐药性者分别为69.72%和30.58%。D-试验阳性占所测葡萄球菌的24.48%,占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菌株的30.58%。结论医院微生物室开展药敏试验中加上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中克林霉素诱导性耐药,可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用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索类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药理学 克林霉素/药理学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原文传递
150例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咽拭子涂片细菌培养结果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道彦 刘杰 +1 位作者 培尧 蒋新华 《抗感染药学》 2021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究儿童患者咽拭子标本涂片镜检与细菌培养结果,分析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3月期间医院上呼吸道感染门诊患儿咽拭子标... 目的:探究儿童患者咽拭子标本涂片镜检与细菌培养结果,分析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3月期间医院上呼吸道感染门诊患儿咽拭子标本150例资料,分析其咽拭子标本的采集、涂片、染色、镜检情况是否合格,并比较这些标本中细菌培养鉴定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对合理用药的影响。结果:150例患儿咽拭子经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被判定为合格标本者73例(48.67%)和不合格标本77例(51.33%);合格标本按咽拭子涂片镜检标准(A、B、C、D)分级,其中A和B级培养致病菌(是指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阳性率分别为75.00%和63.64%;不合格标本中(分级为C和D级)培养致病菌阳性率分别为16.67%和1.89%;咽拭子细菌培养阳性标本56例中,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23例(其中多重耐药6例)、肺炎克雷伯菌29例(其中多重耐药10例)和其他细菌4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大于90%,而对利福霉素的敏感率均大于80%。结论:咽拭子采样标本合格与否是保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准确的前提;临床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确保其治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拭子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细菌耐药 药敏试验 上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黏液脓性宫颈炎病原学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培尧 鹿世法 +1 位作者 石祥奎 周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4期8384-8385,共2页
目的:分析黏液脓性宫颈炎的病原检测情况。方法:选择具有黏液脓性宫颈炎的观察组221例,对照组205例进行病原检测,比较两者主要病原谱的异同。结果:观察组221例黏液脓性宫颈炎病例中,病原体检出率88.69%(196/221),与对照组205例相比,有... 目的:分析黏液脓性宫颈炎的病原检测情况。方法:选择具有黏液脓性宫颈炎的观察组221例,对照组205例进行病原检测,比较两者主要病原谱的异同。结果:观察组221例黏液脓性宫颈炎病例中,病原体检出率88.69%(196/221),与对照组205例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黏液脓性宫颈炎其主要病原体为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其混合感染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炎 微生物学
原文传递
中西药结合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栋 石祥奎 +1 位作者 陆建铭 培尧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5期6146-6147,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输卵管妊娠效果,以考察我院协定中药处方疗效。方法对6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分别采用甲氨蝶呤与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结果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组在血-βHCG下降与包块缩小速度明显好于甲氨蝶呤组(P<0.05)。结...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输卵管妊娠效果,以考察我院协定中药处方疗效。方法对6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分别采用甲氨蝶呤与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结果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组在血-βHCG下降与包块缩小速度明显好于甲氨蝶呤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能够明显缩短血-βHCG恢复至正常水平的天数,中药协定处方有效,特别对需生育者,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输卵管/中西医结合疗法 甲氨蝶呤/治疗应用 药物疗法 联合
原文传递
卵巢上皮性肿瘤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因子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19
作者 李鹏 仲娣 +1 位作者 培尧 陈静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因子(M-CAM)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我院病理科收集的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39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我院病理科收集的卵巢良性组织30例...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因子(M-CAM)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我院病理科收集的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39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我院病理科收集的卵巢良性组织3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组织标本经处理后使用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的M-CAM阳性率及M-CAM蛋白表达水平、MVD水平;分析M-CAM蛋白阳性率及表达水平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情况。结果研究组M-CAM阳性率及M-CAM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V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VD与M-CAM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在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CA125水平及腹水程度方面,M-CAM蛋白阳性率及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在临床分期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方面,M-CAM蛋白阳性率及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M-CAM呈高表达,其既与肿瘤良恶性有关,同时也与MVD存在相关性,与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性肿瘤 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因子 微血管密度 病理特征
下载PDF
男性泌尿系统表皮葡萄球菌药敏检测及分析
20
作者 潘巧娜 石祥奎 培尧 《淮海医药》 CAS 2010年第5期390-391,共2页
目的观察男性泌尿系统感染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美国2004年版《NCCLS》K-B纸片扩散法,同时进行D-试验。结果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达到85%以上,而且耐药性呈多重耐药性,除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外,对其... 目的观察男性泌尿系统感染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美国2004年版《NCCLS》K-B纸片扩散法,同时进行D-试验。结果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达到85%以上,而且耐药性呈多重耐药性,除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外,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很大,D-试验达到23.33%。结论男性泌尿系统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应作药敏检测,临床应根据药敏检测结果选择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抗菌药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