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和癌前病变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53、c-erbB-2的表达 被引量:20
1
作者 卢文 陈丽英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70例胃癌、62例癌前病变和16例对照组,应用改良Warthinstary法检测Hp,免疫酶组化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cerbB...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70例胃癌、62例癌前病变和16例对照组,应用改良Warthinstary法检测Hp,免疫酶组化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cerbB2等基因蛋白。结果Hp感染率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组均高于对照组,而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肠型和弥漫型胃癌间Hp感染率差异亦无显著性;胃癌和癌前病变组中,Hp感染与PCNA表达、cerbB2过度表达及多基因过度共表达有关;p53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Hp感染者与p53过度表达有关(P<0.01)。结论Hp感染患者具有更多肿瘤生物学行为,包括细胞增殖加速、抑癌基因如p53失活及癌基因如cerbB2激活,在此演变过程中Hp可能作为促进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状态 幽门螺杆菌感染 P53基因 PCNA
原文传递
福建肝癌细胞EBV感染与HBV及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袁芳平 黄培生 +1 位作者 王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491-493,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EBV与HBV感染的相关性及EBV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以地高辛标记的单链cDNA探针、生物素标记的双链cDNA探针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HCC59例(含癌旁肝组织)和...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EBV与HBV感染的相关性及EBV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以地高辛标记的单链cDNA探针、生物素标记的双链cDNA探针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HCC59例(含癌旁肝组织)和9例肝硬变组织中高拷贝数EBER1(EBV编码的小RNA)、HBVDNA和P53蛋白.结果肝癌细胞核内EBER1阳性率为203%,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P<001).肝癌组织内HBVDNA阳性率为593%,EBV存在与HB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肝癌组织内P53蛋白表达率为339%,P53表达与EBER1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肝癌细胞内EBV感染与HBV存在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病理学 疱疹病毒 HBV P53蛋白
下载PDF
胃粘膜肠化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CNA,c-erbB-2的表达 被引量:12
3
作者 卢文 陈丽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研究肠化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与PCNA,cerbB2表达率之间关系,以探讨Hp感染在胃肠化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慢性胃炎伴肠化116例,对照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应用改良Warthin... 目的研究肠化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与PCNA,cerbB2表达率之间关系,以探讨Hp感染在胃肠化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慢性胃炎伴肠化116例,对照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应用改良WarthinStary法检测Hp,免疫酶组化SP法检测PCNA,cerbB2的表达,比较Hp阳性组和阴性组间PCNA,cerbB2的阳性表达率.结果胃粘膜肠化者Hp感染率增高(586%vs188%,χ2=1079,P<001),肠化胃上皮内少见Hp粘附,Hp阳性组PCNA,cerbB2表达高于阴性组(48/68vs12/48,χ2=905,P<005;36/74vs2/42,χ2=1328,P<001).结论Hp感染促进胃粘膜肠化,并使肠化胃粘膜细胞增殖迅速而启动恶性变,故Hp感染可能促进胃癌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肠化生 C-ERBB-2 幽门螺杆菌 胃癌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α表达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袁芳平 黄培生 +1 位作者 高美钦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中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表达及其与HB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SP法对53例HCC及14例正常肝组织中TGFαmRNA、TGFα蛋白、HBVDNA进行检测。结果53例H...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中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表达及其与HB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SP法对53例HCC及14例正常肝组织中TGFαmRNA、TGFα蛋白、HBVDNA进行检测。结果53例HCC组织中TGFαmRNA、TGFα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302%(16例)、736%(39例),显著高于无表达的正常对照组(P<005)。癌旁不典型增生肝细胞组TGFαmRNA、TGFα蛋白的阳性率786%(2例)及714%(20例),显著高于癌旁非不典型增生组(6例,240%和11例,4.0%,P<005)。癌组织与癌旁肝组织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566%(30例)、604%(32例),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其中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及癌旁非不典型增生组细胞核内HBVDNA的阳性率逐级降低(P<005);癌组织TGFαmRNA、TGFα蛋白的表达与癌组织,癌旁HBVDNA存在有显著关系。结论癌组织TGFα的表达与HBVDNA存在有密切关系。TGFα的表达可能参与肝细胞癌变的早期过程。核内HBVDNA的存在对于区别癌变肝组织、不典型增生肝细胞及非不典型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转化生长因子Α HBV HCC 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特发性肌炎免疫机制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文敏 陈碧芬 +2 位作者 慕容慎行 王柠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38-143,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患者骨胳肌组织损伤的免疫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一步法和免疫组化SP法分析25例PM/DM肌组织中免疫球蛋白IgG、IgM、补体C3和浸润肌组织单核细胞的分布与定位。结果PM和DM肌组织中IgG...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患者骨胳肌组织损伤的免疫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一步法和免疫组化SP法分析25例PM/DM肌组织中免疫球蛋白IgG、IgM、补体C3和浸润肌组织单核细胞的分布与定位。结果PM和DM肌组织中IgG、IgM、C3的阳性率分别为60%、33.3%、20%和70%、40%、50%,以IgG为主(P<0.05),分布于肌组织血管壁、肌膜和肌浆中,补体C3在DM血管壁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80%PM和7O%DM肌组织有单核细胞浸润,PM以T淋巴细胞为主,Ia+活化TS细胞占多数,主要分布于肌内衣,DM以B淋巴细胞为主,多分布在肌柬衣血管周围。结论免疫反应在PM和DM发病机理中占重要地位,PM以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为主,DM以体液免疫特别是补体介导的血管损害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机制 病理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鼻咽脱落细胞的AgNOR定量观察对鼻咽癌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杨代兴 陈玄珠 +2 位作者 郭养淳 林隽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95年第2期103-105,共3页
本文对临床诊断为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者208例分别行鼻咽脱落细胞、病理活检、组织印片及血清免疫酶测定VCA-IgA,结果发现活检(第1次)准确率为85.7%,组织印片为88... 本文对临床诊断为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者208例分别行鼻咽脱落细胞、病理活检、组织印片及血清免疫酶测定VCA-IgA,结果发现活检(第1次)准确率为85.7%,组织印片为88.9%,涂片HE染色为63.4%,涂片AgNOR为90.5%,VCA-IgA为78.6%。以脱落细胞涂片AgNOR染色准确率最高。认为该方法简便,快速,不失为NPC诊断的一种有意义的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鼻咽脱落细胞 AGNOR 诊断
全文增补中
肌线粒体NADH-TR酶组化染色及其在神经肌病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丽英 +1 位作者 陈碧芬 谢建武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4,共4页
应用改良的还原型辅酶Ⅰ四唑氮还原酶(NADH-TR)氧化酶组化染色方法,对400例经常规HE,MGT以及ATP酶和透射电镜确诊的神经肌肉疾病肌组织的恒冷冰冻连续切片进行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该染色对发现肌纤维内部结构变化... 应用改良的还原型辅酶Ⅰ四唑氮还原酶(NADH-TR)氧化酶组化染色方法,对400例经常规HE,MGT以及ATP酶和透射电镜确诊的神经肌肉疾病肌组织的恒冷冰冻连续切片进行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该染色对发现肌纤维内部结构变化;区别Ⅰ,Ⅱa;Ⅱb型肌纤维、成群肌萎缩以及同型肌群化,鉴别神经原性肌肉疾病和肌原性肌肉疾病及其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神经肌肉疾病 染色 诊断
下载PDF
E-钙粘附蛋白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文书 杨代兴 +1 位作者 张鹏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44-545,共2页
关键词 大肠腺癌 E-钙粘附蛋白 临床病理学
下载PDF
体液细胞免疫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文敏 陈碧芬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5期262-264,共3页
探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M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免疫荧光一步法。结果PMD肌组织中免疫球蛋白IgM、IgG和补体C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31.1%和11.1%,... 探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M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免疫荧光一步法。结果PMD肌组织中免疫球蛋白IgM、IgG和补体C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31.1%和11.1%,Ig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主要定位于肌膜和间质小血管壁上,与肌纤维萎缩性病变有关;PMD肌组织中有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润,阳性反应率分别为100.0%和55.5%,巨噬细胞聚集在坏死灶中,T细胞分布于退变肌纤维和血管周围,以CD8+T细胞为主,多数表达HLA-DR。结论提示免疫因素可能参与PMD的病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 肌营养不良症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原文传递
人肝病变组织低分子量角蛋白CK_(19)的表达
10
作者 袁芳平 黄培生 +1 位作者 高美钦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134-135,共2页
目的 研究低分子量角蛋白 CK1 9在人肝细胞癌、肝癌前病变、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5 6例肝细胞癌、8例肝硬化及 9例正常肝组织中 CK1 9的表达。 结果  5 6例肝细胞癌组织中 2 6例 CK1 9... 目的 研究低分子量角蛋白 CK1 9在人肝细胞癌、肝癌前病变、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5 6例肝细胞癌、8例肝硬化及 9例正常肝组织中 CK1 9的表达。 结果  5 6例肝细胞癌组织中 2 6例 CK1 9表达阳性 ,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0 1) ,癌组织 CK1 9多分布于腺样型或梁索型肝细胞癌。癌旁不典型增生组中异型增生细胞及卵圆细胞的 CK1 9表达率 (5 1.9% )显著高于癌旁非不典型组中肝细胞的表达率 (17.2 % ) ,但与肝癌组织的表达率差别不大。肝硬化组中 CK1 9的表达率为 37.5 % (3/ 8) ,阳性细胞均为卵圆细胞及异型增生细胞。 结论 肝细胞癌和增生的卵圆细胞及异型增生肝细胞表达 CK1 9,提示 CK1 9可做为判断肝细胞异型增生的一个指标。肝细胞癌 CK1 9表达与其组织学类型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 肝细胞癌 卵圆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癌前病变 肝硬化
下载PDF
人成肌细胞体外培养的动态观察和形态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建武 陈碧芬 +6 位作者 陈丽英 慕容慎行 王柠 吴翊钦 张文璇 陈莲云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以肌组织原代培养方法对正常人成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成肌细胞的成肌过程,并应用透射和扫描电镜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成肌细胞的超微结构以及中间丝结蛋白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体外培养肌细胞可分为缓慢生... 以肌组织原代培养方法对正常人成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成肌细胞的成肌过程,并应用透射和扫描电镜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成肌细胞的超微结构以及中间丝结蛋白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体外培养肌细胞可分为缓慢生长、分裂增殖和肌管形成期3个不同的生长、成熟阶段。成肌细胞是幼稚的早期单核肌细胞,体外分裂增殖能力强,可呈克隆生长或(和)簇状分布的不断的成熟分化过程。分裂增殖期成肌细胞胞浆有束状平行排列的肌丝以及线粒体和糖原分布,并呈逐步的分化成熟过程,可相互融合形成肌管,并可与初生肌管进一步融合发育成熟。各期成肌细胞胞浆中间丝结蛋白呈阳性反应,早期生成结蛋白量少且分布不均。上述方法对同期培养的成肌细胞与纤维母细胞可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肌细胞 结蛋白 体外培养 胞浆 动态观察 早期 形态学 生长 显微镜观察 育成
下载PDF
差速贴壁及克隆化培养人胚成肌细胞及其移植恒河猴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建武 陈碧芬 +5 位作者 陈丽英 黄秀兰 慕容慎行 林红 陈冀闽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1-6,共6页
6个水囊引产4~5个月龄人胚肢体肌组织,采用0.1%Ⅱ型胶原酶和0.125%胰蛋白酶二步消化法,分离肌卫星细胞,在含胎肌条件培养液(HFME)的培养基中,差速贴壁及克隆纯化,电镜及Desmin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纯度后,... 6个水囊引产4~5个月龄人胚肢体肌组织,采用0.1%Ⅱ型胶原酶和0.125%胰蛋白酶二步消化法,分离肌卫星细胞,在含胎肌条件培养液(HFME)的培养基中,差速贴壁及克隆纯化,电镜及Desmin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纯度后,Rubberpolice刮除收集,按1.6×106个细胞/kg体重,间隔0.5cm点均匀移植于恒河猴肱二头肌组织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培养的成肌细胞纯度达96%以上,移植后血清肌浆酶LDH及CPK与移植前相近(P>0.05),肌组织活检未见明显坏死,表明成肌细胞移植无宿主肌纤维损伤作用;移植后1周CD4/CD8比值大于2,补体C4短暂下降,但Tac各值未超过移植前,2周后CD4/CD8比值恢复到正常水平,表明恒河猴对移植人的成肌细胞有排异反应,但可以耐受。移植后1周肌组织中可以检出Desmin(+)成肌细胞生长及移植后2周的AO(+)的嗜碱性再生肌纤维,此后早期呈HLA-DR(+)的CD3(+)、CD8(+)细胞几尽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成肌细胞移植 DMD 恒河猴
下载PDF
肝细胞癌c-fos的表达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芳平 黄培生 +1 位作者 王镛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 研究肝癌组织中c-fos蛋白和c-fosm RNA 的表达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59 例肝细胞癌组织及56 例癌旁组织中HBsAg、HBV DNA、c-fos蛋白... 目的 研究肝癌组织中c-fos蛋白和c-fosm RNA 的表达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59 例肝细胞癌组织及56 例癌旁组织中HBsAg、HBV DNA、c-fos蛋白及c-fosm RNA的表达。 结果 癌旁肝组织HBsAg 阳性率为87.5% (49/56)。肝癌组织HBV DNA阳性率为59.3% (35/59)。肝细胞癌组织、癌旁肝组织c-fos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39.0% 和53.6% ,c-fosm RNA 的阳性率分别为33.9% 和50.0% 。癌旁肝细胞不典型增生组c-fos蛋白、c-fosm RNA 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不典型增生组(P< 0.05),非癌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癌组织HBV DNA 阳性组病例c-fos蛋白、c-fosm RNA 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组织HBVDNA 阴性组(P< 0.05)。 结论 肝细胞癌组织中存在c-fos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并与HBV DNA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C-FOS 乙型肝炎病毒 原位杂交 肝细胞癌
下载PDF
人胚胸腺组织培养及其移植恒河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建武 林隽 +3 位作者 陈碧芬 黄秀兰 吴翊钦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303-308,共6页
应用组织培养,发现人胚胸腺组织贴块法培养呈典型的3个过程。培养1周后胸腺基质细胞(TSC)大量生长,其胞浆cytokeratin呈弱阳性表达,电镜观察TSC细胞胞浆含有典型的张力微丝束,TSC细胞培养上清液能促进肿瘤... 应用组织培养,发现人胚胸腺组织贴块法培养呈典型的3个过程。培养1周后胸腺基质细胞(TSC)大量生长,其胞浆cytokeratin呈弱阳性表达,电镜观察TSC细胞胞浆含有典型的张力微丝束,TSC细胞培养上清液能促进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体外增殖和表型转化。胸腺块悬浮培养能使胸腺上皮成分集中,HLA-DR阳性细胞比例下降。用12号针头对恒河猴三角肌行移植实验,结果表明移植是安全的,且胸腺上皮组织能在肌组织中生长,但仅维持1周,2周后呈条索样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组织培养 组织移植 恒河猴
下载PDF
从胚胎胃粘膜发育过程探讨胃癌的组织发生(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丽英 +2 位作者 梁平 杨善民 陈渊源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95-98,共4页
电镜观察8例胎儿及3例新生儿胃粘膜未分化细胞、幼稚粘液细胞及其他各种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及演变过程,发现最早期的壁细胞、主细胞和内分泌细胞除具有各自特征外,胞浆内均可能含有粘液颗粒,表明起源为同一干细胞。这种细胞在分化... 电镜观察8例胎儿及3例新生儿胃粘膜未分化细胞、幼稚粘液细胞及其他各种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及演变过程,发现最早期的壁细胞、主细胞和内分泌细胞除具有各自特征外,胞浆内均可能含有粘液颗粒,表明起源为同一干细胞。这种细胞在分化过程中一度出现的含微丝束的微绒毛,有别于小肠吸收细胞的微绒毛。作者认为胃粘膜干细胞在癌变过程中,能向各种不同方向分化,由此形成不同类型的胃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胃肿瘤 胚胎发育 组织发生
下载PDF
肌球蛋白ATP酶组化染色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1-112,共2页
近年来,肌肉组织化学技术已成为诊断肌病的主要工具之一。肌球蛋白的ATP酶染色是鉴别Ⅰ型和Ⅱ型肌纤维最理想的反应酶。
关键词 肌球蛋白 ATP酶染色 磷酸
下载PDF
β-连接蛋白在大肠癌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文书 杨代兴 +1 位作者 张鹏飞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383-386,共4页
目的 探讨β-连接蛋白的表达与大肠腺癌的分化程度、局部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的关系。 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β-连接蛋白的表达。 结果 67.2% (39/58)大肠腺癌β-连接蛋白表达减低,表... 目的 探讨β-连接蛋白的表达与大肠腺癌的分化程度、局部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的关系。 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β-连接蛋白的表达。 结果 67.2% (39/58)大肠腺癌β-连接蛋白表达减低,表达减低与癌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 0.01),与局部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无关(P> 0.05)。 结论 大肠腺癌中β-连接蛋白表达常减低,但在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连接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大肠癌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含胎肌条件培养液的DMD原代肌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建武 陈碧芬 +1 位作者 陈丽英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189-192,共4页
应用含胎肌条件培养液的培养体系对 DMD 和正常肌组织进行原代培养。经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和 Desmin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鉴定,显示该培养体系能使肌组织成肌细胞生长并大量繁殖,分化良好,全部形成肌管。提示含胎肌条件培养液的培养... 应用含胎肌条件培养液的培养体系对 DMD 和正常肌组织进行原代培养。经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和 Desmin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鉴定,显示该培养体系能使肌组织成肌细胞生长并大量繁殖,分化良好,全部形成肌管。提示含胎肌条件培养液的培养体系能激活正常人及患者的肌卫星细胞,具有良好定向培养肌细胞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障碍 肌组织 原代培养
下载PDF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与正常肌组织体外成肌过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建武 陈碧芬 +4 位作者 陈丽英 慕容慎行 林红 陈莲云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4年第4期315-320,共6页
应用Desmin免疫细胞化学和透射电镜观察体外培养肌管,发现其胞浆Desmin染色阳性,肌丝分化形成肌节,表明肌管是体外培养肌细胞的成熟阶段。对9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和5例正常人肌组织体外培... 应用Desmin免疫细胞化学和透射电镜观察体外培养肌管,发现其胞浆Desmin染色阳性,肌丝分化形成肌节,表明肌管是体外培养肌细胞的成熟阶段。对9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和5例正常人肌组织体外培养肌细胞成肌过程进行动态观察,发现DMD体外培养肌细胞有一定的生长、成熟能力,9例均能形成肌管,但分裂增殖期明显长于正常人组(P<0.05),分裂增殖晚期细胞明显退变,初生肌管不能进一步成熟。以培养5周为界,DMD组所形成的肌管较正常组瘦短且核数少(P<0.05)。DMD体外培养肌细胞存在肌管形成的延缓和分化成熟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障碍 细胞培养基 人胎肌条件培养液 肌管 成肌过程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福建高、低发区胃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勤 苏锦坤 +4 位作者 陈碧芬 黄培生 陈丽英 林振石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4年第4期327-331,共5页
应用4种抗P^(53)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对福建高发区34例胃癌及低发区43例胃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8例高发区胃癌及12例低发区胃癌呈阳性反应。高、低发区胃良性病变各15例呈阴性反应。P... 应用4种抗P^(53)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对福建高发区34例胃癌及低发区43例胃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8例高发区胃癌及12例低发区胃癌呈阳性反应。高、低发区胃良性病变各15例呈阴性反应。P^(53)在高、低发区胃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53)阳性表达构成与患者年龄相关,而与患者性别、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受累情况无关。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是高发区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在低发区胃癌中则仅可能与某一胃癌病理类型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53蛋白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