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法学教育的比较观察——从日本、美国联想到中国 被引量:24
1
作者 《北大法律评论》 2001年第1期118-179,共62页
1982年10月,我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派遣的第一批留日研究生,在日本北海道大学留学5年多,先后获得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1988年回国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1993年,我在一本关于日本司法制度的著作中,曾简要地提到日本的法学教育。... 1982年10月,我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派遣的第一批留日研究生,在日本北海道大学留学5年多,先后获得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1988年回国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1993年,我在一本关于日本司法制度的著作中,曾简要地提到日本的法学教育。1995年和1997年下半年我又分别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和日本京都大学法学院访问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教育 法学院 比较观察 大学教授 日本大学 中国大学 博士研究生 法律评论 名牌大学 京都大学
原文传递
关于人权与国际法若干问题的初步思考 被引量:13
2
作者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3-32,共10页
一、国际法与国内法在人权问题上的历史联系 可以说,近代国际法理论从一开始就和近代人权思想有过缘分。世人皆知,被称为近代国际法之父的荷兰人格劳秀斯(Hugo Grotius),同时也是近代人权理论基础——自然法理论的奠基人。正是格劳秀斯... 一、国际法与国内法在人权问题上的历史联系 可以说,近代国际法理论从一开始就和近代人权思想有过缘分。世人皆知,被称为近代国际法之父的荷兰人格劳秀斯(Hugo Grotius),同时也是近代人权理论基础——自然法理论的奠基人。正是格劳秀斯将政治哲学从与神学相结合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从而为近代自然法理论奠定了人文主义的基础。 但是,19世纪以后,一方面由于在国际关系中帝国主义和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另一方面由于在国际法学中实在法学派、二元论的兴盛,国际法不仅未能在个人权利保护方面与国内法相互促进,反而处于一种相互隔绝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国际法 个人权利 奴隶贸易 立宪主义 国际人权法 少数者 若干问题 公民权利 二次世界大战 国际习惯法
原文传递
不可克减的权利与习惯法规则 被引量:19
3
作者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3,共9页
"不可克减的权利"是指缔约国在任何情况下,包括紧急状态或战争时期,都不得减损或损害人权条约所规定的某些特定权利。到目前为止,一些综合性人权条约以及国际人道法条约都规定了不可克减的权利条款。本文主要通过对人权条约... "不可克减的权利"是指缔约国在任何情况下,包括紧急状态或战争时期,都不得减损或损害人权条约所规定的某些特定权利。到目前为止,一些综合性人权条约以及国际人道法条约都规定了不可克减的权利条款。本文主要通过对人权条约的不可克减权利条款、司法判例、人权条约机构的解释以及国际法学界见解的综合考察,分析人权条约所规定的不可克减权利与习惯法规则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条约 不可克减的权利 习惯法规则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土地征收的宪法困境 被引量:19
4
作者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13,共11页
中国农村土地征收是一个涉及到亿万农民生存权利的重大社会问题。然而,现行《宪法》第10条关于征地的三个限制性条件都处于未能实施的困境。同时,《宪法》第13条关于私人财产权的规定对被征地农民的财产权也没有起到保护作用。造成这种... 中国农村土地征收是一个涉及到亿万农民生存权利的重大社会问题。然而,现行《宪法》第10条关于征地的三个限制性条件都处于未能实施的困境。同时,《宪法》第13条关于私人财产权的规定对被征地农民的财产权也没有起到保护作用。造成这种宪法困境的原因是: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本身的缺陷、土地市场制度的不公平以及《宪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收 集体土地所有制 法治
原文传递
“9·11事件”后美国政府的酷刑政策及其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1-152,206,共22页
"9.11事件"后,布什政府授权美国军方和情报机构对在海外抓获并拘留的恐怖活动嫌疑人采用严酷的审讯手段。允许虐待是美国政府实施酷刑政策的主要策略。剥夺那些被拘留者的正当程序保护,既背离了美国的法治传统,也违反了人权... "9.11事件"后,布什政府授权美国军方和情报机构对在海外抓获并拘留的恐怖活动嫌疑人采用严酷的审讯手段。允许虐待是美国政府实施酷刑政策的主要策略。剥夺那些被拘留者的正当程序保护,既背离了美国的法治传统,也违反了人权条约。禁止酷刑不仅是条约规则,而且已成为国际习惯法规则乃至强行法。美国政府负有域外适用人权条约不可克减条款的义务。美国政府酷刑政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9.11事件"的恐怖效应、美国宪法对总统战争权缺乏明确的限制以及美国国内抵制国际人权的各种思潮。酷刑政策的影响将长期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酷刑 恐怖主义 人权条约 法治
原文传递
重读密尔《论自由》 被引量:12
6
作者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7-178,共12页
关键词 《论自由》 密尔 重读 宪法修正案 斯图亚特 言论自由 中国读者 19世纪
原文传递
法治的正本清源——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8,共16页
2008年7月上旬,我在网上看到北大法学院教授朱苏力在中共中央政法委的专题讲座书面稿,题目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比较》。为了澄清法治的含义,本文对该讲座的内容提出以下几点质疑和分析:第一,法治理念是随消灭封建... 2008年7月上旬,我在网上看到北大法学院教授朱苏力在中共中央政法委的专题讲座书面稿,题目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比较》。为了澄清法治的含义,本文对该讲座的内容提出以下几点质疑和分析:第一,法治理念是随消灭封建制度而产生的吗?第二,卢梭是"法治学说的代表人物"吗?第三,19世纪后半叶德国对法治有重要贡献吗?第四,人权概念是因为欧洲国家小才出现的吗?第五,强调司法独立就会破坏中国法治建设吗?第六,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第七,作为国际社会共识的法治姓"资"还是姓"社"?第八,依法治国与法治是同一概念吗?第九,中国有法治的"本土资源"吗?最后作为本文的结论,法治与人权都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产物,尽管一些观念及制度在历史上首先出现在西方国家,但并不因此而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司法独立 人权
原文传递
马克思新闻出版自由经典理论之重温 被引量:8
8
作者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20,共18页
马克思1842年所写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和《关于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两篇论文,对普鲁士的书报检查制度进行了透彻的批判。马克思认为书报检查制度是出版发行前的秘密评判或"官方的批评",其标准就是"凡是... 马克思1842年所写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和《关于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两篇论文,对普鲁士的书报检查制度进行了透彻的批判。马克思认为书报检查制度是出版发行前的秘密评判或"官方的批评",其标准就是"凡是政府的命令都是真理"。马克思还区分了行为和思想,并把新闻出版看作是不应受法律控制的思想领域。在马克思看来,书报检查制度就是追究思想倾向,而追究思想倾向的法律是"一个党派用来对付另一个党派的法律",是恐怖的法律。因此,书报检查制度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新闻出版自由的根本否定,而"没有新闻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会成为泡影"。马克思认为新闻出版自由只有通过法治和良法之治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最后还简要地分析了马克思的这两篇堪称新闻出版自由的经典论著遭到冷落的历史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新闻出版自由 书报检查制度 法治
原文传递
酷刑:从合法的手段到公认的罪行 被引量:5
9
作者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共21页
在人类历史上,酷刑曾长期是各国司法制度中合法的手段。近代以后人类才开始在法律上废除酷刑的漫长进程。其中,17世纪英格兰终止刑讯具有先驱意义。18、19世纪欧洲大陆国家相继废除了酷刑。西方国家废除酷刑对一些东方国家也产生了影响... 在人类历史上,酷刑曾长期是各国司法制度中合法的手段。近代以后人类才开始在法律上废除酷刑的漫长进程。其中,17世纪英格兰终止刑讯具有先驱意义。18、19世纪欧洲大陆国家相继废除了酷刑。西方国家废除酷刑对一些东方国家也产生了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禁止酷刑不仅为国际条约所规定,而且已成为国际习惯法和强行法规则。在当今国际社会酷刑已成为公认的罪行。然而,酷刑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制度顽疾,在法律上废除并不等于在事实上根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除酷刑 供认 人的尊严
原文传递
格劳秀斯对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理论的影响——现代人权观念的思想起源 被引量:2
10
作者 《人权研究》 2023年第1期26-61,共36页
胡果·格劳秀斯不仅是近代国际法学最重要的奠基者,也被视为“近代自然法学之父”。他对于自然法理论“近代化”的主要贡献,并不在于提出“上帝不存在”的假设,而在于对经院哲学的突破:自然法可根据人性和理性发现;对自然法分析方... 胡果·格劳秀斯不仅是近代国际法学最重要的奠基者,也被视为“近代自然法学之父”。他对于自然法理论“近代化”的主要贡献,并不在于提出“上帝不存在”的假设,而在于对经院哲学的突破:自然法可根据人性和理性发现;对自然法分析方法的创新;摆脱了神学体系的羁绊;对基督教内不同教派主张宗教宽容。格劳秀斯提出“原始状态”以及共有财产和私有财产概念,主张自保权和惩罚犯罪既是自然权利,也是正义战争的理由。格劳秀斯对诸如霍布斯、普芬多夫和洛克等17世纪最重要的自然法理论家都有很大影响,并通过他们影响到18世纪的欧洲思想启蒙运动、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特别是作为格劳秀斯的英国“门徒”,洛克所阐述的自然权利、限权政府以及自由主义学说,不仅成为西方国家立宪民主制的理论根基,也是现代人权观念的思想起源。在当代国际人权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理论仍然不失为一种促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法 自然权利 自然状态 社会契约
下载PDF
格劳秀斯在英国“清教徒革命”时期的思想影响——关于法治与个人自由的历史考察(上)
11
作者 《人权研究》 2024年第1期29-62,共34页
17世纪的英国斯图亚特王朝时代发生了两次前所未有的“革命”——“清教徒革命”和“光荣革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法治的国家。英国的这两次“革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斯图亚特王朝交织在一起的政治冲... 17世纪的英国斯图亚特王朝时代发生了两次前所未有的“革命”——“清教徒革命”和“光荣革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法治的国家。英国的这两次“革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斯图亚特王朝交织在一起的政治冲突和宗教冲突激化的结果。近年来西方史学界许多研究成果表明,荷兰学者胡果·格劳秀斯在英国的两次“革命”期间都有过重要的思想影响,因此研究格劳秀斯学说对英国的影响具有考察法治与个人自由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虽然“清教徒革命”期间“保王党人”和“议会党人”双方都利用格劳秀斯学说为自己的立场辩解,但本文重点论述格劳秀斯对“议会党人”代表性理论家亨利·帕克、对英国共和主义代表性理论家詹姆士·哈林顿和约翰·弥尔顿的思想影响。“清教徒革命”虽然在表面上失败了,但在限制国王特权、提升议会主导作用以及改善英国国教会等方面产生了永久性结果,并为后来的“光荣革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宗教宽容 清教徒革命 共和主义
下载PDF
国家管辖豁免原则的历史起源 被引量:3
12
作者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91-98,共8页
本文指出,国家管辖豁免原则的历史起源,主要有外交特权与豁免、外国君主的个人豁免以及一些国家中存在的国内主权豁免制度。外交使节的管辖豁免是国家管辖豁免的最初表现形态;国家君主个人的豁免是国家管辖豁免概念的基础;国内主权豁免... 本文指出,国家管辖豁免原则的历史起源,主要有外交特权与豁免、外国君主的个人豁免以及一些国家中存在的国内主权豁免制度。外交使节的管辖豁免是国家管辖豁免的最初表现形态;国家君主个人的豁免是国家管辖豁免概念的基础;国内主权豁免制度对形成国际法上国家管辖豁免原则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英美两国国内法院的有关判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管辖 外交使节 国际法理论 主权豁免 豁免制度 豁免原则 外交特权与豁免 历史起源 君主 外交豁免
原文传递
刑事程序对人权的保障 被引量:2
13
作者 平野龙一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72-74,共3页
一、日本宪法第31条规定了在刑事程序上保障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人权的内容。日本已加入的《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也就刑事程序上的人权作出了规定。日本的刑事诉讼法,就是根据这些规定的宗旨而被制定的。然而,在日本这些规定... 一、日本宪法第31条规定了在刑事程序上保障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人权的内容。日本已加入的《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也就刑事程序上的人权作出了规定。日本的刑事诉讼法,就是根据这些规定的宗旨而被制定的。然而,在日本这些规定的宗旨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实现,还是有疑问的。最近,一个叫做"国际人权联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嫌疑人 刑事诉讼法 刑事程序 刑事被告人 日本宪法 国际人权 提起公诉 调查报告 国际公约 战后日本
原文传递
建立法治国家必须尊重宪法权威——基于对“苏联模式”的反思 被引量:2
14
作者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8-135,共8页
1954年以来,中国制定并修改的几部宪法都因得不到有效的实施而缺乏生命力和权威。这一现象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所仿效的"苏联模式"有因果关系。早在半个世纪以前,顾准已开始反思"苏联模式"。《顾准文集》的思想脉络... 1954年以来,中国制定并修改的几部宪法都因得不到有效的实施而缺乏生命力和权威。这一现象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所仿效的"苏联模式"有因果关系。早在半个世纪以前,顾准已开始反思"苏联模式"。《顾准文集》的思想脉络集中在社会主义国家应建立怎样的宪法体制问题。建设法治国家须反思"苏联模式"的历史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模式” 法治国家 宪法权威 宪法变革
原文传递
论人权条约的保留 兼论中国对《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保留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6-1120,共15页
传统国际法上存在的关于条约保留制度的"全体一致规则",经由国际法院1951年咨询意见、到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被完全否定,从而确立了条约保留的效力由各缔约国分别判定的新制度。但人权条约的特殊性又使得条约保留制度... 传统国际法上存在的关于条约保留制度的"全体一致规则",经由国际法院1951年咨询意见、到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被完全否定,从而确立了条约保留的效力由各缔约国分别判定的新制度。但人权条约的特殊性又使得条约保留制度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2002年中国法学界集体课题组《关于批准和实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建议书》所提出的对该《公约》第19条和第22条应提出符合中国法律的"解释性声明",无论从人权条约保留的性质和方式还是从该《公约》目的和宗旨之角度考虑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约保留 人权条约 条约的目的和宗旨
原文传递
外国侵权行为与国内法院管辖权 被引量:3
16
作者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5-71,共7页
一、问题的提起在因外国国家的作为或不作为而引起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害的情形下,国内法院能否行使管辖权是近年国际法上一个争论较大的问题。按照传统的国际法准则,关于外国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问题属于国家责任的范畴。如果个人受到因外... 一、问题的提起在因外国国家的作为或不作为而引起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害的情形下,国内法院能否行使管辖权是近年国际法上一个争论较大的问题。按照传统的国际法准则,关于外国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问题属于国家责任的范畴。如果个人受到因外国国家的行为而引起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害,一般应通过本国政府的外交保护来寻求补偿。但是自70年代以来,主要在西方国家的实践中出现了国内法院对外国侵权行为行使管辖权的倾向。例如,1972年《关于国家豁免的欧洲公约》第11条规定国家在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害方面不得援引管辖豁免。几年以后,美、英等国也相继在各自的豁免立法中将外国侵权行为列为国家豁免的例外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权行为 人身伤害 国家豁免 财产损害 损害赔偿问题 外交保护 国家责任 管理权行为 私法行为 西方国家
原文传递
关于学术论著注释和治学态度的一点看法——从抄袭之风所想到的 被引量:1
17
作者 《北大法律评论》 1999年第2期745-753,共9页
前不久,我在北京大学附近的风人松书店买到一本《当代国际法论》。该书的前言有这样一句话,"(本书)在和平解决争端、难民、人权、国际组织等等问题上也都反映了作者的新成果。"由于我对人权问题比较感兴趣,便想先浏览一下第... 前不久,我在北京大学附近的风人松书店买到一本《当代国际法论》。该书的前言有这样一句话,"(本书)在和平解决争端、难民、人权、国际组织等等问题上也都反映了作者的新成果。"由于我对人权问题比较感兴趣,便想先浏览一下第十二章,即"国际法上的人权"这一章。当我翻开一看,立刻就非常吃惊地发现,这一章中竟有大段大段的内容与我在一本《国际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论著 治学态度 注释 奥本海国际法 学术论文 治学方法 研究成果 学术管理体制 学术性论文 大段
原文传递
《禁止酷刑公约》在中国的实施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5-970,共16页
中国立法机关在1988年批准了《禁止酷刑公约》,中国法律也严禁刑讯逼供,但酷刑现象仍然存在。其成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公约》的一些规定在中国未能得到有效和充分的实施,如立法上缺乏酷刑的完整定义、缺乏独立的调查机制、酷刑受害... 中国立法机关在1988年批准了《禁止酷刑公约》,中国法律也严禁刑讯逼供,但酷刑现象仍然存在。其成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公约》的一些规定在中国未能得到有效和充分的实施,如立法上缺乏酷刑的完整定义、缺乏独立的调查机制、酷刑受害者的申诉权缺乏保障,以及存在有罪不罚现象,等等。与此同时,酷刑现象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则在于刑事司法体制的弊端,如公、检、法一体化体制、缺乏独立的司法等。为了有效防止酷刑,中国应充分地实施《公约》和深化司法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酷刑 有罪不罚 独立调查机制 申诉权
原文传递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的持久价值——对当代和平与人权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人权研究》 2022年第4期18-46,共29页
荷兰法学家胡果·格劳秀斯1625年所著《战争与和平法》不仅最早系统地阐述了国际法,而且首次将实在法与自然法融合到国际法中。19世纪,由于实在法学派在国际法上的支配地位,格劳秀斯的学说一度受到冷落。20世纪后,格劳秀斯的学说再... 荷兰法学家胡果·格劳秀斯1625年所著《战争与和平法》不仅最早系统地阐述了国际法,而且首次将实在法与自然法融合到国际法中。19世纪,由于实在法学派在国际法上的支配地位,格劳秀斯的学说一度受到冷落。20世纪后,格劳秀斯的学说再度获得广泛重视。他的正义战争论对1941年美国《租借法案》和1945—1946年纽伦堡国际军事审判都有很明显的影响。这两个法律事件转而对国际人权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促使国会通过《租借法案》,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四大自由”原则,后来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共同目标和《世界人权宣言》的灵感;纽伦堡审判确立的“危害人类罪”对国际人权法和国际刑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国际人权法先驱赫希·劳特派特提出“格劳秀斯的传统”之真谛是,在国际法治下,限制国家权力与保障个人权利和基本自由。当今国际法上两个最重大事项——和平与人权——仍然受到格劳秀斯学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民法 正义战争 有条件中立 格劳秀斯的传统
下载PDF
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成因:苏联模式的影响
20
作者 《私法》 2016年第1期210-241,共32页
农民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基本的社会问题。尽管具有农民身份的人仍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但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却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中国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既是农民长期以来受到歧视的制度性社会基础,也是近些年来城乡差别日益扩大... 农民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基本的社会问题。尽管具有农民身份的人仍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但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却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中国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既是农民长期以来受到歧视的制度性社会基础,也是近些年来城乡差别日益扩大的基本原因,同时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着的一个巨大障碍。本文重点研究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在中国形成的起因及其过程,并探讨苏联模式对中国的影响。通过此项研究,不仅希望能澄清当代社会农民受到歧视的历史缘由,而且试图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层次改革问题进行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社会结构 农民 苏联模式 户口(户籍)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