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法在水稻DNA指纹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63
1
作者 程本 +1 位作者 杨仕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2-676,共5页
以16个杂交水稻不育系、恢复系及组合为材料,初步建立了水稻品种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与常规凝胶电泳检测方法相比,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可以读出目标DNA片段的准确大小,检测数据更为精确,检测效率更高。常规凝胶电泳... 以16个杂交水稻不育系、恢复系及组合为材料,初步建立了水稻品种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与常规凝胶电泳检测方法相比,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可以读出目标DNA片段的准确大小,检测数据更为精确,检测效率更高。常规凝胶电泳检测方法验证表明,利用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进行水稻品种DNA指纹鉴定,方法可行、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SSR荧光标记 毛细管电泳 DNA指纹鉴定
下载PDF
中国两系杂交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鉴定与演化分析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华丽 陈晓阳 +3 位作者 黄建中 鄂志国 舒庆尧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鉴定中国生产上应用的两系不育系所携带的光温敏核不育基因,揭示两系杂交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演变过程。【方法】收集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水稻材料共90份,包括农垦58S、安农S-1和株1S等衍生系。采用改良CTAB法从水稻叶片中提取基... 【目的】鉴定中国生产上应用的两系不育系所携带的光温敏核不育基因,揭示两系杂交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演变过程。【方法】收集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水稻材料共90份,包括农垦58S、安农S-1和株1S等衍生系。采用改良CTAB法从水稻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光敏不育基因所含突变设计1个功能性CAPS标记,用引物NK-F(5′-ATCCCACAAATCCTTTAGCA-3′)和NK-R(5′-CCGTTATAGATAGACCCGAGA-3′)扩增包含该突变位点的片段,用内切酶RsaⅠ酶切并检测,可清晰区分纯合光敏不育系(lnc Rm)(329 bp)、纯合野生型(lnc Rwt)材料(414 bp)和杂合型(lnc Rm/lnc Rwt)材料(414和329 bp)。温敏不育基因RNZ的分型则采用功能性d CAPS标记d CAPS-rnz,待测材料分别用引物对RNZ1F(5′-ACCGCGCCGCCACCGGGTCGGCCGGAG-3′)/RNZR(5′-TGAAGAGGAACTCCTGCGAGACGG-3′)和RNZ2F(5′-ACCGCGCCGCCACCGGGTCGGCCCAAG-3′)/RNZR扩增,产物分别用内切酶HinfⅠ和StyⅠ酶切,酶切产物经电泳分离检测,纯合温敏不育系(RNZm)不能被上述2种内切酶所酶切,纯合野生型RNZtc和RNZgc可分别被HinfⅠ和StyⅠ完全酶切,而杂合型RNZm/RNZtc和RNZm/RNZgc可分别被HinfⅠ和StyⅠ不完全酶切。采用上述功能性分子标记鉴定两系不育系所携带的光敏(lnc Rm)和温敏核不育基因(RNZm),并结合不育系的系谱信息和中国水稻数据库的年度推广面积数据分析lnc Rm和RNZm在中国两系杂交稻生产中应用的历史与现状。【结果】以农垦58S为唯一不育基因源的47个两系不育系中,12个携带lnc Rm,29个携带RNZm,2个同时携带lnc Rm和RNZm,4个不携带这两个基因;衍生自安农S-1和株1S的18个不育系则均携带RNZm;由农垦58S衍生系(如培矮64S)与安农S-1复交育成的不育系也全部携带RNZm;由培矮64S与株1S复交育成的2个不育系中1个携带RNZm,而另1个则同时携带lnc Rm和RNZm;另外16个与农垦58S、安农S-1及株1S无血缘关系的独立起源两系不育系中有6个携带lnc Rm,9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光敏核不育 温敏核不育 品种演化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我国优质杂交稻主要品种推广情况与展望 被引量:9
3
作者 曾波 张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9-446,共8页
【目的】最近十余年,是我国杂交稻优质化从修订审定指标引导到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回顾这一时期我国优质杂交稻的选育与推广进程,对于完善和指导未来的水稻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试验材料与数据来自2009-2020年我国杂交水稻主要... 【目的】最近十余年,是我国杂交稻优质化从修订审定指标引导到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回顾这一时期我国优质杂交稻的选育与推广进程,对于完善和指导未来的水稻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试验材料与数据来自2009-2020年我国杂交水稻主要品种的推广面积统计汇总、品种审定试验结果及品种系谱资料。分析了各主要稻区优质杂交稻品种的推广应用总体情况,梳理了主要优质杂交稻品种利用的不育系、恢复系及各系列品种推广面积,还回顾了各稻区主栽品种更替历程。【结果】这一时期,我国优质杂交稻品种推广面积持续快速增长,各主要稻区品种优质率显著提升,但高档优质稻品种仍然缺乏。优质杂交稻品种的亲本来源比较单一,集中于15个骨干不育系和9个恢复系。此外,分析结果还显示我国各主要稻区主栽优质杂交稻品种总体上进行了1~2次大规模更替。【结论】过去12年来,得益于水稻科研育种技术创新驱动,我国杂交稻优质化育种进程明显加快,各稻区优质杂交水稻品种不断涌现,推广面积快速增加,生产主推优质品种比重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优质化 主要品种 推广面积 亲本
下载PDF
水稻硅营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季荣 《中国稻米》 2010年第3期5-8,共4页
综述了水稻硅吸收、转运与积累的特点以及硅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所起的积极作用及机理,重点阐述了最近几年来有关控制水稻硅转运与积累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其数量遗传学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水稻硅的研究对其它... 综述了水稻硅吸收、转运与积累的特点以及硅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所起的积极作用及机理,重点阐述了最近几年来有关控制水稻硅转运与积累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其数量遗传学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水稻硅的研究对其它植物硅的研究所起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理作用 转运蛋白 数量性状基因
下载PDF
RFT1与Hd1所在区间对水稻抽穗期、株高和千粒重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凯 +3 位作者 樊叶杨 黄得润 庄杰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21,共5页
抽穗期是决定水稻品种适应地区和季节的关键性状。水稻抽穗期QTL对产量性状和(或)株高具多效作用是个普遍现象,但是,除了Ghd7和DTH8(Ghd8),其他水稻抽穗期基因的多效性尚需进一步验证。本研究针对抽穗期基因RFT1-Hd3a所处区间和Hd1所处... 抽穗期是决定水稻品种适应地区和季节的关键性状。水稻抽穗期QTL对产量性状和(或)株高具多效作用是个普遍现象,但是,除了Ghd7和DTH8(Ghd8),其他水稻抽穗期基因的多效性尚需进一步验证。本研究针对抽穗期基因RFT1-Hd3a所处区间和Hd1所处区间,以珍汕97B为轮回亲本、密阳46为供体亲本,构建了遗传背景基本一致的2个BC2F5分离群体;采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进行抽穗期、株高及千粒重的QTL分析,并根据RFT1-Hd3a下游17kb处的连锁标记Si2944及Hd1的基因标记Si9337的基因型,将每个群体中的纯合基因型材料分成4组,比较其表型差异。结果表明,这2个区间对抽穗期、株高及千粒重均呈显著作用,它们之间不呈显著互作,且Hd1所处区间对3个性状的作用均强于RFT1-Hd3a所处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基因 一因多效 株高 千粒重
下载PDF
水稻抗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得润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2-418,共7页
褐飞虱(BPH,Nilaparvata lugens)与白背飞虱(WBPH,Sogatella furcifera)是水稻的两种重要害虫,培育抗虫品种是防治这两种飞虱的有效途经。近年水稻抗褐飞虱与白背飞虱资源发掘与利用研究取得长足进展,迄今已经在水稻上鉴定或定位了许多... 褐飞虱(BPH,Nilaparvata lugens)与白背飞虱(WBPH,Sogatella furcifera)是水稻的两种重要害虫,培育抗虫品种是防治这两种飞虱的有效途经。近年水稻抗褐飞虱与白背飞虱资源发掘与利用研究取得长足进展,迄今已经在水稻上鉴定或定位了许多抗稻飞虱基因,这些基因来源于水稻的栽培种和野生种。本文就近年来水稻抗褐飞虱与白背飞虱主基因定位和QTL分析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简要回顾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抗飞虱育种上的应用概况,对当前基因定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白背飞虱 抗性 基因定位
下载PDF
直播式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初探 被引量:4
7
作者 程本 +1 位作者 杨仕华 《中国稻米》 2011年第6期36-39,共4页
以2009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单季晚粳组参试品种为材料,探索建立直播式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范,并与传统的移栽式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与移栽式相比,直播式试验误差略小;同时,生育期缩短,有效穗数增加... 以2009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单季晚粳组参试品种为材料,探索建立直播式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范,并与传统的移栽式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与移栽式相比,直播式试验误差略小;同时,生育期缩短,有效穗数增加,结实率提高,产量水平提高,试验成本降低。另外值得重视的是,品种在直播式和移栽式区域试验中表现不完全一致,甚至明显不同或完全相反。表明直播式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是可靠的、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式 移栽式 水稻品种 区域试验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普通越冬栽培稻幼苗耐寒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8
作者 严雨欣 +4 位作者 彭廷燊 秦小健 南文斌 张汉马 梁永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67-77,共11页
研究不同越冬栽培稻种质资源的耐寒生理生化特性,为越冬栽培稻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20份普通越冬栽培稻种质为试验材料,测定并分析了常温(25℃)和低温(4℃)胁迫4 d后幼苗的叶绿素、丙二醛和SOD活性等5个耐寒生理生化指标... 研究不同越冬栽培稻种质资源的耐寒生理生化特性,为越冬栽培稻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20份普通越冬栽培稻种质为试验材料,测定并分析了常温(25℃)和低温(4℃)胁迫4 d后幼苗的叶绿素、丙二醛和SOD活性等5个耐寒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正常生境下,20份普通越冬栽培稻种质幼苗期5个耐寒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极显著差异。低温胁迫后,20份供试材料幼苗的5个耐寒指标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样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极显著差异;各供试材料幼苗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低温胁迫值较常温值均表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且它们的下降幅度不一致,分别为-36.46%~-90.31%,-70.54%~-94.03%。然而,丙二醛、脯氨酸和SOD活性3个耐寒指标低温胁迫值较常温值升降趋势不一致。其中,黄糯2号、晚粳糯M99037和常农粳3号丙二醛含量低温胁迫值较常温值显著降低,其余17份材料丙二醛含量值较常温值显著上升变化;铁粳稻4号、镇稻7号和津稻1187等8份材料脯氨酸含量低温胁迫值较常温值呈上升变化,其余12份材料较常温值呈下降变化。鄂晚稻15和津粳杂四幼苗SOD活性低温胁迫值较常温值略微下降、其余18份材料幼苗SOD活性值较常温值显著上升。正常生境下,各供试材料5个耐寒指标间仅检测到2对极显著相关性,低温胁迫后却检测到8对极显著相关,低温胁迫影响耐寒指标间相关性的数量、强度和方向。综合来看,无论在常温和低温胁迫后,20份普通越冬栽培稻幼苗5个耐寒指标因品种间遗传背景差异而表现出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栽培稻 低温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赤霉素喷施时期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节间伸长和抽穗相关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益善 +5 位作者 田继微 孟祥伦 韦飞严 武小金 廖伏明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9-1104,共6页
以10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设置不同赤霉素(gibberellin acid 3,GA3)喷施时期处理,研究了GA3喷施时期对不育系节间伸长和抽穗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GA3可促进不育系茎秆各部位节间伸长和植株增高,但对剑叶鞘长没有明显影... 以10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设置不同赤霉素(gibberellin acid 3,GA3)喷施时期处理,研究了GA3喷施时期对不育系节间伸长和抽穗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GA3可促进不育系茎秆各部位节间伸长和植株增高,但对剑叶鞘长没有明显影响;稻穗破口期(穗尖刚露出剑叶鞘)是不育系喷施GA3的适宜时期,此时喷施GA3对促进顶1节间伸长、解除包颈和提高穗粒外露度的效果最好;破口前1d(穗尖距叶枕-3 cm)喷施GA3的效果次之,破口后1 d(穗尖抽出剑叶鞘3 cm)喷施GA3的效果较差;随喷施时期的推迟,中下部节间长和穗高逐渐缩短。对不育系群体而言,抽穗率10%-15%是开始喷施GA3的适宜时期,此时喷施GA3,不育系群体的平均穗粒外露度最高,包颈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 赤霉素 喷施时期 节间伸长 抽穗相关性状
原文传递
水稻不育系抽穗包颈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益善 +5 位作者 田继微 程本 孟祥伦 韦飞严 武小金 廖伏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63-2173,共11页
为了探讨水稻不育系抽穗包颈性状的遗传基础,且为选育不包颈或包颈轻的不育系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W9593S(抽穗包颈轻)与培矮64S(抽穗包颈重)2个光温敏核不育系杂交、回交构建遗传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体系的6世... 为了探讨水稻不育系抽穗包颈性状的遗传基础,且为选育不包颈或包颈轻的不育系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W9593S(抽穗包颈轻)与培矮64S(抽穗包颈重)2个光温敏核不育系杂交、回交构建遗传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体系的6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剖析了水稻不育系抽穗包颈性状的遗传模型,并与F2群体QTL定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分离分析,穗粒外露度、包颈长均表现为B-1模型(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模型);包颈度、顶1节间长和剑叶鞘长的最适模型分别为D-4(1对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D-1(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和C-0模型(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对F2分离群体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分别与穗粒外露度、包颈长、包颈度、顶1节间长和剑叶鞘长有关的25个QTL,分布于第1、第2、第4、第5、第6、第7和第12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变幅为2.85%~16.73%。其中位于第12染色体与SSR标记RM3331连锁的QTL以及位于第6染色体分别与SSR标记RM439和RM3765连锁的QTL均同时影响穗粒外露度、包颈长和包颈度3个性状,位于第4染色体分别与SSR标记RM255和RM3687连锁的QTL同时影响顶1节间长和剑叶鞘长2个性状,这5个QTL位点可能是调控不育系抽穗包颈性状的重要位点。QTL定位结果与6世代分离分析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又不完全一致,可能与这两种方法依据的遗传群体不同以及数量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不育系 抽穗包颈性状 遗传 6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QTL定位
原文传递
水稻硅含量QTL qHUS6.1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季荣 +2 位作者 王凯 樊叶杨 庄杰云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302-2306,共5页
硅是水稻的有益元素之一.针对位于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的谷壳硅含量QTLqHUS6.1,从前期建立的剩余杂合体衍生群体自交后代中,经目标区间的13个SSR标记检测,挑选出杂合区间彼此交迭的3个剩余杂合体,构建了3套近等基因系.在田间种植条件下,... 硅是水稻的有益元素之一.针对位于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的谷壳硅含量QTLqHUS6.1,从前期建立的剩余杂合体衍生群体自交后代中,经目标区间的13个SSR标记检测,挑选出杂合区间彼此交迭的3个剩余杂合体,构建了3套近等基因系.在田间种植条件下,测量成熟后水稻谷壳、剑叶和茎秆的硅含量.表型分布和方差分析结果都显示,异质区间为RM19410~RM5815的近等基因系具有显著的基因型效应,而异质区间为RM4923~RM19410和RM19417~RM204的近等基因系未呈显著变异.经比较,将qHUS6.1定位在RM19410和RM19417之间约64.2kb,含9个候选基因的区域内,该QTL作用较强且同时控制水稻谷壳、剑叶和茎秆硅含量,增效等位基因来自父本密阳46,总体上呈加性遗传.本研究为qHUS6.1的克隆奠定了基础,并为QTL精细定位材料的构建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硅含量 QTL 精细定位 剩余杂合体 近等基因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