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公共基础课”走向“综合文化课”——现代建构主义与大学语文教育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红椿 《惠州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83-87,共5页
本文回顾了上世纪末以来大学语文教育得以重视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建构主义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重新界定了教师、学生及其学习活动,并对21世纪初大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设性的看法:一、个案研究与突出学术性;二、专业... 本文回顾了上世纪末以来大学语文教育得以重视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建构主义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重新界定了教师、学生及其学习活动,并对21世纪初大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设性的看法:一、个案研究与突出学术性;二、专业训练与加强实用性;三、有教无类与重视多元性。总之,只有建构学术性、实用性与多元性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当前的大学语文教育才能在"现代大学教育"里既保持固有的独特性,又能在"知本社会"中获得充足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建构主义 综合文化课
下载PDF
自卑与超越——《沉沦》的个体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红椿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47-50,共4页
论文运用个体心理学理论分析郁达夫的成名作《沉沦》。《沉沦》体现了郁达夫自卑情结的形成、展露、超越等三个层面。由于郁达夫的自卑情结,《沉沦》引起了"五四"青年的共鸣,它以"感伤的基调"唱出了沦为国际社会中&... 论文运用个体心理学理论分析郁达夫的成名作《沉沦》。《沉沦》体现了郁达夫自卑情结的形成、展露、超越等三个层面。由于郁达夫的自卑情结,《沉沦》引起了"五四"青年的共鸣,它以"感伤的基调"唱出了沦为国际社会中"老幺"的中华民族不甘沉沦的心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沦》 个体心理学 自卑情结 超越
下载PDF
以自己的沧桑同新世纪人们展开真诚对话的结晶——读《舒芜口述自传》 被引量:1
3
作者 《惠州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1-27,共7页
由舒芜的个人经历探究出导致中国知识分子在建国后丧失独立人格的重要因素,即现实的处境激活了他们内心积淀的墨家文化因子。文章还从"口述自传"的角度,肯定了《舒芜口述自传》在进行史料研究中所体现的执着、严谨的态度。
关键词 口述自传 史料研究 舒芜 对话
下载PDF
历史应该如此还原:论辩证思维在口述史中的运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前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8-192,共5页
本文在简要评述现代口述史兴起的过程、意义的基础上,围绕"历史由谁讲述?"、"‘口述’与‘文献’谁更接近历史的本原?"等基本理论问题,认为应该运用辩证思维理论来解决"口述历史的‘软肋’"、"何为... 本文在简要评述现代口述史兴起的过程、意义的基础上,围绕"历史由谁讲述?"、"‘口述’与‘文献’谁更接近历史的本原?"等基本理论问题,认为应该运用辩证思维理论来解决"口述历史的‘软肋’"、"何为口述历史"以及"口述历史的撰写"等具体问题。研究者只有在口述历史的过程中自觉地运用辩证思维,口述史才能实现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口述史 辩证思维 还原
原文传递
对话与重构:“史料研究”应有的姿态——《舒芜口述自传》读后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方竞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27,共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更主要是当代文学评论,对“史料工作”明显重视不够。究其原由,主要有:其一,认为史料工作在于史料的发掘、整理,而缺乏思想、理论上的创新,故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不高;其二,和古代文学相比,中国新文学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更主要是当代文学评论,对“史料工作”明显重视不够。究其原由,主要有:其一,认为史料工作在于史料的发掘、整理,而缺乏思想、理论上的创新,故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不高;其二,和古代文学相比,中国新文学研究对史料的要求,尚缺乏严格、统一的学术规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文学研究不需要或不存在以“史料”为根基,而可以“六经注我”地随意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芜口述自传》 文学研究 文学评论 史料研究 书评
下载PDF
“天性”难存的哀叹——《风筝》的另种读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惠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78-80,85,共4页
文章认为鲁迅的散文诗《风筝》,不应该是他"心灵的忏悔"或严于自剖高贵品质的体现。联系鲁迅早期的"立人"主义和在五四新文化退潮后绝望的心境,梳理了《风筝》中"我"的情感逻辑,认为《风筝》旨在揭示鲁... 文章认为鲁迅的散文诗《风筝》,不应该是他"心灵的忏悔"或严于自剖高贵品质的体现。联系鲁迅早期的"立人"主义和在五四新文化退潮后绝望的心境,梳理了《风筝》中"我"的情感逻辑,认为《风筝》旨在揭示鲁迅关于天性丧失或难以存续的绝望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风筝》 “立人”主义 天性
下载PDF
书评重在“评”——以中文专业为例谈高校文科的写作训练 被引量:1
7
作者 《写作》 2017年第7期33-35,50,共4页
书评是认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它不是读后感,也不是读书笔记。高校文科的书评写作应重视学生在读、写两方面的思维训练:其一,要改变读书的态度,变开卷有益为"开卷有疑";其二,应结合阅读训练,着重从"怎么写"... 书评是认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它不是读后感,也不是读书笔记。高校文科的书评写作应重视学生在读、写两方面的思维训练:其一,要改变读书的态度,变开卷有益为"开卷有疑";其二,应结合阅读训练,着重从"怎么写"入手练习写书评。形象地说,写书评就像文物鉴赏,而读后感、读书笔记则是参观完博物馆所写的感想或实录。理解"书评重在评"的文体特征,能提高大学文科生的写作水平,还能促进他们读得广、读得深,增强他们的理论修养和学术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读后感 读书笔记 思维训练
下载PDF
说得尽的阿Q——《阿Q正传》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 被引量:1
8
作者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0-133,共4页
本文认为以往的《阿Q正传》研究忽略了鲁迅的个体性思想、情感以及艺术追求,从而忽略了鲁迅在《阿Q正传》中开拓的中国现代文学传统。这种传统主要体现为:一、深广的生活积累;二、切身的情感体验;三、现实的批判精神。它对于当代文学创... 本文认为以往的《阿Q正传》研究忽略了鲁迅的个体性思想、情感以及艺术追求,从而忽略了鲁迅在《阿Q正传》中开拓的中国现代文学传统。这种传统主要体现为:一、深广的生活积累;二、切身的情感体验;三、现实的批判精神。它对于当代文学创作的意义在于:作家应该充分调动自身的生活积累和切身的情感体验,从民族的、社会的健全发展层面构筑艺术形象;应该始终从“追寻人的天性”角度对任何束缚、限制人的发展的现象进行批判的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正传》 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传统
下载PDF
客观的偏至——从另一角度看现时代新诗研究的特点 被引量:1
9
作者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8-151,共4页
自新诗陷入危机后,现时代的新诗研究似乎特别强调历史的、客观的态度,希望借此可以扭转新诗的不利处境。现时代新诗研究从微观的视角,即不再像以往那样从宏观角度探索新诗本质、发展规律,而是特别注重研究新诗的局部或典型的新诗现象,... 自新诗陷入危机后,现时代的新诗研究似乎特别强调历史的、客观的态度,希望借此可以扭转新诗的不利处境。现时代新诗研究从微观的视角,即不再像以往那样从宏观角度探索新诗本质、发展规律,而是特别注重研究新诗的局部或典型的新诗现象,从微观的视角切入并呈现新诗内部的复杂性、多层次性。告别宏观研究的另一体现,则是现时代新诗研究不囿于既有的学术研究范式,灵活、自由地穿梭于新诗的历史与现状,从不同角度重新思考典型的新诗问题。现时代新诗研究向宏大诗学体系告别,在重新思考新诗的发生以及新诗典型现象的过程中,也在建构自己的诗学观念,所不同的是,他们的诗学主张建构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现时代新诗研究运用反二元对立的思维重新审视新诗典型现象,通过回溯新诗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在史料的梳理与辨析中澄清新诗的历史的、艺术的传统。虽然没有正面回答"新诗是不是诗"、"新诗的标准是什么"等本质问题,但在探寻新诗的别样发生、语言特性与发展过程中,揭示了新诗存在的价值和发展前景。新诗将在危机中迎来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研究 客观 反二元对立 史料 指向
下载PDF
没有断裂,何来承传?——从文化断裂的角度谈五四新诗发生的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7-99,共3页
"没有断裂,何来承传",正是五四新诗发生的意义。五四新诗发生是建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断裂的基础上的。五四新诗创作者们用白话写诗遵循了汉语发展的自身规律,激活了汉语语言的应变能力和再生能力。五四新诗选择白... "没有断裂,何来承传",正是五四新诗发生的意义。五四新诗发生是建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断裂的基础上的。五四新诗创作者们用白话写诗遵循了汉语发展的自身规律,激活了汉语语言的应变能力和再生能力。五四新诗选择白话为文学工具和自由体的诗体形式,促进了中国诗歌的发展。五四新诗发生的"断裂与承传"启示我们:现时代中国人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承继五四新文学的创造精神,去淬炼、提升现代汉语的诗性魅力,而不是问责,更不是否定五四新文化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诗 发生 断裂 承传
下载PDF
以美辅德 以美益智——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一点浅识
11
作者 《蒲峪学刊》 1999年第1期28-30,共3页
《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及其教学的实施,其实是素质教育在高校的延伸。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志在弥补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只重视智力素质的培养而忽略了对人其他素质关怀的不足。它重视的并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而且更着重于学生的做... 《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及其教学的实施,其实是素质教育在高校的延伸。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志在弥补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只重视智力素质的培养而忽略了对人其他素质关怀的不足。它重视的并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而且更着重于学生的做人、求知、办事、健体。《大学语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教学 以美益智 以美辅德 情感教学 大学语文教学 教学过程 表现手法 语文水平 文学作品 《雨巷》
下载PDF
《论诗三札》细读——兼论郭沫若对于新诗发生的意义
12
作者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CSSCI 2016年第2期114-125,共12页
20世纪末以来,新诗存在的合法性受到严重质疑。有人批评新诗在20世纪没有取得伟大的成就,21世纪初又有人断言'新诗是一个失败'。他们认为新诗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新诗与古典文学传统断绝了联系;二是新诗不是诗,不像旧... 20世纪末以来,新诗存在的合法性受到严重质疑。有人批评新诗在20世纪没有取得伟大的成就,21世纪初又有人断言'新诗是一个失败'。他们认为新诗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新诗与古典文学传统断绝了联系;二是新诗不是诗,不像旧诗词有体。而稍稍了解新诗的发生就知道,这些批评在当时就有了。百年新诗史已说明反驳这些批评并无多大意义,但是回顾一些历史细节却很有必要,因为这可以让新诗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 诗词 有体 意义 世纪 诗史 新诗 论诗
原文传递
影像时代的智者言说——董桥散文新论
13
作者 曹燕 《惠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8-42,共5页
文章从创作态度、审美取向和文体意识等层面,揭示了董桥在影像时代的言说智慧,肯定其实践意义:影像不一定是文学的"终结者",但它一定是文学的"磨刀石"。
关键词 影像时代 董桥 智者言说 散文
下载PDF
新时期的文学重读与中国现代文学合法性
14
作者 《惠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83-87,共5页
新时期(1976-1999年)的文学重读既重建了现代文学的合法性地位,也引发了现代文学的合法性危机。不管是重建还是瓦解现代文学的合法性,文学重读都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去政治化"的倾向。在全球化和民族现代性的冲突中,文学批评应... 新时期(1976-1999年)的文学重读既重建了现代文学的合法性地位,也引发了现代文学的合法性危机。不管是重建还是瓦解现代文学的合法性,文学重读都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去政治化"的倾向。在全球化和民族现代性的冲突中,文学批评应有自觉的政治意识以维护现代文学的合法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重读 合法性 现代文学批评 政治意识
下载PDF
论新时期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读”
15
作者 《宜宾学院学报》 2006年第9期44-46,共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新时期产生“重读”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文学研究本身需要重读;二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界的自觉倡导;三是中国社会的变化。它以1985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经历了由依赖政治向回归文学本身的转变过程;前期是文学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新时期产生“重读”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文学研究本身需要重读;二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界的自觉倡导;三是中国社会的变化。它以1985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经历了由依赖政治向回归文学本身的转变过程;前期是文学的“拨乱反正”,后期是拨“政治”反“文学”,贯穿前后的是五四启蒙主义精神。新时期中国现当代文学“重读”在履行文学批评的同时,承担了双重的启蒙任务,它为中国社会的转型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转型 启蒙
下载PDF
生命强力的讴歌——散文诗《雪》的赏析
16
作者 《惠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1-73,共3页
《雪》是鲁迅《野草》中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诗。文章认为《雪》展示了鲁迅在"彷徨"时期透过苦闷引发的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而且在创作构思和情感节奏两方面,充分地表现了鲁迅讴歌生命强力的非凡诗情。鲁迅的《雪》,证明用汉... 《雪》是鲁迅《野草》中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诗。文章认为《雪》展示了鲁迅在"彷徨"时期透过苦闷引发的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而且在创作构思和情感节奏两方面,充分地表现了鲁迅讴歌生命强力的非凡诗情。鲁迅的《雪》,证明用汉字可以创作出色的散文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散文诗 《雪》 《野草》 诗赏析
下载PDF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学重读——关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的思考
17
作者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9-13,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中的"重读"主要是从文化学的视角切入文学作品、文艺思潮的。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重读"的关注点亦由文本的外在研究转向内在研究。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现... 20世纪90年代,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中的"重读"主要是从文化学的视角切入文学作品、文艺思潮的。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重读"的关注点亦由文本的外在研究转向内在研究。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现当代文学批评、研究进一步冲破了政治的规约,但重利轻义的道德观念也使得"重读"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中国 现当代文学 文学评论 文学重读现象
下载PDF
中国新文学史是这样改写的 被引量:1
18
作者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7-39,共3页
本刊之所以刊发《中国新文学史是这样改写的》这篇文章,并不意味着我们赞成该文及该文所评之书的观点,而是旨在推动关于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和争鸣。希望学界同仁就这个问题发表不同观点,使之更加深入,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百花争艳... 本刊之所以刊发《中国新文学史是这样改写的》这篇文章,并不意味着我们赞成该文及该文所评之书的观点,而是旨在推动关于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和争鸣。希望学界同仁就这个问题发表不同观点,使之更加深入,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百花争艳春色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史 改写 中国
下载PDF
从背景走向前景——读《多维视野中的<野草>研究概论》
19
作者 黄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151-153,149,共4页
《野草》研究素有“鲁迅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之称,是最考验研究者心智结构、文学修养的难题,没有之一。有道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者,如果没有写出一两篇鲁迅研究的论文,就不算是真正从事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而研究鲁迅者如果没有... 《野草》研究素有“鲁迅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之称,是最考验研究者心智结构、文学修养的难题,没有之一。有道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者,如果没有写出一两篇鲁迅研究的论文,就不算是真正从事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而研究鲁迅者如果没有涉猎《野草》,破解“猜想”,则难称鲁迅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野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心智结构 哥德巴赫猜想 研究鲁迅 文学修养 多维视野
下载PDF
积淀与推进——评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20
作者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4,共4页
关键词 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学术观点 多元化 整体性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