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由“公共基础课”走向“综合文化课”——现代建构主义与大学语文教育 |
龚云普
王红椿
|
《惠州学院学报》
|
2003 |
6
|
|
2
|
自卑与超越——《沉沦》的个体心理学分析 |
王红椿
龚云普
|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9 |
1
|
|
3
|
以自己的沧桑同新世纪人们展开真诚对话的结晶——读《舒芜口述自传》 |
龚云普
|
《惠州学院学报》
|
2004 |
1
|
|
4
|
历史应该如此还原:论辩证思维在口述史中的运用 |
龚云普
|
《前沿》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5
|
对话与重构:“史料研究”应有的姿态——《舒芜口述自传》读后 |
龚云普
陈方竞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6
|
“天性”难存的哀叹——《风筝》的另种读法 |
龚云普
|
《惠州学院学报》
|
2010 |
1
|
|
7
|
书评重在“评”——以中文专业为例谈高校文科的写作训练 |
龚云普
|
《写作》
|
2017 |
1
|
|
8
|
说得尽的阿Q——《阿Q正传》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 |
龚云普
|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9
|
客观的偏至——从另一角度看现时代新诗研究的特点 |
龚云普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0
|
没有断裂,何来承传?——从文化断裂的角度谈五四新诗发生的意义 |
龚云普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1
|
以美辅德 以美益智——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一点浅识 |
龚云普
|
《蒲峪学刊》
|
1999 |
0 |
|
12
|
《论诗三札》细读——兼论郭沫若对于新诗发生的意义 |
龚云普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CSSCI
|
2016 |
0 |
|
13
|
影像时代的智者言说——董桥散文新论 |
龚云普
曹燕云
|
《惠州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4
|
新时期的文学重读与中国现代文学合法性 |
龚云普
|
《惠州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5
|
论新时期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读” |
龚云普
|
《宜宾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6
|
生命强力的讴歌——散文诗《雪》的赏析 |
龚云普
|
《惠州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7
|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学重读——关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的思考 |
龚云普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8
|
中国新文学史是这样改写的 |
龚云普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9
|
从背景走向前景——读《多维视野中的<野草>研究概论》 |
黄伟
龚云普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
2020 |
0 |
|
20
|
积淀与推进——评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
龚云普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0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