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V)技术改善腹部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龙光 林平 +2 位作者 李国华 钟波 郑志文 《罕少疾病杂志》 2016年第4期52-54,57,共4页
目的研究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 V)技术改善腹部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滤波反投影法及CARE DOSE 4D进行图... 目的研究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 V)技术改善腹部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滤波反投影法及CARE DOSE 4D进行图像处理,而观察组则使用迭代重建算法及CARE k V技术,对比两组有效辐射剂量、动静脉期的SNR及CNR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CTDIvol及DLP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扫描动脉期的肝脏的SNR,胰腺、肾脏、腹主动脉SNR及CNR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扫描静脉期的肝脏SNR及CNR、胰腺SNR、肾脏SNR及CNR,以及门静脉SNR及CNR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扫描动脉期的肝脏CNR、静脉期的胰腺CN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E k V技术对腹部多层CT检查图像的信噪比以及有效辐射剂量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对于图像质量的提高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检查过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E k V 腹部多层CT检查 图像信噪比 有效辐射剂量 作用研究
下载PDF
对比分析病理诊断与多层螺旋CT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影像表现特点与病灶检出情况 被引量:4
2
作者 林家乐 黄彬鸿 +3 位作者 龙光 任泳基 崔志伟 陈佩雯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病理诊断与多层螺旋CT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影像表现特点与病灶检出情况。方法:摘选2018年7月—2020年8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接收高疑的7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开展多层螺旋CT诊断后,再行手术病理诊断... 目的:对比分析病理诊断与多层螺旋CT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影像表现特点与病灶检出情况。方法:摘选2018年7月—2020年8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接收高疑的7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开展多层螺旋CT诊断后,再行手术病理诊断,分析CT诊断的准确率、影像学特征以及病灶检出情况。结果:74例患者经病理诊断72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疾病诊断准确率为100.00%,经CT诊断出69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准确率为95.83%,CT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30,P>0.05)。其中以单发病灶检出率最高,CT检出50.72%与病理诊断检出51.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638,P>0.05)。CT诊断检出左叶病灶和右叶病灶与病理诊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69,P>0.05)。病灶类型方面,CT诊断以囊实结检出率53.62%与病理诊断的51.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05,P>0.05)。CT检查病灶内部点状钙化检出率39.13%与病理诊断的4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4,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用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疾病诊断准确率较高,且操作简单、无创,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结节性甲状腺肿 病理诊断 病灶 影像学特点
下载PDF
西门子双源64排CT在双足痛风尿酸盐结晶检测中的影像表现及其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家乐 黄彬鸿 +4 位作者 何永祥 崔志伟 任泳基 陈佩雯 龙光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3期62-65,共4页
目的基于西门子双源64排CT双能量成像技术,观察双足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检测的影像表现并分析灵敏度。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期间在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因双足关节肿和(或)痛就诊的门诊或住院患者66例纳入本研究。将临床确诊为... 目的基于西门子双源64排CT双能量成像技术,观察双足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检测的影像表现并分析灵敏度。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期间在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因双足关节肿和(或)痛就诊的门诊或住院患者66例纳入本研究。将临床确诊为痛风的41例研究对象作为痛风组,其余临床确诊为非痛风的25例研究对象作为非痛风组。两组均进行西门子双源64排CT双能量平扫技术检查,观察两组尿酸盐结晶检测的影像表现及其灵敏度。结果对66例患者进行扫描检测,其中35例扫描部位检出尿酸盐结晶沉积,其中20例位于足关节,占比57.14%,15例位于踝关节,占比42.86%,其余31例为阴性。采用西门子双源64排CT检测双足痛风患者尿酸盐晶体特异度为88.00%,阳性预测值91.43%,阴性预测值70.97%。结论西门子双源64排CT双能量成像在双足痛风尿酸盐结晶检测中具有较优的影像表现,对于痛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64排CT 痛风 尿酸盐结晶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对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龙光 伍卓彬 +1 位作者 陈素纹 林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4期671-673,共3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在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中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及其影像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01月至2021年04月收治的250例疑似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后先后行膝关节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多排螺...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在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中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及其影像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01月至2021年04月收治的250例疑似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后先后行膝关节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多排螺旋CT检查,将两种检查的数据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统计的250例外伤性膝关节待排患者中,MRI对骨皮质下隐性骨折显示敏感,CT显示较差;MRI诊断隐性骨软骨骨折较CT敏感,两种检查所得结果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及CT对隐性骨皮质骨折均能很好的显示,CT较MRI显示略优,两种检查所得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中,MRI的准确率较高,尤其对于骨皮质下隐性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效果,在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中,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MRI) 外伤性膝关节 隐性骨折 多排螺旋CT
下载PDF
三维CT在累及关节骨折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林英权 李松军 +2 位作者 柯楚群 龙光 何伟东 《解剖学研究》 CAS 2006年第3期224-225,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在累及关节骨折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4年12月,我院骨科共收治累及关节骨折134例(包括髋臼骨折36例、骨盆15例、膝关节64例、肘关节11例、肩关节8例),术前均行X线摄片并行CT扫描和三维CT重建,对关...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在累及关节骨折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4年12月,我院骨科共收治累及关节骨折134例(包括髋臼骨折36例、骨盆15例、膝关节64例、肘关节11例、肩关节8例),术前均行X线摄片并行CT扫描和三维CT重建,对关节面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并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结果36例髋臼骨折中27例行手术治疗,骨盆15例中12例行手术治疗,64例膝关节骨折中55例行手术治疗,11例肘关节骨折7例,8例肩关节骨折4例行手术治疗。结论三维CT重建能清楚地显示传统X线摄片所不能直接显示的关节面骨折,对术前骨折分类、治疗方案制订以及手术入路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关节面骨折 治疗
下载PDF
126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X线片表现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龙光 李志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35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5月我院儿科住院患儿中确诊为典型的MP肺炎126例,将其临床资料、X线表现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回顾性总结。结果 X线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5月我院儿科住院患儿中确诊为典型的MP肺炎126例,将其临床资料、X线表现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回顾性总结。结果 X线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本组126例分别表现为间质浸润48例(占38.09%)、节段性实变型37例(占29.37%)、支气管炎型23例(占18.25%)、混合型18例(占14.29%)四种类型。结论支原体肺炎缺乏典型的X线表现,目前确诊本病仍需依靠病原学依据,对于无实验室检查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当接诊到患儿肺部出现以上X线改变时,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的症状和体征,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支原体肺炎 诊断 X线
下载PDF
大脑Willis环形态学改变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龙光 李国华 +1 位作者 钟波 林平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3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Willis环形态学改变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以分析Willis环变异所致的颈内动脉—椎动脉系统代偿性改变,是否会影响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以来我院60岁以上脑CTA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分为脑血管病组及... 目的探讨大脑Willis环形态学改变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以分析Willis环变异所致的颈内动脉—椎动脉系统代偿性改变,是否会影响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以来我院60岁以上脑CTA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分为脑血管病组及对照组,对Willis环动脉管径进行评分汇总,再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血管疾病组120例及对照组100例,Willis动脉环总得分有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管疾病组与对照组Willis动脉环代偿能力有差别,因此Willis动脉环变异程度及其代偿能力对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有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脑血管疾病 脑CTA(脑cT动脉造影)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廖亚勇 宁炳游 +1 位作者 龙光 管静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11期1952-1953,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内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将33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HCC(肝细胞型肝癌)的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用恩度加TACE术(A组)及单纯TACE术(B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肿... 目的:探讨动脉内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将33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HCC(肝细胞型肝癌)的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用恩度加TACE术(A组)及单纯TACE术(B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发生远处转移以及并发症。结果:恩度组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平均约为23周,而对照组约为21周,恩度组长于对照组,但P=0.277,无统计学意义。远处转移发生例数,恩度组为2/16,少于对照组3/17,P=0.077,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化疗药物混合后直接经肝动脉一次性给药是安全的,恩度组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发生远处转移例数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需要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作进一步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内皮抑素类 化学栓塞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出血性脑梗死再灌注出血的临床价值及影像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素纹 龙光 +1 位作者 伍卓彬 任泳基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30-132,136,共4页
目的研究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出血情况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影像学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1.5 ... 目的研究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出血情况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影像学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1.5 T超导MR成像仪进行检查,依次进行常规MRI平扫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不同MRI技术诊断效能、出血体积,并分析两种技术影像学特征。结果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常规MRI平扫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出血脑梗死再灌注出血准确度、特异度高于常规MRI平扫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出血体积大于常规MRI平扫出血体积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出血的准确性、特异度较高,可以尽可能完整扫描脑内出血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诊断结果,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出血性脑梗死 再灌注出血 临床价值 影像学分析
下载PDF
磁共振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与肝癌患者病理学分级、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素纹 龙光 +1 位作者 伍卓彬 陈丽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17期75-78,共4页
目的:观察磁共振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与肝癌患者病理学分级、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1年9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为肝病组(50例),另以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20例)。两组均进行磁共振平扫及钆塞... 目的:观察磁共振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与肝癌患者病理学分级、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1年9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为肝病组(50例),另以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20例)。两组均进行磁共振平扫及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采集肝脏相对强化程度(RE)。比较对照组及不同病理学分级、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的磁共振RE值,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病理学分级及肝功能分级与磁共振RE值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及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磁共振RE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871,P=0.000)。肝功能C级患者磁共振RE值低于对照组、肝功能A级和肝功能B级患者(P<0.05);肝功能B级患者磁共振RE值低于对照组、肝功能A级患者;肝功能A级磁共振RE值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不同病理学分级患者磁共振RE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681,P=0.000)。病理Ⅲ级患者磁共振RE值低于对照组、病理Ⅰ级、Ⅱ级患者(P<0.05);病理学Ⅱ级患者磁共振RE值低于对照组和病理学Ⅰ级患者(P<0.05);病理学Ⅰ级患者磁共振RE值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病理学分级、肝功能分级均与磁共振RE值呈负相关(r=-0.834、-0.882,P=0.010、0.009)。结论:磁共振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信号强度与肝癌患者病理学分级、肝功能分级具有相关性,磁共振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信号强度参数在评估肝癌患者病理学分级、肝功能分级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肝癌 钆塞酸二钠 病理学分级 肝功能分级 相关性
下载PDF
MRI和双源CT检查对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价值对比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国华 龙光 罗肖红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863-865,共3页
目的:探讨MRI和双源CT对隐匿性踝关节骨折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疑似隐匿性踝关节骨折的患者120例,术前行MRI、双源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双源CT诊断隐匿性踝关节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 目的:探讨MRI和双源CT对隐匿性踝关节骨折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疑似隐匿性踝关节骨折的患者120例,术前行MRI、双源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双源CT诊断隐匿性踝关节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所选120例疑似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手术结果显示阳性73例(60.83%);与手术结果比较,双源CT诊断的灵敏度为95.89%(70/73)、特异度为87.23%(41/47)、准确度为92.50%(111/120);MRI诊断的灵敏度为97.26%(71/73)、特异度为93.62%(44/47)、准确度为95.83%(115/120);MRI诊断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优于双源CT,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隐匿性踝关节骨折患者,MRI、双源CT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但MRI检查相对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双源CT 踝关节 隐匿性骨折 诊断效能
下载PDF
颅底黏液样软骨肉瘤临床分析
12
作者 赵鹏洲 肖宁新 +2 位作者 龙光 吴敬伦 余瑞钿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7期43-45,共3页
目的提高颅底黏液样软骨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底黏液样软骨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为青年男性,因左眼渐进性视物模糊5年,加重伴重影6个月入院。术前头颅CT及MRI检查示左鞍旁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怀疑脑膜瘤或三... 目的提高颅底黏液样软骨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底黏液样软骨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为青年男性,因左眼渐进性视物模糊5年,加重伴重影6个月入院。术前头颅CT及MRI检查示左鞍旁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怀疑脑膜瘤或三叉神经鞘瘤。行手术治疗,术中病理支持脑膜瘤诊断。安全情况下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并送当地医学检验中心病理会诊,确诊为颅底黏液样软骨肉瘤。术后患者恢复好,随访3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颅底黏液样软骨肉瘤临床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诊断较为困难,诊断需借助病理免疫组化;显微外科手术是本病首选治疗方法,彻底切除肿瘤是减少复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肉瘤 颅底肿瘤 误诊 脑膜瘤 神经鞘瘤
下载PDF
CT影像对脑胶质瘤手术加热化疗的疗效评价
13
作者 桑林毅 方胜 +1 位作者 谭社练 龙光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7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CT影像对脑胶质瘤手术加热化疗的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加热化疗等综合治疗的资料,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1月、第3月、第6月及第12月行CT扫描,并与48例常规手术者比较其疗效。结果综合组平均生存30.85个月... 目的探讨CT影像对脑胶质瘤手术加热化疗的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加热化疗等综合治疗的资料,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1月、第3月、第6月及第12月行CT扫描,并与48例常规手术者比较其疗效。结果综合组平均生存30.85个月,对照组平均生存8.65个月,综合组较手术组生存年限延长(P<0.001)。CT扫描可观察到残留肿瘤减小、囊变及消融。结论随访CT扫描是评价脑胶质瘤患者术中和术后间断局部热化疗疗效的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热化疗 X线断层摄影术
下载PDF
肾下盏尿流动力学特征的有限元分析
14
作者 陈虎 赖建生 +4 位作者 赵国平 龙光 郑东升 夏强 赵振华 《中国实用医刊》 2009年第13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解剖结构肾下盏的尿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系统分别模拟不同肾下盏肾孟夹角、肾下盏长度、盏颈宽度条件下成人上尿路的不间断传输活动,并对集合系统内的尿流情况进行流体力学分析,对比肾下盏开口处压力... 目的探讨不同解剖结构肾下盏的尿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系统分别模拟不同肾下盏肾孟夹角、肾下盏长度、盏颈宽度条件下成人上尿路的不间断传输活动,并对集合系统内的尿流情况进行流体力学分析,对比肾下盏开口处压力、流速最大值(P、V)。结果肾下盏肾孟夹角60°、肾下盏长度为50mm或盏颈宽度为3.6mm时,恒流实验发现肾盂出口最大流速、压力均变小;恒压实验发现肾孟出口最大流速变小,最大压力变大。结论肾下盏内的尿液流动是尿液的势能和上尿路的泵功能(具体表现为肾盂和肾下盏内的压力、尿液流速)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剖结构改变对肾下盏的尿液传输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流动力学 有限元分析 肾下盏
原文传递
基于脊柱稳定性理论下的SET悬吊系统对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
15
作者 徐本磊 龙光 +5 位作者 吴焕转 王润协 杨灿乾 伍嘉敏 梁眉眉 袁妙红 《中外医疗》 2022年第34期10-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脊柱稳定性理论下的悬吊运动疗法(suspension exercise therapy,SET)悬吊系统对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5月-2022年2月在江门市人民医院潮连分院(江门市蓬江区潮连医院临床康复医学)就诊的慢... 目的探讨基于脊柱稳定性理论下的悬吊运动疗法(suspension exercise therapy,SET)悬吊系统对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5月-2022年2月在江门市人民医院潮连分院(江门市蓬江区潮连医院临床康复医学)就诊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er back pain,CNLBP)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物理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SET悬吊系统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疼痛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及功能性动作筛查量表(FMS)、核心区肌肉力量、腰背肌最大肌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6,P<0.05);观察组治疗1、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3个月的RMD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的屈、伸、左旋转、右旋转、左侧屈、右侧屈的徒手肌力评定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3个月以及随访3个月的腰背肌最大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脊柱稳定性理论下的SET悬吊系统对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腰背功能,缓解下背痛,提高腰背肌力及核心区肌肉力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下背痛 脊柱稳定性理论 SET悬吊系统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内生场热疗联合肝脾双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郭双 龙光 +2 位作者 黄东彬 管静 姚金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24期7-11,共5页
目的研究内生场热疗联合肝脾双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内生场热疗联合肝脾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研究内生场热疗联合肝脾双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内生场热疗联合肝脾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存情况[无进展生存期(PFS)、6个月生存率]、肝纤四项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卡氏(KPS)评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65.00%,与对照组的4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疾病总控制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LN、PCⅢ、Ⅳ-C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的HA、LN、PCⅢ、Ⅳ-C水平分别为(74.65±10.03)ng/ml、(65.84±7.26)ng/ml、(79.90±10.01)μg/L、(78.63±9.34)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103.37±20.16)ng/ml、(93.20±11.53)ng/ml、(110.84±14.36)μg/L、(111.18±13.62)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腹胀、白细胞下降、发热、肝功能改变及肝区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PS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80.55±6.30)分高于对照组的(74.02±5.1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FS(4.48±0.79)个月长于对照组的(3.85±0.45)个月,6个月生存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实施内生场热疗联合肝脾双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可提升生存率且有利于肝纤维化、生存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肝癌 内生场热疗 肝脾双介入
下载PDF
脑胶质瘤手术加热化疗CT影像的病理基础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桑林毅 方胜 +2 位作者 黄少菲 龙光 桑林果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6年第8期1297-1299,共3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手术加局部热化疗CT影像的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7例脑胶质瘤手术加局部热化疗患者的CT表现,电镜观察肿瘤细胞和微血管变化与CT密度改变间的关系;利用动物胶质瘤移植瘤进行局部热化疗,电镜观察肿瘤细胞和微血管...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手术加局部热化疗CT影像的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7例脑胶质瘤手术加局部热化疗患者的CT表现,电镜观察肿瘤细胞和微血管变化与CT密度改变间的关系;利用动物胶质瘤移植瘤进行局部热化疗,电镜观察肿瘤细胞和微血管变化。结果CT图像呈低密度改变者,病理上表现为细胞数少,细胞间含水量增加;电镜下可见细胞电子密度也低,表现为细胞质疏松,细胞器以肿胀变性为主。CT图像呈混合密度病变者,病理上表现为细胞数多,细胞间含水量少;电镜下可见细胞电子密度相应增高,表现为细胞质含水量少,细胞器以凝集变性为主。CT随访扫描可以观察到手术后残留肿瘤组织经热化疗后肿瘤缩小、囊变乃至消失,在电镜下观察可见热化疗后C_6胶质细胞变小,发生浓缩碎裂、边聚,细胞起泡,并以出芽的方式向外释放凋亡小体。肿瘤血管减少,血管外径变小,血管壁变厚,有的血管甚至只能发现完整的基膜而缺乏内皮细胞。结论随访CT扫描观察到残留肿瘤消失现象,与热化疗诱导细胞凋亡、损伤肿瘤微血管和抑制肿瘤血管再生以及直接或间接抑制肿瘤增殖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热化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原文传递
中老年妇女肌肉形态结构与骨密度影像学的相关性
18
作者 李国华 林英权 +3 位作者 罗肖红 龙光 徐振 谢永庭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江门市地区各年龄段中老年健康妇女人群的肌肉形态结构、肌肉内脂肪含量与骨密度的差异,探讨其内在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江门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女性受检者33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段分... 目的通过研究江门市地区各年龄段中老年健康妇女人群的肌肉形态结构、肌肉内脂肪含量与骨密度的差异,探讨其内在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江门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女性受检者33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段分为45~54岁组(A组,83例)、55~64岁组(B组,79例)、65~74岁组(C组,85例)及75岁以上组(D组,88例),所有受检者均进行腰椎骨密度(T腰)及左髋关节骨密度(T髋)测定,以及腰部、髋部肌肉的双源CT测定。比较各组受检者的上述测量值的差异,分析骨密度随年龄增长与肌肉脂肪含量随年龄增长的相关性。结果受检者肌肉的横截面积、体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小,C组及D组受检者的S腰/S4、S竖/S4、V腰/V椎、V竖/V椎、S大/S股、S中/S股均明显低于A组与B组,且D组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竖脊肌横截面积、体积下降速度均较其他肌肉速度快,其次是臀大肌;受检者肌肉内的脂肪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各组肌肉内脂肪含量(F腰、F竖、F大、F中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年龄增长,竖脊肌内脂肪含量增长速度较其他肌肉明显,其次是臀大肌;腰椎及髋关节骨密度也随年龄增长呈逐步下降趋势,各组骨密度(T髋、T腰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腰椎骨密度下降速度较髋关节骨密度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加,腰椎及髋关节骨密度数据与肌肉体积呈正相关(r=0.524、0.624、0.615、0.592,P<0.05);腰椎及髋关节骨密度下降与肌肉内脂肪含量增加呈负相关(r=-0.626、-0.661、-0.612、-0.599,P<0.05)。结论随年龄的增长,中老年女性人群肌肉质量及骨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且两者之间呈相关性,其主要机制与增龄衰老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中老年 肌少症 肌肉 脂肪 骨密度 双能量CT
下载PDF
脑梗死再灌注磁共振影像表现与分析
19
作者 龙光 陈素纹 +2 位作者 伍卓彬 林平 林英权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9期178-179,182,共3页
目的:通过对我院36例脑梗死后再灌注患者的磁共振影像征象进行分析,探讨脑梗死后再灌注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20年3月大面积脑梗死行溶栓或取栓术后患者36例,对其中发生再灌注患者的磁共振MR... 目的:通过对我院36例脑梗死后再灌注患者的磁共振影像征象进行分析,探讨脑梗死后再灌注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20年3月大面积脑梗死行溶栓或取栓术后患者36例,对其中发生再灌注患者的磁共振MR表现进行分析,并结合临床转归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发现36患者中约55.56%患者发生再灌注损伤,主要表现为梗死区域小片出血灶或渗出性出血灶,但同期CT检查无法显示上述出血性病变。结论:MR诊断脑梗死后再灌注明显优于CT,SWI能发现CT无法显示的出血灶,明显较CT检查有优势,同时通过对本组患者出院时肌力改变的观察,提示脑梗死后再灌注的发生,对患者来说是一种较好的转归,提示患者血管复通,但复通后的梗死区域容易发生在灌注损伤出血,如不及时更改相应治疗方案,则会引起进一步出血,所以对再灌注影像的认识是对患者脑梗死转归的重要判断,能及时调整对患者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扫描 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TOFMRA) 磁敏感成像(SWI)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外周血管成像与DSA对比研究
20
作者 龙光 宁炳游 +4 位作者 管静 李国华 黄东彬 廖亚勇 林英权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3期3064-3065,共2页
对多排螺旋CT外周动脉血管成像与介入DSA图像进行对比,了解多排螺旋CT对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对100例外周介入治疗患者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图像与DSA造影图像对比,分析其血管解剖及变异情况、病灶情况,再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多排螺旋CT外周动脉血管成像与介入DSA图像进行对比,了解多排螺旋CT对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对100例外周介入治疗患者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图像与DSA造影图像对比,分析其血管解剖及变异情况、病灶情况,再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CTA与DSA血管解剖及变异显示符合率为93.5%,病灶显示符合率为91%,经卡方分析,两组数据无差异,两种检查高度相符。多排螺旋CT检查能清晰显示血管解剖及变异情况,并且能清晰显示病灶情况,与DSA检查对比高度相符,因此对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有积极指导意义,能指导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动脉血管成像(MSCTA) 外周血管介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