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CT联合3D模型辅助CBL教学法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宋辉 +2 位作者 张伟军 李云鹏 曹雷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11期1550-1552,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联合3D模型辅助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徐州市立医院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参与轮转学习2个月的30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三维CT联合3D模型辅助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徐州市立医院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参与轮转学习2个月的30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科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前期15名学员入对照组,后期15名学员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CBL教学法教学,观察组使用三维CT联合3D模型辅助CBL教学法教学,选取脊柱、关节、创伤三个亚专业中典型病例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包括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将两组学员的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及带教满意度评分作为考评指标。结果观察组的理论知识成绩为(88.47±2.53)分,实践操作成绩为(88.14±2.13)分,带教满意度为(4.33±0.72)分,对照组的理论知识成绩为(80.27±2.69)分,实践操作成绩为(76.85±3.13)分,带教满意度为(3.07±0.79)分,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三维CT联合3D模型辅助CBL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员对骨科疾病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员对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三维模型 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骨科
原文传递
颈椎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后钢板固定位置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志兵 冯虎 +3 位作者 袁峰 龚维成 郭开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后钢板固定位置对其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对127例行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融合术患者随访12~46个月,平均20.4±7.0个月,均获骨性融合。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钢板上端至头侧相邻椎间隙距离(plate-t...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后钢板固定位置对其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对127例行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融合术患者随访12~46个月,平均20.4±7.0个月,均获骨性融合。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钢板上端至头侧相邻椎间隙距离(plate-to-discdistance,PDD)和钢板下端至尾侧相邻椎间隙距离,PDD<5mm为A组,PDD≥5mm为B组。观察末次随访时钢板相邻节段骨质增生情况,并按严重程度分为0级(无骨质增生)到2级(完全骨桥形成)。结果:头侧127例相邻节段中,65例(51.2%)出现骨质增生,其中9例(7.1%)有骨桥形成;20例患者尾侧椎间隙被肩部结构阻挡无法观察,其余107例尾侧相邻节段中,40例(37.4%)有骨质增生,其中6例(5.6%)有骨桥形成。头侧A组83例相邻节段中50例(60.2%)出现骨质增生,其中7例(8.4%)有骨桥形成;B组44例相邻节段中仅15例(34.1%)出现骨质增生,其中2例(4.6%)有骨桥形成,A组骨质增生发生率及骨桥形成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1)。尾侧A组66例相邻节段中30例(45.5%)出现骨质增生,其中5例(7.6%)有骨桥形成;B组41例相邻节段中仅10例(24.4%)出现骨质增生,其中1例(2.4%)有骨有桥形成,A组骨质增生发生率及骨桥形成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相邻节段退变是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融合术后常见并发症,钢板放置的位置不当可导致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固定融合术 钢板位置 相邻节段退变
下载PDF
颈前路钢板固定位置与相邻节段退变之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冯虎 马志兵 +2 位作者 袁峰 郭开今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钢板固定的位置与术后相邻节段退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5例颈椎病行颈前路钢板固定融合术。术后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钢板至头、尾侧相邻椎间隙距离(PDD),据此分为A、B两组,A组PDD<5 mm,B组PDD≥5 mm。相邻节段骨质增... 目的分析颈前路钢板固定的位置与术后相邻节段退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5例颈椎病行颈前路钢板固定融合术。术后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钢板至头、尾侧相邻椎间隙距离(PDD),据此分为A、B两组,A组PDD<5 mm,B组PDD≥5 mm。相邻节段骨质增生情况,据严重程度分为0级(无骨质增生)到2级(完全骨桥形成)。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分别计算头、尾侧相邻椎间隙与椎体高度的比值(R)和相邻椎间隙上下椎板夹角度数(α)。结果头侧A组相邻椎间隙中53.7%椎体出现骨质增生,B组为29.8%;尾侧A、B组分别为38.5%和19.7%。头、尾侧相邻椎间隙中,A组骨质增生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R值头、尾侧A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访时明显降低(P<0.05);B组术前术后及随访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α角大小仅头侧A组随访时比术前、术后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邻节段退变是颈前路钢板固定融合术后常见并发症,钢板放置的位置不当可影响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钢板固定融合术 钢板位置 相邻节段退变
原文传递
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 被引量:6
4
作者 冯虎 +2 位作者 马志兵 龚维成 郭开今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7期484-487,共4页
目的评价经伤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1月期间经伤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资料16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 目的评价经伤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1月期间经伤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资料16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21~68岁,平均42.4岁。收集的病例均为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伤椎仅一侧椎弓根置钉,即五钉固定法。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0.8个月,术后均获得较好复位,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椎管正中矢状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明显减轻,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亦有改善。结论经伤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椎体爆裂性骨折可获得不错疗效,可以较好重建椎体高度,减少并发症,增强固定的稳定性及抗扭转能力,是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 伤椎 植骨 爆裂性骨折
下载PDF
骨盆骶髂关节旁致密线的测量与臀肌挛缩 被引量:6
5
作者 常峰 袁峰 +3 位作者 丁宁 汪洋 孙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7-689,共3页
背景:临床中多发现以非臀肌挛缩症就诊患者的骨盆平片上骶髂关节旁靠近髂骨翼处存在纵行致密线影,经仔细体格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为臀肌挛缩症。目的:分析骶髂关节旁致密线与臀肌挛缩症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50例臀肌... 背景:临床中多发现以非臀肌挛缩症就诊患者的骨盆平片上骶髂关节旁靠近髂骨翼处存在纵行致密线影,经仔细体格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为臀肌挛缩症。目的:分析骶髂关节旁致密线与臀肌挛缩症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50例臀肌挛缩症患者的骨盆平片,其中45例以臀大肌挛缩为主,5例以臀中肌挛缩为主。并以100例非臀肌挛缩症患者的骨盆平片作对照。结果与结论:臀肌挛缩组42例骨盆平片见骶髂关节旁致密线,位于髂骨翼部骶髂关节水平。对照组仅3例见骶髂关节旁致密线。臀肌挛缩组骶髂关节旁致密线的出现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以臀中肌挛缩组中有4例表现为骨盆倾斜,仅1例可见髂骨致密线;而臀大肌挛缩组中有40例可见髂骨致密线,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致密线的形成系臀大肌挛缩所致,而与臀中肌挛缩无关。提示骨盆平片上骶髂关节旁致密线是影像学检查诊断臀肌挛缩症的一种有价值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肌挛缩症 骶髂关节 影像学检查 致密线 骨盆
下载PDF
手法推挤结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的效果研究
6
作者 高一淋 李云鹏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9期37-40,共4页
目的分析手法推挤结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法推挤结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16例。术后采用Metaizeau标准确定复位等级,末次随访时根据Metai... 目的分析手法推挤结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法推挤结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16例。术后采用Metaizeau标准确定复位等级,末次随访时根据Metaizeau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同时对比患侧与健侧的关节活动范围。结果对患儿均至少随访6个月。术后按照Metaizeau复位等级评判优良率为94%;末次随访Metaizeau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患侧与健侧的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法推挤结合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复位满意后选择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JudetⅢ、Ⅳ型骨折具有并发症少、切口小等优势,是临床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撬拨复位 桡骨颈骨折 弹性髓内针
下载PDF
miR-140、MMP13在退变腰椎间盘软骨终板表达的研究
7
作者 宋辉 张伟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25-27,共3页
研究退变椎间盘软骨终板中micro RNA-140(miR-140)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水平。方法 将30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纳入至观察组,将10例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市立医院脊柱外科进行矫形手术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 研究退变椎间盘软骨终板中micro RNA-140(miR-140)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水平。方法 将30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纳入至观察组,将10例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市立医院脊柱外科进行矫形手术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纳入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术中获取椎间盘软骨终板,通过PCR法对miR-140表达水平进行检测,以Western blot法对MMP13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针对miR-140及MMP13水平与椎间盘退变等级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可知,观察组MMP13阳性率及MMP13平均灰度值均更高,miR-140表达水也显著更高(P<0.05)。椎间盘退变等级与miR-140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与MMP1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退变椎间盘软骨终板中miR-140表达水平与及MMP13表达水平与病变分级存在相关性,能够为临床判断病变程度提供指导,同时也可有助于临床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腰椎间盘 软骨终板 miR-140 MMP13 表达水平 病变程度
下载PDF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骨水泥型加长柄半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宋辉 +1 位作者 李云鹏 曹雷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第1期45-49,共5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占髋部骨折的35.7%,尤其多见于老年人,目前,髋部骨折影响着全球18%的女性和6%的男性[1]。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平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口比例越来越高,此类骨折发生率也不断上升[2]。老年患者机体各项功...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占髋部骨折的35.7%,尤其多见于老年人,目前,髋部骨折影响着全球18%的女性和6%的男性[1]。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平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口比例越来越高,此类骨折发生率也不断上升[2]。老年患者机体各项功能相对较弱,绝大多数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各种慢性病,常有多脏器功能损害和严重骨质疏松等,发生骨折以后如果长期卧床容易引起呼吸和泌尿系统感染、血栓、压疮等严重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平均寿命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部骨折 骨折发生率 多脏器功能损害 长期卧床 半髋置换 老年人口比例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致病基因的多芯片联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单鸿剑 潘彬 +3 位作者 张伟军 曹雷 宋辉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893-897,共5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与强直性脊柱炎(AS)相关的候选基因,为AS提供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GSE25101、GSE41038和GSE73754原始数据集。对3组芯片分别进行AS和正常样本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与强直性脊柱炎(AS)相关的候选基因,为AS提供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GSE25101、GSE41038和GSE73754原始数据集。对3组芯片分别进行AS和正常样本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筛选。随后进行DEGs的基因本体论(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以及KEGG疾病富集分析,对三者富集结果取交集得到真正的核心通路。构建PPI网络,分别筛选核心基因,对三者的核心基因取交集验证,得到真正的关键基因。结果GO富集结果主要与T细胞的免疫过程有关。KEGG富集结果主要与癌症通路、代谢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Th17细胞分化及Th1、Th2细胞分化相关。KEGG疾病富集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了免疫系统疾病、代谢疾病和骨骼肌肉疾病的发生发展。PPI核心基因筛选发现关联度最高的TP53以及3个芯片取交集得到的RUNX3、IL2RB和RPL17为关键基因。结论免疫及代谢异常在AS致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和Th1、Th2细胞分化可能是AS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信号通路,TP53、RUNX3、IL2RB和RPL17可能是AS潜在的关键基因和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基因芯片 靶点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10
作者 郑军 +2 位作者 谢丁丁 鲍亚星 曹雷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5期1887-1888,共2页
目的观察儿童肱骨外髁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22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1岁5个月~12岁,平均6.9岁。结果所有患儿均在术后4~6周骨性愈合... 目的观察儿童肱骨外髁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22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1岁5个月~12岁,平均6.9岁。结果所有患儿均在术后4~6周骨性愈合,随访6~12个月后未发现骨折再移位或骨不连,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根据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其中优19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科学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 儿童 肱骨外髁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