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应力下初级纤毛在骨和颞下颌关节软骨改建中力学感知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薛晴 胡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正畸治疗过程中的牙齿移动和颞下颌关节改建与生物力学息息相关,涉及到机械力作用下的骨重塑和软骨内稳态的维持。初级纤毛作为机械感受器,广泛存在于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等细胞表面,在机械应力下通过转导多种信... 正畸治疗过程中的牙齿移动和颞下颌关节改建与生物力学息息相关,涉及到机械力作用下的骨重塑和软骨内稳态的维持。初级纤毛作为机械感受器,广泛存在于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等细胞表面,在机械应力下通过转导多种信号通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向分化,维持成骨细胞的机械敏感性,促进骨基质的沉积,上调骨细胞的功能活动,间接调节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软骨内骨化等,在骨-软骨组织改建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初级纤毛在机械应力下的牙槽骨改建和颞下颌关节软骨改建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探讨正畸过程中骨和软骨组织的改建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纤毛 机械转导 正畸牙齿移动 颞下颌关节
下载PDF
WNT10A基因杂合突变致多数牙先天缺失伴前牙反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徐静 毛智 +4 位作者 贾一凡 邱添源 毛丰 胡敏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5-188,共4页
本文报道1例以多数牙先天缺失伴前牙反为临床表现的患者, 其父母临床表型未见异常, 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致病基因鉴定, 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携带WNT10A基因的杂合突变c.791G>T;p.Cys264Phe, 家系鉴定证实该错义突变... 本文报道1例以多数牙先天缺失伴前牙反为临床表现的患者, 其父母临床表型未见异常, 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致病基因鉴定, 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携带WNT10A基因的杂合突变c.791G>T;p.Cys264Phe, 家系鉴定证实该错义突变遗传自母亲。对该家系的临床和遗传资料进行分析, 讨论先证者的临床治疗并深入理解WNT10A突变在先天缺牙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证者 先天缺牙 临床表型 杂合突变 前牙反 错义突变 致病基因 致病机制
原文传递
正畸固定矫治中硬组织因素对软组织形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宋东升 +2 位作者 王绍泰 李超 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8-824,共7页
在正畸固定矫治中,通过改变颌面部硬组织形态、结构和空间位置使软组织产生适应性变化是获得协调和美观面部形貌的主要方式。软、硬组织的改变密切相关,前牙的内收和外展使唇部的凸度、长度、紧张度及颏部的形态发生改变;后牙的近中、... 在正畸固定矫治中,通过改变颌面部硬组织形态、结构和空间位置使软组织产生适应性变化是获得协调和美观面部形貌的主要方式。软、硬组织的改变密切相关,前牙的内收和外展使唇部的凸度、长度、紧张度及颏部的形态发生改变;后牙的近中、远中、伸长和压低移动使下颌骨旋转,从而改变包括鼻、唇部和颏部在内的面下1/3的软组织形态。但颌面软、硬组织的改变并非单一的对应关系,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软组织效应既受其本身长度、厚度和紧张度等特性影响,也受前牙空间位置、牙槽骨及骨面型等个体牙性和骨性特征的影响。此外,矫治过程中个体生长发育对软、硬组织形态产生持续性改变,这将增加治疗结束后患者软组织形貌预测的不确定性。三维面部扫描技术的应用和统计学分析方法的改进使客观、精准的预测成为可能。现结合国内外相关最新研究成果,从牙弓前、后段牙齿的空间位置改变和个体生长发育等角度,对口腔正畸固定矫治过程中硬组织因素对软组织形态的影响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制定矫治方案及预测矫治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学 固定矫治 硬组织 软组织侧貌 美学
下载PDF
不同种类初始弓丝对正畸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任庆源 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74-876,共3页
初始弓丝是在正畸治疗开始时插入固定矫治器的第一根弓丝,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纠正拥挤和扭转来排齐牙齿。对于同种错牙合类型、拥挤度相近和使用同种矫治技术的患者,不同截面形状、直径和材料的初始弓丝在排齐效率和患者的疼痛感觉方面会... 初始弓丝是在正畸治疗开始时插入固定矫治器的第一根弓丝,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纠正拥挤和扭转来排齐牙齿。对于同种错牙合类型、拥挤度相近和使用同种矫治技术的患者,不同截面形状、直径和材料的初始弓丝在排齐效率和患者的疼痛感觉方面会表达出的阶段性效果有所不同。了解不同种类初始弓丝的特性,并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弓丝选择,有利于正畸治疗的顺利进行并有助于达到理想的矫治效果。本文作者就不同初始弓丝对正畸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弓丝 错[牙合]畸形 正畸 排齐 疼痛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Epo基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史册 +5 位作者 李琛 陈彦泽 孙千月 宋晓兵 罗雯静 孙宏晨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MSCs并进行传代;在成骨诱导条件下,以腺病毒为载体,分别携带Epo基因和EGFP基...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MSCs并进行传代;在成骨诱导条件下,以腺病毒为载体,分别携带Epo基因和EGFP基因作为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转染第3代BMMSCs,以加入相同体积无血清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组;通过MTT、RT-PCR、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以及茜素红染色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异;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细胞数量增加(P<0.05),ALP染色以及钙结节形成明显;实验组3 d时Runx2、Osx的表达及9 d时OCN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Epo能促进BMMSCs的增殖及其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腺病毒 转染 骨形成
下载PDF
正常年轻成年人正面像上下颌角点的分布规律和定位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魏晓曦 +2 位作者 李雨桐 王玉琢 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6-419,共4页
目的:观察正常年轻成年人标准化正面像上下颌角点(Go)的位置分布规律,提出一条新的面部参考线和下颌角点定位方法,为研究正畸治疗对面部软组织正面观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筛选108名正常年轻成年人,在自然头位下拍摄标准正面像A和标记双... 目的:观察正常年轻成年人标准化正面像上下颌角点(Go)的位置分布规律,提出一条新的面部参考线和下颌角点定位方法,为研究正畸治疗对面部软组织正面观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筛选108名正常年轻成年人,在自然头位下拍摄标准正面像A和标记双侧Go的正面像B。以颧弓点-颏下点连线(Zy-Me)作为新面部参考线,观察下颌角点相对于Zy-Me参考线的位置分布规律;比较面宽/下颌宽指数(Zy-Zy/Go-Go)真实值与计算值之间的差异,检验新定点方法的正确性;比较不同性别研究对象Zy-H/Zy-Me和Zy-Zy/Go-Go的差异。结果:过Go向Zy-Me连线作垂线,垂足位置的频数分布呈现以近似Zy-Me线段中点(50.31±2.21)为均值的正态分布(Normality=0.990);Zy-Zy/Go-Go真实值与计算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onbach’sα相关系数>0.9);不同性别研究对象Zy-H/Zy-Me和Zy-Zy/Go-G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常年轻成年人正面像上,Go相对于Zy-Me的投影点接近线段中点;将过Zy-Me连线中点的垂线与面部轮廓交点作为正面像上的Go这一定位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像 下颌角点 下颌宽度 正畸治疗
下载PDF
Ⅲ型成骨不全COL1A2基因错义突变一例及家系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志娜 李雨桐 +2 位作者 宋吉玉 胡敏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6,共5页
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1例以牙本质发育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Ⅲ型成骨不全患者及其父母进行致病基因鉴定,并对临床和遗传资料进行分析。测序结果显示,患者Ⅲ型成骨不全相关基因COL1A2存在错义突变:c.1171G>A;p.Gly391Ser,家系鉴定结果... 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1例以牙本质发育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Ⅲ型成骨不全患者及其父母进行致病基因鉴定,并对临床和遗传资料进行分析。测序结果显示,患者Ⅲ型成骨不全相关基因COL1A2存在错义突变:c.1171G>A;p.Gly391Ser,家系鉴定结果显示该突变来自患者父亲。COL1A2基因突变(c.1171G>A;p.Gly391Ser)可能是以牙本质发育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Ⅲ型成骨不全的致病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义突变 家系分析 牙本质发育不全 致病基因 二代测序技术 致病因素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一种单侧下颌第一恒磨牙远移的新方法及其临床疗效评价
8
作者 赵明璨 王秀丽 +3 位作者 郝新青 李小兵 黄洋 《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707-712,共6页
目的 介绍一种单侧下颌第一恒磨牙远移的新方法及其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混合牙列期下颌前牙拥挤,单侧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前移病例15例,应用一种新型下颌磨牙远移矫治器远中移动近移的第一恒磨牙,进行矫治前后模型测量及X线测量分析,用... 目的 介绍一种单侧下颌第一恒磨牙远移的新方法及其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混合牙列期下颌前牙拥挤,单侧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前移病例15例,应用一种新型下颌磨牙远移矫治器远中移动近移的第一恒磨牙,进行矫治前后模型测量及X线测量分析,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经过3~7个月的治疗,患侧第一恒磨牙远中移动(4.85±2.07)mm,下前牙拥挤度减小(1.25±1.32)mm,矫治前后患侧下颌第一恒磨牙的牙长轴与基准平面所形成的前下交角(SA)减小(10.40°±4.70°),L1-NB增加(2.51°±3.33°),前牙覆盖减小(0.92±1.7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单侧下颌第一恒磨牙远移的新方法能较快地远中移动下颌第一恒磨牙,但是在临床应用该装置远移下颌第一恒磨牙的同时也可以导致目标牙的远中倾斜以及下颌切牙的唇向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牙列 下颌第一恒磨牙 远中移动 磨牙矫治器 头影测量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单、双颌手术方案选择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李桦 胡敏 +3 位作者 张祎 姜欢 包幸福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6年第4期198-203,共6页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单、双颌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 对满足纳入标准的38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测量软组织、硬组织项目共28项.将采用单、双颌不同手术方式的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各项目及其变化量分别进...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单、双颌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 对满足纳入标准的38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测量软组织、硬组织项目共28项.将采用单、双颌不同手术方式的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各项目及其变化量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单颌手术患者初诊SNA角、ANB角、U1/SN角、鼻唇角、G-SN-Pos角、Wits值及覆盖值更接近正常值.双颌手术更有利于上、下颌骨位置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下颌骨的逆时针旋转、上前牙去代偿更充分.结论 SNA角、U1/SN角、鼻唇角与正常值差距小于一个标准差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可采用单纯下颌手术方式.超过此界限的患者应采用双颌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 单颌手术 双颌手术
原文传递
实验性正畸牙移动过程中EphB4/ephrinB2促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祎 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94-1297,共4页
正畸治疗过程中,对牙齿施加相对缓慢而持久的轻力可通过牙周膜组织传导至牙槽骨,从而引起骨改建,达到牙齿移动的目的。机械张力作用于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后激活ephrinB2,随后PDLF与邻近PDLF和成骨细胞通过EphB4/ephrinB2相互作用,... 正畸治疗过程中,对牙齿施加相对缓慢而持久的轻力可通过牙周膜组织传导至牙槽骨,从而引起骨改建,达到牙齿移动的目的。机械张力作用于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后激活ephrinB2,随后PDLF与邻近PDLF和成骨细胞通过EphB4/ephrinB2相互作用,两者协同促进成骨。本文简要介绍PDLF对张力产生应答后激活EphB4/ephrinB2并促进成骨相关机制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B4 EPHRINB2 机械张力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整合素 骨形成 牙移动
下载PDF
生理性拉应力通过Nell-1/Ihh信号通路对ATDC5软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
11
作者 董紫薇 +4 位作者 马俊 薛晴 聂瑾涵 于航 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探讨生理性拉应力对软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并阐明其相关信号通路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软骨ATDC5细胞,应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仪对其施加生理性拉应力,首先分为对照组和拉应力组(2 000μstrain/2 h组),另分为不同力值(1 000、2 ... 目的:探讨生理性拉应力对软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并阐明其相关信号通路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软骨ATDC5细胞,应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仪对其施加生理性拉应力,首先分为对照组和拉应力组(2 000μstrain/2 h组),另分为不同力值(1 000、2 000和3 000μstrain)加力时间为2 h和力值为2 000μstrain不同加力时间(1、2和4 h)组,同时设未加力的细胞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Ⅱ型胶原(Col-Ⅱ)、Ⅹ型胶原(Col-Ⅹ)、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 (SOX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Nel样1型分子(Nell-1)、Runt相关转录因子2 (Runx2)、印度刺猬因子(Ihh)、补缀同源物1 (Ptch-1)、GLI家族锌指蛋白1 (Gli-1)和刺猬因子相互作用蛋白1 (Hhip-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ell-1、Runx2和Ihh蛋白表达水平。ATDC5细胞分为对照组、环巴胺组、拉应力组和环巴胺+拉应力组,采用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ell-1、Ihh、Ptch-1、Gli-1和Hhip-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ell-1和Ihh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 000μstrain/2 h组细胞中Col-Ⅱ、 Col-Ⅹ、 Aggrecan、 SOX9、VEGF和PCNA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在对细胞施加2 000μstrain不同加力时间(1、2和4 h)或不同力值(1 000、2 000和3 000μstrain) 2 h的拉应力后,与对照组比较,随时间的延长或力值的增加其他各组细胞中Runx2 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1),Nell-1、Ihh、 Ptch-1、 Gli-1和Hhip-1 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1),且在2 000μstrain/2 h时达到最高,随后出现回落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Nell-1、Runx2和Ihh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一致。环巴胺预处理后,与对照组比较,环巴胺组细胞中Ihh、Ptch-1、Gli-1和Hhip-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拉应力 软骨细胞 Nel样1型分子 印度刺猬因子信号通路 Runt相关转录因子2
下载PDF
科技千年
12
作者 刘春光 +1 位作者 张妮 杨光海 《地理教育》 2003年第5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天体运行论》 《新天文学》 《地球妈妈在呻吟》 地壳运动 猜想 科技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