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智化社会的法律调控 被引量:118
1
作者 延平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98,共22页
数智化逻辑是人机互融、虚实同构、算法主导。数智化社会关系的架构化和建模化,彻底改变我们认识、把握和干预世界的方式。数智化后设机制统御一切行为及关系,法律与法学作业理念将由"如何修复和恢复社会"转向"如何规训... 数智化逻辑是人机互融、虚实同构、算法主导。数智化社会关系的架构化和建模化,彻底改变我们认识、把握和干预世界的方式。数智化后设机制统御一切行为及关系,法律与法学作业理念将由"如何修复和恢复社会"转向"如何规训和塑造社会"。法律对社会的调控应由"裁断行为后果"前移为"塑造行为逻辑",由事后处置转向参与建设社会关系"架构",由赋权与救济转向责任与义务的加载与规制。法律算法化自动运行将成为常态,法律人工操作将成为非常态。数智化逻辑摧毁权利本位和司法中心主义法律法学观,权利主义法学势必为规制主义法学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社会 架构化 先在规制 法律预嵌 算法化运行
原文传递
论人工智能时代法律场景的变迁 被引量:97
2
作者 延平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6,共10页
人工智能与非国家权力叠加,进一步加剧了国家功能变迁,政治国家中心主义开始衰退。"个人"已经并将继续深入地被"智能利维坦"客体化,"人—人"关系模式转化为"人—技术—人"关系模式,催生新的社... 人工智能与非国家权力叠加,进一步加剧了国家功能变迁,政治国家中心主义开始衰退。"个人"已经并将继续深入地被"智能利维坦"客体化,"人—人"关系模式转化为"人—技术—人"关系模式,催生新的社会结构形成,国家与非国家力量、法律与算法、伦理与技术开始同构新秩序。自由和权利的主要威胁将是横向上的非国家力量而不再是纵向上的国家权力。法律场景发生深刻变化,需要重建"善"的维度,以平衡"权利优先"论;需要在法律技术意义上迎回的"义务本位",以矫正"权利本位",解决"权利失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利维坦 场景变迁 权利失能
原文传递
论司法腐败的制度性防治 被引量:57
3
作者 徐显明 延平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28+30+32-33,29+31,共6页
一、司法腐败根源于制度不健全1.司法腐败表象的背后是司法权行使的行政化、官僚化、工具化与功利化。现代司法制度区别于传统司法制度的特征之一是运作的非行政化。而我国目前的司法体制,包括审判机构的设置、审判机构与人大的关系... 一、司法腐败根源于制度不健全1.司法腐败表象的背后是司法权行使的行政化、官僚化、工具化与功利化。现代司法制度区别于传统司法制度的特征之一是运作的非行政化。而我国目前的司法体制,包括审判机构的设置、审判机构与人大的关系、法官的进出、审判机构内部组成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权 遏制司法腐败 司法体制 司法制度 行政权 司法机关 法官 当事人 制度性防治 检察权
原文传递
论现代法学教育中的法律伦理教育 被引量:61
4
作者 延平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21,共10页
 现代法律教育必同时是开发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怀,砥砺受教育者的伦理能力的过程。法律伦理包括法律制度赖以形成的内在的伦理结构和法律制度得以良好运行的外在的法律职业行为伦理两部分。法律伦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伦理问题...  现代法律教育必同时是开发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怀,砥砺受教育者的伦理能力的过程。法律伦理包括法律制度赖以形成的内在的伦理结构和法律制度得以良好运行的外在的法律职业行为伦理两部分。法律伦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伦理问题意识和提升受教育者的伦理推理能力与伦理选择能力。这一目的的实现有赖于法学教育理念的变革和教育方式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伦理 现代法学 现代法律 法学教育 法律职业 受教育者 法律制度 教育方式 题意 推理能力
下载PDF
中国人权制度建设的五大主题 被引量:21
5
作者 徐显明 延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51,共7页
人权精神是民主与法治的灵魂。中轴性的自由权、前提条件性的平等权、基础性的财产权、底线性的生存权、连带性的发展权构成了当下中国人权制度建设的五大主题。五大主题唯有通过逻辑的关联达致制度的匹配 ,通过实践的理性实现有效的互... 人权精神是民主与法治的灵魂。中轴性的自由权、前提条件性的平等权、基础性的财产权、底线性的生存权、连带性的发展权构成了当下中国人权制度建设的五大主题。五大主题唯有通过逻辑的关联达致制度的匹配 ,通过实践的理性实现有效的互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制度 理性互动
下载PDF
论普遍人权 被引量:29
6
作者 延平 《法学论坛》 2002年第3期5-11,共7页
普遍人权已成为支持当代国际、国内事务政治上正当、法律上合理、道德上正确的必要基础。普遍人权理论从人的起码尊严与价值这一基点出发 ,可析分为人权价值的普遍、人权主体的普遍与人权标准的普遍。普遍人权应以先验的人性共似观为基... 普遍人权已成为支持当代国际、国内事务政治上正当、法律上合理、道德上正确的必要基础。普遍人权理论从人的起码尊严与价值这一基点出发 ,可析分为人权价值的普遍、人权主体的普遍与人权标准的普遍。普遍人权应以先验的人性共似观为基石 ,以理性的文化相对观为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人权 价值 主体 标准 文化
下载PDF
法的公平与效率价值论 被引量:25
7
作者 延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69-74,共6页
法的公平与效率价值论齐延平没有科学的权利义务观的法学是没有血肉的法学,没有严谨的价值体系的法学是没有灵魂的法学。重构中国法理论大厦,首先应是法的价值体系的重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题。这一主... 法的公平与效率价值论齐延平没有科学的权利义务观的法学是没有血肉的法学,没有严谨的价值体系的法学是没有灵魂的法学。重构中国法理论大厦,首先应是法的价值体系的重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题。这一主题的展开,带来了整个社会政治、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率价值 法的公平 公平与效率 环境条件 公平原则 社会财富 价值取向 社会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 法学研究
下载PDF
和谐人权:中国精神与人权文化的互济 被引量:31
8
作者 延平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35,共9页
根植于冲突与对立的传统人权观已不能应对现代社会文化多元的挑战,人权原教旨主义者的坚守、人权政治学的庸俗实用化、人权法理学的技术性进步都在戕害着人权本身固有的批判精神。以发乎和谐的中国精神化育西方文化本位人权观,并不是对... 根植于冲突与对立的传统人权观已不能应对现代社会文化多元的挑战,人权原教旨主义者的坚守、人权政治学的庸俗实用化、人权法理学的技术性进步都在戕害着人权本身固有的批判精神。以发乎和谐的中国精神化育西方文化本位人权观,并不是对其价值的抛弃或取代,而是对其精神的拓展与提升。基于和谐的人权不仅会使西方人权观超越其历史局限性而赢得其普遍性,也会使中国精神超越其民族性而赢得其世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人权观 中国精神 和谐人权
原文传递
论数据权益定价规则 被引量:30
9
作者 包晓丽 延平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79,共16页
数据领域纠纷解决的关键是数据权益定价。影响数据权益定价的因素是多元的,各方应当在综合考量数据横纵向容量、质量、来源、互联性以及与特定法益的关联性等因素后,衡平选用市场法、重置成本法和收益现值法作为数据权益定价的基础,进... 数据领域纠纷解决的关键是数据权益定价。影响数据权益定价的因素是多元的,各方应当在综合考量数据横纵向容量、质量、来源、互联性以及与特定法益的关联性等因素后,衡平选用市场法、重置成本法和收益现值法作为数据权益定价的基础,进而依据应用场景与数据类型确定其法律属性及定价方案。公共数据应以调用频次确定指导价,联盟数据应按主体差异区别定价,作为服务对价与作为商品的数据则应侧重市场主体合意定价。在纠纷解决中,涉及数据迁移的,数据迁出/入方应通过支付合理使用费的方式补偿数据收集方;涉及数据侵权的,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应在成本法和收益法区间内,综合考量数据类型、当事人过错程度与责任能力、侵权行为性质与严重性等因素后予以酌定;涉及行政罚款的,应优先选择区间倍率计算方法来确定罚款数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权益 定价规则 数据类型 损害赔偿 行政罚款
下载PDF
论发展权的制度保护 被引量:26
10
作者 延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9-106,共8页
发展权历经三十余年的论证和实践,现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关注。根据发展权的主体不同,可以把发展权划分为国家发展权、区域发展权和个人发展权。在这三者当中,个人发展权是发展权的最终目的性权利。无论是强调国家发展权,还是强... 发展权历经三十余年的论证和实践,现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关注。根据发展权的主体不同,可以把发展权划分为国家发展权、区域发展权和个人发展权。在这三者当中,个人发展权是发展权的最终目的性权利。无论是强调国家发展权,还是强调区域发展权,都不能以克减、损害个人发展权为代价。发展权的成型是人权发展逻辑演进的结果,其体现了各代人权的不可分割性、相互依存性与动态性。发展权的实现依赖于发展,但发展并不必然带来发展权的实现。所谓发展权的实现,就是要在充分享有参与发展进程的权利的同时,能够公正享受发展进程带来的成果,最终充分实现各种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权 人权 发展 国家发展权 个人发展权
下载PDF
权力运行的底线道德与责任制度 被引量:16
11
作者 延平 《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6-22,共7页
法治社会理应拥有较强的规制权力、预防权力异变、遏制权力异化的装置与能力。在当下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中 ,传统伦理体系应能开出历久弥新的价值。对公权力主体的道德诉求既不应是常人道德 ,也不应是圣人道德 ,而应是介于二者之间的职... 法治社会理应拥有较强的规制权力、预防权力异变、遏制权力异化的装置与能力。在当下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中 ,传统伦理体系应能开出历久弥新的价值。对公权力主体的道德诉求既不应是常人道德 ,也不应是圣人道德 ,而应是介于二者之间的职业道德。符合法治理念的责任制度应符合责任法定、权责一致、责任自负、责任平等、责任明示与公开、责任必究及遵循程序等原则。法律只是通过制度化的理性力量从外部最大限度地遏制由人性所决定的权力异变 ;职业道德建设是从内部最大限度地将外在的行为规则内化为人的灵魂结构。责任制度建设离不开职业道德的伦理支撑 ,职业道德建设离不开责任制度的刚性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权力 职业道德 良心底线 责任制度 法治
原文传递
法理学的中国性、问题性与实践性 被引量:19
12
作者 徐显明 延平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法理学不应被降格为琐碎的技术,而应坚守精神的高度,应为一种德性的法律生活提供精神的牵引与人文的支撑。法理学界在围绕法律全球化、法律理想图景、法制现代化、法治与和谐、法治与社会公平、人权保障、司法改革、法学方法论等问题展... 法理学不应被降格为琐碎的技术,而应坚守精神的高度,应为一种德性的法律生活提供精神的牵引与人文的支撑。法理学界在围绕法律全球化、法律理想图景、法制现代化、法治与和谐、法治与社会公平、人权保障、司法改革、法学方法论等问题展开的研究中,中国意识、问题意识、实践意识的日渐凸现,加速了法理学研究的分化与聚合、进深与提升。取道中国,立足当下,发乎问题,关注实践,将是未来中国法理学成长的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理学 中国性 问题性 实践性
原文传递
“人的尊严”是《世界人权宣言》的基础规范 被引量:27
13
作者 延平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38,共17页
人的尊严和价值代表了人类思想的现代深度和高度,其在人权体系和宪法规范体系中的核心功能是预设效力、提供基础性价值原理以及反思批判。"尊严"之人,并非是源自古典自由主义的孤立的个人,而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道德上能够自... 人的尊严和价值代表了人类思想的现代深度和高度,其在人权体系和宪法规范体系中的核心功能是预设效力、提供基础性价值原理以及反思批判。"尊严"之人,并非是源自古典自由主义的孤立的个人,而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道德上能够自治,拥有人格自主性,能够承担自我责任的人;人之"尊严"是一个存在于实践中并凝聚了最低限度伦理共识的概念;人的尊严不可侵犯原则不仅是宪法基本权利规范体系之出发点,同时构成宪法限权规范及宪法整体制度体系的基础性价值原理,进而构成一国整体法律规范体系的基础性价值原理。人的尊严的全面提升,在外在方面有赖于制度的佑护,在内在方面则有赖于人们在不断反思中形成真正基于自身自由意志的自主自治;无内在构造之支撑,外在制度和他者不可能向己赋予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尊严 预设效力 基础性价值原理 反思批判
下载PDF
国家的人权保障责任与国家人权机构的建立 被引量:19
14
作者 延平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共7页
在主权国家日渐向国际社会开放其边界的全球视野中,国家的人权保障责任具有了国际与国内两个维度。在人权普适价值的指引下,人类找到了在谅解、宽容、平等的基础上和平对话、共促社会正义实现的新的可能性。建立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国家机... 在主权国家日渐向国际社会开放其边界的全球视野中,国家的人权保障责任具有了国际与国内两个维度。在人权普适价值的指引下,人类找到了在谅解、宽容、平等的基础上和平对话、共促社会正义实现的新的可能性。建立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国家机构是将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推进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中国建立国家人权保护机构是我国应履行的大国责任,此机构的建立有利于我国履行人权保障责任、促进人权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责任 人权机构 全球视野 社会开放 主权国家 两个维度 和平对话 社会正义 重要措施 国家机构 大国责任 保护机构 人权事业 可能性 国际
原文传递
制度文明是一种独立的文明形态 被引量:11
15
作者 徐显明 延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21,共6页
人类生存离不开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制度形态的资本。制度文明是一种涵括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而又独立于二者的文明形态。制度的文明化程度决定着社会整体的文明化水平。以权利本位理念为灵魂的制度文化 ,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内涵的规则... 人类生存离不开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制度形态的资本。制度文明是一种涵括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而又独立于二者的文明形态。制度的文明化程度决定着社会整体的文明化水平。以权利本位理念为灵魂的制度文化 ,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内涵的规则体系 ,以廉洁、高效为运作准则的制度组织分别为制度文明建设提供着精神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制度文明 制度文明建设 制度文化 规则体系 制度组织
下载PDF
法制现代化:一个西方的“幽灵”? 被引量:14
16
作者 延平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2,共10页
“现代性”在西方的古典——现代——后现代历史逻辑中,首先意味着对古典的反叛。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可逆转性,而在历史时序上它开始于“后现代”对“现代”的反思之时,内含着对传统的反叛和应对“后现代”思潮的双重... “现代性”在西方的古典——现代——后现代历史逻辑中,首先意味着对古典的反叛。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可逆转性,而在历史时序上它开始于“后现代”对“现代”的反思之时,内含着对传统的反叛和应对“后现代”思潮的双重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法制现代化 反叛传统
原文传递
论西塞罗理性主义自然法思想 被引量:13
17
作者 延平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0-144,共5页
西塞罗因为对理性主义自然法的系统阐发而奠定了其在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上的地位。永恒的理性是自然法的本质 ,符合自然理性方为正义 ,自然法决定着人定法 ,构成了西塞罗法哲学体系的内在逻辑。秉持自然理性、关注现实实践、笃信法律与... 西塞罗因为对理性主义自然法的系统阐发而奠定了其在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上的地位。永恒的理性是自然法的本质 ,符合自然理性方为正义 ,自然法决定着人定法 ,构成了西塞罗法哲学体系的内在逻辑。秉持自然理性、关注现实实践、笃信法律与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塞罗 自然法 理性主义
下载PDF
法学的入径与法律意义的创生──论哲学诠释学对中国法学与法治的可能贡献 被引量:12
18
作者 延平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2,共10页
哲学诠释学的诞生是西方社会经历了科学理性与规则理性的洗礼后重拾人文价值的产物,它对传统解释学中的技术与规则崇拜、主客体截然对立、解释结论唯一正确性等命题提出的反思意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开放的法意识形态和法解释观,它为内... 哲学诠释学的诞生是西方社会经历了科学理性与规则理性的洗礼后重拾人文价值的产物,它对传统解释学中的技术与规则崇拜、主客体截然对立、解释结论唯一正确性等命题提出的反思意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开放的法意识形态和法解释观,它为内涵着建构科学理性与重铸人文价值双重使命的中国法学开辟了思想的入径,也为法律由抽象而具体、由静止而行动、由符号而意义化构建了开放性的平台。中国法治唯有在主客一体传统中植入规则之质料方能达致主客二元理性,方能拥获自己的理念根据、制度实体和生存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法解释观 法学入径 二元理性 哲学诠释学 科学理性 人文精神
原文传递
走向新时代中国法理学之回眸与前瞻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林 延平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7,共15页
经过四十年勠力求索,中国法理学已提升到了可以与国际同行共时对话的水平,已在学术思想界占有了独立的地位。在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正确方向的前提下,法理学术共同体包容各派学说,综合各研究方法之长,立基于中国文化传统和国情,... 经过四十年勠力求索,中国法理学已提升到了可以与国际同行共时对话的水平,已在学术思想界占有了独立的地位。在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正确方向的前提下,法理学术共同体包容各派学说,综合各研究方法之长,立基于中国文化传统和国情,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势,锚定中国法治建设实践,推动中国法理学乃至整个法学回归常识、回归学术,为中国法学理论体系完善和法治实践体系的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思想支援。而欲实现新时代法理学的创新性,需更进一步体察人类文明颠覆性巨变的深刻性,需紧盯国际学术前沿和当下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理 法治 法学 学术包容 方法开放 实践创新
原文传递
转型期中国法理学的多维面向--以2007年发表的部分成果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13
20
作者 徐显明 延平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3-128,共16页
中国法理学要完善其中国性、问题性、实践性的品质,在研究思路上要坚持全球视野、中国意识和人本关怀的三维面向;在研究主题上要坚持主流集中与多元分支的原则;在研究队伍上要坚持专门化与多样化的并存;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规范分析与微... 中国法理学要完善其中国性、问题性、实践性的品质,在研究思路上要坚持全球视野、中国意识和人本关怀的三维面向;在研究主题上要坚持主流集中与多元分支的原则;在研究队伍上要坚持专门化与多样化的并存;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规范分析与微观论证的相互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理学 社会转型 学科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