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与性别、内固定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0
1
作者 曾晶山 蔡贤华 +3 位作者 李稳 王庆 杨楚枫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与性别、内固定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应用动力髋螺钉(DHS)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的10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48例,女53例;年龄...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与性别、内固定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应用动力髋螺钉(DHS)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的10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48例,女53例;年龄为60~ 90岁;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ⅠA型12例,ⅠB型23例;ⅡA型15例,ⅡB型19例;Ⅲ型32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DHS组58例,男30例,女28例;平均年龄为(75.5 ±8.0)岁.PFNA组43例,男18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76.6±10.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并对同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与性别、内固定方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DHS组男性、女性患者隐性失血量平均分别为(327.2 ±27.8)、(349.3±21.4) mL,PFNA组男性、女性患者隐性失血量平均分别为(435.3±15.3)、(457.5±13.8)mL,同一组内男、女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DHS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338.3±23.9) mL]显著低于PFNA组患者[(446.7±15.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隐性失血量=204.228+ 32.268性别+12.349内固定方式.性别、内固定方式与隐性失血呈相关性(P<0.05). 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与性别、内固定方式密切相关,老年女性患者隐性失血量多于男性患者,PFNA固定患者隐性失血量多于DHS固定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手术期间 失血 手术 统计学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在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锋 汪国栋 +5 位作者 Chao Xie 刘曦明 Edward M. Schwarz 蔡贤华 钟炎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3D打印技术在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34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资料,男18例,女16例;年龄为21~65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7例,后柱伴后壁骨折11例... 目的初步探讨3D打印技术在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34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资料,男18例,女16例;年龄为21~65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7例,后柱伴后壁骨折11例,横形伴后壁骨折6例。根据术前术中是否应用3D打印技术分为2组:3D技术组15例,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5.1±14.2)岁;常规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3.7±13.2)岁。3D技术组患者术前应用3D快速成型打印个体化骨折模型进行预手术,制定手术方案。所有患者均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AO微型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34例患者术后获3~16个月(平均11.1个月)随访。3D技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3.2±13.5)min】较常规组患者[(96.8±13.1)min】短、术中出血量【(257.3±54.7)mL】和术中透视次数【(2.7±0.8)次】较常规组患者【(327.1±70.4)mL、(3.3±0.9)次】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技术组和常规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3.3%(14/15)、89.5%(17/19),末次随访时改良Merled’Aubign6和Postel评分平均分别为(16.2±1.6)、(16.0±1.5)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O%(3/15)、26.3%(5/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可减少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是一种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有效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3D打印技术
原文传递
三维导航与传统C型臂X线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徐峰 徐彬 +4 位作者 李涛 谭林英 胡昊 秦佳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27-732,共6页
目的 :比较应用三维导航与传统C型臂X线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的置钉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3例,按置钉辅助设备的不同分为两组:传统组29例... 目的 :比较应用三维导航与传统C型臂X线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的置钉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3例,按置钉辅助设备的不同分为两组:传统组29例,螺钉置入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完成;导航组24例,螺钉置入在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记录每例患者术前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单枚螺钉置入时间、穿刺针调整次数、射线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d腰背部痛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CT来评估两组置钉情况,依据Certzbein-Robbins改良分级来比较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将Ⅰ类螺钉所占比例定义为准确率,Ⅰ类和Ⅱ类螺钉所占比例定义为安全率。随访期内观察围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钉棒断裂松脱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年龄、性别、术前腰背痛VAS评分、骨折类型及骨折椎体分布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传统组置钉准确率为76.72%(89/116),安全率为95.69%(111/116);导航组置钉准确率为90.63%(87/96),安全率为100%(96/96)。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无断钉断棒及螺钉松脱情况发生。导航组在术中穿刺针调整次数、术后2d腰背部痛VAS评分、置钉准确率及安全率方面较传统组有明显优势(P<0.05),在平均螺钉置入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与传统组无统计学差异,在术中射线暴露时间方面明显长于传统组(P<0.05)。结论:三维导航技术能显著提高胸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但患者会受到更长时间的射线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三维导航系统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徐峰 徐彬 +4 位作者 李涛 谭林英 胡昊 熊承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3年3月~2016年3月接受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478例腰椎间盘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中及术后1个月内发...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3年3月~2016年3月接受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478例腰椎间盘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中及术后1个月内发生的与手术直接相关的不良事件纳入围手术期并发症范畴,手术导致患者新的损害于术后30 d内改善者定义为短暂并发症,超过30 d无改善者定义为持久并发症。统计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总结原因及对策。[结果]478例患者中共有78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82项,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32%(78/478);82项并发症中4例发生4项持久并发症,74例发生短暂性并发症78项;不同腰椎间盘病变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旁中央或中央型突出13.47%(26/193),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15.19%(12/79),腰椎术后复发33.96%(18/53),腰椎双节段突出者15.22%(7/46),脱出游离型13.95%(6/43),极外侧型突出14.29%(5/35),椎间盘源性腰痛者13.79%(4/29)。[结论]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有下肢感觉异常、下肢肌力减退、术后局部血肿形成、椎体终板炎、硬膜破裂、导丝断裂、术中休克等,其中下肢感觉异常是最常见并发症,腰椎术后复发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围手术期并发症 微创
原文传递
微创缝合联合术后早期加速康复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汤明 魏世隽 +1 位作者 徐峰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296-300,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自制缝线引导钳通过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联合术后加速康复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4月中部战区总医院足踝与运动医学中心收治的跟腱断裂患者63例,男性55例,女性8例;年龄14~61岁,平均... 目的探讨利用自制缝线引导钳通过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联合术后加速康复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4月中部战区总医院足踝与运动医学中心收治的跟腱断裂患者63例,男性55例,女性8例;年龄14~61岁,平均38.5岁;其中借助自制的缝线引导钳,通过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速组(20例)和常规组(18例)。两组采取不同的术后方案加速组术后短腿支具固定踝关节于中立位(背屈0°),术后3d即开始膝关节屈曲90°进行主动踝关节屈伸练习(踝背屈限制在0°),术后2~4周去除短腿支具,主动踝关节全范围屈伸练习,可穿戴行走靴部分负重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常规组短腿支具固定踝关节于跖屈30°,术后3d开始练习屈伸膝关节;术后4周~3个月开始膝关节屈曲90°位主动踝关节屈伸练习,穿戴行走靴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采用美国足与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询问恢复到伤前体育活动水平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跟腱再断裂、切口深部感染、皮瓣坏死等。加速组切口浅表感染2例,腓肠神经损伤1例;常规组切口浅表感染1例,无腓肠神经损伤病例。术后1年AOFAS评分加速组85~100分,平均94.3分;常规组83~95分,平均92.6分。重返运动情况加速组15例(88.2%)恢复到伤前的运动水平,重返运动时间20~24周,平均21.0周;常规组11例(73.3%)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重返运动时间22~27周,平均23.4周。结论借助自制的缝线引导钳,通过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修复急性跟腱断裂同时联合术后早期加速功能康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可缩短患者重返运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微创缝合 早期康复
下载PDF
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13
6
作者 徐彬 徐峰 +4 位作者 李涛 谭林英 胡昊 秦佳军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647-652,共6页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05/2016-05月收治的46例单节段Meyerding分级为Ⅰ~Ⅱ度的腰椎滑脱症患...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05/2016-05月收治的46例单节段Meyerding分级为Ⅰ~Ⅱ度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25~78(54.1±10.2)岁,病程3~48个月。采用Wiltse入路MIS-TLIF治疗21例(微创组),传统后正中入路开放手术25例(开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射线暴露时间、住院时间。随访并记录术前,术后3 d、3个月、1年时患者的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两组手术前后的滑脱角、滑脱率及椎间隙高度等指标来评估两组手术的疗效。结果 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2~24(18.3±9.2)个月。两组在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微创组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在术中射线暴露时间方面,开放组低于微创组(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期的VAS、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3 d腰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在术前、术后滑脱角、滑脱率及椎间隙高度等结果比较,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近期疗效显著,手术创伤较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Wiltse入路 Vista通道系统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隔合术
原文传递
踝关节三角韧带断裂的锚钉修复技术 被引量:11
7
作者 魏世隽 徐峰 +9 位作者 蔡贤华 黄继锋 刘曦明 兰生辉 王华松 孔长旺 汤明 韩晶 黄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109,共9页
目的总结踝关节三角韧带断裂的特点,探讨依据断裂部位的针对性锚钉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4年10月踝关节三角韧带完全断裂19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7例,女2例,年龄15-60岁,平均(34.15±1.23)... 目的总结踝关节三角韧带断裂的特点,探讨依据断裂部位的针对性锚钉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4年10月踝关节三角韧带完全断裂19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7例,女2例,年龄15-60岁,平均(34.15±1.23)岁;依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Ⅳ度损伤7例(其中3例Maisonnuve骨折),旋前外展型Ⅲ度损伤1例,Ⅳ度损伤1例;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10例;依据AO/OTA分型:43B型9例,43C型10例。根据三角韧带断裂部位,分别实施针对性锚钉修复手术,术后穿戴护踝早期功能锻炼,末次随访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iy,AOFAS)踝.后足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功能评定。结果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0.42±5.11)个月。距骨止点处断裂14例(73.7%,14/19),行距骨侧双锚钉植入残端锁边缝合修复;中间部分断裂4例(21.1%,4/19),行距骨侧双锚钉植入、内踝穿骨道修复;内踝止点处撕脱1例(5.3%,1/19),行内踝侧单锚钉植入残端锁边缝合修复。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70-96分,平均90.53分,优1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4.7%;VAS评分0~2分,平均0.42分。至末次随访,19例中2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无一例内踝间隙增宽。结论依据三角韧带断裂的不同部位采用针对性锚钉修复技术,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更快,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 踝关节 创伤和损伤 缝合锚
原文传递
基于CT断层扫描的手术入路策略在复杂胫骨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魏世隽 蔡贤华 +3 位作者 徐峰 兰生辉 汤明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6年第5期421-426,431,共7页
背景: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复杂胫骨Pilon骨折常伴有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目的:探讨基于CT断层扫描的手术入路策略在复杂胫骨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及临床疗... 背景: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复杂胫骨Pilon骨折常伴有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目的:探讨基于CT断层扫描的手术入路策略在复杂胫骨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9例复杂闭合性胫骨Pilon骨折,男21例,女8例,年龄24~65岁,平均(44.5±7.1)岁。依据AO/OTA分型,其中43C2型11例,43C3型18例,基于CT断层扫描的骨折线分布和骨块移位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采用切开复位,组合接骨板内固定进行治疗。术后应用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标准判定骨折复位质量,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记录相关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AOFAS评分。结果: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4±6.3)个月,关节面获得解剖复位19例,复位较好5例,复位一般3例。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8±1.9)个月。末次随访未见骨折畸形愈合及内固定失败;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67~95分,平均(85.4±6.5)分,其中优9例,良13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达81.5%。结论:在复杂胫骨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基于CT断层扫描的的手术入路策略,可精准重建关节面,组合接骨板内固定牢靠,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相关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内固定器
下载PDF
基于损伤机制的胫骨Pilon骨折综合法分型 被引量:6
9
作者 魏世隽 黄彬 +3 位作者 蔡贤华 兰生辉 陈磊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85-191,共7页
目的旨在建立一种基于损伤机制的胫骨Pilon骨折改良分型方法,并评估应用该分型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作者医院2008-08/2013-08月收治的151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的损伤机制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受伤时踝关节所处位置以及骨折初始移... 目的旨在建立一种基于损伤机制的胫骨Pilon骨折改良分型方法,并评估应用该分型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作者医院2008-08/2013-08月收治的151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的损伤机制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受伤时踝关节所处位置以及骨折初始移位方向分为五种类型:内翻型、外翻型、背伸型、跖屈型、中立位型。依据原始移位方向及骨折线和骨折块分布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切口和固定方式,121例患者术后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按照AO/OTA分型,其中B型54例(44.6%),C型67例(55.4%)。术后应用Teeny and Wiss’s评分系统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术后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2.1个月)。其中119例术后如期获得骨折愈合,2例延迟愈合(外翻型1例,中立位型1例)通过二期植骨最终获得愈合;并发症主要集中在外翻型和中立位型。按照Teeny and Wiss’s评分系统,109例(90%)获得了理想的骨折复位(包括解剖复位和良好复位)。末次随访平均AOFAS评分达86.3分。即使在损伤程度较为严重的中立位组,理想的复位率也达到了72.7%,末次随访平均AOFAS评分也达到了78.7分。末次随访时未观察到内固定失败。结论基于损伤机制的胫骨Pilon骨折综合法分型及对应的手术策略可能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增加骨折复位的准确性,减少软组织并发症和固定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胫骨远端骨折 损伤机制 分型
原文传递
生姜镇痛效果实验观察及其机制探索 被引量:5
10
作者 康飞 闫文俊 +2 位作者 施泽涛 黄小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954-955,共2页
目的:观察小鼠单次灌服生姜提取物对其痛阈以及炎性痛反应的影响,探讨生姜镇痛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热板痛阈模型和福尔马林疼痛模型对小鼠进行行为学观察。结果:生姜组小鼠在热板试验中的痛阈和福尔马林试验中的痛反应时间总和分... 目的:观察小鼠单次灌服生姜提取物对其痛阈以及炎性痛反应的影响,探讨生姜镇痛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热板痛阈模型和福尔马林疼痛模型对小鼠进行行为学观察。结果:生姜组小鼠在热板试验中的痛阈和福尔马林试验中的痛反应时间总和分别与空白组有显著差别(P<0.05)和极显著差别(P<0.01),与哌替啶类似,纳洛酮有减少生姜镇痛作用的效果。结论:生姜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其部分机制可能与阿片受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镇痛 疼痛测定 动物 实验 小鼠
下载PDF
腰椎滑脱症的微创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彬 徐峰 +4 位作者 李涛 谭林英 胡昊 熊承杰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75-77,共3页
腰椎滑脱症是各种先、后天因素导致的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的病理过程,是临床上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其发病率约为5%,以退变性和峡部裂性为多见。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下腰痛,若合并椎管狭窄可出现间歇性跛行及马... 腰椎滑脱症是各种先、后天因素导致的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的病理过程,是临床上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其发病率约为5%,以退变性和峡部裂性为多见。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下腰痛,若合并椎管狭窄可出现间歇性跛行及马尾神经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微创 治疗进展
原文传递
椎体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伴椎间盘损伤 被引量:5
12
作者 康辉 徐峰 +4 位作者 张宝成 王威 徐彬 李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441-1444,共4页
[目的]探讨椎体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伴椎间盘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56例严重胸腰椎骨折伴椎间盘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21~57岁,平均42.50岁。骨折按AO-ASIF分型:A型6例,B... [目的]探讨椎体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伴椎间盘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56例严重胸腰椎骨折伴椎间盘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21~57岁,平均42.50岁。骨折按AO-ASIF分型:A型6例,B型39例,C型11例;神经功能根据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6例,D级39例,E级5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进行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结果]随访时间18~37个月,平均21.3个月,无内固定失败、无后凸畸形发生。伤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平均(37.19±4.60)%恢复到术后(87.11±3.75)%,末次随访时为(85.32±3.97)%,术前与术后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20.19±2.48)°降低到术后(1.82±0.85)°,末次随访时为(2.21±0.71)°,术前与术后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75±1.08)降低到术后(2.18±0.64),末次随访时为(1.37±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观察指标术后不同时间节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间融合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可以有效矫正后凸、维持伤椎高度,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 胸椎 腰椎 骨折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肾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洋 +1 位作者 魏磊 程庆砾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2028-2031,共4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3月12日当天正在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感染内科住院的87例COVID-19确诊患者入院时和入院1周后的临床资料及肾脏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6...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3月12日当天正在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感染内科住院的87例COVID-19确诊患者入院时和入院1周后的临床资料及肾脏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65.2±17.1)岁,其中男性占59.8%(52/87),女性占40.2%(35/87),75岁及以上的患者占比34.5%(30/87),60~74岁占比31.0%(27/87)。入院时患者即存在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升高的比例分别为29.9%(26/87)和12.6%(11/87),入院1周后上述指标异常的比例分别为25.3%(22/87)和4.6%(4/87)。入院时BUN正常,1周后较入院时升高的患者占比28.7%(25/87)。入院时SCr正常,1周后较入院时升高的患者占比16.1%(14/87),升高幅度≥26.5μmol/L的患者仅2例,均为75岁以上老年人。结论COVID-19患者严重肾损伤的情况并不多见,新型冠状病毒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可能性较小,但应注意COVID-19老年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合并的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肾损伤 血尿素氮 老年人
原文传递
200例新冠肺炎住院患者转归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丁敬美 韩磊 +2 位作者 王琳 杜进兵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0年第6期511-515,共5页
目的探索武汉市某三甲综合医院早期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该医院2020年2月1日起截至2月29日治愈出院和死亡的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排除相关数据缺失者,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患者的... 目的探索武汉市某三甲综合医院早期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该医院2020年2月1日起截至2月29日治愈出院和死亡的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排除相关数据缺失者,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中,非参数检验发现治愈出院患者和死亡患者两组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是否病危、是否病重、伴有心血管基础疾病、伴有糖脂代谢异常基础疾病、伴有肾脏疾病、伴有脑血管疾病,住院期间包括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T、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白介素-6这些关键实验室指标的数值,回归分析得出性别、年龄、病危、伴有心血管基础疾病、伴有糖脂代谢异常基础疾病、伴有肾脏系统基础疾病以及住院期间淋巴细胞计数、肌钙蛋白T、D-二聚体和白介素-6等因素对患者转归有影响。结论影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转归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女性和住院期间淋巴细胞计数是保护性因素,伴有基础疾病、住院期间肌钙蛋白T、D-二聚体和白介素-6异常增高是危险因素,临床医护工作人员需要密切关注D-二聚体和白介素-6指标,及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避免或减轻"炎症风暴"对新冠肺炎患者转归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转归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双侧小切口微型接骨板组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6
15
作者 魏世隽 蔡贤华 +7 位作者 黄继锋 徐峰 刘曦明 王华松 兰生辉 陈家 汤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53-759,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小切口微型接骨板组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3例闭合性Sanders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6例;年龄20。6...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小切口微型接骨板组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3例闭合性Sanders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6例;年龄20。62岁,平均39.8岁。均采用内、外侧小切口联合入路有限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组合内固定进行治疗。影像学评估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跟骨BGhler角、Gissane角、长度、宽度、高度、关节面台阶高度,记录相关并发症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结果20例患者术后获18。30个月(平均21.5个月)的随访,1例患者出现了内侧小切口延迟愈合,1例患者并发腓肠神经损伤,2例患者并发胫神经分支损伤,无浅表及深部感染发生;仅1例患者术后过早负重导致复位丢失。骨折均在10~12周(平均11.3周)内获愈合。至末次随访时Btihler角(28.3°±10.1°)、Gissane角(120.4°±4.9°)、跟骨宽度[(40.3±9.8)mm]、跟骨高度[(44.8±3.8)mm]均较术前[-18.2°±18.2°、97.1°±14.1°、(53.1±10.0)mm、(31.5±6.1)mm]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跟骨长度[(78.6±6.0)mm]与术前[(77.5±6.5)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面台阶高度由术前的(5.8±3.1)mm改善为术后(0.5±0.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57,P〈0.01)。AOFAS的踝.后足评分平均为82.9分(45—95分),其中优5例,良9例,可5例,差1例。6例观察到创伤性关节炎征象。结论应用双侧小切口微型接骨板组合内固定治疗Sanders111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复位,固定可靠,并发症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原文传递
骨折撑开器辅助复位技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微创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邱建雄 魏世隽 +1 位作者 蔡贤华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骨折撑开器辅助复位技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微创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疗效。方法将2011-08/2013-06月期间收治的39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常规行X线片和CT扫描+三维重建明确骨折类型,依据Sanders分型,本组最终获随访... 目的探讨骨折撑开器辅助复位技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微创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疗效。方法将2011-08/2013-06月期间收治的39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常规行X线片和CT扫描+三维重建明确骨折类型,依据Sanders分型,本组最终获随访的38例患者中Ⅱ型31例,Ⅲ型7例,均采用外侧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组合经皮螺钉内固定方式治疗,术中应用骨折撑开器辅助复位,术后观察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复查X线片及CT扫描评价骨折复位情况(Bhler角,Gissanes角,关节面台阶),末次随访时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本组38例术后获得12~18(15.4±2.87)个月随访。1例SandersⅢ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延迟愈合,经局部换药后治愈,所有病例骨折均在10~12(11.2±0.36)周内获得愈合,至末次随访时未观察到切口皮缘坏死、感染、内固定失败发生,11例观察到轻度创伤性关节炎征象。AOFAS评分平均(88.5±2.13)分,其中优11例,良18例,可9例。结论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小切口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手术中,应用骨折撑开器辅助复位技术有利于恢复跟骨解剖形态,避免内侧柱复位不良,减少切口并发症,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手术治疗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髋臼骨折的治疗策略选择 被引量:4
17
作者 蔡贤华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325-327,共3页
随着交通和建筑业的发展,高能量创伤日益增多,髋臼骨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因暴力强大,这些骨折多呈粉碎性,常与髋关节脱位、骨盆骨折并存,且常伴有严重的合并伤,死亡率较高。髋臼骨折的急救十分重要,除非髋臼骨折的处理影响到患... 随着交通和建筑业的发展,高能量创伤日益增多,髋臼骨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因暴力强大,这些骨折多呈粉碎性,常与髋关节脱位、骨盆骨折并存,且常伴有严重的合并伤,死亡率较高。髋臼骨折的急救十分重要,除非髋臼骨折的处理影响到患者的急救,否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治疗策略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解剖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世隽 蔡贤华 +8 位作者 黄继锋 徐峰 刘曦明 兰生辉 汤明 陈家 孔长旺 吴刚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566-570,共5页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自体股薄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作者医院2015-12/2016-04月收治的9例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自体股薄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作者医院2015-12/2016-04月收治的9例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20~43岁,平均32.3岁;术前踝关节应力位片提示距骨倾斜平均14.3°(13~19°),关节镜下探查清理,经踝关节镜前外侧入口观察,前外侧辅助入口于腓骨远端和距骨颈外侧面ATFL足印区制作骨隧道,取自体股薄肌腱经骨隧道解剖重建ATFL,5.0mm×15 mm界面螺钉固定,术后功能支具固定踝关节于中立位,早期功能锻炼,术后6周在护踝保护下行走,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9个月(平均4.9个月),无患者感染及切口延迟愈合,9例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恢复体育活动;至末次随访时未观察到踝关节不稳定征象,AOFAS评分平均89.4分(85~96分),VAS评分平均1.4分(1~4分)。结论全关节镜下自体股薄肌肌腱解剖重建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初期疗效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距腓前韧带 解剖重建 关节镜
原文传递
某部队三甲医院2016~2020年骨折军队伤病员住院总费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磊 丁敬美 +1 位作者 乐虹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657-662,共6页
目的 探讨某部队三甲医院2016~2020年骨折军队伤病员住院总费用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该院合理调控军队伤病员住院费用的增长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作者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提取2016-01-01/2020-12-31日... 目的 探讨某部队三甲医院2016~2020年骨折军队伤病员住院总费用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该院合理调控军队伤病员住院费用的增长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作者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提取2016-01-01/2020-12-31日出院的骨折军队伤病员基本信息、临床信息和住院费用信息,利用结构变动度分析法分析军队伤病员住院总费用的变化趋势,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军队伤病员住院总费用的因素。结果 2016~2020年该院骨折军队伤病员住院人均住院费用几何均值为25 885.61元,总体呈现住院总费用随时间下降的趋势(β=-4.281,P<0.001)。2016~2020年该院骨折军队伤病员住院医疗费用结构变动度为56.17%,年均结构变动度为18.68%,其中结构变动度贡献率前三项单项费用依次是西药费(24.03%),耗材费(22.16%)和单纯诊疗费(19.46%),三者的累计贡献率达65.6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医院骨折军队伤病员住院医疗总费用的影响因素包括:入院年份、离院方式、手术、输血、西药治疗、中成药治疗、年龄和住院天数。结论 合理调控军队伤病员住院总费用的增长,一方面需要优化住院费用内部结构,另一方面通过精选治疗方案,控制住院天数等途径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伤病员 骨折 住院费用 费用结构 变化趋势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谈抗浮锚杆工程施工 被引量:1
20
作者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1年第1期20-21,共2页
抗浮锚杆是避免建筑物向上漂浮的重要桩体,其内部预应力钢绞线起着关键作用。简述了抗浮锚杆的概念、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抗浮锚杆 长螺旋桩机 钢绞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