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坑变形小波去噪及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梁小龙 +1 位作者 王强昆 王建业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1年第1期189-192,195,共5页
以某市轨道交通1号线地铁站基坑观测数据为例,开展了小波及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研究。首先采用小波阈值去噪方式对纵向观测线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去噪处理,依据信噪比最高以及均方根最小判别原则进行判别,实验表明,小波1层分解、软阈值方... 以某市轨道交通1号线地铁站基坑观测数据为例,开展了小波及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研究。首先采用小波阈值去噪方式对纵向观测线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去噪处理,依据信噪比最高以及均方根最小判别原则进行判别,实验表明,小波1层分解、软阈值方式、sym4小波基函数、rigrsure阈值原则、scal=sln为最佳组合方式。然后,给出基坑变形小波-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最后对小波去噪前后的数据进行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处理并与小波变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变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变形监测 小波分析 BP神经网络 组合模型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的黄土大厚度挖方区回弹变形规律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梁小龙 王建业 +2 位作者 白泽朝 李攀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3-166,共4页
以陕北某湿陷性黄土大厚度挖方地基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PS-InSAR技术对2018-10-2019-11间获取的16景TerraSAR-X卫星影像进行处理,获取了湿陷性黄土挖方区回弹变形信息,总结了大厚度挖方区时序回弹变形特征。结果表明,由于上部土体应力卸... 以陕北某湿陷性黄土大厚度挖方地基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PS-InSAR技术对2018-10-2019-11间获取的16景TerraSAR-X卫星影像进行处理,获取了湿陷性黄土挖方区回弹变形信息,总结了大厚度挖方区时序回弹变形特征。结果表明,由于上部土体应力卸载,在开挖区域存在地基土回弹变形现象,选取的高密度PS点变形信息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的真实变形情况,回弹变形范围与开挖边界吻合,另外挖方厚度越大,土体开挖引起的回弹变形越大;在开挖完成后的1年监测时间内,回弹区变形量随时间呈线性变化,在最大开挖厚度处,产生最大回弹量为29.3 mm;此外,PS-InSAR技术监测到的变形量与实地水准结果吻合性较好,表明该技术在黄土大厚度挖方区回弹变形监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挖方区回弹变形 PS-INSAR TERRASAR-X 变形规律分析
下载PDF
浅谈大数据时代的岩土工程监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攀 王建业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8年第17期94-95,共2页
在当今大数据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各行业的发展愈加依赖大数据分析和研究,企业通过对大数据信息流进行分析与评估获得相应的信息资源,为企业战略服务。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大数据已应用于国家建设和国家安全的多个领域中。在当前大... 在当今大数据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各行业的发展愈加依赖大数据分析和研究,企业通过对大数据信息流进行分析与评估获得相应的信息资源,为企业战略服务。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大数据已应用于国家建设和国家安全的多个领域中。在当前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收集各项岩土工程施工过程监测数据并开展大数据分析,将为工程建设提供宝贵的建设经验信息,推进工程建设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时代 岩土工程 监测
下载PDF
黄土大厚度土体卸载回弹变形监测标志的研制 被引量:3
4
作者 梁小龙 王建业 +2 位作者 李攀 王强昆 《测绘技术装备》 2020年第2期80-83,90,共5页
山体挖除卸载后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地基回弹变形,大厚度挖方区的卸载回弹变形更为明显,严重时将对区域内的建构筑物产生工程危害。介绍黄土大厚度土体卸载回弹变形监测标志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研发与其配套的全新埋设工艺,并通过现场试验... 山体挖除卸载后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地基回弹变形,大厚度挖方区的卸载回弹变形更为明显,严重时将对区域内的建构筑物产生工程危害。介绍黄土大厚度土体卸载回弹变形监测标志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研发与其配套的全新埋设工艺,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该回弹变形监测标志的埋设效果。现场埋设结果表明,新回弹变形监测标志结构合理,埋设工艺可靠,可实现标志埋设、保护、监测过程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标志 土体卸载回弹 标志埋设
下载PDF
卡尔曼滤波-非等时距灰色线性组合模型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梁小龙 王强昆 +1 位作者 王建业 《北京测绘》 2020年第11期1614-1618,共5页
建筑物沉降是一个具有趋势性的动态过程,前期数据通常蕴含着后期数据的变化趋势,但变形数据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随机观测噪声,且变形监测时间通常是不等时间间距的。本文提出一种卡尔曼滤波-非等时距灰色线性组合模型,首先将原始变形数据... 建筑物沉降是一个具有趋势性的动态过程,前期数据通常蕴含着后期数据的变化趋势,但变形数据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随机观测噪声,且变形监测时间通常是不等时间间距的。本文提出一种卡尔曼滤波-非等时距灰色线性组合模型,首先将原始变形数据代入卡尔曼滤波器,去除随机观测噪声,然后将滤波后的非等时距数据进行等时距处理,并建立含有线性因素的灰色组合模型预测变形监测沉降值。实验结果表明,卡尔曼滤波-非等时距灰色线性组合模型拟合平均相对误差为1.908,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2.01,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高拟合与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曼滤波 变形监测 非等时距 灰色线性组合模型
下载PDF
黄土填方区地表沉降时序InSAR监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建业 梁小龙 +2 位作者 金喜 白泽朝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8-161,共4页
"削山填沟造地"等岩土工程在湿陷性黄土沟壑地区屡见不鲜,掌握填方区沉降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2017年11月—2020年12月获取的56景TerraSAR-X StripMap模式影像,利用时序InSAR技术监测了陕北某湿陷性黄土填方地基工程... "削山填沟造地"等岩土工程在湿陷性黄土沟壑地区屡见不鲜,掌握填方区沉降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2017年11月—2020年12月获取的56景TerraSAR-X StripMap模式影像,利用时序InSAR技术监测了陕北某湿陷性黄土填方地基工程的沉降信息,并与2017年11月—2020年12月期间监测区3个水准点的沉降测量结果比对。结果表明,在填方区地表以沉降为主,在挖方区地表以抬升为主,研究区存在有1处较为明显的地表沉降情况,位于填挖边界线附近填方区内,形变速率范围为-40~-20 mm/a,最大形变速率达-49.9 mm/a,累计量为-151.6 mm,时序InSAR形变结果和实地水准结果吻合性较好,垂直方向形变速率中误差为1.8 mm/a,表明时序InSAR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填挖方区变形监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填方区 TERRASAR-X 时序InSAR 地面沉降
下载PDF
岩土工程自动化监测系统及应用探究
7
作者 王建业 王强昆 《科学技术创新》 2018年第4期52-53,共2页
岩土工程项目对于主体结构形态的分析和各方面性能指标的研究颇为重视,也是其主要的施工内容,很多施工环节是为了应对岩土结构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人们利用专门的监测系统来准确捕捉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和不安全问题,以此来... 岩土工程项目对于主体结构形态的分析和各方面性能指标的研究颇为重视,也是其主要的施工内容,很多施工环节是为了应对岩土结构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人们利用专门的监测系统来准确捕捉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和不安全问题,以此来分析和找出隐藏在岩土结构内部的质量问题,而自动化发展趋势也逐渐深入监测工作中,其技术的应用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自动化 监测系统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