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主播与真人主播的播报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娜 吴晔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61,共4页
本研究采用控制实验法,将相同内容的新闻文稿由AI主播与真人主播分别进行播报并录制,基于传者身份与社会化线索的双重视角,对比被试者观看二者播报视频后的记忆效果。研究发现,传者身份与社会化线索对被试者的新闻记忆效果均有显著影响... 本研究采用控制实验法,将相同内容的新闻文稿由AI主播与真人主播分别进行播报并录制,基于传者身份与社会化线索的双重视角,对比被试者观看二者播报视频后的记忆效果。研究发现,传者身份与社会化线索对被试者的新闻记忆效果均有显著影响,AI主播身份带来的记忆效果弱于真人主播,设置社会化线索的主播带来的记忆效果优于未设置社会化线索的主播。本研究力图为AI主播的发展提供理论视角与实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主播 社会化线索 记忆效果 传者身份
下载PDF
作为“催化剂”的社交媒体——灾难事件中心理距离对焦虑感知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晔 塔娜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127-136,共10页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重塑了现代社会的时空观,颠覆了个人信息环境。人们通过社交媒体感知并参与到那些发生在远方的无法亲历的突发灾难事件中。在灾难事件中,社交媒体的使用可能影响心理距离与焦虑感知之间的关系。通过全国抽...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重塑了现代社会的时空观,颠覆了个人信息环境。人们通过社交媒体感知并参与到那些发生在远方的无法亲历的突发灾难事件中。在灾难事件中,社交媒体的使用可能影响心理距离与焦虑感知之间的关系。通过全国抽样的问卷调查,本研究发现公众与灾难事件中心的心理距离越近,其焦虑感知程度越高,即出现“涟漪效应”;同时,在心理距离与焦虑感知之间,社交媒体使用起到部分正向中介作用。社交媒体可理解为一种“催化剂”,渗透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方方面面,并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系统相互勾连且彼此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事件 心理距离 焦虑感知 涟漪效应 社交媒体使用
下载PDF
被高估的新闻回避:受众新闻阅读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闵勇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26,共4页
新闻回避已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的现象,被认为是影响新闻业乃至社会民主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线下实验结合问卷的研究方法,对23名被试者展开为期一个月的线下实验,收集其新闻消费行为数据并完成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新闻回避现象... 新闻回避已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的现象,被认为是影响新闻业乃至社会民主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线下实验结合问卷的研究方法,对23名被试者展开为期一个月的线下实验,收集其新闻消费行为数据并完成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新闻回避现象并不十分严重,新闻回避组和非新闻回避组在软硬新闻上并没有明显阅读偏好,但前者更少地阅读负面新闻。同时,新闻过载、新闻同质化与新闻阅读率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新闻倦怠与新闻阅读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倦怠情绪可能是新闻回避的重要心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回避 新闻过载 新闻阅读率 新闻倦怠
下载PDF
移动应用程序的受众分化研究:以中国新闻及视频类应用为例的网络化对比分析
4
作者 塔娜 +1 位作者 王一清 姚雪雅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共18页
本研究以2019年某市单月移动应用程序用户(N=8,333)严格脱敏后的使用数据为例,借助网络分析方法,对移动应用程序的受众分化进行量化研究。通过对比新闻类与视频类应用程序,以两类应用程序使用共现网络的密度、网络中心势、子群规模等测... 本研究以2019年某市单月移动应用程序用户(N=8,333)严格脱敏后的使用数据为例,借助网络分析方法,对移动应用程序的受众分化进行量化研究。通过对比新闻类与视频类应用程序,以两类应用程序使用共现网络的密度、网络中心势、子群规模等测度进行受众分化分析。目前国内用户对新闻类应用的使用具有核心-边缘模式特征;而视频类应用的用户使用模式介于多元模式和核心-边缘模式之间,受众在表现出多元一体特征的同时又呈现出初步向外分化的趋势。在未来的研究中,新闻传播研究者可以考虑从网络研究视角开展跨平台的受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众分化 用户分析 移动应用程序 网络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