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浆强化细粒煤泥浮选作用机理 被引量:5
1
作者 黄根 徐佳琪 +5 位作者 齐倩倩 孙丽蓉 万嗣明 江鹏 王若彤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46-256,共11页
浮选是细粒煤泥分选的有效方法,调浆作为浮选前的预处理环节,对浮选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以某地区露天开采的细粒含量较高的难浮煤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煤油用量和搅拌转速对精煤可燃体回收率、精煤灰分和浮选动力学的影响,通过膜浮选对... 浮选是细粒煤泥分选的有效方法,调浆作为浮选前的预处理环节,对浮选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以某地区露天开采的细粒含量较高的难浮煤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煤油用量和搅拌转速对精煤可燃体回收率、精煤灰分和浮选动力学的影响,通过膜浮选对不同搅拌转速下调浆后煤泥表面疏水性的变化进行研究,利用聚焦光束反射仪(FBRM)对调浆过程中煤油液滴和煤泥颗粒粒径随搅拌转速和搅拌时间的变化进行在线实时分析,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对不同搅拌转速下调浆前后煤表面的煤油吸附量进行研究,对不同搅拌转速调浆后颗粒的絮体进行了图像分析,对调浆过程中煤油分散后和分散前与煤粒的碰撞概率比进行了理论计算。试验结果表明,在搅拌转速为900~1800 r/min时,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加,精煤累计可燃体回收率和浮选速率常数逐渐增加,精煤灰分呈下降的趋势。膜浮选结果表明,调浆搅拌转速的增加提高了颗粒表面的疏水性。在900 r/min的低搅拌转速下,煤油分散效果较差,且延长搅拌时间对煤油分散效果的提高作用不明显,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分散后煤油液滴的数量显著增加,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达到较好的分散效果。FBRM和絮团图像分析结果表明,调浆后细颗粒发生了较明显的剪切絮凝,且在一定程度上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加絮凝作用增强。搅拌转速从900 r/min增加到1800 r/min时,调浆后矿浆中-50μm颗粒数量逐渐减少,尤其是-20μm颗粒数量显著减少,同时+300μm粒级数量增加。煤表面煤油吸附量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加逐渐增加。理论计算表明,当煤泥粒度一定时,煤油分散后与分散前的粒度比越小,煤油分散程度越高,与煤粒碰撞概率比越大。在调浆过程中,煤油分散程度提高显著增加了煤油液滴与煤颗粒的碰撞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 调浆 聚焦光束反射仪 煤油分散 剪切絮凝
下载PDF
磁铁矿粉对煤泥水沉降特性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2
2
作者 吴闪闪 江鹏 +3 位作者 王若彤 万嗣明 黄根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2-169,共8页
近年来随煤矿开采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选煤厂入料原煤中细泥含量越来越高。在处理微细粒煤泥时传统的煤泥水处理技术常出现沉降效果差、溢流浓度高等问题。磁种絮凝作为一种高效絮凝方法,在水处理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选煤厂产生的难... 近年来随煤矿开采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选煤厂入料原煤中细泥含量越来越高。在处理微细粒煤泥时传统的煤泥水处理技术常出现沉降效果差、溢流浓度高等问题。磁种絮凝作为一种高效絮凝方法,在水处理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选煤厂产生的难沉降煤泥水的研究较少。以内蒙古某选煤厂煤泥水为研究对象,以磁铁矿粉为磁种,研究了磁铁矿粉单独作用以及与聚合氯化铝(PAC)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共同作用对煤泥水沉降特性的影响,采用多重散射光稳定性分析仪研究磁铁矿粉用量对煤泥水体系稳定性的影响,采用Zeta电位分析仪研究磁铁矿粉用量对颗粒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磁铁矿粉单独作用时,随磁铁矿粉用量的增加,煤泥水上清液浊度逐渐降低后略有增加,沉降速度逐渐升高然后略有降低,当磁铁矿粉用量为每吨干煤泥48.00 kg时,煤泥水上清液浊度达到最低,为53.50 NTU,沉降速度达到最大,为3.89×10^(-3)mm/s;磁铁矿粉与PAC共同作用时,随磁铁矿粉用量的增加,煤泥水上清液浊度和沉降速度呈现出与磁铁矿粉单独使用时相同的趋势,稳定性指数(I_(TS))先升高后降低,表明随磁铁矿粉用量的增加,煤泥水沉降效果逐渐提高,但过量的磁铁矿粉会使煤泥水重新恢复稳态,不利于煤泥水沉降;磁铁矿粉、PAC与CPAM共同作用于煤泥水沉降时,在三者用量分别为每吨干煤泥10.00 kg、2.00 g和1.00 g时,煤泥水沉降效果明显提升,煤泥水上清液浊度为64.30 NTU,沉降速度为3.09 mm/s。Zeta电位分析表明磁铁矿粉的加入降低了煤泥水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绝对值,机理分析表明煤泥水中颗粒与磁铁矿粉之间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形成以磁铁矿粉为核心的絮团,提高了絮团的密度和沉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粉 稳定性指数 ZETA电位 浊度 沉降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