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范蠡与李斯的义利观探微——以《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与《史记·李斯列传》为例
1
作者 黎京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1-24,共4页
义与利的关系一直是先秦哲学中的重要论题。范蠡,春秋末期越国大夫,独善其身、坚守道义;秦朝宰相李斯,选择去义择利、“以身发财”。两人的迥然之处,不仅在于面临抉择时的相去甚远,更在于折射出来先秦“道义”精神的式微。对照范、李二... 义与利的关系一直是先秦哲学中的重要论题。范蠡,春秋末期越国大夫,独善其身、坚守道义;秦朝宰相李斯,选择去义择利、“以身发财”。两人的迥然之处,不仅在于面临抉择时的相去甚远,更在于折射出来先秦“道义”精神的式微。对照范、李二人的义利观,考察其义利观之基本内涵,以揭示其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蠡 李斯 义利观 历史影响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出离”与“菩提”:论王维山水诗中的佛学意境——以《辋川集》二十首为例
2
作者 黎京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出离心”与“菩提心”作为佛教的两大核心思想,既是证入佛法智慧的元点,又是实修的根本着力处。而《辋川集》作为王维晚年“禅境诗”中的精品,多角度、深层次地反映出他深邃的佛学思想及精深的美学造诣。因此,对王维《辋川集》二十首... “出离心”与“菩提心”作为佛教的两大核心思想,既是证入佛法智慧的元点,又是实修的根本着力处。而《辋川集》作为王维晚年“禅境诗”中的精品,多角度、深层次地反映出他深邃的佛学思想及精深的美学造诣。因此,对王维《辋川集》二十首中“出离心”与“菩提心”这两大基本特征进行剖析和解读,冀以对王维的佛学思想以及诗歌创作有更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辋川集
下载PDF
从《庄子》内篇中的孔子形象探究庄子对孔子思想的补偏
3
作者 黎京 宋庆楠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27-32,共6页
孔子是《庄子》一书中最重要的对话对象之一。庄子深谙孔子的学说,知其潜藏的偏失,因此特借孔子之口阐发对其学说的思考。在《庄子》内篇中,孔子于《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三篇频繁出场,或为“师者”阐发入世发用之旨、或以“无... 孔子是《庄子》一书中最重要的对话对象之一。庄子深谙孔子的学说,知其潜藏的偏失,因此特借孔子之口阐发对其学说的思考。在《庄子》内篇中,孔子于《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三篇频繁出场,或为“师者”阐发入世发用之旨、或以“无言者”的姿态静默聆听、或自嘲“天之戮民”、或为游于方内的“向道者”……在庄孔对话中,庄子回应了孔子的学说,并指出:未“存诸己”便急于“存诸人”,执于发用而忽略了“无用之大用”,为“名”所累以至困于方内,过度重“情”导致内伤其身等。在庄子笔下,孔子的形象具有了多重阐释的空间,耐人寻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内篇 孔子形象 庄孔对话
下载PDF
复与变:陈子昂、张九龄《感遇》组诗比较研究
4
作者 黎京 《焦作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在咏怀系列脉络中,陈子昂与张九龄均为承上启下的人物。学术界有关陈、张二人的对比研究主要集中于其诗歌内容的阐述上,除了诗歌中的情感抒写以及美学意涵之外,还包括二人思想体系差异的情况,而在“咏怀祖师”阮籍对二人的影响方面未受... 在咏怀系列脉络中,陈子昂与张九龄均为承上启下的人物。学术界有关陈、张二人的对比研究主要集中于其诗歌内容的阐述上,除了诗歌中的情感抒写以及美学意涵之外,还包括二人思想体系差异的情况,而在“咏怀祖师”阮籍对二人的影响方面未受到太多注意。本文意图将二者的作品放在阮籍咏怀诗脉络之下,探究其在题材、表现手法、结构和内涵方面的异同,以加深对两位诗人及其作品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咏怀诗 陈子昂 张九龄 《感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