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7
1
作者 张永银 祝李冬 +4 位作者 陈伟莉 寿仕新 宋梦婉 张顺开 雪融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3期451-454,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瑞安市人民医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神经内科739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入院后1周内均给予TCD、颈...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瑞安市人民医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神经内科739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入院后1周内均给予TCD、颈动脉超声检查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并以头颈部CTA的检查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的参照。比较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与头颈部CTA检查的阳性率,计算并比较联合检查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①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与头颈部CTA检查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53%vs. 51.69%,χ~2=0.693,P=0.405);②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相对于头颈部CTA检查的阳性预测率为97.27%,阴性预测率为93.03%,灵敏度为93.19%,特异度为97.20%,准确率为95.13%,Kappa值为0.903。结论 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与头颈部CTA相当,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超声 CT血管造影术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在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患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永银 陈伟莉 +4 位作者 陈光勇 宋梦婉 寿仕新 祝李冬 雪融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4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对于偏头痛患者合并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8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28例偏头痛患者...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对于偏头痛患者合并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8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28例偏头痛患者,给予c-TCD、经食道心脏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2项检查。以TEE作为PFO诊断的"金标准",比较c-TCD与TEE检查的阳性率,计算c-TCD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c-TCD与TEE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63%vs. 45.31%,χ~2=0.574,P=0.449); c-TCD的阳性预测率为96.15%,阴性预测率为89.47%,灵敏度为86.21%,特异度为97.14%,准确率为92.19%,Kappa值为0.841。结论 c-TCD是诊断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患者的另一有效手段,在医疗机构条件受到限制,或患者不愿接受TEE的时候,可考虑将c-TCD作为TEE的替代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 经食道心脏超声 卵圆孔未闭 偏头痛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患者C反应蛋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池万章 雪融 +2 位作者 周强 陈光勇 张顺开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641-643,655,共4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对患者C反应蛋白(CR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影响。方法: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依达拉奉及常规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对患者C反应蛋白(CR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影响。方法: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依达拉奉及常规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CRP水平及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月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第14天CRP水平与NIHS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CRP水平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63%(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依达拉奉,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尤瑞克林 C反应蛋白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顺开 池丽芬 +3 位作者 林瑞声 陈存木 雪融 颜志钦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8-329,共2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相关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对发病后 2 4小时内脑出血患者进行动态CT观察 ,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 14 .9% ,在血肿扩大病例中 ,76 .8%发生在 6小时内 ,19.... 目的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相关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对发病后 2 4小时内脑出血患者进行动态CT观察 ,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 14 .9% ,在血肿扩大病例中 ,76 .8%发生在 6小时内 ,19.6 %发生在 6~ 2 4小时 ,3.6 %发生在 2 4小时以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血肿形态、出血部位、长期饮酒者与血肿扩大密切相关 ,而与高血压、患者年龄、血肿量与血肿扩大无显著相关性。多数患者血肿扩大后病情加重 ,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血肿扩大组 (P <0 .0 1)。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还存在活动性出血 ,血肿扩大后病死率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影像学检查 血肿扩大
原文传递
葛根素注射液十年致热不良事件600例综合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雪融 郑荣远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 :进一步了解葛根素注射液致热不良事件发生特点及动态变化。方法 :查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 ( 1994~ 2 0 0 3年 )医药卫生辑专栏 ,输入相关关键词 ,检出有关文献 ,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 30篇原始文献 ,6 0 0例次。致热... 目的 :进一步了解葛根素注射液致热不良事件发生特点及动态变化。方法 :查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 ( 1994~ 2 0 0 3年 )医药卫生辑专栏 ,输入相关关键词 ,检出有关文献 ,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 30篇原始文献 ,6 0 0例次。致热发生率 8.2 6 % ,男女性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平均年龄 6 4 .0 5岁 ,发热前用药疗程多数>10d ,剂量多数 >0 .4 g·d-1,热型以弛张高热多见 ,伴随症状较少 ,以单纯型药物热为主 ,预后良好 ,抗生素治疗无效。 10年来文献报道的病例数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而病例资料主要来源于 2 0 0 0年之前。结论 :使用葛根素注射液后引起的发热多数具有药物热的临床特征 ,推测与葛根素的药理作用、机体的特异性体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注射液 热不良事件 药物热 临床特征 药理作用 特异性体质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陆霞 张万里 +7 位作者 韩钊 杨雯 雪融 金笑平 王志敏 梁海燕 邱伟文 邵蓓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7-381,共5页
目的 探讨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 分析浙江西南地区6家大型综合性医院4.5h内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22例,根据治疗前是否服用抗血小... 目的 探讨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 分析浙江西南地区6家大型综合性医院4.5h内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22例,根据治疗前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将患者分为服用组(n=16)和未服用组(n=106),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特点、颅内出血转化发生率和预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对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结果 服用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未服用组[(69.1±7.0)岁与(62.3±11.7)岁,t=3.212,P=0.003],服用组患者颅内出血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服用组[6/16与11.3% (12/106),x2=7.575,P=0.006].服用组与未服用组患者在溶栓后90 d良好预后比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87,95% CI1.021 ~1.158,P=0.009)、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OR=4.700,95% CI1.449 ~ 15.250,P=0.010)与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有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NIHSS评分(OR=1.263,95% CI 1.126 ~1.404,P<0.01)、舒张压(0R=1.037,95% CI1.002 ~1.073,P=0.038)和血糖(OR=1.161,95% CI 1.011~1.334,P=0.035)与患者90 d的预后相关.结论 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可能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颅内出血转化的风险,但并不影响患者90 d的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颅内出血 预后
原文传递
葛根素注射剂与发热相关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雪融 郑荣远 +1 位作者 金嵘 张秀华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在病例对照研究葛根素注射剂(普乐林)与发热有相关性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两者的因果联系。方法: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5-1997年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脑血管病病例为调查对象,设立暴露组(使用普... 目的:在病例对照研究葛根素注射剂(普乐林)与发热有相关性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两者的因果联系。方法: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5-1997年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脑血管病病例为调查对象,设立暴露组(使用普乐林)与非暴露组(使用其它药物),调查普乐林致热发生率,统计分析暴露的相对危险度(RR)和特异危险度(AR),揭示普乐林注射液暴露致热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普乐林致热发生率达26.73%,与非暴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RR为6.568,AR达21.47%,而男女性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5)。暴露于普乐林注射液致发热发生率和体温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普乐林注射液与不明原因短期发热存在强因果联系,有剂量反应关系,临床使用时应注意用药疗程和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注射剂 普乐林 发热 因果联系 回顾性队列研究
下载PDF
葛根素注射剂与发热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雪融 郑荣远 +1 位作者 金嵘 张秀华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8-20,26,共4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短期发热(SFUO)的危险因素,论证最早上市的葛根素注射剂——普乐林与发热的相关性。方法:采取1:2匹配病例对照,选择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5-1997年住院的心脑血管病病例为调查对象,将符合SFUO标准的45例纳入病例组...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短期发热(SFUO)的危险因素,论证最早上市的葛根素注射剂——普乐林与发热的相关性。方法:采取1:2匹配病例对照,选择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5-1997年住院的心脑血管病病例为调查对象,将符合SFUO标准的45例纳入病例组,对照组为相匹配的90例病例。选取普乐林、其他活血化瘀中药、抗生素、生物制品、其他西药注射剂、阿司匹林服用、过敏史、微侵袭手术、重大精神刺激等9项候选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将“使用普乐林”筛选为发热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为13.772,P<0.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终有统计学意义的只有普乐林注射液,OR值10.947。结论:最早上市的葛根素注射剂——普乐林的使用是SFUO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注射剂(普乐林) 不明原因短期发热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吸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李九如 张万里 +7 位作者 王贞 王志敏 雪融 邱伟文 梁海燕 金笑平 陆霞 邵蓓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5年第2期161-167,共7页
目的:探讨吸烟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浙江地区就诊于6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的129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AI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37例未接受静脉溶栓患者(未溶栓组,均为... 目的:探讨吸烟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浙江地区就诊于6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的129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AI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37例未接受静脉溶栓患者(未溶栓组,均为非吸烟者);92例在4.5 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组),再依据是否有吸烟史分为溶栓吸烟组35例和溶栓非吸烟组57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基线情况,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价3个月后预后,mRS〈2分定义为临床预后良好。比较各组基线特点和3个月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吸烟与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未溶栓组90 d预后良好率为8.1%(3/37例)低于溶栓吸烟组[54.3%(19/35例)]和溶栓非吸烟组[24.6%(14/57例)](χ2=19.631,P=0.000)]。溶栓吸烟组溶栓前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比例低于溶栓非吸烟组[2.8%(1/35例) vs 17.5%(10/57例)](χ2=4.443, P=0.047)。溶栓吸烟组年龄低于溶栓非吸烟组[(57.89&#177;13.32)岁 vs (67.04&#177;10.12)岁](t=-3.492,P=0.001)。溶栓吸烟组90 d预后良好率较溶栓非吸烟组高[54.3%(19/35例) vs 24.6%(14/57例)](χ2=8.329,P=0.00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基线NIHSS(OR=0.767,95%CI:0.669-0.879,P=0.000)、入院血糖(OR=0.822,95%CI:0.695-0.972, P=0.022)、性别(OR=0.251,95%CI:0.071-0.888,P=0.032)、吸烟(OR=12.633,95%CI:3.291-48.487,P=0.000)是AIS静脉溶栓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吸烟患者较非吸烟患者拥有更好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脑缺血 大动脉粥样硬化 脑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预后
原文传递
他汀类药物治疗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初步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雪融 池万章 +4 位作者 张顺开 蔡锋泉 罗敏 彭乃杰 王小同 《海峡药学》 2013年第6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2年6月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163例,分为治疗组83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予以他汀类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饮食管理,随访时间8~12月。...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2年6月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163例,分为治疗组83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予以他汀类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饮食管理,随访时间8~12月。观察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的水平变化及卒中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再次脑出血的风险没有增加(P>0.05),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的水平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用于急性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高脂血症 他汀类药物
下载PDF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易兴阳 潘光强 +2 位作者 张顺开 雪融 池丽芬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5年第6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脑梗死患者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可能的预测指标以及预后。方法将起病在24小时内486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分成四组:即完全前循环梗死组(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组(PACI),腔隙性脑梗死组(LACI)和后循环梗死组(POCI)。...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脑梗死患者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可能的预测指标以及预后。方法将起病在24小时内486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分成四组:即完全前循环梗死组(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组(PACI),腔隙性脑梗死组(LACI)和后循环梗死组(POCI)。进展性卒中的诊断根据起病到7天内肌力下降情况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判断。比较各组有进展与无进展的脑梗死患者的特征、危险因素、重要体征、头部CT、彩超下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以及预后情况。结果486例患者中有116例发展为进展性卒中(23.87%),其中完全前循环梗死组发生率最高为36.59%,其次为腔隙性脑梗死组26.70%及后循环梗死组20.34%,而部分前循环梗死组发生率最低为12.10%。完全前循环梗死组患者中,有进展的患者头颅CT早期异常及严重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较无进展的患者多。腔隙性脑梗死组中,有进展的患者入院时血糖较无进展的高,而头颅CT早期异常率较无进展的患者低。有进展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病死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差,影响到患者预后。结论不同脑梗死组患者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不同,有进展的患者预后差。完全前循环梗死组头颅CT早期异常、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及狭窄程度、腔隙性脑梗死组入院时高血糖及低头颅CT异常,均可能是进展性卒中发生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进展性卒中 预后
下载PDF
伴高血压、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水平与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顺开 雪融 +2 位作者 刘凌云 陈存木 颜志钦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3期17-18,共2页
目的观察伴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40例健康对照组和3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的水平,同时对脑梗死患者按伴发疾病不同,分为... 目的观察伴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40例健康对照组和3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的水平,同时对脑梗死患者按伴发疾病不同,分为高血压组、糖尿病组、高血压并糖尿病组,然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CD62P、CD6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高血压并糖尿病组脑梗死患者血浆CD62P、CD63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纽(P<0.01);但与糖尿病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糖尿病组CD62P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组(P<0.05),而CD63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活化血小板水平明显增高,伴有糖尿病及高血压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活化血小板水平增高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血压 糖尿病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贴敷式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脑出血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雪融 张顺开 +2 位作者 林瑞声 刘凌云 王小同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634-636,共3页
目的观察贴敷式局部亚低温脑保护仪治疗对急性重症脑出血的疗效及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诊断为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同时给予贴敷式局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脑... 目的观察贴敷式局部亚低温脑保护仪治疗对急性重症脑出血的疗效及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诊断为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同时给予贴敷式局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脑出血水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的变化判断两组患者的致残情况,检测两组患者体内CD4^+和CD8^+T细胞数的变化;统计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感染发生率。结果(1)治疗14d,亚低温组患者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有好转趋势(P<0.05);(2)两组治疗初期NIHSS评分及BI无差异(P>0.05),而治疗30、180d亚低温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NIHSS及BI有差异(P<0.05);(3)重症脑出血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主要表现为CD4^+降低,卒中相关性感染与低水平CD4^+基本吻合,治疗组感染发生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T细胞在整个病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贴敷式局部亚低温脑保护仪治疗安全有效,且对急性重症脑出血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敷式局部亚低温 脑出血 CD4+T 细胞
下载PDF
ALOX5AP基因SG13S114A/T和COX-2基因765G/C交互作用增加脑梗死的易感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池万章 易兴阳 +2 位作者 雪融 周强 池丽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422-3425,共4页
目的:探讨ALOX5AP SG13S114A/T、COX-2 765G/C和COX-1 50C/T多态性及交互作用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对411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11名对照者(对照组)ALOX5AP基因SG13S114A/T、COX-2基因765G/C... 目的:探讨ALOX5AP SG13S114A/T、COX-2 765G/C和COX-1 50C/T多态性及交互作用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对411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11名对照者(对照组)ALOX5AP基因SG13S114A/T、COX-2基因765G/C和COX-1基因50C/T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检测基因与基因的交互作用。结果:ALOX5AP SG13S114 A/T、COX-1 50C/T和COX-2 765G/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在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GMDR示SG13S114和COX-2具有联合交互作用,同时携带ALOX5AP SG13S114AA型和COX-2 765CC基因型者脑梗死风险增加2.842倍。结论:对基因与基因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有助于更深入研究复杂疾病的基因型和表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 单核苷酸多态性 多因子降维
下载PDF
基于CBL教学法的神经内科住培医师临床思维能力提升的实践应用
15
作者 如月 柴贞晓 +2 位作者 陈伟莉 雪融 宋梦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0期0181-0184,共4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研究了基于案例教学法(CBL)的神经内科住培医师临床思维能力提升的实践应用。CBL教学法通过具体的病例分析和讨论,促使住培医师系统性地思考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强调多学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研究了基于案例教学法(CBL)的神经内科住培医师临床思维能力提升的实践应用。CBL教学法通过具体的病例分析和讨论,促使住培医师系统性地思考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强调多学科知识的整合。研究表明,通过反复的病例讨论和实践,住培医师能够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显著提升临床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住培医师不仅提高了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还培养了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和沟通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未来,继续深化和优化CBL教学法的应用,将为神经内科住培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提升提供坚实的支持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教学法 神经内科住培医师 临床思维能力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
16
作者 吴伟杰 孙紫徽 +2 位作者 徐良额 雪融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978-985,共8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7日—2022年12月31日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AI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AIS指南进行标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7日—2022年12月31日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AI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AIS指南进行标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溶栓后至发病48 h内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溶栓后7 d和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7 d与溶栓前NIHSS评分差值,以及治疗3个月后的全因死亡率和不良预后比例。结果232例AIS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观察组(116例)和对照组(116例)。2组患者溶栓后7 d的NIHSS评分、溶栓后7 d与溶栓前NIHS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个月后不良预后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2.1%vs.28.4%;OR=0.252,95%CI(0.105,0.602),P=0.002]。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可提高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IS的疗效,改善患者3个月后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疗效
下载PDF
炎症标志物对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海军 杨晓清 +1 位作者 杨洪军 雪融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3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中的炎症指标对于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包括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红细胞沉降率(the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血液中的炎症指标对于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包括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红细胞沉降率(the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78例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的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分析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NLR、CRP与神经胶质瘤患者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血管神经侵犯相关(均P<0.05),ESR与神经胶质瘤患者的肿瘤大小相关(P<0.05);通过生存曲线分析可以得出:低NLR组、低CRP、低ESR组神经胶质瘤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较高NLR组、高CRP、高ESR组长(P<0.05);分化程度(P<0.05)、CRP(P<0.05)和NLR(P<0.05)为影响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NLR和CRP对于神经胶质瘤患者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中性淋巴细胞比 红细胞沉降率 神经胶质瘤
原文传递
葛根素注射剂与发热相关性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雪融 王希佳 +2 位作者 郑荣远 金嵘 张秀华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0期1264-1266,共3页
目的采用队列研究调查不同种类葛根素注射剂(天保康和普润注射液)导致发热的发生率,探讨天保康和普润与发热的相关性,并比较分析《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前后上市的不同葛根素注射剂致热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 目的采用队列研究调查不同种类葛根素注射剂(天保康和普润注射液)导致发热的发生率,探讨天保康和普润与发热的相关性,并比较分析《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前后上市的不同葛根素注射剂致热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01年以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温岭医院符合纳入条件的心脑血管疾病病例为研究对象,设立暴露组(使用天保康和普润注射液)与非暴露组(使用其他药物),分别调查两组的发热发生率,统计分析暴露的相对危险度(RR)和归因危险度(AR);分析比较制药生产与质量改进前上市(普乐林)与后上市(天保康和普润)葛根素注射剂发热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后上市的天保康(6.31%)和普润注射液(5.66%)致热发生率分别与非暴露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提示天保康和普润注射液与其临床使用中的发热无因果联系。而天保康和普润注射液与普乐林致热发生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未能证明随后上市的葛根素注射剂——天保康和普润注射液与临床上发热有相关性。不同年代上市的葛根素注射剂与发热的相关联系不同,提示药品质量改善可以消除某些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注射剂 发热 队列研究 药品质量管理 药物流行病学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与血脂水平相关性的分层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雪融 池万章 +4 位作者 张顺开 蔡锋泉 罗敏 彭乃杰 王小同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295-29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脂水平与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12年6月我院急性脑出血患者703例,同期体检者1 066例,采用性别、年龄分层的方法,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脂水平与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12年6月我院急性脑出血患者703例,同期体检者1 066例,采用性别、年龄分层的方法,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ApoB/ApoA1水平。结果:男性脑出血组和老年脑出血组ApoA1水平下降(P<0.05),ApoB/ApoA1水平上升(P<0.05);女性脑出血组和非老年脑出血组ApoA1水平下降(P<0.05),TG、TC、LDL、ApoB、ApoB/ApoA1水平上升(P<0.05)。结论:女性和非老年脑出血与血脂水平紊乱密切相关;ApoA1水平的下降和ApoB/ApoA1比值上升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血脂水平 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
下载PDF
老老年人群急性脑心联合梗死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雪融 郑昌爱 柴贞晓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2年第6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老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情况、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十年间急性脑梗死住院病例资料,观察老老年组、老年组脑心联合梗死与单一脑梗死临床相关指标。结果老老年脑梗死717例中脑心联合梗死发生率、死... 目的探讨老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情况、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十年间急性脑梗死住院病例资料,观察老老年组、老年组脑心联合梗死与单一脑梗死临床相关指标。结果老老年脑梗死717例中脑心联合梗死发生率、死亡率(2.09%、53.33%)比普通老年联合梗死组(0.42%、14.29%)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老年组在男性、上消化道出血、梗死后出血转化、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史、高脂血症、高血压发生率稍高,但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房颤动(40.00%)、既往脑卒中史发生率(66.67%)高于老年脑心联合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老年组脑心联合梗死预后差,院前加强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住院后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可改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老年 脑心联合梗死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