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蝙蝠与粒子群混合优化算法的光伏MPPT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陈路遥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4-328,共5页
在局部遮荫条件下,传统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算法容易失效,群智能优化算法追踪时间较长。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蝙蝠与粒子群混合优化(BPSHO)的MPPT算法。在算法的前期,采用蝙蝠算法;在算法中后期,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按照指数规律调节... 在局部遮荫条件下,传统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算法容易失效,群智能优化算法追踪时间较长。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蝙蝠与粒子群混合优化(BPSHO)的MPPT算法。在算法的前期,采用蝙蝠算法;在算法中后期,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按照指数规律调节算法的参数,并在算法的中期加入局部搜索机制。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BPSHO算法能够准确地跟踪到最大功率点,跟踪时间只有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一半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功率点追踪 蝙蝠算法 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单相电流型逆变器的d-q控制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茆美琴 喻莉 +1 位作者 徐斌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27-2731,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型风力发电系统的单相电流型并网逆变器d-q控制算法。该方法将常应用于三相逆变器中的d-q算法应用于单相电流型并网逆变器。一般来说,应用d-q算法至少需要独立的两相。依据正交虚拟电路的概念建立单相电流型逆变器的第...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型风力发电系统的单相电流型并网逆变器d-q控制算法。该方法将常应用于三相逆变器中的d-q算法应用于单相电流型并网逆变器。一般来说,应用d-q算法至少需要独立的两相。依据正交虚拟电路的概念建立单相电流型逆变器的第二相,获得独立的两相。这种算法应用于本系统,理论上,逆变器的输出电流可以达到无穷大的开环增益,从而消除了逆变器输出电流基波分量的稳态误差。在Matlab-Smulink中对该系统的控制器进行了设计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方法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较好的稳态及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电流型逆变器 d-q算法 正交虚拟电路 稳态误差 动态性能
下载PDF
基于新工科专业群的基础电路课程群模块化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3
3
作者 林永平 张宏怡 +2 位作者 李鹏鹏 春霞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09-114,共6页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厦门理工学院主动适应福建互联网+、智能制造2025、创新创业等重大战略的需要,成立新工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群,组建基础电路课程群,依据各专业培养...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厦门理工学院主动适应福建互联网+、智能制造2025、创新创业等重大战略的需要,成立新工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群,组建基础电路课程群,依据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大类共性和专业特性,按照“培养目标→知识能力→课程教学”的方针,对基础电路课程进行了模块化教学的研究与探索.研究成果打破了基础电路课程在不同专业各成体系的现状,为不同专业设置了可自定义的多学时方案,促进不同相关学科专业的交叉、整合和融合,以适应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电子信息类专业群 基础电路课程群 模块化教学
下载PDF
非理想反激变换器连续工作模式建模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宜宾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65-67,共3页
基于电路平均法,同时考虑实际变压器、二极管、电容、MOSFET管寄生参数的影响,在连续工作模式下建立非理想反激变换器直流和小信号模型,并推导出传递函数.模型分析以及仿真结果证实所建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变换器的实际特性.
关键词 Fly—back DC—DC变换器 非理想 建模 寄生参数
下载PDF
基于小型风力系统的单相电压型逆变器控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喻莉 茆美琴 《电气自动化》 2010年第5期44-47,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型风力发电系统的单相电压型并网逆变器d-q控制算法。该方法将常应用于三相逆变器中的d-q算法应用于单相电压型并网逆变器。一般来说,应用d-q算法至少需要独立的两相。该文依据正交虚拟电路的概念建立逆变器的第二相,...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型风力发电系统的单相电压型并网逆变器d-q控制算法。该方法将常应用于三相逆变器中的d-q算法应用于单相电压型并网逆变器。一般来说,应用d-q算法至少需要独立的两相。该文依据正交虚拟电路的概念建立逆变器的第二相,获得独立且正交的两相。理论上,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可以达到无穷大的开环增益,从而消除了逆变器在输出电流基波频率时的稳态误差。该文在Matlab-Smulink中对该系统的控制器进行了设计,并取得了较好的稳态及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电压型并网逆变器 单相d-q控制算法 正交虚拟电路
下载PDF
高电感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和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茆美琴 喻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7-912,共6页
根据新型的基于电流源型风力发电系统的要求,采用分数槽集中绕组设计了输出功率为10kW的高电感永磁同步发电机,并运用有限元法分析了电机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工作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电机的齿槽转矩较小,电机绕组的感应电动势接近正弦,... 根据新型的基于电流源型风力发电系统的要求,采用分数槽集中绕组设计了输出功率为10kW的高电感永磁同步发电机,并运用有限元法分析了电机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工作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电机的齿槽转矩较小,电机绕组的感应电动势接近正弦,在一定的风速范围内,电机输出的电流经整流器整流以后,其直流电流波动小,满足电流型风力发电系统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发电机 高电感 风力 有限元
下载PDF
高电感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和分析
7
作者 茆美琴 喻莉 《微电机》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20,24,共5页
根据新型的基于电流源型风力发电系统的要求,采用分数槽集中绕组设计了输出功率为10 kw的高电感永磁同步发电机,并运用有限元法分析了电机在不同负载情况下工作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电机的齿槽转矩较小,电机绕组的感应电动势接近正弦,在... 根据新型的基于电流源型风力发电系统的要求,采用分数槽集中绕组设计了输出功率为10 kw的高电感永磁同步发电机,并运用有限元法分析了电机在不同负载情况下工作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电机的齿槽转矩较小,电机绕组的感应电动势接近正弦,在一定的转速范围内,电机输出的电流经整流器整流以后,其直流电流波动小,满足电流型风力发电系统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发电机 高电感 风力 有限元
下载PDF
非理想升降压变换器断续工作模式建模分析
8
作者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79-81,共3页
基于电路平均法,采用新占空比限制,同时考虑寄生参数和电感电流纹波影响,在断续工作模式下建立非理想升降变换器大信号和小信号模型,并推导出传递函数.模型分析和仿真结果证实所建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升降压变换器的实际特性.
关键词 BUCK-BOOST 电感电流纹波 非理想 建模 寄生参数
下载PDF
Buck-boost变换器的PWM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泽旺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22-28,共7页
在Buck-boost电路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虚拟开关量构建Buck-boost电路连续导电模式和断续导电模式的合并状态方程,在合并状态方程基础上采用等效控制法推导Buck-boost变换器的PWM滑模变结构控制方程,将指数趋近率应用于... 在Buck-boost电路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虚拟开关量构建Buck-boost电路连续导电模式和断续导电模式的合并状态方程,在合并状态方程基础上采用等效控制法推导Buck-boost变换器的PWM滑模变结构控制方程,将指数趋近率应用于控制方程,并将等效控制变量作为PWM控制的占空比,得到基于指数趋近率的PWM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仿真实验和实测验证结果表明:Buck-boost变换器的PWM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能使Buck-boost变换器快速达到稳定状态,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BOOST变换器 滑模变结构控制 脉冲宽度控制(PWM) 连续导电模式(CCM) 断续导电模式(DCM) 虚拟开关量 指数趋近率
下载PDF
基于混合优化算法的最大功率点追踪方法
10
作者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9-36,共8页
针对部分阴影条件下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追踪最大功率点时间较长与功率波动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万有引力与粒子群混合优化(GPSHO)算法的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方法。该方法将万有引力搜索算法引入粒子群算法,在迭代过程中通过调节PSO... 针对部分阴影条件下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追踪最大功率点时间较长与功率波动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万有引力与粒子群混合优化(GPSHO)算法的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方法。该方法将万有引力搜索算法引入粒子群算法,在迭代过程中通过调节PSO算法的惯性权重、认知因子和社会因子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实现追踪全局最大功率点。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不同光照情况下精准地追踪全局最大功率点,其搜索速度大约比基于自适应惯性权重粒子群(APSO)算法的MPPT方法快1倍,功率振荡亦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功率点追踪方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万有引力搜索算法 惯性权重 认知因子 社会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