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动性癌症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影像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琪 李可可 +10 位作者 孟文晴 杜楠 屈小莹 吉莹 袁昕逸 孔钰 鲍磊 陈浩 金国良 张沈阳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703-709,共7页
目的对活动性癌症合并脑梗死(ACS)患者的临床影像特征及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2020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ACS患者86例,并选取与ACS组年龄、性别及癌症特点相匹配的未患有脑梗死的活动性癌症患者86例... 目的对活动性癌症合并脑梗死(ACS)患者的临床影像特征及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2020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ACS患者86例,并选取与ACS组年龄、性别及癌症特点相匹配的未患有脑梗死的活动性癌症患者86例(AC组)。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活动性癌症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再根据脑梗死的影像学特征将ACS组进一步分为单一血管分布区域(SV)组及多个血管分布区域(MV)组,进而分析活动性癌症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影像学特征。结果ACS患者中,肺癌最多见,临床分期为Ⅳ期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与AC组相比,ACS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指标的水平较高(P均<0.05),肿瘤指标CA125>35000 U/L的患者所占比例较高(P<0.0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较高(P<0.05)。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血浆D-二聚体≥5 mg/L、营养控制状态(Conut)评分每增加2分和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高脂血症)≥2个与活动性癌症患者发生脑梗死独立相关(P<0.05)。ACS组中MV组的患者51例(59.3%),其中有49%的患者出现同时累及3个循环区域(双侧前循环和后循环)的病灶,MV组与SV组相比较,在纤维蛋白原、hs-CRP、DIC及D-二聚体≥5 mg/L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凝状态、血管危险因素以及营养不良或许是影响活动性癌症患者出现脑梗死的重要因素。累及多个血管的多发性病灶是活动性癌症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影像学特征,炎症效应及高凝状态可能与其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癌症 卒中 脑梗死 临床特征 影像学 高危因素
下载PDF
脑胶质类淋巴系统功能异常与慢性睡眠障碍
2
作者 张红梅 +3 位作者 鲍磊 王钰乔 吴云成 张沈阳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8-804,共7页
文章阐述脑胶质类淋巴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睡眠障碍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脑胶质类淋巴系统由星形胶质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组成,负责脑间质液和脑脊液的交换,清除大脑中的代谢废物和调节颅内压。睡眠对脑胶质类淋巴系统的活性... 文章阐述脑胶质类淋巴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睡眠障碍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脑胶质类淋巴系统由星形胶质细胞和血管周围间隙组成,负责脑间质液和脑脊液的交换,清除大脑中的代谢废物和调节颅内压。睡眠对脑胶质类淋巴系统的活性有显著影响,深度睡眠时清除效率最高。研究表明,脑胶质类淋巴系统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卒中、偏头痛和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废物清除和调节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睡眠对该系统的清除功能有显著影响,睡眠不足或紊乱会导致脑内有害蛋白质积累,进而加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研究脑胶质类淋巴系统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有助于理解其发病机制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类淋巴系统 睡眠障碍 功能异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