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因子对农业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75
1
作者 耀 刘世梁 +1 位作者 沈其荣 宗良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709-714,共6页
为研究环境因子对有机C在农业土壤中分解的影响 ,在不同温度、水分及土壤质地下进行小麦和水稻秸秆及其根培养实验 ,结果表明 ,在同样的水热条件下 ,秸秆有机C的分解量大于根的分解量 .在温度较低情况下 ,升高温度促进了有机C的分解 ;... 为研究环境因子对有机C在农业土壤中分解的影响 ,在不同温度、水分及土壤质地下进行小麦和水稻秸秆及其根培养实验 ,结果表明 ,在同样的水热条件下 ,秸秆有机C的分解量大于根的分解量 .在温度较低情况下 ,升高温度促进了有机C的分解 ;而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 ,升高温度对有机C分解的促进作用降低 .在非淹水条件下 ,温度对有机C分解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减小 .淹水条件下培养一周后 ,温度对有机C分解的影响不随时间而变化 .当含水量为 30 0 g·kg-1和 5 0 0 g·kg-1时 ,有机C分解较快 ,而在 2 0 0 g·kg-1和淹水条件下则分解较慢 ,空白对照培养结果的趋势是分解速率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加快 .培养实验的第一个月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土壤有机碳 分解 农业土壤 气候变化
下载PDF
稻田CO_2、CH_4和N_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75
2
作者 邹建文 耀 +2 位作者 宗良纲 郑循华 王跃思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8-764,共7页
采用静态箱 (暗箱 ) 气相色谱法对稻田CO2 、CH4 和N2 O排放进行田间原位测量 .植株参与的稻田CO2 排放季节变化与温度的季节变化一致 ,气温 (土温 )是主要驱动因子 ;而土壤水分状况是稻田CH4 、N2 O排放和无植株参与的稻田CO2 排放季... 采用静态箱 (暗箱 ) 气相色谱法对稻田CO2 、CH4 和N2 O排放进行田间原位测量 .植株参与的稻田CO2 排放季节变化与温度的季节变化一致 ,气温 (土温 )是主要驱动因子 ;而土壤水分状况是稻田CH4 、N2 O排放和无植株参与的稻田CO2 排放季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稻田非淹水期N2 O和CO2 排放与土温、气温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 (p <0 0 0 1) ,两气体之间亦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 (p <0 0 0 1) .水稻植株自养呼吸和土壤呼吸的温度系数 (Q10 )分别为 2 17和 1 68.稻田CO2 排放与水层深度呈弱的负相关关系 (p <0 0 5) .无植株参与的稻田CO2 、CH4 和N2 O季节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 198 3 5± 3 4 0 0mg (m2 ·h) ,0 63±0 2 9mg (m2 ·h)和 169 57± 75 3 0 μg (m2 ·h) ,而在植株参与下 3者季节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 113 3 51± 51 16mg (m2 ·h) ,1 3 9± 0 2 0mg (m2 ·h)和 2 3 1 48± 3 5 0 9μg (m2 ·h) .碳收支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二氧化碳 甲烷 二氧化氮 污染物排放 驱动因子
下载PDF
近20年来中国大陆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177
3
作者 耀 孙文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50-763,共14页
调研并分析了中国大陆1993年以来关于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文献200余篇.为了客观评价中国大陆农田有机碳的变化,从中选出132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这些文献涵盖了不同地区60000余个土壤样品的测定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占... 调研并分析了中国大陆1993年以来关于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文献200余篇.为了客观评价中国大陆农田有机碳的变化,从中选出132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这些文献涵盖了不同地区60000余个土壤样品的测定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占中国大陆农田面积53%-59%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增长趋势,30%-3l%呈下降趋势,4%-6%基本持平.进一步分析结果指出,中国大陆农田表土有机碳贮量总体增加了311.3—401.4Tg.其中,华东和华北地区增加明显,但东北地区呈下降趋势.有机碳含量增加明显的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和潮土,黑土下降显著.有机碳含量增加主要归因于秸秆还田与有机肥施用、化肥投入增加与合理的养分配比以及少(免)耕技术的推广;黑土区有机碳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和投入不足.为了有效地促进农田土壤碳固定,最大限度地遏制东北地区土壤有机碳下降的趋势,未来应通过配套技术的研究、农户培训和政府补贴等措施,进一步推广秸秆还田、平衡施肥、少(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加大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力度.与此同时,为了应对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减排压力,未来需加强4个方面的研究:(1)第二次土壤普查期间及目前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贮量,(2)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控制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机理,(3)增加土壤碳固定及减少碳损失的有效途径,(4)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及未来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田 表土 有机碳 变化
原文传递
中国地带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酸碱度的关系 被引量:171
4
作者 戴万宏 耀 +1 位作者 武丽 俞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1-860,共10页
利用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确定的886个典型地带性土种剖面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了全国及6个地理区域(华东、华南、西南、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带性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与pH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和pH在不同地理区域间有明显... 利用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确定的886个典型地带性土种剖面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了全国及6个地理区域(华东、华南、西南、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带性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与pH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和pH在不同地理区域间有明显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有随pH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二者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332~-0.530,p<0.001),在控制温度、降雨和海拔条件下,二者间的偏相关关系也均达到1%的显著水平(r偏=-0.217~-0.322);指数方程(SOM=aebpH,a和b为常数)可以较好地描述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与pH的关系,土壤pH变异可以分别解释有机质含量总变异的12.2%~2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土壤PH 地带性土壤 相关分析 中国
下载PDF
水稻计算机模拟模型及其应用之一 水稻钟模型——水稻发育动态的计算机模型 被引量:139
5
作者 高亮之 金之庆 +1 位作者 耀 张立中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10,共8页
本文提出的“水稻钟”模型是一种适合于计算机应用的动态模拟模型。它由水稻生育期模型和叶龄模型组成。生育期模型用来模拟逐日温度和日长对水稻发育的影响,它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良好的解释能力,其参数可反应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 本文提出的“水稻钟”模型是一种适合于计算机应用的动态模拟模型。它由水稻生育期模型和叶龄模型组成。生育期模型用来模拟逐日温度和日长对水稻发育的影响,它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良好的解释能力,其参数可反应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性、感温性和感光性。叶龄模型则用来模拟逐日温度对叶龄发育的影响,它可以预测不同叶位的出现日。由于叶龄和分蘖、茎、根、穗等形态学器官存在着较好的同伸关系,因此叶龄模型亦可用来模拟器官形成的时间。生育期模型和叶龄模型还可以相衔接,用来估计任意地点和年份的总叶龄。最后作者利用长江流域14个点(1985)和8个点(1986)的试验资料对上述模型进行了检验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发育 计算机模型 水稻钟 模型
下载PDF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措施与对策 被引量:137
6
作者 耀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2-732,共11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1994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3650×106t的CO2当量,其中CO2,CH4和N2O分别占73.1%,19.7%和7.2%。CO2排放主要来自能源活动,CH4排放主要来自农业活动和能源活动,N2O排放主要来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1994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3650×106t的CO2当量,其中CO2,CH4和N2O分别占73.1%,19.7%和7.2%。CO2排放主要来自能源活动,CH4排放主要来自农业活动和能源活动,N2O排放主要来自农业活动。在过去的20余年里,中国为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文献资料和大量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中国可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和制订相应政策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CO2排放的主要措施和对策包括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例、适度提高天然气比例和发展核能);提高能源生产、转化、分配和使用过程中的效率;开发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植树造林,推广秸秆还田、平衡施肥和少(免)耕等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减少CH4排放的主要措施和对策包括回收利用煤层气;改造生活垃圾填埋场地和筛选环境适应性强的CH4氧化菌并接种于填埋场;改善反刍动物的营养成分;稻田合理灌溉、提高水稻的收获指数、选育和种植CH4排放低的水稻品种等。减少农田N2O排放的主要措施和对策包括提高氮肥利用率;推广施用长效肥和控释肥;施用生物抑制剂和实施微生物工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温室气体 减排 措施 对策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氮沉降增加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117
7
作者 吕超群 田汉勤 耀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5-218,共14页
人类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极大地改变着氮素从大气向陆地生态系统输入的方式和速率,人为固定的氮素正在不断积累,并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显著影响。该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大气氮沉降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1)氮输入增加可能影... 人类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极大地改变着氮素从大气向陆地生态系统输入的方式和速率,人为固定的氮素正在不断积累,并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显著影响。该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大气氮沉降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1)氮输入增加可能影响植物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碳蓄积能力,生态系统响应的方向和程度取决于系统的初始氮状况(氮限制或氮饱和)以及当地的植被和土壤特征;2)持续氮输入有可能改变土壤氮循环过程,降低土壤固持氮的能力,甚至导致土壤酸化、盐基离子损耗,进而影响到土壤有机碳的分解;3)高的氮沉降速率和持续氮输入都可能加速含氮痕量气体的释放,但其影响程度受生态系统初始状态的影响(例如磷限制和氮限制);4)氮沉降增加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植物群落结构和动态,促进森林扩张,改变菌根真菌的物种多样性;5)持续氮输入带来的植物群落结构和植物生理特征的变化可能影响昆虫取食特性,进而通过食物链改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6)氮沉降增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CO2浓度升高和O3浓度变化有协同作用,但难以从其协同效应中区分出各自的影响。最后,该文总结了我国的氮沉降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前景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陆地生态系统 氮限制 氮饱和 碳固定
下载PDF
不同种类有机肥施用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综合影响 被引量:104
8
作者 邹建文 耀 +2 位作者 宗良纲 王跃思 Ronald L.Sass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12,共6页
以麦茬稻田为对象 ,研究基肥施用不同有机肥对稻田CH4 和N2 O排放的综合影响 .结果表明 :有机肥施用对稻田CH4 和N2 O排放的季节变化模式无明显影响 ,但影响其排放量 .与施用化肥 (化肥处理 )相比 ,施用菜饼 +化肥 (菜饼处理 )促进CH4 ... 以麦茬稻田为对象 ,研究基肥施用不同有机肥对稻田CH4 和N2 O排放的综合影响 .结果表明 :有机肥施用对稻田CH4 和N2 O排放的季节变化模式无明显影响 ,但影响其排放量 .与施用化肥 (化肥处理 )相比 ,施用菜饼 +化肥 (菜饼处理 )促进CH4 和N2 O的排放 ,其季节排放总量分别增加了 2 5 2 %和 2 2 %;施用小麦秸秆 +化肥 (秸秆处理 )和牛厩肥 +化肥 (牛厩肥处理 )明显增加CH4 排放 ,增加量分别为 2 5 0 %和 45 %,同时却减少N2 O排放 ,分别减少 1 8%和 2 1 %;施用猪厩肥 +化肥 (猪厩肥处理 )降低CH4 和N2 O的排放 ,分别降低 4%和 1 8%.对CH4 和N2 O排放的综合温室效应分析表明 ,菜饼和秸秆处理的全球增温潜势 (GWP)约为化肥处理的 2 .5倍 ,牛厩肥和化肥处理基本持平 ,但施用猪厩肥可减少 1 0 %~ 1 5 %.各处理的GWP从高到低依次为菜饼、秸秆、牛厩肥、化肥和猪厩肥 .单位产量的GWP以秸秆处理最高 ,菜饼次之 ,牛厩肥比化肥处理略高 ,猪厩肥处理最低 .从本生长季来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有机肥 CH4 N2O 全球增温潜势
下载PDF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79例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111
9
作者 房晓伟 梅清 +9 位作者 杨田军 张蕾 杨云 王胤中 童飞 叶重阳 高宇 耀 耿士窠 潘爱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3-459,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治疗经验,为抗疫一线临床医生提供诊疗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2日至2月18日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收治的79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型组55例,重型和危重...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治疗经验,为抗疫一线临床医生提供诊疗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2日至2月18日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收治的79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型组55例,重型和危重型组24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肺部CT影像学及预后等,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案。结果 79例COVID-19患者平均年龄为45.1±16.6岁,其中男性45例。重型和危重型组较普通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更大,男性占比更多,合并更多的基础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及危重型组较普通组患者的淋巴细胞(LYM)计数、白蛋白(ALB)降低更为明显;而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cTnI)和尿素氮(BUN)的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重型和危重型组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药物种类、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鼻导管吸氧应用比例显著多于普通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截至2月18日,1例危重型患者因合并急性大面积脑梗最终死亡,34例康复出院,其余患者仍在接受治疗。结论既往伴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更易发生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且常常合并多个器官或系统的异常,临床医师应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做出判断并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洛匹那韦 干扰素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0
10
作者 吕宏虹 宫艳艳 +2 位作者 唐景春 耀 高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29-1440,共12页
生物炭含碳量高,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是天然的吸附材料,其吸附性能高、成本低廉,具有改良土壤、增加碳汇、修复环境污染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 生物炭含碳量高,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是天然的吸附材料,其吸附性能高、成本低廉,具有改良土壤、增加碳汇、修复环境污染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将生物炭与其他材料组合,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合成具有新性能、新结构的材料,提高吸附材料的性能。通过综述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方法以及其在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阐述了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对水体和土壤中污染物的修复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来研究高效生物炭吸附材料的重点和方向,以期为生物炭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复合材料 无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11
作者 李晶 王明星 +3 位作者 王跃思 耀 郑循华 徐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40-749,共10页
自1985年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自动观测仪器系统,历时十六年先后对我国四大类主要水稻产区的甲烷排放规律及其与土壤、气象条件和农业管理措施的关系进行了系统野外观测实验,并对稻田甲烷产生、转化和输送机... 自1985年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自动观测仪器系统,历时十六年先后对我国四大类主要水稻产区的甲烷排放规律及其与土壤、气象条件和农业管理措施的关系进行了系统野外观测实验,并对稻田甲烷产生、转化和输送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探讨了控制稻田甲烷排放的实用措施,建立了估算和预测稻田甲烷排放的数值模型。在甲烷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和转化率研究方面有一系列新的发现,在稻田甲烷产生率、排放率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方面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以充分证据改变了国际上关于全球和中国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的估算。在对稻田甲烷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1993年起又开展了对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的研究,并在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的时空变化及环境控制因素,特别是排放量与土壤湿度及温度的关系、施肥与排放、CH_4与N_2O排放相互消长关系及减排措施选择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生态系统 温室气体 甲烷
下载PDF
土壤理化特性对麦田N_2O排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4
12
作者 耀 焦燕 +3 位作者 宗良纲 周权锁 郑循华 Ronald L.Sass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8-602,共5页
为了研究土壤理化特性对农田N2 O排放的影响 ,室外盆栽试验于 2 0 0 0年冬小麦生长季在南京农业大学实施 ,1 8个供试土壤分别取自江苏宜兴、江宁、六合、仪征及宝应等地的水稻土 .所有供试土壤的季节性N2 O平均排放通量为 1 94 8± ... 为了研究土壤理化特性对农田N2 O排放的影响 ,室外盆栽试验于 2 0 0 0年冬小麦生长季在南京农业大学实施 ,1 8个供试土壤分别取自江苏宜兴、江宁、六合、仪征及宝应等地的水稻土 .所有供试土壤的季节性N2 O平均排放通量为 1 94 8± 80 1μg (m2 ·h) ,最低和最高值分别为 61 0 μg (m2 ·h)和 393 6μg (m2 ·h) ,两者相差约 6 5倍 .单因子相关分析表明 :季节性N2 O平均排放通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全N含量及C N比成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 (r2 )分别为 0 541 6(p <0 0 0 1 )、0 450 8(p<0 0 1 )及 0 370 5 (p <0 0 1 ) ;排放通量与土壤pH成正相关 ,r2 为 0 4535 (p <0 0 1 ) .本研究未发现N2 O排放与土壤质地、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化特性 麦田 N2O排放 小麦生长季 盆栽试验 一氧化二氮 大气
下载PDF
农田生态系统土壤CO_2释放研究 被引量:50
13
作者 戴万宏 王益权 +2 位作者 耀 刘军 赵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7,共7页
 采用静态箱和气相色谱法,对不同施肥条件(CK,NP,秸秆+NP)下的土壤呼吸进行了连续1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土娄土农田土壤的呼吸速率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7月上旬最大,冬季最小;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因素,二者间存在极...  采用静态箱和气相色谱法,对不同施肥条件(CK,NP,秸秆+NP)下的土壤呼吸进行了连续1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土娄土农田土壤的呼吸速率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7月上旬最大,冬季最小;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因素,二者间存在极显著的幂函数相关关系(P<0.01);长时期夏季干旱造成的土壤水分胁迫也明显影响土壤呼吸速率;CK,NP和秸秆+NP3种培肥措施下,土壤CO2年排放量估计值分别为1353,1604和1769g/m2;不同培肥措施长期实施对土壤呼吸速率和CO2释放量有明显影响,其大小顺序为秸秆+NP>NP>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塿土 土壤培肥 土壤呼吸 农田生态系统 CO2释放
下载PDF
基于模型和GIS技术的中国稻田甲烷排放估计 被引量:57
14
作者 耀 张稳 +2 位作者 郑循华 韩圣慧 于永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80-988,共9页
将一个比较成熟的稻田甲烷排放模型CH4MOD和GIS空间化数据库结合,模拟估计了中国大陆2000年水稻生长季稻田甲烷的排放。模型的空间输入参数包括:逐日气温、耕层土壤砂粒含量、外源有机质施用量、稻田水分管理模式、水稻移栽期与收获期... 将一个比较成熟的稻田甲烷排放模型CH4MOD和GIS空间化数据库结合,模拟估计了中国大陆2000年水稻生长季稻田甲烷的排放。模型的空间输入参数包括:逐日气温、耕层土壤砂粒含量、外源有机质施用量、稻田水分管理模式、水稻移栽期与收获期、水稻种植面积与单产,空间分辨率为10km×10km。模拟结果表明:2000年稻田甲烷排放量为6.02Tg,其中:早稻生长季排放1.63Tg、晚稻1.46Tg、单季稻2.93Tg。提高区域稻田甲烷排放估计精度的进一步目标应放在减小输入参数误差和提高空间数据精度上,在现有数据库基础和模型———GIS技术下探讨我国稻田甲烷排放估计的不确定性范围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MOD GIS 模型 稻田 甲烷
下载PDF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 被引量:56
15
作者 朴世龙 方精云 耀 《中国基础科学》 2010年第2期20-22,F0003,共4页
中国是全球CO2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平衡受到科学界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本项研究利用3种相互独立的方法,即地面清查结合遥感数据、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和大气反演模型,定量描述了中国的碳收支及其变化... 中国是全球CO2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平衡受到科学界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本项研究利用3种相互独立的方法,即地面清查结合遥感数据、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和大气反演模型,定量描述了中国的碳收支及其变化机理。上述3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十分相近,对中国碳汇大小的估计在0.19—0.24PgC/yr之间。这表明中国的陆地生态系统在20世纪80—90年代吸收了我国同期化石燃料碳排放的28%—37%。同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空间分布并不均匀,主要位于中国南部。研究显示,我国人工林的增加、区域气候变化以及植被恢复尤其是灌丛的恢复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碳循环 碳汇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影响农田氧化亚氮排放过程的土壤因素 被引量:55
16
作者 焦燕 耀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457-466,共10页
土壤理化特性是影响农田氧化亚氮 (N2 O)产生和排放的重要因素。作者主要讨论了土壤微生物、土壤质地、土壤中化学物质、土壤温度和土壤 pH值等对农田N2 O的影响。继续深入研究这些因素对农田N2 O排放的综合影响和机理以及与其排放量之... 土壤理化特性是影响农田氧化亚氮 (N2 O)产生和排放的重要因素。作者主要讨论了土壤微生物、土壤质地、土壤中化学物质、土壤温度和土壤 pH值等对农田N2 O的影响。继续深入研究这些因素对农田N2 O排放的综合影响和机理以及与其排放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应是未来的研究重点。为准确估计区域乃至全球范围的农田N2 O排放总量 ,对农田N2 O排放模型中关键土壤参数的确定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因素 氧化亚氮 农田 温室气体
下载PDF
腹腔镜术中联合内镜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60
17
作者 张建 耀 吴孟超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85-687,共3页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开腹手术。该术式有患者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缺点。腹腔镜与内镜技术的出现对外科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单纯性胆囊切除的标准术式已经得到了公认...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开腹手术。该术式有患者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缺点。腹腔镜与内镜技术的出现对外科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单纯性胆囊切除的标准术式已经得到了公认,而内镜取石则是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因此,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国际上广泛接受的治疗原则是腹腔镜结合内镜取石。在腹腔镜术中应用内镜可以同时解决胆囊与胆总管的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并且损伤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内镜
原文传递
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4
18
作者 朱静 +7 位作者 孙维侠 杨荣清 邹忠 丁峰 苏健平 耀 金洋 毕葵森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8-165,共8页
农田土壤有机质是评价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全球C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时空变化动态对土壤质量和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对江苏省如皋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上以东部的白蒲系(壤质水耕人为土)和南部... 农田土壤有机质是评价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全球C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时空变化动态对土壤质量和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对江苏省如皋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上以东部的白蒲系(壤质水耕人为土)和南部的长青沙系(黏质潮湿雏形土)含量较高,而中西部的磨头系(砂质潮湿雏形土)、郭园系(砂质干润雏形土)和桃园系(壤砂质潮湿雏形土)含量较低,分布于东北和西北部的东陈系和搬经系(壤质潮湿雏形土)以及南部的营防系和张黄港系含量居中;近20年来(1982─2002年)该市农田土壤有机质总体上呈持续增长的趋势;1982─1997年的时空变异表现为中西部增长迅速而东部和南部增长幅度较小,但1997─2002年则以东部和南部增长较快而中西部增长幅度趋缓。本文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影响农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的因子,并且提出了今后土壤管理和利用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时空变异 如皋市
下载PDF
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56
19
作者 孙文娟 耀 +1 位作者 张稳 于永强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96-1004,共9页
农田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增加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固定不仅可减少大气CO2含量,而且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评估土壤固碳潜力已成为国际科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由于不同研究者对&qu... 农田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增加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固定不仅可减少大气CO2含量,而且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评估土壤固碳潜力已成为国际科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由于不同研究者对"潜力"范畴的界定不同,全球或区域尺度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的估算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谓固碳潜力,即土壤碳的饱和水平或土壤所容纳碳的最大能力。这一能力受区域气候、土壤类型、农业管理措施的综合影响。故此,合理地评价固碳潜力,应综合考虑气候、土壤和农业措施诸因素,并将宏观尺度与微观尺度的研究结合起来。从固碳潜力概念范畴及研究方法出发,阐述了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的研究现状,并结合生物潜力和物理化学潜力的研究,提出区域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的计量方案,并就该研究领域亟需回答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固碳 生物潜力 物理化学潜力 计量
下载PDF
木质素和氮含量对植物残体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52
20
作者 耀 沈雨 +1 位作者 周密 马瑞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在 2 5℃和水分含量为 40 0g·kg-1 (以风干土计 )条件下对 1 9种植物残体进行培养实验 ,同时进行田间填埋试验 ,研究残体的木质素和N含量对其在土壤中分解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 ,不同植物残体的分解速率与其初始全N含量呈正相关 ,... 在 2 5℃和水分含量为 40 0g·kg-1 (以风干土计 )条件下对 1 9种植物残体进行培养实验 ,同时进行田间填埋试验 ,研究残体的木质素和N含量对其在土壤中分解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 ,不同植物残体的分解速率与其初始全N含量呈正相关 ,与初始木质素含量、木质素与N含量之比呈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 ,植物残体的C分解与全N及木质素含量的数学关系可表达成 :Y =B0 +B1 N +B2 L。式中 ,B0 、B1 和B2 为回归系数 ,N和L分别表示植物残体的初始全N含量及木质素含量。Y可分别表示为植物残体C分解的一级动力学常数、培养 9周的CO2 _C矿化率和填埋 2 3周的重量损失率 ,相应的复相关系数 (R2 )分别为 0 .81 2 、0 .82 8 和 0 .799 。此外 ,实验室培养测定的CO2 _C矿化率和填埋试验的残体重量损失率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R2 =0 .863 ,n =1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残体 分解 N含量 木质素含量 定量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