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父母心理状态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敏榕 薛漳 +2 位作者 林娟 陈玲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第2期271-276,共6页
目的:评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父母的心理状态,并采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探讨主要的疗愈因子。方法:ASD儿童父母32例,作为实验组进行为期10周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匹配的对照组不做干预。干预前后1周行SCL-90及特质... 目的:评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父母的心理状态,并采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探讨主要的疗愈因子。方法:ASD儿童父母32例,作为实验组进行为期10周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匹配的对照组不做干预。干预前后1周行SCL-90及特质应对方式测查,干预后实验组施行团体疗效因子问卷。结果:消极应对、抑郁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及其他因子的测量效应,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15.25,10.00,28.3,4.21;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检验,对照组与实验组基线水平无差别(P>0.05);组别效应分析显示,干预后实验组的SCL-90总分、消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15.63,15.25;P<0.05)。团体疗效因子相对重要性排序靠前的6个因子分别为行为模仿、普同性、希望重铸、自我了解、信息传递、社交技能发展。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ASD儿童父母心理状态,团体疗效因子中行为模仿、普同性、希望重铸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干预 孤独症谱系障碍 父母 心理状态
下载PDF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实施 被引量:4
2
作者 《文理导航》 2023年第28期79-81,共3页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课标》)明确提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部分传统课堂仍存在目标不明确、评价效果不理想、教学与评价出现割裂等现实问题。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学,...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课标》)明确提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部分传统课堂仍存在目标不明确、评价效果不理想、教学与评价出现割裂等现实问题。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的对策。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进行简要的阐述,其次就教学评一体化的意义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实际教学案例,对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策略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教学评一体化
下载PDF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价即时反馈探析——以“中国担当”为例
3
作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23年第15期160-162,共3页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教学评价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即时反馈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效和促进其成长的关键,即时反馈也能够促进教师及时反思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本文先提出初中道德与法...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教学评价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即时反馈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效和促进其成长的关键,即时反馈也能够促进教师及时反思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本文先提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而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价即时反馈的价值和对策展开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评价 即时反馈
原文传递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就医行为及药物治疗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敏榕 薛漳 +3 位作者 林娟 陈玲 方晓丹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5-318,共4页
目的对门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就医行为及药物治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本院心理卫生科首诊确诊并使用药物治疗的699例ADHD患儿... 目的对门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就医行为及药物治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本院心理卫生科首诊确诊并使用药物治疗的699例ADHD患儿采用自制量表进行一般社会学资料收集并进行心理测验。2012年7月采用回顾性访谈的方法对使用药物治疗的患儿家长进行电话随访及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共有病例699例,有效随访490例。453例(92.45%)选用哌甲酯治疗。依从性好者185例(37.75%),用药6个月以上178例。ADHD患儿就诊年龄与母亲受教育程度(r=-0.140,P<0.01)、总智商(r=-0.089,P<0.05)及ADHD亚型(r=-0.092,P<0.05)负相关。停药原因前三位为:担心药物副作用,儿童行为问题无明显改善,不规律使用药物。家长接受心理教育(Waldχ2=6.148,P<0.05)及家长对药物治疗的看法(Waldχ2=3.785,P<0.05)对依从性有影响。结论混合型ADHD总智商偏低,药物治疗依从性差,家长对ADHD及药物治疗的认知程度低,未接受心理教育是ADHD治疗结果的影响因素,提升家长对药物治疗的正确认知,可能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就医行为 依从性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