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亚蜈支洲岛珊瑚礁-沙质底复合区棘皮动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11
1
作者 许强 +3 位作者 李秀保 薛英楼 吴沛霖 高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本文以海南省三亚市蜈支洲岛典型珊瑚礁区为研究区域,于2018年8月和11月、2019年1月和4月采用样带法调查浅水区和深水区棘皮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不同季节和深度对棘皮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并依此指示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受干扰... 本文以海南省三亚市蜈支洲岛典型珊瑚礁区为研究区域,于2018年8月和11月、2019年1月和4月采用样带法调查浅水区和深水区棘皮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不同季节和深度对棘皮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并依此指示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受干扰程度。结果显示,共发现15种棘皮动物,其中优势种有8种,分别为黑海参Holothuria atra、红腹海参Holothuria edulis、黄疣海参Holothuria hilla、绿刺参Stichopus chloronotus、刺冠海胆Diadema setosum、许氏大羽花Comanthina schlegeli、本氏海齿花Comanthus bennetti和吕宋棘海星Echiaster luzohicus。春季棘皮动物种类最多,棘皮动物栖息密度呈现出春夏高、秋冬低的规律。不同水深区域棘皮动物种类组成大致相同,深水区棘皮动物栖息密度高于浅水区,但差异不显著。全年棘皮动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2±0.10、2.5±0.12和0.66±0.040。对比研究表明,蜈支洲岛海域棘皮动物种类远多于三亚其他海域,但稍低于南海岛礁(如渚碧礁)海域。根据Shannon-Wiener指数分级评价标准,蜈支洲岛海域棘皮动物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5,介于2与3之间,属于轻度的人为干扰。综上所述,蜈支洲岛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皮动物 群落特征 多样性 珊瑚岛礁
下载PDF
储藏条件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及其茶汤饮用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张霞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160-163,共4页
将普洱茶储藏于不同温度和湿度梯度下,研究储藏过程中主要理化成分、菌落总数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水浸出物和氨基酸含量呈减少趋势;茶多酚含量和菌落总数都是先增加,储藏15 d左右又逐渐减少;可溶性糖含... 将普洱茶储藏于不同温度和湿度梯度下,研究储藏过程中主要理化成分、菌落总数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水浸出物和氨基酸含量呈减少趋势;茶多酚含量和菌落总数都是先增加,储藏15 d左右又逐渐减少;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亚硝酸盐含量呈缓慢增加的趋势,总体变化较小,一直低于国标GB/T 5749—2006可允许的最低标准(≤1μg/m L);储藏20 d时普洱茶微生物种群数量达到9.11×1010CFU/L,远远超出国家标准,35%潮水量,25℃温度环境下增加最快。综合评价认为,普洱茶自身含水量高,储藏环境温度过高,长时间储藏会增加普洱茶饮用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游离氨基酸 茶多酚 可溶性糖 亚硝酸盐 菌落总数
下载PDF
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夯实共同富裕基石——宜都金萱蔬菜专业合作社成长纪实
3
作者 张鹏 刘启梅 +6 位作者 高波 吴湖龙 王帅玲 杜永军 李方华 《长江蔬菜》 2024年第3期67-69,共3页
宜都金萱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目前以辣椒为主导产业。近年来,合作社通过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搭建辣椒种植、销售、服务、辐射为一体的发展平台,做强做大辣椒致富产业,以产业融合夯实群众共同富裕基石。
关键词 宜都金萱蔬菜专业合作社 辣椒 特色优势产业
下载PDF
基于欧标体系的茶树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探讨
4
作者 吴湖龙 +2 位作者 王帅玲 张鹏 金爱华 《湖北植保》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宜都市茶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合中欧茶叶农残限量标准比对分析,为“欧标基地建设”探索出“12345”(综合防控一年历、预防为主两关键、生态调控三举措、技术集成四诱杀、减量增效五注意)的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本文通过分析宜都市茶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合中欧茶叶农残限量标准比对分析,为“欧标基地建设”探索出“12345”(综合防控一年历、预防为主两关键、生态调控三举措、技术集成四诱杀、减量增效五注意)的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以期为保证欧标基地建设、促进茶产业发展提供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宜都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病虫害 欧标体系 综合防控 宜都市
下载PDF
黑海参(Holothuria atra)对环境沉积物的摄食选择及消化系统功能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薛英楼 高菲 +3 位作者 许强 王爱民 孙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0-1079,共10页
黑海参(Holothuria atra)是热带珊瑚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的代表种类之一,其摄食活动对珊瑚礁生境底质有机物的循环再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三亚蜈支洲岛典型热带珊瑚礁海域野生黑海参的沉积物选择特征及其触手和消化系统结构功... 黑海参(Holothuria atra)是热带珊瑚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的代表种类之一,其摄食活动对珊瑚礁生境底质有机物的循环再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三亚蜈支洲岛典型热带珊瑚礁海域野生黑海参的沉积物选择特征及其触手和消化系统结构功能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黑海参摄取的沉积物颗粒相对较粗,其中粒径>0.25mm部分占到了总重量的96.67%。触手上3 6个乳突形成乳突簇[直径(283.00±40.94)μm],适宜摄取大颗粒沉积物。黑海参胃内含物有机物含量显著高于环境沉积物,证实其对有机物含量的选择性;粒径>0.25mm部分有机物含量占摄入总有机物量的75%,与环境沉积物中相同粒度的有机物总量占比接近(76%),表明黑海参选择的沉积物粒径范围有效保证了其高效摄入有机质。黑海参前肠的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胰蛋白酶活性最高,同时绝大部分的有机质(98.33%)在前肠被吸收。组织学定量分析表明,黑海参前肠黏膜层厚度最大,占总厚度的56.33%,这与其高效吸收有机质的功能相适应;后肠的肠壁总厚度和黏膜下层、肌层厚度均显著高于前肠和中肠,表明其具有相对更好的弹性和收缩能力,适合于大颗粒有机质的高效输送与排出。研究结果证实,黑海参摄食器官和消化道独特的结构与功能保证了其在珊瑚砂粗颗粒生境中高效摄取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海参 珊瑚礁生境 摄食选择 消化系统 结构功能适应性
下载PDF
宜都市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被引量:2
6
作者 乔羽 李叙斌 +2 位作者 蔡永喜 廖勇 《湖北植保》 2022年第5期78-79,84,共3页
发展优质水稻是宜都市重要的方向,本文详述了宜都市优质水稻的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列举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总结了宜都市在优质水稻提升产量和品质方面的经验,以期为水稻的高产优质提供技术参考,促进宜都市农业综合发展。
关键词 优质水稻 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银杏·鱼藤酮对柑橘红蜘蛛的田间防效试验
7
作者 乔羽 高波 +1 位作者 吴湖龙 《湖北植保》 2022年第3期39-42,共4页
为了给柑橘红蜘蛛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试验了23%银杏果提取物可溶液剂单剂、11.5%银杏·鱼藤酮可溶液剂复配剂不同用药剂量及0.5%苦参碱水剂对柑橘红蜘蛛秋季发生期一次用药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11.5%银杏·鱼藤酮可溶液... 为了给柑橘红蜘蛛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试验了23%银杏果提取物可溶液剂单剂、11.5%银杏·鱼藤酮可溶液剂复配剂不同用药剂量及0.5%苦参碱水剂对柑橘红蜘蛛秋季发生期一次用药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11.5%银杏·鱼藤酮可溶液剂,不同用药剂量(500倍液、800倍液)对柑橘红蜘蛛成螨及卵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3%银杏果提取物可溶液剂对柑橘红蜘蛛成螨及卵的防治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红蜘蛛 银杏·鱼藤酮 银杏果提取物
下载PDF
热带珊瑚礁区红腹海参及绿刺参食物来源分析--脂肪酸标志法
8
作者 吴沛霖 +3 位作者 马文刚 高菲 王爱民 许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8-68,共11页
沉积食性海参通过大量摄取沉积物在热带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但其食物来源组成尚不清楚。本文研究了海南三亚近岸典型珊瑚礁海域红腹海参(Holothuria edulis)及绿刺参(Stichopus chloronotus)脂肪酸组成,利用脂肪酸标志... 沉积食性海参通过大量摄取沉积物在热带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但其食物来源组成尚不清楚。本文研究了海南三亚近岸典型珊瑚礁海域红腹海参(Holothuria edulis)及绿刺参(Stichopus chloronotus)脂肪酸组成,利用脂肪酸标志法探讨了夏季和冬季两种海参的食物来源异同。结果表明,红腹海参与绿刺参的脂肪酸组成存在显著种间和季节差异。7月份时,鞭毛藻及原生动物是绿刺参的重要食物来源,而12月份绿刺参的食物来源较为广泛,涵盖鞭毛藻及原生动物、异养细菌、褐藻和红藻等。红腹海参7月份的主要食物来源包括褐藻和红藻等,12月份异养细菌和绿藻在红腹海参的食物组成中比例相对较高。研究结果可为揭示红腹海参及绿刺参摄食活动的生态功能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海参 绿刺参 脂肪酸标志 食物来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