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务热线驱动的超大城市社会治理创新——以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为例 被引量:65
1
作者 孟天广 黄种 张小劲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64,共13页
超大城市往往面临着场景复杂、服务低效和沟通不畅等治理难题,以政务热线为关键联结的数据治理范式如何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优化公共服务水平?本文以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为例,系统阐释政务热线系统如何赋能社会治理、驱动政... 超大城市往往面临着场景复杂、服务低效和沟通不畅等治理难题,以政务热线为关键联结的数据治理范式如何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优化公共服务水平?本文以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为例,系统阐释政务热线系统如何赋能社会治理、驱动政府治理变革的实践和理论问题。本文提出了政务数据资源的类型学区分,认为政务热线具有重要的数据价值和独特的数据特征,以政务热线为代表的数据治理范式正在驱动治理能力、治理理念的提升和创新,进而丰富了政府的治理工具。在以政务热线系统为代表的数据治理范式的驱动下,超大城市政府的宏观感知、决策辅助、精准施策和诊断评估的能力会得到强化。此外,在数据治理驱动下,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模式将会经历从理念驱动、危机应对到问题导向的治理理念变化。概言之,本文系统阐述了数据治理如何驱动城市治理能力,进而驱动城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对于智能化社会治理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政务热线 接诉即办 数据治理 治理能力
原文传递
突发公共危机中的政府信息公开与危机应对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种 孟天广 《电子政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74,共12页
信息公开措施是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正确、重要且有效的应对策略。利用疫情期间开展的“数字技术与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问卷调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政府信息公开的层级结构及传播渠道两个维度出发,探讨中央与地方政府信... 信息公开措施是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正确、重要且有效的应对策略。利用疫情期间开展的“数字技术与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问卷调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政府信息公开的层级结构及传播渠道两个维度出发,探讨中央与地方政府信息公开以及不同的媒体传播渠道对于公众危机应对的情绪和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政府信息公开以及接触更多官方媒体信息提高了公众的信息需求,但是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却降低公众的信息需要;政府的信息公开有效降低公众的风险焦虑,进而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政府信息公开切实提高公众对政府危机应对的满意度,接触更多官方媒体会大幅提升公众对于中央政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危机 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治理 传播渠道
原文传递
灾难政治学:灾难治理及其异质性效应 被引量:5
3
作者 黄种 孟天广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64,178,共12页
随着人类社会迈入风险社会,国家和社会面临的人为或自然原因的灾难日益增加。然而,相似的灾难在不同国家和社会却会带来不同后果。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灾难治理的异质性结果?一般而言,灾难治理的异质性效应受到国家能力、国家社会关系... 随着人类社会迈入风险社会,国家和社会面临的人为或自然原因的灾难日益增加。然而,相似的灾难在不同国家和社会却会带来不同后果。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灾难治理的异质性结果?一般而言,灾难治理的异质性效应受到国家能力、国家社会关系和政府质量的影响。其中,在国家能力维度,国家的汲取能力、强制能力和再分配能力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灾难治理水平;在国家社会关系维度,社会自治和社会融洽有助于增强整体灾难应对能力和避免极端后果;在政府质量维度,应急管理和信息公开的制度运行对于灾难应对发挥关键作用。基于国家能力和国家社会关系两个维度,可以构建灾难治理异质性效应的类型学分析框架,将灾难治理的政治效应进一步区分为支持增强型、社会弥合型、制度重构型和秩序动荡型。灾难政治学既为灾难研究提供理论视角,也为现实世界中政府与社会有效应对灾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政治学 国家能力 国家社会关系 政府质量 风险社会
原文传递
政党竞争、反腐败与政治信任:基于东亚四国的比较分析(2006~2014) 被引量:5
4
作者 韩冬临 黄种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在东亚竞争性选举的政体中,反对党往往在执政以后通过"反腐"来打击之前的执政党,从而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文章基于东亚晴雨表的社会调查,从比较的视野分析这类"反腐败"与公众的政治信任的关系。基于韩国、蒙古、... 在东亚竞争性选举的政体中,反对党往往在执政以后通过"反腐"来打击之前的执政党,从而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文章基于东亚晴雨表的社会调查,从比较的视野分析这类"反腐败"与公众的政治信任的关系。基于韩国、蒙古、泰国和菲律宾四个国家的案例分析,文章认为在竞争性的选举体制中,政党竞争导致的"反腐败"能够有效提升公众的政治信任,特别是普遍信任,以及特定信任中对政府首脑的信任。同时,"反腐败"对公众政治信任的效应在不同国家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取决于"反腐败"自身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败 政治信任 东亚晴雨表 政党竞争
原文传递
双向赋予:代表身份与党政干部行为的相互激励分析
5
作者 孟天广 黄种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3年第1期121-137,共17页
代表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制度,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了代表机构及代表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然而,学界关于代表身份如何影响我国干部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研究较少。我国政治制度中有人民代表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等多种代表制度,其... 代表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制度,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了代表机构及代表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然而,学界关于代表身份如何影响我国干部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研究较少。我国政治制度中有人民代表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等多种代表制度,其中具有代表身份的党政干部占一定比例。因此,代表身份与干部行为的关系就成为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命题。本文提出“双向赋予”理论以理解代表制度的治理意涵,这一制度安排既赋能代表制度,又赋责党政机关,发挥着强化干部人民观、促进政民互动和优化议程设置的政治功能。笔者对全国范围内1604名地方干部开展问卷调查,并使用熵平衡法分析担任代表职务后党政干部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变化,发现拥有代表身份的党政干部在政治态度上具有更加坚定的人民观和先锋队意识,认为自身代表人民群众利益;在政治行为上扎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同时兼顾人民群众诉求和上级安排,积极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在决策动议和方案选择中会更多考虑民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代表 代表身份 政治态度 政治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