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功率微波对人正常及脂多糖诱导的牙周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谢文泵 庄文捷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8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微波辐照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运用微波理疗仪(输出功率调节为14 W)以连续波、垂直极化照射方式对人牙周膜细胞行微波辐射(频率2 450 MHz),24、48 h后MTS法检测人牙周膜细胞(h PDLCs)增殖效应。结果:微波辐照对健康... 目的:探讨微波辐照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运用微波理疗仪(输出功率调节为14 W)以连续波、垂直极化照射方式对人牙周膜细胞行微波辐射(频率2 450 MHz),24、48 h后MTS法检测人牙周膜细胞(h PDLCs)增殖效应。结果:微波辐照对健康h PDLCs增殖效应影响,微波照射24、48 h后,照射40 s组,实验组中吸光度值(OD值)低于对照组(P<0.01);微波辐照对炎症h PDLCs增殖效应影响,微波照射24、48 h后,照射10、20、40 s组,实验组中吸光度值(OD值)都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长时间(40 s)低功率微波辐照健康人牙周膜细胞能明显抑制正常牙周膜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低功率微波照射10、20、40 s对炎性的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着微波辐射强度的增高对其增殖抑制率也愈大,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低功率微波照射时间为10~20 s时能抑制炎症人牙周膜细胞过度增殖,又不影响人健康牙周膜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功率微波 牙周膜细胞 内毒素脂多糖 细胞活力测定 增殖效应
下载PDF
对比探究两种微种植支抗方法拔牙矫治的疗效
2
作者 王志强 《中外医疗》 2022年第34期81-85,共5页
目的对比探究两种微种植支抗方法拔牙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泉州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6例拔牙矫治性骨性混合型上颌前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上颌磨牙区微种植钉可植入高度分别将23例... 目的对比探究两种微种植支抗方法拔牙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泉州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6例拔牙矫治性骨性混合型上颌前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上颌磨牙区微种植钉可植入高度分别将23例低位植入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3例高位植入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矫治效果监测数据及咀嚼效率。结果经过矫治,观察组上下颌基骨相对于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ANB)为(3.02±0.76)°,小于对照组的(3.74±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2,P=0.003),观察组上颌基骨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SNA)为(83.43±1.25)°,大于对照组的(82.5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9,P=0.026);两组上颌中切牙切缘至SP平面的垂直距离(U1-SP)小于矫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矫治前后上颌第一磨牙颊沟点至SP平面的垂直距离(U6-S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至腭平面的垂直距离(U6-PP)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颌中切牙微笑露龈距离(Stms-1)均小于矫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矫治,两组咀嚼效率高于矫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咀嚼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种植支抗方法均能够矫治骨性混合型上颌前突、改善咀嚼功能,其中低位植入在促进上前牙内收、改建上颌骨方面作用较显著,高位植入有助于获得较多的后牙压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支抗 高位植入 拔牙矫治性骨性混合型上颌前突
下载PDF
微创环切术及单牙位常规翻瓣种植对口腔种植效果及病人疼痛程度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郑晓斌 《健康之路》 2018年第3期120-120,共1页
目的:探究微创环切术及单牙位常规翻瓣种植对口腔种植效果及病人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及进行单牙种植修复的86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及微创组,分别进行常规翻瓣种植术及微创环切术,比较患者术后骨... 目的:探究微创环切术及单牙位常规翻瓣种植对口腔种植效果及病人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及进行单牙种植修复的86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及微创组,分别进行常规翻瓣种植术及微创环切术,比较患者术后骨吸收量、牙龈乳头高度、美学效果及患者术后疼痛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骨吸收量无明显差异,微创组患者牙龈乳头高度评分及美学效果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且微创组疼痛时间为(0.64±1.26)d,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72±0.41)d(P<0.05)。结论:采用微创环切术进行口腔种植,能够有效提高种植效果,并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环切术 单牙位常规翻瓣种植 口腔种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