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学术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69
1
作者 张清华 张新颖 +8 位作者 曹卫东 张新颖 陈晓明 程光炜 林建法 张柠 梁振华 欧阳江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2-114,共23页
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们,非常感谢大家冒着酷暑来北师大参加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研讨会,这个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和复旦大学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合作举办... 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们,非常感谢大家冒着酷暑来北师大参加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研讨会,这个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和复旦大学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合作举办。决定要开《第七天》的研讨会,是与各位商量了的,因为小说问世以后反响十分强烈,有激赏,有谨慎的肯定,也有尖锐的批评。无论是肯定还是批评,都说明读者对于中国文学的关注度非常之高,对于余华的关注度非常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学术研讨会 余华 北京师范大学 纪要 大学教授 文学创作 复旦大学
下载PDF
卡夫卡的弦外之音——论卡夫卡的叙事风格 被引量:15
2
作者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9-65,共7页
卡夫卡的弦外之音———论卡夫卡的叙事风格黄燎宇若要开启门户紧闭的卡夫卡作品,到底需要一把钥匙还是一串钥匙?那钥匙是丢了,还是压根儿就不存在?①我们则认为,卡夫卡的神秘首先来自其独特的写作方式。他的神秘在于他那清晰、平... 卡夫卡的弦外之音———论卡夫卡的叙事风格黄燎宇若要开启门户紧闭的卡夫卡作品,到底需要一把钥匙还是一串钥匙?那钥匙是丢了,还是压根儿就不存在?①我们则认为,卡夫卡的神秘首先来自其独特的写作方式。他的神秘在于他那清晰、平静而单调的叙述总是夹带一种惊心动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弦外之音 深层心理学 《变形记》 主人公 《俄狄浦斯王》 戏剧反讽 弗洛伊德 柏格森 叔本华
原文传递
《魔山》:一部启蒙启示录 被引量:6
3
作者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66,共12页
《魔山》艺术地刻画了一场现代思想大碰撞,其中启蒙与浪漫的碰撞尤为惹眼。二者的碰撞一面揭示了德意志文化与重理性、反宗教、致力于社会变革的启蒙文化的诸多不兼容,一面又反映了牢牢植根于德意志浪漫文化的托马斯·曼面对启蒙和... 《魔山》艺术地刻画了一场现代思想大碰撞,其中启蒙与浪漫的碰撞尤为惹眼。二者的碰撞一面揭示了德意志文化与重理性、反宗教、致力于社会变革的启蒙文化的诸多不兼容,一面又反映了牢牢植根于德意志浪漫文化的托马斯·曼面对启蒙和浪漫所产生的矛盾心态。《魔山》所展示的德国化和浪漫化的启蒙批判给读者留下两个悬念:第一,能否把德意志文化纳入欧洲启蒙传统?第二,像托马斯·曼这样的艺术家究竟能否克服横亘在"心"和"脑"、审美和道德之间的那道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浪漫 德国 音乐 辩证法
原文传递
《布登勃洛克一家》:市民阶级的心灵史 被引量:5
4
作者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2-89,共8页
本文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论述:第一,为什么说市民概念是妨碍外国读者进入托马斯·曼艺术世界的一道概念屏障;第二,《布登勃洛克一家》如何反映托马斯·曼的市民阶级意识;第三,如果说《布登勃洛克一家》是市民阶级的一段心灵史... 本文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论述:第一,为什么说市民概念是妨碍外国读者进入托马斯·曼艺术世界的一道概念屏障;第二,《布登勃洛克一家》如何反映托马斯·曼的市民阶级意识;第三,如果说《布登勃洛克一家》是市民阶级的一段心灵史,那么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文章最后指出,《布登勃洛克一家》的思想架构并非托马斯·曼的首创,但它证明托马斯·曼是一个善于把烂熟的思想果实酸成艺术美酒的天才,这部小说也有助于读者炼就出一道透视家族兴衰的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登勃洛克一家》 市民阶级 城市贵族 长篇小说 托马斯·曼 意大利 主题思想
原文传递
传奇人物克洛卜施托克和他的文化构建——以赫尔曼三部曲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克洛卜施托克是近代德国第一个写出引发广泛轰动效应的作品的传奇人物,也是第一个名扬海外的德国作家。他的作品既讴歌自然和情感,也讴歌上帝与祖国。在他的心中,宗教虔诚和爱国热情不分轩轾。他带着强烈民族情感创作的赫尔曼戏剧三部... 克洛卜施托克是近代德国第一个写出引发广泛轰动效应的作品的传奇人物,也是第一个名扬海外的德国作家。他的作品既讴歌自然和情感,也讴歌上帝与祖国。在他的心中,宗教虔诚和爱国热情不分轩轾。他带着强烈民族情感创作的赫尔曼戏剧三部曲不仅把日耳曼时代的抗罗英雄赫尔曼变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而且通过赫尔曼其人其事描绘了他所理解、所想象的古代日耳曼人的政治和文化现实。三部曲所进行的文化构建,不仅旨在推翻日耳曼野蛮论,而且力图创造一个与希腊神话媲美的北欧神话世界。由此,克洛卜施托克成为“北方文艺复兴”的一个主要推手,他让盛行“南风”的18世纪德国文坛刮起一阵“北风”。作为一个尝试讲好德国故事的作家,克洛卜施托克是一个承上启下、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他一面继承了德国人文主义者的文化抗罗传统,一面为兴盛于19世纪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和德意志国粹热开了先河,德意志国粹派意欲构建欧洲文明的第三极,也就是与两希文化即希腊传统和希伯来-基督教传统比肩而立的日耳曼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洛卜施托克 赫尔曼战役 文化构建 古代日耳曼文化 第三极
下载PDF
瓦肯罗德与艺术问题 被引量:5
6
作者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6-103,共8页
本文旨在探讨德国浪漫派先驱瓦肯罗德的思想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瓦肯罗德最大的心愿 ,就是让世人意识到艺术是何等的神秘与神圣 ,为此他不惜诉诸古老的灵感神赋论。就他所处的时代而言 ,把灵感归功于神是逆潮流而动的 ,把艺术等同灵感 ... 本文旨在探讨德国浪漫派先驱瓦肯罗德的思想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瓦肯罗德最大的心愿 ,就是让世人意识到艺术是何等的神秘与神圣 ,为此他不惜诉诸古老的灵感神赋论。就他所处的时代而言 ,把灵感归功于神是逆潮流而动的 ,把艺术等同灵感 ,则是典型的浪漫思维。此外 ,瓦肯罗德堪称艺术家小说的鼻祖。由于约瑟夫·贝格林格这一形象 ,艺术家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滥觞于近代欧洲的艺术家问题 ,是“艺术自律”的理想与经世致用的社会主潮碰撞的结果 ,它常常表现为父子冲突或是艺术家的灵魂分裂。此外 ,在瓦肯罗德笔下 ,艺术家问题是同音乐紧密相连的。他在把音乐当作捍卫“艺术自律”的武器的同时 ,又做了深刻的反省 ,发现真正的“艺术自律”既不可能也不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自律 父子冲突 德国浪漫派 赋论 滥觞 主潮 灵感 艺术家 音乐 神秘
原文传递
艺术家,什么东西?!──评托马斯·曼的两篇艺术家小说 被引量:4
7
作者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2-61,共10页
艺术家,什么东西?!──评托马斯·曼的两篇艺术家小说黄燎宇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艺术家小说,顾名思义,就是描写艺术家的小说。如果说小说旨在刻划人生,刻划灵魂,那么,艺术家小说就专事刻划艺术家的人生和艺术家的灵魂,它... 艺术家,什么东西?!──评托马斯·曼的两篇艺术家小说黄燎宇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艺术家小说,顾名思义,就是描写艺术家的小说。如果说小说旨在刻划人生,刻划灵魂,那么,艺术家小说就专事刻划艺术家的人生和艺术家的灵魂,它是艺术家的文学自画像。这种小说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曼 艺术家小说 瓦格纳 同性恋 叔本华 音乐 勃洛克 斯堪的纳维亚 主人公 唯美主义者
原文传递
进化的挽歌与颂歌——评《布登勃洛克一家》 被引量:3
8
作者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3-69,共7页
进化的挽歌与颂歌——评《布登勃洛克一家》黄燎宇1901年,26岁的托马斯·曼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并立刻引起轰动。这部小说使托马斯·曼最终在文坛上站稳了脚跟,奠定了他的大作家声誉。1929年托... 进化的挽歌与颂歌——评《布登勃洛克一家》黄燎宇1901年,26岁的托马斯·曼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并立刻引起轰动。这部小说使托马斯·曼最终在文坛上站稳了脚跟,奠定了他的大作家声誉。1929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布登勃洛克一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曼 勃洛克 克里斯蒂 叔本华哲学 家族 “看客” 长篇小说 《红楼梦》 艺术家 挽歌
原文传递
尴尬人做尴尬事──批评家的批评 被引量:3
9
作者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5-68,共4页
尴尬人做尴尬事──批评家的批评黄燎宇越来越多的人在写批评的批评,或者叫元批评。这是可喜的现象,说明批评家们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自知之明。美中不足的是,批评家们过于“就事论事”,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人的问题”。人们往往侈... 尴尬人做尴尬事──批评家的批评黄燎宇越来越多的人在写批评的批评,或者叫元批评。这是可喜的现象,说明批评家们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自知之明。美中不足的是,批评家们过于“就事论事”,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人的问题”。人们往往侈谈批评策略,批评话语等等,却闭口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家们 作家型 兰尼斯 文学批评 批评话语 海德格尔 文学作品 创造性 弗洛伊德 批评活动
原文传递
60年来中国的托马斯·曼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4年第4期103-111,共9页
受中国社会政治大气候的影响,60年来中国的托马斯·曼接受史也可以顺理成章地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我们先谈1949年至1979年的情况。
关键词 托马斯 中国 1949年 社会政治 接受史
下载PDF
试论《魔山》中的纳弗塔 被引量:1
11
作者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4-60,共7页
长篇小说《魔山》(1924)是托马斯·曼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汉斯·卡斯托普在一家山顶疗养院的经历。在这7年中,他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经历了不少稀奇古怪的事情,对诸种体验进行了紧张的思索。正因如此,小说蕴... 长篇小说《魔山》(1924)是托马斯·曼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汉斯·卡斯托普在一家山顶疗养院的经历。在这7年中,他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经历了不少稀奇古怪的事情,对诸种体验进行了紧张的思索。正因如此,小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容,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但是,《魔山》在问世之际却引起了轩然大波,批评界对它的态度截然对立。一方是心悦诚服的赞赏,一方是咬牙切齿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托马斯 正因如此 哲学内容 疗养院 作品 理性主义 非理性 人道主义 艺术形象
原文传递
从《绿蒂在魏玛》看托马斯·曼的文学观 被引量:1
12
作者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3-59,共7页
关键词 托马斯·曼 夏绿蒂 凯斯特纳 艺术家小说 《少年维特的烦恼》 魏玛 长篇小说 奥古斯特 文学家 “蒙太奇”
原文传递
一部载入史册的疗养院小说——从《魔山》看历史书记官托马斯·曼 被引量:2
13
作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共9页
在欧美风靡近百年的肺病疗养院也许是人类最荒诞的医学发明之一,长篇小说《魔山》则为肺病疗养院留下一幅耐人寻味的文学素描。小说不仅记录了疗养院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一部疗养院大全,而且对袖珍痰盂、X光体检、心理分析这类医学领域... 在欧美风靡近百年的肺病疗养院也许是人类最荒诞的医学发明之一,长篇小说《魔山》则为肺病疗养院留下一幅耐人寻味的文学素描。小说不仅记录了疗养院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一部疗养院大全,而且对袖珍痰盂、X光体检、心理分析这类医学领域的新生事物进行了饶有兴味、别具一格的描写。托马斯·曼通过语言创造记录历史、反思历史、批判历史,实现了科学、历史、文学的三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山》 疗养院小说 袖珍痰盂 X光体检 心理分析
下载PDF
《魔山》是怎样一本书
14
作者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83-85,共3页
《魔山》是怎样一本书黄燎宇发表于1924年的《魔山》,是托马斯·曼的长篇杰作。《魔山》的主人公汉斯·卡斯托普是一个刚刚完成工程师学业的年轻人。他从汉堡来到瑞士达沃斯山顶疗养院探望表兄,计划停留三周,然后去汉堡... 《魔山》是怎样一本书黄燎宇发表于1924年的《魔山》,是托马斯·曼的长篇杰作。《魔山》的主人公汉斯·卡斯托普是一个刚刚完成工程师学业的年轻人。他从汉堡来到瑞士达沃斯山顶疗养院探望表兄,计划停留三周,然后去汉堡的一家船坞厂工作。可是,他在疗养院一住就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山》 托马斯·曼 疗养院 反讽 叙述者 小说 理性主义 浪漫主义精神 启蒙主义 怀疑主义
原文传递
《批评家之死》风波 被引量:1
15
作者 《外国文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6-19,共4页
2002年德国文坛最重要的事件无疑是马丁·瓦尔泽的长篇新作《批评家之死》所引起的风波。5月29日,德国首屈一指的日报《法兰克福汇报》发表了该报文艺部主任弗兰克·席尔马赫致马丁·瓦尔泽的公开信,宣布他们不会提前连... 2002年德国文坛最重要的事件无疑是马丁·瓦尔泽的长篇新作《批评家之死》所引起的风波。5月29日,德国首屈一指的日报《法兰克福汇报》发表了该报文艺部主任弗兰克·席尔马赫致马丁·瓦尔泽的公开信,宣布他们不会提前连载《批评家之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家之死》 马丁·瓦尔泽 长篇小说 人性精神 德国
原文传递
从文化崛起到文化诱惑——对德国浪漫文化的再思考
16
作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16,共8页
在18、19世纪,当英、法两国进行霍布斯鲍姆所说的双元革命的时候,德国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文化革命。德国人由此在文学、音乐、哲学领域强势崛起,从文化后发民族变成了文化领先民族。被冠以“古典”之名的德国文学、德国音乐、德国哲学... 在18、19世纪,当英、法两国进行霍布斯鲍姆所说的双元革命的时候,德国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文化革命。德国人由此在文学、音乐、哲学领域强势崛起,从文化后发民族变成了文化领先民族。被冠以“古典”之名的德国文学、德国音乐、德国哲学,不仅是三座令人景仰的“文化珠峰”,而且富有浪漫色彩、浪漫元素。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浪漫精神给德国文化和德意志民族性格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人们甚至追问这是否就是导致德国历史发展偏离西方启蒙“正轨”的原因。正因如此,当今德国学界面对德国的古典或者说浪漫文化遗产的时候不可避免要陷入某种纠结,其民族叙事随之变得十分曲折、含蓄而且巧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革命 古典 浪漫 启蒙 民族叙事
下载PDF
从文化崛起到文化诱惑--对德国浪漫文化的再思考
17
作者 《新华文摘》 2021年第23期101-103,共3页
从1750年到1850年的一百年,是决定现代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年。在此期间,欧洲发生了霍布斯鲍姆所说的双元革命,即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的政治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终于19世纪40年代。法国大革命始于1789年,终于1799年,... 从1750年到1850年的一百年,是决定现代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年。在此期间,欧洲发生了霍布斯鲍姆所说的双元革命,即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的政治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终于19世纪40年代。法国大革命始于1789年,终于1799年,但如果算上为法国大革命做思想铺垫的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拿破仑战争和七月革命,法国的政治革命可谓轰轰烈烈搞了一百年。这双元革命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历史事件,因为它决定了世界历史的方向和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布斯鲍姆 拿破仑战争 法国大革命 人类历史进程 七月革命 文化崛起 双元 工业革命
原文传递
如何翻译谐音
18
作者 《德语学习》 2007年第1期45-48,共4页
关键词 谐音 翻译 语言艺术家 文字游戏 文学家 杂技 中文 汉学家 德语
原文传递
尴尬人做尴尬事——批评家的批评
19
作者 《南方文坛》 1998年第3期9-11,共3页
越来越多的人在写批评的批评,或者叫元批评。这是可喜的现象,说明批评家们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自知之明。美中不足的是,批评家们过于“就事论事”,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人的问题”。人们往往侈谈批评策略,批评话语等等,却闭口不谈批评家... 越来越多的人在写批评的批评,或者叫元批评。这是可喜的现象,说明批评家们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自知之明。美中不足的是,批评家们过于“就事论事”,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人的问题”。人们往往侈谈批评策略,批评话语等等,却闭口不谈批评家。依我看,批评的批评不等于批评家的批评,不区分批评主体的元批评,多半是笔糊涂帐。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范畴给批评家归类,比如有人就总结出作家型,编辑型,学者型,职业型,自由型五大类。可是,如果我讨论批评与文学的关系,就有必要把批评家们简化为作家型与非作家型两大类。非作家型批评家以批评为生,以批评为本,以批评为乐,在他们这里,批评与文学的关系才成为一个有趣而敏感的话题。本文所议论的,正是这类批评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家们 作家型 郜元宝 兰尼斯 批评话语 海德格尔 文学批评 批评的批评 文学作品 元批评
原文传递
越老越红的辣椒运:马丁·瓦尔泽 被引量:1
20
作者 《人民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4-170,共7页
在当代德国文坛,恐怕很难找出比马丁·瓦尔泽更有观赏价值、更有讨论和思考价值的作家。现年八十二岁的瓦尔泽是德国文坛的一棵常青树,一个交上越老越红辣椒运的文学老人:七老八旬的他,依然年年出书,几乎全是好看又好卖的书。... 在当代德国文坛,恐怕很难找出比马丁·瓦尔泽更有观赏价值、更有讨论和思考价值的作家。现年八十二岁的瓦尔泽是德国文坛的一棵常青树,一个交上越老越红辣椒运的文学老人:七老八旬的他,依然年年出书,几乎全是好看又好卖的书。而且,他是德国文坛和德国社会的风云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辣椒 马丁 观赏价值 风云人物 德国 文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