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 被引量:79
1
作者 陈洁 +10 位作者 程茜 志华 楼金玕 舒赛男 王宝西 王文建 武庆斌 张琳 郑跃杰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90,共10页
随着人体共生菌群(commensal microbiota)及其基因组的总和一人体微生物组(microbiome)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益生菌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益生菌是指给予一定数量的、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 随着人体共生菌群(commensal microbiota)及其基因组的总和一人体微生物组(microbiome)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益生菌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益生菌是指给予一定数量的、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益生菌作为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世界上许多组织和国家制定了益生菌循证评价和推荐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循证指南 儿童
原文传递
胃肠激素与胃肠道功能及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79
2
作者 王欢 刘梅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5期2735-2738,共4页
消化器官的功能除受神经调节外,还受胃肠激素的调节;胃肠激素的调节是神经调节的重要补充,对某些消化器官的活动的调节甚至起主导作用。目前为止,已发现了60多种胃肠激素,对胃肠激素的研究也迅速发展。大量的实验证明,部分分泌异常的胃... 消化器官的功能除受神经调节外,还受胃肠激素的调节;胃肠激素的调节是神经调节的重要补充,对某些消化器官的活动的调节甚至起主导作用。目前为止,已发现了60多种胃肠激素,对胃肠激素的研究也迅速发展。大量的实验证明,部分分泌异常的胃肠激素与胃肠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有着密切的联系。该文就几种主要的胃肠激素对胃肠道功能作用的新发现及其与常见的胃肠道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激素 胃肠道功能 胃肠道疾病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与西替利嗪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效果、肺功能及安全性 被引量:75
3
作者 丁臻博 鲁萍 +3 位作者 赵亚玲 罗艳 段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86-90,共5页
目的分析应用孟鲁司特与西替利嗪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哮喘效果、安全性及肺功能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 目的分析应用孟鲁司特与西替利嗪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哮喘效果、安全性及肺功能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吸入布地奈德等常规治疗,研究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与西替利嗪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肺功能及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研究组治疗后FEV1pred(89.00±5.27)%、FEV1/FVC(89.24±6.28)%与PEFpred(86.17±5.22)%指标高于对照组FEV1pred(84.00±5.26)%、FEV1/FVC(85.96±6.17)%与PEFpred(82.86±4.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使用在布地奈德基础上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可改善患儿肺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钠 西替利嗪 布地奈德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临床效果 肺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儿童炎症性肠病诊断规范共识意见 被引量:61
4
作者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消化学组儿童炎症性肠病协作组 陈洁 +23 位作者 许春娣 志华 龚四堂 董梅 孙梅 叶礼燕 王宝西 王琳琳 徐樨巍 江米足 杨文澜 朱朝敏 游洁玉 武庆斌 蒋丽蓉 李在玲 邵彩虹 张艳玲 徐晓华 刘凤林 毛萌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指原因不明的一组非特异性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未定型结肠炎(indeterminate colitis,IC)。UC...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指原因不明的一组非特异性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未定型结肠炎(indeterminate colitis,IC)。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大多从远端结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可累及全结肠甚至末端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腹泻、黏液血便、腹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共识意见 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非特异性 肠道炎症性疾病 诊断 儿童 原因不明
原文传递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预防肺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50
5
作者 郑跃杰 +5 位作者 毛志芹 武庆斌 刘纯义 志华 万朝敏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32-736,共5页
目的评价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预防肺炎住院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心分层区组随机、空白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纳入380例年龄3个月-3岁、因肺炎于2011年4—12月期间全国7家三级医院住... 目的评价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预防肺炎住院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心分层区组随机、空白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纳入380例年龄3个月-3岁、因肺炎于2011年4—12月期间全国7家三级医院住院患儿。372例完成研究,其中对照组179例接受常规抗生素治疗,试验组193例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2袋/次,2次/d;日摄入活菌量5×10^9CFU/d,连续服用7d)。每日观察记录大便次数,根据Bristol粪便评估量表评价粪便性状,统计腹泻发生率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可比性好(P〉0.05),入组前及人组以后抗生素使用种类、途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7d内试验组AAD发生率为7.8%(13/193),对照组为16.8%(30/1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发生AAD的风险下降了53.6%(RR=0.419,95%CI 0.217~0.808;P=0.008);治疗组AAD发生时间分布较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8);观察期间未见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可有效降低肺炎住院患儿发生AAD的风险,未发现其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益菌种 儿童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原文传递
过敏性紫癜患儿Th17、Treg细胞及IL-17、IL-23水平的测定 被引量:36
6
作者 张婷婷 吉晓菲 +5 位作者 李少遊 赵波 段江 熊晶晶 刘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01-1804,1814,共5页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Th17、Treg细胞及IL-17、IL-23水平变化,以便更好地认识HSP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为HSP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HSP患儿65例和...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Th17、Treg细胞及IL-17、IL-23水平变化,以便更好地认识HSP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为HSP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HSP患儿65例和健康对照组儿童30例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其血浆中IL-17、IL-23水平。结果:HSP急性期组Th17、Th17/Treg细胞及IL-17、IL-23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恢复期组较急性期组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SP急性期组Treg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组较急性期组升高(P<0.01),但是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纯型、腹型和其他类型HSP患儿Th17、Treg、Th17/Treg及IL-17、IL-23水平相同(P>0.05)。HSP急性期患儿Th17细胞比例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880,P<0.01);HSP急性期患儿IL-23水平与Th17细胞比例、IL-17水平呈正相关(r=0.838或r=0.877,P<0.01)。结论:Th17、Treg、Th17/Treg、IL-17和IL-23共同参与HSP的发病,但在单纯型、腹型和其他类型中的水平无明显差异,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儿童 TH17细胞 TREG细胞 IL-17 IL-23
下载PDF
用细菌16S rRNA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肠道菌群的变化 被引量:27
7
作者 杨美芬 王玉明 +2 位作者 李海林 刘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应用细菌的16S rRNA序列设计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及乳酸杆菌的引物并对肠道的3种细菌进行定量测定。方法收集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及正常对照组的粪便标本提取DNA。取准确定量的3种细菌经系列稀释后抽提细菌的DNA做荧光定量PCR,制作出... 目的应用细菌的16S rRNA序列设计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及乳酸杆菌的引物并对肠道的3种细菌进行定量测定。方法收集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及正常对照组的粪便标本提取DNA。取准确定量的3种细菌经系列稀释后抽提细菌的DNA做荧光定量PCR,制作出标准曲线,待测样品同时进行PCR反应并和标准曲线进行比较,获得各样品中3种细菌的量。结果患儿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较正常儿童明显减低,而大肠埃希菌的数量差异无显著性。与其他文献报道的用细菌培养的方法所得结果一致。结论荧光定量PCR是一种特异性高、敏感性强的定量方法。可正确定量肠道中的细菌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16S RRNA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现状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8
作者 马晓林 丁臻博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04-808,共5页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目前国内外指南针对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推荐的首选药物,近年来全球各地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P菌株检出率逐年增多。在MP耐药机制相关研究中,对23S rRNAⅤ区和Ⅱ区基因突变、核糖体蛋白L4和L22基因突变的研究较为...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目前国内外指南针对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推荐的首选药物,近年来全球各地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P菌株检出率逐年增多。在MP耐药机制相关研究中,对23S rRNAⅤ区和Ⅱ区基因突变、核糖体蛋白L4和L22基因突变的研究较为深入。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促使我们关注更多治疗药物,并在预防方面不断探索。目前尚缺乏系统归纳分析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现状及机制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报道,本文综述了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现状、机制、影响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肺炎支原体 大环内酯类 耐药
下载PDF
肠屏障功能障碍发生机制与诊断治疗 被引量:27
9
作者 杨武 肖桦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514-1518,共5页
本文从肠屏障的定义和功能障碍、引起肠屏障功能障碍的疾病和因素、肠屏障受损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其中肠屏障受损机制如机械性屏障受损、肠道微生态环境破坏、肠道免疫防御体系障碍等及治疗... 本文从肠屏障的定义和功能障碍、引起肠屏障功能障碍的疾病和因素、肠屏障受损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其中肠屏障受损机制如机械性屏障受损、肠道微生态环境破坏、肠道免疫防御体系障碍等及治疗措施(包括积极治疗引起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原发疾病、保护和恢复肠黏膜屏障功能、对症和中成药治疗等)进行较深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屏障 障碍 机制 诊治
下载PDF
昆明地区2002-2004年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26
10
作者 甄双平 +5 位作者 侯宗柳 李海林 戚勤 刘建生 庞伟 赵亚玲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 研究昆明地区2002-2004年轮状病毒肠炎惠儿的病毒分子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2、2003、2004年9-12月儿科住院和门诊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粪便标本计210份。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浸11轮状病毒基因组,用... 目的 研究昆明地区2002-2004年轮状病毒肠炎惠儿的病毒分子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2、2003、2004年9-12月儿科住院和门诊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粪便标本计210份。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浸11轮状病毒基因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巢式.PCR(net-PCR)对5种主要的VP7的血清型(G1、G2、G3、G4和G9)进行分型,并采用RT-PCR对VP7阳性标本进行NSP4(非结构蛋白4)的基因扩增,选取30份标本用net-PCR法扩增出NSP4 CDNA 500bp送去测序。结果 210份标本中轮状病毒基因阳性143份(68.1%),其中长型143份,未发现短型和混合型。143份阳性标本行RT-PCR扩增VP7全基因,134份获得阳性产物,进一步用net-PCR分型显示G3型73例(73/134,54.5%),G1型38例(28.4%),未分型11例(8.2%),混合型8例(6%),G4型4例(3%),未发现G2和G9型。所有VP7阳性标本均可髓扩增出NSP4的全长。其中30份标本送去测序显示有变异。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目前昆明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原,在不同的3年中,轮状病毒电泳型以长型为主,血清型以G3、G1型为主,G4型少见,未见G2、G9型。3年监测结果显示NSP4存在变异,但未发现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症状与NSP4的变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地区 轮状病毒 肠炎 分子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轮状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1
作者 刘丽利 魏群德 《医学综述》 2004年第12期759-762,共4页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腹泻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常见胃肠病患儿胃肠道菌群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杨美芬 李海林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81-484,共4页
本文从人体胃肠道微生态概况、儿童胃肠道微生态特点、儿科常见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腹泻、迁延性和慢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炎症性肠病(IBD)的微生态变化特点及肠道微生态的研究方法进展... 本文从人体胃肠道微生态概况、儿童胃肠道微生态特点、儿科常见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腹泻、迁延性和慢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炎症性肠病(IBD)的微生态变化特点及肠道微生态的研究方法进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深入认识和了解儿童常见胃肠病与胃肠道微生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病 胃肠道 微生态 儿童
下载PDF
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胃泌素和5-羟色胺与胃肠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3
作者 叶贝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49-252,共4页
P-物质、血管活性肽和胃泌素属于胃肠激素;5-羟色胺(5-HT)属于神经递质。P-物质和血管活性肽是广泛存在肠黏膜中的神经肽,在肠道运动和分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胃泌素是第一个被阐明结构的胃肠激素,可以促进胃肠运动,破坏自发和... P-物质、血管活性肽和胃泌素属于胃肠激素;5-羟色胺(5-HT)属于神经递质。P-物质和血管活性肽是广泛存在肠黏膜中的神经肽,在肠道运动和分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胃泌素是第一个被阐明结构的胃肠激素,可以促进胃肠运动,破坏自发和胃动素所致的移行性运动复合波,使空腹样胃肠运动转变为餐后样运动。5-HT是血管活性胺类物质,通过5-HT受体调控血管壁的通透性。该文从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胃泌素和5-HT的来源、分布及在胃肠功能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血管活性肠肽 胃泌素 5-羟色胺 胃肠功能
原文传递
酪酸梭菌、美沙拉嗪、蒙脱石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IL-6、IL-8、IL-10及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刘凯 熊晶晶 +6 位作者 刘梅 胡红卫 远孟梦 魏来 赵亚玲 丁臻博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31-936,共6页
目的了解酪酸梭菌、美沙拉嗪、蒙脱石散对TNBS/乙醇法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IL-6、IL-8、IL-10及TNF-α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UC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酪酸梭菌、美沙拉嗪组、蒙脱石散组、... 目的了解酪酸梭菌、美沙拉嗪、蒙脱石散对TNBS/乙醇法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IL-6、IL-8、IL-10及TNF-α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UC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酪酸梭菌、美沙拉嗪组、蒙脱石散组、美沙拉嗪联合蒙脱石散组共6组,正常对照组不给任何处理,其余各组通过TNBS/乙醇法建立UC的大鼠模型,24 h后每日分别灌服相应剂量生理盐水、酪酸梭菌、美沙拉嗪、蒙脱石散、美沙拉嗪联合蒙脱石散干预治疗,治疗满5 d、12 d时各抽取一半大鼠,收集血标本及结肠标本,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6、IL-8、IL-10、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酪酸梭菌组、美沙拉嗪组、蒙脱石散组、美沙拉嗪联合蒙脱石散组的DAI评分及血清IL-6、IL-8、TNF-α含量均升高,血清IL-10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酪酸梭菌组、美沙拉嗪组、蒙脱石散组、美沙拉嗪联合蒙脱石散组的DAI评分及血清IL-6、IL-8、TNF-α含量均降低,血清IL-10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结肠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酪酸梭菌、美沙拉嗪、蒙脱石散、美沙拉嗪联合蒙脱石散的治疗效果比较,美沙拉嗪和美沙拉嗪联合蒙脱石散疗效较好(P<0.05),酪酸梭菌与蒙脱石散疗效差异不明显。结论 TNBS/乙醇法诱导的实验性UC大鼠血清IL-6、IL-8、TNF-α表达增高,与炎症呈正相关;IL-10表达降低,与炎症呈负相关。酪酸梭菌、美沙拉嗪、蒙脱石散可能通过下调UC大鼠促炎因子IL-6、IL-8、TNF-α的分泌,上调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梭菌 美沙拉嗪 蒙脱石散 溃疡性结肠炎 细胞因子
下载PDF
16SrRNA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杨美芬 +4 位作者 王玉明 李海林 甄双平 戚勤 张彩营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83-686,共4页
目的以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和健康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细菌的16SrRNA,对RV肠炎患儿和健康婴幼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定量检测... 目的以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和健康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细菌的16SrRNA,对RV肠炎患儿和健康婴幼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并和其他专家用传统方法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RV肠炎患儿的肠道菌群与健康儿童比较发现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大肠杆菌的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结果与其他文献报道的用细菌培养的方法所得结果一致。结论RV肠炎患儿肠道中益生菌的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荧光定量PCR技术比传统方法特异性高、敏感性强,更省时和省力,临床上可用此方法对患儿肠道细菌变化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肠炎 菌群 荧光定量 PCR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美芬 李海林 《医学综述》 2006年第8期468-471,共4页
幽门螺杆菌(HP)是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感染性病原之一,目前认为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胃腺癌的主要病因,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为一类致癌因子。但HP感染引起的人类胃肠疾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细菌毒力的高低尤其是H... 幽门螺杆菌(HP)是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感染性病原之一,目前认为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胃腺癌的主要病因,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为一类致癌因子。但HP感染引起的人类胃肠疾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细菌毒力的高低尤其是HP基因多态性、细菌引起的炎症及免疫反应与宿主的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感染 机制 多态性
下载PDF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红细胞CR1数量基因多态性及其红细胞免疫功能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海林 金萍 +2 位作者 刘梅 陈燕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3-425,428,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数量基因多态性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并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38例... 目的通过研究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数量基因多态性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并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38例RRTI患儿(病例组)和56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的红细胞CR1活性与CR1数量基因多态性,并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中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略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CR1基因HH、HL和LL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34.2%、55.3%和10.5%,而对照组中HH、HL和LL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5%、21.4%和3.6%。两组CR1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例组中HL和LL基因型占优势(OR=5.77)。两组CR1基因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病例组中L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CR1数量基因多态性与红细胞免疫功能有相关性,提示CR1基因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可能在决定个体反复呼吸道感染遗传易感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红细胞免疫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美沙拉秦、蒙脱石散和酪酸梭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莹 熊晶晶 +7 位作者 刘梅 胡红卫 远孟梦 李红丽 魏来 赵亚玲 丁臻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0-246,249,共8页
目的:研究美沙拉秦、蒙脱石散、酪酸梭菌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L-17、IL-23、TGF-β1、IFN-γ的影响。方法:将8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沙拉秦组、蒙脱石散组、酪酸梭菌组、美沙拉秦联合蒙脱石散组... 目的:研究美沙拉秦、蒙脱石散、酪酸梭菌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L-17、IL-23、TGF-β1、IFN-γ的影响。方法:将8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沙拉秦组、蒙脱石散组、酪酸梭菌组、美沙拉秦联合蒙脱石散组5组,每组15只;正常大鼠为空白对照组10只,一共6组。通过TNBS/乙醇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的大鼠模型。按大鼠体表面积折算药量,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生理盐水、美沙拉秦、蒙脱石散、酪酸梭菌、美沙拉秦联合蒙脱石散治疗。12 d后处死全部大鼠,收集大鼠的血标本及结肠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7、IL-23、TGF-β1、IFN-γ的含量,分别对比6组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1)通过TNBS/乙醇法建立大鼠模型,HE染色病理切片发现大鼠结肠远端炎症明显。(2)模型组、美沙拉秦组、蒙脱石散组、酪酸梭菌组、美沙拉秦联合蒙脱石散组较空白对照组的血清IL-17、IL-23和IFN-γ含量均升高,血清TGF-β1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模型组比较,蒙脱石散组、酪酸梭菌组、美沙拉秦组的血清IL-17、IL-23和IFN-γ含量均降低,血清TGF-β1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美沙拉秦、蒙脱石散、酪酸梭菌和美沙拉秦联合蒙脱石散的治疗效果比较,美沙拉秦和美沙拉秦联合蒙脱石散疗效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酪酸梭菌与蒙脱石散疗效差异不明显。结论:(1)从症状体征及病理学检查表明:TNBS/乙醇法成功建立了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2)在TNBS/乙醇法诱导的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中IL-17、IL-23、IFN-γ表达增高,与炎症呈正相关;结肠炎大鼠血清中TGF-β1表达降低,与炎症呈负相关。(3)美沙拉秦、蒙脱石散、酪酸梭菌、美沙拉秦联合蒙脱石散可能通过下调模型大鼠促炎因子IL-17、IL-23和调节因子IFN-γ的分泌,上调抗炎因子TGF-β1的分泌,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秦 蒙脱石散 酪酸梭菌 溃疡性结肠炎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不同类型手足口病患儿肠黏膜屏障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杨娟 +5 位作者 王美芬 杜曾庆 和灿琳 刘梅 高晓琳 周丽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31-732,共2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浆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昆明市儿童医院2009年5-7月40例HFMD患儿(研究组)和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研究组根据病情轻重再分为重症组(n=14)和非重症组(n=...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浆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昆明市儿童医院2009年5-7月40例HFMD患儿(研究组)和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研究组根据病情轻重再分为重症组(n=14)和非重症组(n=26)。二组儿童均采集空腹静脉血2~3 mL,分离血浆,测定血浆中内毒素、DAO和D-乳酸水平,并比较各组内毒素、DAO和D-乳酸水平。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4.577、3.419,Pa<0.01)。研究组患儿血浆DA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8,P>0.05)。重症组、非重症组、对照组3组间内毒素、DAO、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0.638、6.399、10.796,Pa<0.01),组间两两重症组均显著高于非重症组和对照组(Pa<0.01),非重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血浆内毒素、DAO和D-乳酸是肠黏膜损伤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重症HFMD患儿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内毒素 二胺氧化酶 D-乳酸 儿童
原文传递
过敏性疾病与肠道菌群 被引量:18
20
作者 娄俊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6-198,共3页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免疫变态反应,随着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近年来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临床上最常见的有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食物过敏、过敏性皮肤病如湿疹(...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免疫变态反应,随着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近年来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临床上最常见的有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食物过敏、过敏性皮肤病如湿疹(包括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在儿童多发,将近40%的儿童曾患过该病。近年有关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粪便菌群分析和临床研究提示,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早期肠道菌群的紊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 肠道菌群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全球性健康问题 变态反应性疾病 免疫变态反应 过敏性皮肤病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