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35
1
作者 李辉信 袁颖红 +2 位作者 胡锋 潘根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2-429,共8页
通过23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观测,研究了施肥对红壤水稻土不同发生层团聚体组成、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库分布的影响.试验设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等4个处理.结果表明,... 通过23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观测,研究了施肥对红壤水稻土不同发生层团聚体组成、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库分布的影响.试验设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等4个处理.结果表明,>3 mm团聚体含量随土层深度呈增加趋势,而其他粒径的团聚体含量则呈下降趋势.施肥处理有利于1~3 mm和0.25~1 mm团聚体含量增加.各处理中,各层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A>P>W1、W2.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有明显差异,除<0.05 mm团聚体外,粒径愈细,有机碳含量愈高.1~3 mm和0.25~1 mm团聚体含量与全土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施肥处理有机碳储量表现出NPKM>OM>NPK>CK的趋势.同施肥处理同发生层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储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3 mm、1~3 mm、0.25~1 mm、0.05~0.25 mm和<0.05 mm,且差异显著.施肥处理增加的新碳主要向1~3 mm、0.25~1 mm团聚体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红壤水稻土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微团聚体有机碳汇的影响 被引量:73
2
作者 袁颖红 李辉信 +2 位作者 胡锋 潘根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961-2966,共6页
在田间定位试验区 ,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表层红壤性水稻土微团聚体组成以及土壤有机碳在各级微团聚体中分布和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 ,红壤性水稻土中 0 .0 2~ 0 .0 5 mm微团聚体所占比例最大 ,达 4 0 % ;其次是 0 .0 0 2~ 0 .0 2 mm... 在田间定位试验区 ,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表层红壤性水稻土微团聚体组成以及土壤有机碳在各级微团聚体中分布和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 ,红壤性水稻土中 0 .0 2~ 0 .0 5 mm微团聚体所占比例最大 ,达 4 0 % ;其次是 0 .0 0 2~ 0 .0 2 mm和 0 .0 5~0 .1mm的微团聚体 ;>0 .2 mm微团聚体占的比例最小。长期施用无机肥 (NPK)、有机肥 (猪粪 +紫云英绿肥 ) (OM)、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 (NPKM) ,能显著增加 0 .0 0 2~ 0 .0 2 mm微团聚体的含量而降低 <0 .0 0 2 m m微团聚体的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与0 .0 0 2~ 0 .0 2 mm微团聚体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而与 <0 .0 0 2 mm微团聚体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各级微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顺序为 :>0 .2 mm,0 .1~ 0 .2 mm,<0 .0 0 2 m m,0 .0 5~ 0 .1m m,0 .0 0 2~ 0 .0 2 mm,0 .0 2~ 0 .0 5 m m。 OM、NPKM处理能显著增加 >0 .0 0 2 mm各级微团聚体有机碳的赋存量 ,新增加的有机碳主要向微团聚体 0 .1~ 0 .0 5 m m,0 .0 5~ 0 .0 2 mm和 0 .0 2~ 0 .0 0 2 mm富集 ,它们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载体。 3种施肥处理对提高土壤有机碳赋存效果高低顺序为 :NPKM>OM>NP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团聚体 有机碳 有机碳固定 红壤性水稻土
下载PDF
红壤性水稻土施肥的产量效应及与气候、地力的关系 被引量:62
3
作者 胡锋 +2 位作者 李辉信 赖涛 袁颖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26-933,共8页
以23a红壤性水稻土化肥定位试验为对象,探讨了不同施肥措施下水稻产量变化及其与气候、地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的产量效应均显著受气候的年成变化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气候的季相变化因不同施肥措施而异,对CK、NK、NPKM... 以23a红壤性水稻土化肥定位试验为对象,探讨了不同施肥措施下水稻产量变化及其与气候、地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的产量效应均显著受气候的年成变化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气候的季相变化因不同施肥措施而异,对CK、NK、NPKM处理影响不大,而对N、NP、NPK处理有强烈的影响;红壤性水稻土基础地力贡献率较稳定,为46.3%,72.0%。随着施肥结构完善,对地力贡献的依赖性表现出NPKM〈NPK〈NK、NP〈N的趋势;各施肥管理水稻平均增产效果表现为NPKM〉NPK〉NK〉NP〉N。连续施用氮(N)肥,增产效果达持续显著水平的年限为17a,钾(K)肥的为98,而磷(P)肥不明显。N肥单施或与P肥、K肥配施,生产稳定性显著下降,且随时间的延长,增产效率均呈线性下降,其下降速率表现出NP〉N〉NK的趋势,至18~218后,产量水平相当或者低于无肥区(CK)。N肥与PK肥配施,可显著提高水稻生产的稳定性和产量,再配施有机肥,水稻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效应 地力贡献 施肥管理 红壤性水稻土
下载PDF
长期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对双季稻田冬春季杂草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62
4
作者 李昌新 赵锋 +3 位作者 芮雯奕 余喜初 张卫建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2-147,共6页
借助双季稻田长期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的定位试验,于2007年对稻田冬季、春季杂草群落进行监测。结果发现,农田管理方式对双季稻田冬春季杂草群落影响显著,长期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显著降低杂草多样性。秸秆冬季覆盖还田显著降低稻田... 借助双季稻田长期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的定位试验,于2007年对稻田冬季、春季杂草群落进行监测。结果发现,农田管理方式对双季稻田冬春季杂草群落影响显著,长期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显著降低杂草多样性。秸秆冬季覆盖还田显著降低稻田杂草密度和生物量,而长期施用猪粪则显著提高稻田冬春杂草密度和生物量。有机肥晚稻时期施用对杂草的促进效应显著高于早稻时期施用的,秸秆冬季覆盖还田对杂草的抑制效应显著高于夏季旋耕还田的。不同处理下冬春季稻田杂草均以日本看麦娘为优势种群,田间相对密度平均达90%以上,其次为稻槎菜和水竹叶等杂草。上述结果说明,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对冬闲田冬春季杂草群落的调控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有机肥 稻田 杂草群落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40
5
作者 李辉信 袁颖红 +3 位作者 胡锋 潘根兴 樊后保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9-266,共8页
在23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区,研究了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绿肥)(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中,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 在23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区,研究了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绿肥)(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中,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均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长期施用肥料,特别是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会提高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从而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碳库质量。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中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占团聚体有机碳比率有差异,潜在可矿化碳含量和潜在可矿化碳占团聚体有机碳比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0、25~1mm、1~3mm、〉3mm、0.05~0.25mm和〈0.05mm;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和可溶性有机碳占团聚体有机碳比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0.05~0.25mm、0.25~1mm、1~3mm、〉3mm和〈0.05mm。不同施肥处理A层土壤团聚体潜在可矿化碳、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都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都呈极显著相关;P层除1~3mm团聚体外都呈显著相关。土壤微团聚体(〈0.25mm)中有机碳的稳定性高于大团聚体(〉0.2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性水稻土 团聚体 潜在可矿化碳 可溶性有机碳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41
6
作者 夏昕 石坤 +5 位作者 李大明 刘满强 李辉信 胡锋 焦加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7-705,共9页
以位于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内长期定位试验的水稻土(始于1981年)为研究对象,运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和BIOLOG分析技术研究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及有机肥与化肥混施(NPKM)三种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 以位于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内长期定位试验的水稻土(始于1981年)为研究对象,运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和BIOLOG分析技术研究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及有机肥与化肥混施(NPKM)三种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化肥和有机肥与化肥混施处理的PLFA总量均高于未施肥处理,两者分别较未施肥处理高91%和309%;PLFA主成分分析(PCA)显示施肥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其中NPKM处理增加了革兰氏阴性细菌(G-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的数量,NPK处理增加了革兰氏阳性细菌(G+细菌)的数量,不施肥处理较施肥处理提高了真菌/细菌比例,CK和NPK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更为相似;各施肥处理间土壤的AWCD值(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表明,NPKM处理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能力,进而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整体活性,而NPK处理减弱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代谢功能多样性分析同时表明,NPKM处理增加了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而NPK处理使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降低;土壤PLFA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总PLFA量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速效养分相关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性水稻土 磷脂脂肪酸 BIOLOG 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下载PDF
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活性和难降解性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41
7
作者 陈小云 郭菊花 +5 位作者 刘满强 焦加国 赖涛 李辉信 胡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5-131,共7页
以稻田22 a施肥定位实验为样地,分别采用硫酸和盐酸加热水解两种方法,研究施肥对水稻土有机碳活性和难降解性组分的影响。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单施钾肥(K)、氮磷肥混施(NP)、氮钾肥混施(NK)、氮磷... 以稻田22 a施肥定位实验为样地,分别采用硫酸和盐酸加热水解两种方法,研究施肥对水稻土有机碳活性和难降解性组分的影响。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单施钾肥(K)、氮磷肥混施(NP)、氮钾肥混施(NK)、氮磷钾肥混施(NPK)、双倍氮磷钾肥混施(2NPK)、氮磷钾和有机肥配施(NPK+OM)。结果表明,两种酸解法获得的有机碳组分结果趋势一致,所得结果高度相关(p<0.05)。与对照相比,施肥总体上有助于土壤总有机碳的积累;除了单施钾肥处理外,其他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但单施氮及NPK+OM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活性指数(LIC),并以NPK+OM的促进作用最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除了单施氮处理外,其他施肥处理下土壤难降解有机碳(酸解残余碳)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也以NPK+OM的作用最明显(p<0.05);单施钾肥显著提高有机碳的难降解性(p<0.05),但单施氮和NPK+OM处理显著降低有机碳的难降解性指数(R IC,p<0.05)。施氮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活性有机碳的贡献上。因此,可以通过优化施肥措施(如选择合适有机肥种类、减施氮肥和增施钾肥等)来调控水稻土有机碳的含量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土壤有机碳 活性组分 难降解性 酸解分组法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颗粒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35
8
作者 袁颖红 李辉信 +3 位作者 胡锋 潘根兴 樊后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360,共8页
在23 a的田间定位试验区,研究了长期施肥对水稻土颗粒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绿肥)(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中,A层游离态和闭蓄态颗粒有机物含量比P层高,... 在23 a的田间定位试验区,研究了长期施肥对水稻土颗粒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绿肥)(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中,A层游离态和闭蓄态颗粒有机物含量比P层高,随着土层的加深呈下降的趋势;而矿物态有机物呈相反的趋势。增施有机肥(NPKM,OM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中游离态和闭蓄态颗粒有机物及其有机碳的含量以及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团聚体中颗粒有机物占土壤团聚体重量的比例及颗粒有机物的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减小而明显增加。增施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团聚体特别是微团聚体(<0.25mm)中颗粒有机物及其有机碳的含量。团聚体中颗粒有机物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容积土壤中颗粒有机物的有机碳含量。这些结果表明微团聚体对颗粒有机物具有富集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水稻土 团聚体 颗粒有机碳 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下载PDF
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碳氮比的影响 被引量:39
9
作者 陶朋闯 陈效民 +3 位作者 靳泽文 李秋霞 张佳宝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1-235,共5页
以江西典型旱地红壤为研究对象,设置生物质炭和氮肥2个因素(生物质炭4个水平分别为0t/hm^2,5t/hm^2,20t/hm^2,40t/hm^2;氮肥4个水平分别为0kg/hm^2,60kg/hm^2,90kg/hm^2,120kg/hm^2),研究了生物质炭施入大田3a后对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 以江西典型旱地红壤为研究对象,设置生物质炭和氮肥2个因素(生物质炭4个水平分别为0t/hm^2,5t/hm^2,20t/hm^2,40t/hm^2;氮肥4个水平分别为0kg/hm^2,60kg/hm^2,90kg/hm^2,120kg/hm^2),研究了生物质炭施入大田3a后对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氮及碳氮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有效地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提高幅度为18.22%~122.74%,对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提高效果更为明显,提高幅度为20.86%~312.91%。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后土壤微生物碳氮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幅度为18.11%~51.56%,其中以20t/hm^2生物质炭与60kg/hm^2氮肥以及40t/hm^2生物质炭与120kg/hm^2氮肥的比例施用后对微生物碳氮比的降低效果最为明显。因此,通过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可以提高旱地红壤中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氮素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氮肥 旱地红壤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碳氮比
下载PDF
土壤调理剂对镉污染稻田修复效果 被引量:36
10
作者 周利军 武琳 +7 位作者 林小兵 王惠明 刘晖 张鸿燕 胡敏 石利萍 张云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098-5106,共9页
选用森美思、CCT01、矿物质和特贝钙这4种土壤调理剂,在萍乡地区受镉(Cd)污染稻田开展大田控镉试验,探讨4种调理剂对土壤p H、容重、有机质、速效养分、质地和微团聚体等理化性质及土壤有效态Cd和糙米Cd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 选用森美思、CCT01、矿物质和特贝钙这4种土壤调理剂,在萍乡地区受镉(Cd)污染稻田开展大田控镉试验,探讨4种调理剂对土壤p H、容重、有机质、速效养分、质地和微团聚体等理化性质及土壤有效态Cd和糙米Cd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土壤调理剂提高了土壤p H值、容重和阳离子交换量;其中森美思和CCT01土壤调理剂使土壤粉粒和黏粒增加,砂粒减少,而矿物质和特贝钙土壤调理剂使粉粒和黏粒减少,砂粒增加;除CCT01土壤调理剂外,施用土壤调理剂增加了大粒级团聚体,而减少小粒级微团聚体.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促进污染土壤中的Cd由活性高的形态向活性低的形态转化,从而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d含量(5.21%~34.78%)和糙米中Cd含量(51.39%~68.06%).相关性分析表明,糙米Cd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d和有效磷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p H和容重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从土壤和糙米降镉率及对理化性质的影响考虑,特贝钙土壤调理剂修复效果最佳,其次是森美思和矿物质土壤调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理化性质 镉污染 糙米 修复效果
原文传递
生物黑炭与无机肥料配施对旱作红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11
作者 靖彦 陈效民 +4 位作者 刘祖香 李秋霞 陈晨 卢绍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89-994,共6页
针对我国南方旱地红壤有效磷含量普遍较低的问题,研究了生物黑炭与无机肥料配施对旱地红壤有效磷、有机碳含量和pH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黑炭与无机肥料配施后,红壤理化性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土壤pH值、有机碳和有效磷含量在油菜各生... 针对我国南方旱地红壤有效磷含量普遍较低的问题,研究了生物黑炭与无机肥料配施对旱地红壤有效磷、有机碳含量和pH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黑炭与无机肥料配施后,红壤理化性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土壤pH值、有机碳和有效磷含量在油菜各生育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抽薹期、开花期、成熟期分别较种植前平均提高了16%、24%、26%,23%、34%、38%及100%、191%、317%.pH、有机碳和有效磷含量随着生物黑炭用量的增多而增加.施用生物黑炭处理的土壤有效磷与pH和有机碳呈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改善旱地红壤缺磷状况及其理化性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有效磷 生物黑炭
原文传递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活性碳的影响 被引量:30
12
作者 袁颖红 李辉信 +3 位作者 胡锋 潘根兴 樊后保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54-559,共6页
在23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区,研究了不同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活性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绿肥)(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潜在可矿化碳含量和可溶性有机碳... 在23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区,研究了不同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活性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绿肥)(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潜在可矿化碳含量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潜在可矿化碳含量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顺序都为:NPKM>OM>NPK>CK,长期施用肥料,特别是施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潜在可矿化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从而保持和提高土壤碳库质量。同施肥处理A层的土壤活性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率显著大于P层;同施肥处理同发生层各土壤活性碳占土壤有机碳比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潜在可矿化碳的比率(R2)>微生物量碳的比率(R1)>可溶性有机碳的比率(R3);同施肥处理同发生层土壤活性碳占土壤有机碳比率R1、R2、R3大小顺序都为:NPKM>OM>NPK>CK。除P层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之间外,土壤有机碳总量与各活性碳之间以及各类活性碳之间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性水稻土 微生物量碳 潜在可矿化碳 可溶性碳
下载PDF
丘陵红壤旱地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33
13
作者 叶川 +2 位作者 余喜初 熊国根 章新亮 《江西农业学报》 2000年第3期22-26,共5页
研究了覆膜和垄作栽培以及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春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膜栽培较裸地栽培增产 48.2 %~ 5 7.6 % ,每公顷纯收入增加 7734.90~ 781 3.35元 ;垄作栽培较平畦栽培增产 7.92 % ;三元复合肥施用量以每公顷 6 0 0kg为... 研究了覆膜和垄作栽培以及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春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膜栽培较裸地栽培增产 48.2 %~ 5 7.6 % ,每公顷纯收入增加 7734.90~ 781 3.35元 ;垄作栽培较平畦栽培增产 7.92 % ;三元复合肥施用量以每公顷 6 0 0kg为宜 ;种植密度以8.2 5~ 9.75万株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旱地 马铃薯 栽培技术 高产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9
14
作者 胡锋 +2 位作者 袁颖红 刘满强 李辉信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8-613,共6页
利用干筛法研究了红壤性水稻土连续施肥23年后,各粒径土壤团聚体含量及其特征值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NPKM、OM)与CK相比,可提高粒径3~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25.4%~24.6%,并分别降低粒径0.05~0.25 mm、<0.05mm团聚体含量70.6%~71... 利用干筛法研究了红壤性水稻土连续施肥23年后,各粒径土壤团聚体含量及其特征值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NPKM、OM)与CK相比,可提高粒径3~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25.4%~24.6%,并分别降低粒径0.05~0.25 mm、<0.05mm团聚体含量70.6%~71.1%和113.6%~121.7%,差异达显著水平;单施化肥处理(N、NP、NPK)与CK相比,各粒径土壤团聚体含量无明显差异,表明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的影响主要受有机肥的控制.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而降低团聚体的分形维D值:水稻土团聚体的MWD、GMD与>3 mm团聚体含量和水稻年产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团聚体分形维D值则与>3 mm团聚体含量和水稻年产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因而土壤团聚体的MWD、GMD和分形维D值可较客观地反映土壤肥力的状态.不同施肥处理的水稻年产量与粒径3~5 mm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0.05~0.25 mm、<0.05 mm团聚体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干筛分析条件下,粒径3~5 mm、0.05~0.25 mm、<0.05 mm团聚体含量可作为红壤性水稻土土壤肥力表征的物理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体特征 红壤性水稻土 长期施肥 干筛法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旱地红壤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持续效应 被引量:33
15
作者 李秋霞 陈效民 +5 位作者 靳泽文 张佳宝 朱泊静 张誉译 沈晓姝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8-213,261,共7页
以江西进贤旱地红壤为供试土壤,连续3a观测施用生物质炭(0t/hm2,2.5t/hm2,5t/hm2,10t/hm2,20t/hm2,30t/hm2和40t/hm2)后土壤容重、孔隙度、饱和导水率、土壤pH、有机碳、阳离子交换量及油菜和红薯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生物质炭连续3a... 以江西进贤旱地红壤为供试土壤,连续3a观测施用生物质炭(0t/hm2,2.5t/hm2,5t/hm2,10t/hm2,20t/hm2,30t/hm2和40t/hm2)后土壤容重、孔隙度、饱和导水率、土壤pH、有机碳、阳离子交换量及油菜和红薯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生物质炭连续3a降低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和土壤饱和导水率,提升了土壤pH,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和阳离子交换量;油菜和红薯产量均随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红薯产量增幅大于油菜。随种植年限的延长,作物产量增幅越大。高施用量(40t/hm2)处理在旱地红壤上的改良效果和增产效应最好,施用生物质炭后第3a其土壤容重下降了0.17g/cm3,土壤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分别增加了11.71%和126.57%,土壤pH、有机碳和阳离子交换量分别提高了7.25%,47.88%和44.61%,油菜和红薯产量分别增加了1.23t/hm2和14.83t/hm2。在连续3a内,旱地红壤施用生物质炭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维持作物增产具有持续效应,为生物质炭在红壤地区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旱地红壤 土壤容重 饱和导水率 阳离子交换量 作物产量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红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33
16
作者 靖彦 陈效民 +4 位作者 李秋霞 张佳宝 陈晨 卢绍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65-269,共5页
以生物质炭为0,5,10,20,30,40t/hm2的比例与土壤混合,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方法,研究生物质炭对红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土壤淋溶速率随着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不同处理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穿透... 以生物质炭为0,5,10,20,30,40t/hm2的比例与土壤混合,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方法,研究生物质炭对红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土壤淋溶速率随着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不同处理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穿透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各处理CK、C5、C10、C20、C30和C40的铵态氮淋失率分别为38.33%,37.05%,34.91%,29.83%,28.28%和20.03%;硝态氮的淋失率分别为98.86%,96.49%,94.23%,90.21%,86.15%和83.46%。各处理CK、C5、C10、C20、C30和C40的铵态氮相对浓度(C/C0)的峰值为0.12,0.12,0.11,0.10,0.09和0.09;硝态氮相对浓度(C/C0)的峰值为0.36,0.35,0.34,0.33,0.32和0.32。除硝态氮的浓度峰值与容重呈正显著的相关性外,硝态氮和铵态氮的累计淋溶量和浓度峰值与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碳、CEC及生物质炭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生物质炭能显著减少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淋溶速率,延长淋溶时间,减少累计淋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红壤 硝态氮 铵态氮 淋溶 垂直运移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对重金属的积累特性 被引量:29
17
作者 林小兵 周利军 +7 位作者 王惠明 刘晖 武琳 俞莹 胡敏 何波 周青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198-5206,共9页
采用田间试验法,以南方主要种植的129个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稻米样品中镉(Cd)、铅(Pb)、铬(Cr)、无机砷(As)和总汞(Hg)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分析不同品种和类型的水稻对重金属吸收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35个早稻糙米Cd含量在0. 35~0.... 采用田间试验法,以南方主要种植的129个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稻米样品中镉(Cd)、铅(Pb)、铬(Cr)、无机砷(As)和总汞(Hg)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分析不同品种和类型的水稻对重金属吸收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35个早稻糙米Cd含量在0. 35~0. 60 mg·kg^(-1)之间,超标率100%,糙米Pb含量在0. 08~0. 30 mg·kg^(-1)之间,超标率14. 29%; 54个中稻糙米Cd含量在0. 03~0. 45 mg·kg^(-1)之间,超标率33. 33%; 40个晚稻糙米Cd含量在0. 08~0. 20 mg·kg^(-1)之间,均未超过国家标准.早、中、晚稻都表现出三系杂交稻糙米Cd含量高于两系杂交稻,但是差异不明显;早稻三系杂交稻糙米Cr和总Hg含量显著高于两系杂交稻.中稻糙米Cd含量与Pb和总Hg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与糙米中无机As含量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糙米中Cr含量间相关性不明显.总之,水稻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受遗传背景、品种类型和重金属互作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重金属 杂交稻 糙米
原文传递
长期施肥对水稻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9
18
作者 袁颖红 樊后保 +2 位作者 廖迎春 荣珍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39-2244,共6页
在实施了27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区,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区水稻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肥(CK)、无机肥(N、NP、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绿肥,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中,长期施用肥料,特别是有... 在实施了27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区,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区水稻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肥(CK)、无机肥(N、NP、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绿肥,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中,长期施用肥料,特别是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提高水稻各生育期剑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作用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水稻产量,降低水稻剑叶胞间CO2浓度;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作用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随发育阶段演进而减小,孕穗期>齐穗期>乳熟期,而胞间CO2浓度相反;水分利用效率以齐穗期为最大;水稻发育阶段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水稻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长期施用肥料,特别是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更有利于红壤区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水稻 光合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原文传递
香根草篱防治红壤坡耕地侵蚀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章新亮 +3 位作者 李清平 余喜初 贺湘逸 周慕卿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40-44,共5页
1 997~ 1 999年试验结果表明 :丘陵红壤坡耕地实施香根草篱开发 ,可使地表径流量、土壤冲刷量和养分流失总量分别减少 60 .1 %~ 72 .4%、5 6.2 %~ 77.9%、69.2 %~ 90 .4% ,可使土壤临界侵蚀量提高 2 .7mm ,花生产量年均提高 1 0 .3... 1 997~ 1 999年试验结果表明 :丘陵红壤坡耕地实施香根草篱开发 ,可使地表径流量、土壤冲刷量和养分流失总量分别减少 60 .1 %~ 72 .4%、5 6.2 %~ 77.9%、69.2 %~ 90 .4% ,可使土壤临界侵蚀量提高 2 .7mm ,花生产量年均提高 1 0 .3%。而且 ,2~ 3年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蓠 土壤侵蚀 丘陵红壤 坡耕地 植物篱 水土保持
下载PDF
南方红壤稻田与旱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特征差异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李昌新 +2 位作者 彭现宪 张卫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06-611,共6页
大量研究证明稻田土壤比旱地土壤更具固碳潜力,但至今对稻田土壤固碳机制的认识尚不甚清楚。本研究于2007年利用两个开垦年代相似,近20多年分别一直种植双季稻和双季玉米的长期定位试验,来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差异... 大量研究证明稻田土壤比旱地土壤更具固碳潜力,但至今对稻田土壤固碳机制的认识尚不甚清楚。本研究于2007年利用两个开垦年代相似,近20多年分别一直种植双季稻和双季玉米的长期定位试验,来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田土壤总有机碳和总氮的浓度分别是旱地的2.2倍和2.5倍。与试验前相比,水稻种植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增幅达到30.8%,而旱地的前后差异不显著。在所有团聚体粒径水平上,水田有机碳的浓度均显著高于旱地。其中53~250μm微团聚体相差最大,水田是旱地的近3倍。水田微团聚体保护碳(iPOM_m)在土壤中的浓度是旱地的4.2倍,微团聚体保护碳在总有机碳中的比重也显著高于旱地,达到25.5%,是旱地的2倍。水田和旱地iPOM_m组分碳的差异能够解释其总有机碳差异的42.8%。上述结果可以增强我们对稻田土壤固碳机制的了解,为稻田土壤碳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土地利用 土壤有机碳组分 土壤团聚体 全球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