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资源再认识与我国城市旅游开发的新思路 被引量:1
1
作者 《安康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44-46,共3页
本文对什么是旅游资源以及它包括哪些构成部分等问题作出了与传统观点不尽相同的回答,认为旅游资源的外延可扩大而分为四类,即自然类资源、历史性资源、人工吸引物与社会性资源,从而为我国城市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开发社会性旅... 本文对什么是旅游资源以及它包括哪些构成部分等问题作出了与传统观点不尽相同的回答,认为旅游资源的外延可扩大而分为四类,即自然类资源、历史性资源、人工吸引物与社会性资源,从而为我国城市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开发社会性旅游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城市旅游 社会性旅游资源
下载PDF
惠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付丽宁 《惠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6-18,共3页
旅游目的地已步入形象竞争时代,惠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归纳分析了惠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四大支撑要素:绿色环保的城市生态,名人与名城相辉映的旅游资源,兼容并蓄的客家地域文化以及颇具特色的城市经济。在此基础上,... 旅游目的地已步入形象竞争时代,惠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归纳分析了惠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四大支撑要素:绿色环保的城市生态,名人与名城相辉映的旅游资源,兼容并蓄的客家地域文化以及颇具特色的城市经济。在此基础上,文章采取比附定位法,将惠州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为"岭南人间天堂"。这一定位策略源于惠州同另一座山水型历史城市(杭州)的可比性,又同惠州兼容并蓄的地域文化、人地和谐的生态环境相吻合,还折射出其经济迅速发展、市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现状,基本涵盖惠州城市特色的各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 城市 旅游形象 定位
下载PDF
惠州发展休闲旅游之SWOT分析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付丽宁 《惠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9-33,共5页
在分析惠州发展休闲旅游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重视区域旅游品牌形象建设、优化城区休闲旅游功能、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抓机遇促旅游等四项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惠州 休闲旅游 SWOT 对策
下载PDF
香港导游骂人事件透视:零团费剖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惠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65-68,共4页
香港导游骂人事件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损害了香港的旅游形象,也对大陆客源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文章以该事件为切入点,对零团费现象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揭示其危害性并探讨了解决零团费问题,提出必须积极引导旅游者的消费行为,规范... 香港导游骂人事件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损害了香港的旅游形象,也对大陆客源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文章以该事件为切入点,对零团费现象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揭示其危害性并探讨了解决零团费问题,提出必须积极引导旅游者的消费行为,规范旅游市场的竞争秩序,强化对购物商店和景区的监管等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导游 强迫购物 零团费 旅游市场
下载PDF
“九一八”后李烈钧“协和”国民党内争考述 被引量:1
5
作者 付丽宁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0-32,共3页
“九一八”事变以后,李烈钧为了抗日救国的大局,积极协调国民党各派之间的矛盾,为团结抗战局面的最终形成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李烈钧 蒋介石 调解
下载PDF
浅析李烈钧“御外患、修内政”的救亡主张
6
作者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九·一八”事变以后 ,李烈钧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 ,学术界对此鲜有研究。本文的初浅考察表明 ,“九·一八”事变后李烈钧所提“御外患、修内政”的主张 ,虽然带有其阶级的局限性 ,但总体上在于对抗日与民主的追求 。
关键词 李烈钧 "御外患、修内政" 救亡主张 抗日救亡 阶级局限性 "九.一八"事迹 政治主张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后的李烈钧
7
作者 付丽宁 《九江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7-19,共3页
"九·一八"事变以后,李烈钧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学术界对此鲜有研究。文章认为,"九·一八"事变后李烈钧一方面积极主张抗日和民主,督促国民党政府改变对内、外政策;同时也积极做过一些有益于救亡的具... "九·一八"事变以后,李烈钧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学术界对此鲜有研究。文章认为,"九·一八"事变后李烈钧一方面积极主张抗日和民主,督促国民党政府改变对内、外政策;同时也积极做过一些有益于救亡的具体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烈钧抗日救亡“御外患 修内政”
下载PDF
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中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8
作者 蔡艳生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4期42-42,38,共2页
工人阶级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都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和党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由于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者,他们是改革的坚定的支持者和排头兵。在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中,仍然要坚定不... 工人阶级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都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和党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由于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者,他们是改革的坚定的支持者和排头兵。在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中,仍然要坚定不移地,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即便在“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职工群众也是党和政府的依靠力量,他们的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也必须得到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转换经营机制 私营企业 社会主义事业 党的阶级基础 “三资”企业 先进生产力 主人翁地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