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物混植和间作控制病虫害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55
1
作者 沈君辉 聂勤 +2 位作者 刘光杰 陶龙兴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9-216,共8页
通过作物的混植和间作,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群体的抗性水平,以达到自然控制病虫害的目的。从混植和间作的模式、控害效果和控害机制等方面对这一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作物混植和间作的优越性、应用特点和当前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混植 间作 病害 虫害 作物
原文传递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2
作者 朱玉君 樊叶杨 +1 位作者 庄杰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6-761,共6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可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本文介绍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育种上取得的主要进展,并讨论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病虫害抗性 米质性状 产量性状 基因聚合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抗褐飞虱QTL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洁 +2 位作者 赖凤香 刘光杰 庄杰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0-214,共5页
野生稻是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重要种质资源。应用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协青早B构建的2套材料,开展水稻抗褐飞虱基因鉴定研究。先以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5群体为材料,应用褐飞虱田间种群进行抗虫鉴定,检测到2个抗褐飞虱QTL,其中,... 野生稻是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重要种质资源。应用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协青早B构建的2套材料,开展水稻抗褐飞虱基因鉴定研究。先以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5群体为材料,应用褐飞虱田间种群进行抗虫鉴定,检测到2个抗褐飞虱QTL,其中,qBph2位于水稻第2染色体RM29-RG157区间,东乡野生稻等位基因可降低死苗率22.2%;qBph7位于第7染色体RM11-RM234区间,东乡野生稻等位基因可降低死苗率43.7%。进一步以协青早B为轮回亲本,构建了BC3F3群体,应用褐飞虱生物型I、II和III进行抗虫鉴定,QTL分析表明qBph2抗褐飞虱生物型I和II,qBph7抗褐飞虱生物型I和III。这2个QTL对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褐飞虱 生物型 数量性状座位
下载PDF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瘟病杂交稻亲本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玉君 亓芳丽 +2 位作者 应杰政 庄杰云 《福建稻麦科技》 2010年第1期1-3,共3页
多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有重要的育种应用价值。研究先应用与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25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394个重组自交系进行筛选,再应用育性恢复基因连锁标记检测中选株系,获得20份候选恢复系和27份候选保持系。经田间接种稻瘟病... 多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有重要的育种应用价值。研究先应用与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25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394个重组自交系进行筛选,再应用育性恢复基因连锁标记检测中选株系,获得20份候选恢复系和27份候选保持系。经田间接种稻瘟病菌、考查测交F1育性,表明利用该研究策略可以同步对多个性状进行选择,提高杂交稻亲本选育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亲本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稻瘟病 育性恢复
下载PDF
杂交稻抗二化螟的胞质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沈君辉 刘光杰 +4 位作者 占小登 陈深广 曹立勇 程式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99-1404,共6页
以一套6种细胞质的同核异质广亲和不育系和两套同质(野败型和印水型)异核不育系与恢复系蜀恢162和密阳46配组的F1为材料,测定二化螟的幼虫存活率、幼虫体重和田间水稻枯心率,分析了不育系的细胞质、细胞核和质核互作对二化螟抗性的遗传... 以一套6种细胞质的同核异质广亲和不育系和两套同质(野败型和印水型)异核不育系与恢复系蜀恢162和密阳46配组的F1为材料,测定二化螟的幼虫存活率、幼虫体重和田间水稻枯心率,分析了不育系的细胞质、细胞核和质核互作对二化螟抗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二化螟幼虫在同核异质不育系的矮败型"国广2A"、D型"国广4A"、印水型"国广5A"和K型"国广6A"上的体重显著低于在野败型"国广1A"和冈型"国广3A"上的;在国广4A和国广5A上的枯心率(12.9%和14.1%)显著低于在其他同核异质不育系上的。水稻枯心率在野败型和印水型同质异核不育系的2种不育系之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同核异质不育系和印水型同质异核不育系对二化螟存活率没有细胞质效应和质核互作效应。同核异质不育系的质核互作效应(47.1%)和细胞质效应(29.4%)是影响幼虫体重的主要因素;细胞核效应(76.0%)、细胞质(12.1%)和质核互作效应(10.4%)都影响着水稻枯心率。野败型同质异核不育系的细胞核效应(78.5%)是影响幼虫体重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细胞质效应(17.7%);枯心率受到细胞核效应(58.5%)和质核互作效应(35.7%)的影响。印水型同质异核不育系影响幼虫体重和枯心率的质核互作效应分别是26.5%和66.9%;影响幼虫体重的还有细胞核效应(50.7%)和细胞质效应(2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核异质不育系 胞质效应 遗传效应 抗虫性 二化螟 水稻
下载PDF
应用东乡野生稻回交重组自交系分析水稻耐低氮产量相关性状QTL 被引量:8
6
作者 吴婷 李霞 +3 位作者 凤林 肖宇龙 胡标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9-511,共13页
【目的】东乡野生稻低氮耐性强,是水稻耐低氮育种的重要资源。鉴定东乡野生稻耐低氮基因对研究耐低氮遗传机制、培育耐低氮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协B BC1F12回交重组自交系及其遗传图谱,应用Windows Q... 【目的】东乡野生稻低氮耐性强,是水稻耐低氮育种的重要资源。鉴定东乡野生稻耐低氮基因对研究耐低氮遗传机制、培育耐低氮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协B BC1F12回交重组自交系及其遗传图谱,应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分析施氮肥和不施氮肥下的株高和产量相关性状QTL。【结果】共检测到57个控制株高和产量性状的QTL,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的33个区域,单个QTL表型贡献率为3.17%~63.40%,其中32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东乡野生稻。19个QTL在施氮和未施氮条件下均检测到,38个QTL仅在单一环境下检测到显著效应,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性状的遗传机制不同。【结论】43个QTL分别聚集于7条染色体上的14个QTL簇,表明不同性状涉及到共同遗传机制,并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进行耐低氮有利等位基因的聚合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低氮 东乡野生稻 产量性状 数量性状基因座
下载PDF
水稻抗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龚俊义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2-418,共7页
褐飞虱(BPH,Nilaparvata lugens)与白背飞虱(WBPH,Sogatella furcifera)是水稻的两种重要害虫,培育抗虫品种是防治这两种飞虱的有效途经。近年水稻抗褐飞虱与白背飞虱资源发掘与利用研究取得长足进展,迄今已经在水稻上鉴定或定位了许多... 褐飞虱(BPH,Nilaparvata lugens)与白背飞虱(WBPH,Sogatella furcifera)是水稻的两种重要害虫,培育抗虫品种是防治这两种飞虱的有效途经。近年水稻抗褐飞虱与白背飞虱资源发掘与利用研究取得长足进展,迄今已经在水稻上鉴定或定位了许多抗稻飞虱基因,这些基因来源于水稻的栽培种和野生种。本文就近年来水稻抗褐飞虱与白背飞虱主基因定位和QTL分析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简要回顾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抗飞虱育种上的应用概况,对当前基因定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白背飞虱 抗性 基因定位
下载PDF
RFT1与Hd1所在区间对水稻抽穗期、株高和千粒重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陈俊宇 王凯 +3 位作者 龚俊义 樊叶杨 庄杰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21,共5页
抽穗期是决定水稻品种适应地区和季节的关键性状。水稻抽穗期QTL对产量性状和(或)株高具多效作用是个普遍现象,但是,除了Ghd7和DTH8(Ghd8),其他水稻抽穗期基因的多效性尚需进一步验证。本研究针对抽穗期基因RFT1-Hd3a所处区间和Hd1所处... 抽穗期是决定水稻品种适应地区和季节的关键性状。水稻抽穗期QTL对产量性状和(或)株高具多效作用是个普遍现象,但是,除了Ghd7和DTH8(Ghd8),其他水稻抽穗期基因的多效性尚需进一步验证。本研究针对抽穗期基因RFT1-Hd3a所处区间和Hd1所处区间,以珍汕97B为轮回亲本、密阳46为供体亲本,构建了遗传背景基本一致的2个BC2F5分离群体;采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进行抽穗期、株高及千粒重的QTL分析,并根据RFT1-Hd3a下游17kb处的连锁标记Si2944及Hd1的基因标记Si9337的基因型,将每个群体中的纯合基因型材料分成4组,比较其表型差异。结果表明,这2个区间对抽穗期、株高及千粒重均呈显著作用,它们之间不呈显著互作,且Hd1所处区间对3个性状的作用均强于RFT1-Hd3a所处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基因 一因多效 株高 千粒重
下载PDF
水稻千粒重QTL qTGW1.1的验证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宏伟 朱玉君 +3 位作者 陈玉宇 陈俊宇 庄杰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5-131,共7页
对前期定位在水稻第1染色体长臂上3.7Mb区间内的千粒重QTL qTGW1.1进行验证,并提高其定位精度。从珍汕973/密阳46BC2F5群体中筛选到1个在RM11448-RM11615区间杂合的单株,应用SSR标记检测其衍生的BC2F6和BC2F7群体,筛选得到杂合区间分别... 对前期定位在水稻第1染色体长臂上3.7Mb区间内的千粒重QTL qTGW1.1进行验证,并提高其定位精度。从珍汕973/密阳46BC2F5群体中筛选到1个在RM11448-RM11615区间杂合的单株,应用SSR标记检测其衍生的BC2F6和BC2F7群体,筛选得到杂合区间分别为RM11448-RM11522、RM11448-RM11549和RM1232-RM11615的BC2F7单株各1个。种植3个BC2F8群体,筛选在整个分离区间呈单一亲本型的单株,自交后获得在对应区间呈两种基因型的近等基因系各1套,大田种植,考查抽穗期、千粒重、粒长和粒宽,应用SAS软件对同一群体中不同基因型间的表型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在千粒重和粒形性状上,异质区间为RM11448-RM11522的近等基因系未呈显著变异,而另2套材料检测到显著的基因型作用,且其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珍汕97;对抽穗期,3套材料均未检测到显著作用。通过比较3个异质区间的基因组位置,将qTGW1.1界定于RM11522和RM11554之间688.8kb的区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 数量性状座位 微效作用 千粒重 验证
下载PDF
作物抗病虫性的细胞质遗传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君辉 +1 位作者 刘光杰 伍灿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9期333-337,共5页
文章从作物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方法、水稻胞质效应对病虫害的抗性表现及其机理的影响、小麦和玉米等其他作物的胞质效应对其抗性表现的影响等方面对作物抗病虫性的细胞质遗传效应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进一步探讨了优异细胞质源在作物... 文章从作物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方法、水稻胞质效应对病虫害的抗性表现及其机理的影响、小麦和玉米等其他作物的胞质效应对其抗性表现的影响等方面对作物抗病虫性的细胞质遗传效应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进一步探讨了优异细胞质源在作物病虫害抗性育种中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效应 抗病性 抗虫性 作物
下载PDF
应用东乡野生稻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分析糙米矿质含量QTL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标林 +3 位作者 肖叶青 何强生 万勇 樊叶杨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50,共8页
【目的】强化粮食作物的必需矿物质有利于缓解人们矿质营养缺乏症。【方法】从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_1F_5群体中挑选到1个单株A58,与协青早B回交,构建了BC_2F_(4:5)群体。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132个B... 【目的】强化粮食作物的必需矿物质有利于缓解人们矿质营养缺乏症。【方法】从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_1F_5群体中挑选到1个单株A58,与协青早B回交,构建了BC_2F_(4:5)群体。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132个BC_2F_(4:5)株系的糙米Mg、Ca、Zn、Fe、Mn和Cu含量,应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进行糙米矿质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7个糙米矿质含量QTL,分别位于第1、4、6、8、9和11等6条染色体上,包括Mg含量1个、Ca含量4个、Zn含量4个、Fe含量2个、Mn含量2个和Cu含量4个。这些QTL解释表型变异的5.0%~47.2%,其中8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东乡野生稻。【结论】12个QTL聚集于5条染色体上的5个QTL簇,表明不同矿质营养元素涉及到共同遗传生理机制,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将有利等位基因应用于稻米营养品质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糙米 矿质含量 QTL定位
下载PDF
南方稻区弱感光型单季稻的抽穗期基因组合探索
12
作者 张振华 +3 位作者 樊叶杨 王世林 庄杰云 朱玉君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5,共5页
在“双改单”趋势不可避免、农村劳动力越来越紧缺的情况下,选育弱感光型单季稻品种,可缓解单季稻播种期及移栽期劳动力紧缺的问题,有助于稳定并提升单季稻种植面积,从而提高耕地利用率。本研究应用具有hd1Ghd7同质背景的籼稻恢复系D71... 在“双改单”趋势不可避免、农村劳动力越来越紧缺的情况下,选育弱感光型单季稻品种,可缓解单季稻播种期及移栽期劳动力紧缺的问题,有助于稳定并提升单季稻种植面积,从而提高耕地利用率。本研究应用具有hd1Ghd7同质背景的籼稻恢复系D71和中恢161配组衍生的重组自交系,开展分期播种试验,分析DTH8和Hd2各基因型组合的抽穗期变化,筛选弱感光型基因组合。结果显示,在hd1Ghd7背景下的DTH8和Hd2各基因型组合中,dth8hd2和dth8Hd2组合无论播种早晚均表现较短的抽穗期。而DTH8Hd2和DTH8hd2呈现出弱感光性:早播时抽穗期长,保证光温资源的充分利用;迟播时抽穗期缩短,避免秋冬季低温对灌浆结实的影响。尤其是DTH8Hd2组合,早播时其抽穗期较DTH8hd2更长,对光温资源利用更加充分。研究结果为弱感光型单季稻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 弱感光型 抽穗期
下载PDF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瘟病恢复系R153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玉君 +2 位作者 樊叶杨 庄杰云 沈波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97,共3页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培育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是减少因病害损失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以携带稻瘟病抗性等位基因Pi25的品系BL108为供体、恢复系恢11-32为受体,应用该抗性基因的连锁标记Si13070C和功能标记CAP3/BglⅡ进行分...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培育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是减少因病害损失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以携带稻瘟病抗性等位基因Pi25的品系BL108为供体、恢复系恢11-32为受体,应用该抗性基因的连锁标记Si13070C和功能标记CAP3/BglⅡ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出携带Pi25抗性等位基因的恢复系R153,经福建省上杭县茶地国家水稻新品种稻瘟病抗性区试点鉴定,表现为抗稻瘟病。该恢复系的选育为杂交稻新组合选育提供新的亲本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Pi25抗性基因 恢复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