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1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Ⅱ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 被引量:1228
1
作者 马克平 +1 位作者 于顺利 陈灵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68-277,共10页
本文以125块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从不同类型、层次的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与海拔的关系等方面对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本区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是:物种丰富度和物... 本文以125块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从不同类型、层次的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与海拔的关系等方面对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本区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是: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物种均匀度则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植物生长型与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关系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相近且明显低于草本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相近,群落间变异幅度较小,乔本层则变异幅度很大;物种多样性指教则表现出草本层>乔本层>灌木层的规律。物种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作为测度指标计算群落多样性所得结果相近,且优于以株数作为测度指际计算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多样性 丰富度 均匀度 物种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土壤有机质对农田管理措施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205
2
作者 杨景成 韩兴国 +1 位作者 潘庆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87-796,共10页
土壤有机质在农田肥力、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决定农作物产量 ,而且在全球碳素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大气 CO2 浓度升高与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加剧 ,全球碳素循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农... 土壤有机质在农田肥力、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决定农作物产量 ,而且在全球碳素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大气 CO2 浓度升高与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加剧 ,全球碳素循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农田具有大气 CO2 源和库的双重潜力。历史上由于人类对农田的过度开垦和耕种 ,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度下降 ,降低了农田的作物产量潜力 ;同时导致大量的碳以 CO2 形式由陆地生态系统排放到大气圈 ,加剧了全球温室效应。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诸如耕作、种植制度、施肥等农田管理措施能够显著地影响土壤有机质动态 ,而免耕、提高复种指数、合理的轮作换茬、有机肥料和化肥的施用以及弃耕农田还林还草等保护性管理措施则能够提高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 ,使农田起到大气 CO2汇的作用。综述了近年来农田管理对土壤有机质动态影响研究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土壤碳 土壤有机质 耕作 种植制度 轮作 施肥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66
3
作者 李贵才 韩兴国 +1 位作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187-1195,共9页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综述了近 1 0余年来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其影响因素归成 3类 :( 1 )环境因子 ,( 2 )凋落物质量 ,( 3)土壤动物和微生物 ,其中环境因子中的土...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综述了近 1 0余年来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其影响因素归成 3类 :( 1 )环境因子 ,( 2 )凋落物质量 ,( 3)土壤动物和微生物 ,其中环境因子中的土壤温、湿度是影响土壤氮矿化的最重要因子。氮素可利用性、氮转化与群落演替、植物多样性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正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研究 CO2 倍增及其引起的全球变暖对土壤氮素转化的潜在影响也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氮矿化 影响因素 全球变暖 森林土壤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根系生物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140
4
作者 韩兴国 陈灵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70-277,共8页
在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过程研究中,特别是在生产力和生物地化学循环方面,根系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者的观念等方面的限制,对于根系的研究还远不及地上部分受到重视。而关于细根生物量,周转率和生产力等方面的是很... 在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过程研究中,特别是在生产力和生物地化学循环方面,根系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者的观念等方面的限制,对于根系的研究还远不及地上部分受到重视。而关于细根生物量,周转率和生产力等方面的是很少有人问津。为推动我国根系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本一面地介绍了9种典型的测度细根生物量的方法。包括:收获法、钻土芯法、内生长土芯法、平衡法、根观测实验室法、土壤碳平衡法、挖土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根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影响机制及有关假说 被引量:109
5
作者 白永飞 韩兴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及有关假说 ,包括冗余种假说、铆钉假说、不确定假说、无效假说、补偿 /关键种假说、非线性假说、单调 /驼峰模型假说等。尽管这些假说的提出都有一定的理论或实验研究基础 ,但到... 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及有关假说 ,包括冗余种假说、铆钉假说、不确定假说、无效假说、补偿 /关键种假说、非线性假说、单调 /驼峰模型假说等。尽管这些假说的提出都有一定的理论或实验研究基础 ,但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一种假说被普遍认为反映了两者之间关系的实际情形 (如果确实存在这样一种普适机制 )。通过分析 ,我们发现在这些假说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它们或者互相包含 ,或者互相补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功能 物种多样性 假说 影响机制
下载PDF
暖温带地区主要树种叶片凋落物分解过程中主要元素释放的比较 被引量:121
6
作者 王瑾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5-380,共6页
应用分解网袋法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内分布较为优势的辽东栎 (Quercus liaotungensis)、五角枫 (Acermono)、蒙椴 (Tilia m ongolica)、糠椴 (T.mandshurica)等 4种植物叶片凋落物第一年的分解速率及其 C、N、P、Ca、Mg、Fe、Cu、Mn、K... 应用分解网袋法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内分布较为优势的辽东栎 (Quercus liaotungensis)、五角枫 (Acermono)、蒙椴 (Tilia m ongolica)、糠椴 (T.mandshurica)等 4种植物叶片凋落物第一年的分解速率及其 C、N、P、Ca、Mg、Fe、Cu、Mn、K、Na等 10种养分元素释放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 4种植物叶片凋落物的重量损失过程基本符合Olson的指数降解模型。4种凋落物的分解速率 (凋落物的年重量损失 )依次为五角枫 >糠椴 >蒙椴 >辽东栎。N、P、Na、Fe、Cu、Mn在几种凋落物残留物中各自有不同程度的富集。C、K含量显著单调下降 ,其它几种元素含量变化不太规律。可以看出 ,元素的初始含量对其释放速率有很大影响 ,当微生物固持作用使 C与其它元素比升高到某一阈值时 ,元素开始释放 ;初始含量较高的元素则从最初开始释放。高含量的木质素对元素的净释放有一定抑制作用 ,而在凋落物分解初期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凋落物 分解 暖温带 落叶阔叶林 树种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 被引量:112
7
作者 杨景成 韩兴国 +1 位作者 潘庆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385-1390,共6页
陆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库之一 ,在碳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森林、农田生态系统 ,综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地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造成系统碳... 陆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库之一 ,在碳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森林、农田生态系统 ,综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地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造成系统碳贮量的变化 ,这很大程度取决于生态系统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 .森林砍伐后变为农田和草地 ,使生态系统中植被和土壤碳贮量大大降低 .土壤碳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凋落物输入的减少 ,有机质分解速度的提高 ,以及耕种措施对有机质物理保护的破坏造成的 .土壤碳损失主要发生在森林砍伐后较短的时期内 ,而其降低速率取决于诸多因素以及土壤理化和生物过程 .农田和草地弃耕恢复为森林 ,以及农田保护性管理措施的利用 ,能够使大气中的碳在植被和土壤中得到汇集 .森林恢复过程中植被可以大量汇集大气中的碳 ,而由于农田耕种历史不同以及土壤空间异质性 ,导致土壤碳汇集速率差异极大 .保护性农田管理措施 (诸如免耕、合理的种植制度、化肥的施用等 )可以影响土壤理化特性、作物根系生长以及残茬数量和质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陆地生态系统 碳贮量 森林砍伐 森林恢复 耕作 轮作 施肥
下载PDF
地带性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7
8
作者 高贤明 +1 位作者 马克平 陈灵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11-618,共8页
在群落调查以及文献收集的基础上,对暖温带地区、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区、亚热带地区以及热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不同群落类型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这4类地区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具体表现在热带地... 在群落调查以及文献收集的基础上,对暖温带地区、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区、亚热带地区以及热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不同群落类型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这4类地区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具体表现在热带地区(以统计平均值表示)群落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为最高,然后依次是亚热带地区、秦岭地区和东灵山地区;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则以亚热带地区为最高,其次是秦岭地区,热带地区的则仍高于东灵山地区,但这种变化明显没有乔木层那样显著;草本层的情形与乔木层几乎相反,以东灵山地区为最高,其次是秦岭地区的,以亚热带地区的为最低,而热带地区的仅高于亚热带地区的。这一系列的变化无不反映了环境因子的纬度变化特征。作者还分析了东灵山地区和秦岭地区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和群落类型的变化特征,但由于其它环境因子的干扰,没有发现明显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群落 物种丰富度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Ⅺ.山地草甸β多样性 被引量:101
9
作者 高贤明 马克平 +1 位作者 刘灿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4-32,共9页
根据所调查的13个样地的143个样方资料,应用二元属性数据和数量数据对东灵山草甸群落的β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不论是第1号样地与其它各样地之间的β多样性,还是相邻两样地之间的β多样性,Wilson-Schmida... 根据所调查的13个样地的143个样方资料,应用二元属性数据和数量数据对东灵山草甸群落的β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不论是第1号样地与其它各样地之间的β多样性,还是相邻两样地之间的β多样性,Wilson-Schmida指数(BT)和首次根据群落相似系数的Jaccard指数(CJ)及Sorenson指数(CS)而推导的两个β多样性指数(BCJ和βCS),在反映群落随海拔梯度变化而变化方面趋于一致,较好地反映了不同生境梯度上群落的差异。而根据Cody等β多样性测度方法所测度的结果则波动较大,表明相邻群落间物种替代速率变化悬殊,反映了东灵山草甸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已引起了生境的破碎化,从而导致了群落的β多样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灵山 草甸 Β多样性 测度
下载PDF
秦岭太白山弃耕地植物群落演替的生态学研究 Ⅱ演替系列的群落α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07
10
作者 高贤明 +1 位作者 万师强 陈灵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19-625,共7页
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Alatalo均匀度指数研究了太白山弃耕地植物群落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群落α多样性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群落在由一年生草本植物群... 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Alatalo均匀度指数研究了太白山弃耕地植物群落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群落α多样性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群落在由一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向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灌丛、混交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多样性指数逐渐上升,至混交林阶段达到最高值。若以分布在这一垂直地带的代表性森林群落锐齿栎林为演替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则由多样性指数在锐齿栎混交林、锐齿栎林阶段呈下降趋势。不同演替阶段不同生长型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为:在演替的初期,草本层多样性指数>灌木层>乔木层;在混交林阶段,这3个不同生长型的多样性指数相差无几,乔木生长型稍占优势;在锐齿栎混交林和锐齿栎林阶段,灌木生长型的物种多样性最大,草本次之,乔木生长型的物种多样性则迅速降低。首次利用群落各生长型的叶层相对厚度和相对盖度作为加权参数,对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这种加权处理是比较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演替系列 Α多样性 植物生态学 植物群落
下载PDF
中国东北样带草原区植物δ^(13)C值及水分利用效率对环境梯度的响应 被引量:111
11
作者 苏波 韩兴国 +3 位作者 李凌浩 白永飞 渠春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48-655,共8页
测定了中国东北森林 -草原样带草原区 15个常见植物种叶片的 δ1 3 C值 ,并以此作为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值 ,研究了不同植物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对年均降水量、年均大气温度和海拔高度等环境梯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有相当一部... 测定了中国东北森林 -草原样带草原区 15个常见植物种叶片的 δ1 3 C值 ,并以此作为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值 ,研究了不同植物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对年均降水量、年均大气温度和海拔高度等环境梯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有相当一部分植物种的 δ1 3 C值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温增加而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如羊草 (L eymus chinensis(Trin.) Tzvel.)、家榆 (Ulmuspumila L.)、小叶锦鸡儿 (Caragana microphylla L am.)、直立黄芪 (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地榆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和菊叶委陵菜 (Potentila tanacetifolia Willd.ex Schlecht.)等 ) ,随海拔高度增高而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 (如扁蓿豆 (Melissitus ruthenicus(L.) Peschkova)、羊草、家榆、小叶锦鸡儿、直立黄芪、地榆等 ) ;而少数几个种 (如达乌里胡枝子 (L espedeza davurica(L axm.)Schindl.) ,麻花头 (Serratula centauroides L.)等 )则与大多数种的情况截然相反 ,另外部分植物种则随环境因子变化不大 (达乌里黄芪 (Astragalus dahuricus(Pall.) DC.)、中间锦鸡儿 (Caragana intermedia Kuang et H.C.Fu)和狭叶锦鸡儿 (Caragana stenophylla Pojark.) ,冷蒿 (Artemisia frigida Willd.)、糙叶黄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样带 Δ^13C 水分利用效率 气温 草原区
下载PDF
外来种入侵的生物学与生态学基础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95
12
作者 韩兴国 +1 位作者 杨亲二 白永飞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40-247,共8页
外来物种的入侵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一个外来物种入侵一个新的生境无疑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尽管目前对这种条件的研究还只是初步的。首先从其自身来说 ,需要有足够的入侵性 ,这可以认为是入侵种的生物学基础 ,可能表... 外来物种的入侵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一个外来物种入侵一个新的生境无疑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尽管目前对这种条件的研究还只是初步的。首先从其自身来说 ,需要有足够的入侵性 ,这可以认为是入侵种的生物学基础 ,可能表现为具有多倍性、一定的遗传变异、杂合性或表型可塑性 ,以及不同的交配系统等 ;其次一个物种的入侵成功还取决于入侵生境的可入侵性 ,这可以认为是入侵种的生态学基础 ,而新的种间关系的形成 ,尤其是入侵种与其他种类的互惠共生关系的建成是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入侵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基础中的一些最新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 外来物种 入侵生物学 入侵生态学 危害
下载PDF
物种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初探 被引量:68
13
作者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在物种多样性变化的空间格局中,得到广泛研究的是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特征。在短短不到五十年的时间,已经提出了十几种学说来解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梯度特征。在这些解释中,ESA假说是最近才提出的,因而似乎显得更合理一些。综合... 在物种多样性变化的空间格局中,得到广泛研究的是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特征。在短短不到五十年的时间,已经提出了十几种学说来解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梯度特征。在这些解释中,ESA假说是最近才提出的,因而似乎显得更合理一些。综合这十几种学说,作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即所有以前提出的假说都可以归入两上门类,一类是属于环境因子,另一类是属于生物因子类的。在这两类因子间,环境因子是首要的,而生物因子是第二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空间格局 形成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被引量:65
14
作者 韩兴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1-37,共7页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黄建辉,韩兴国(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44)1引言自从MacArthur[1]和Elton[2]分别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了多样性一稳定性理论以后,对多样性一稳定性的关系问题展开了...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黄建辉,韩兴国(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44)1引言自从MacArthur[1]和Elton[2]分别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了多样性一稳定性理论以后,对多样性一稳定性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初,为了简便起见,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 稳定性
下载PDF
青藏高原草地植物群落冠层叶片氮磷化学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04
15
作者 杨阔 +2 位作者 董丹 马文红 贺金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2,共6页
叶片氮(N)和磷(P)的化学计量学研究涉及到植物生态学的众多领域与多个尺度,然而各个尺度上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并未同步展开。通过对青藏高原47个草地样地连续3年的调查,分析了当地群落水平上的植物叶片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并结合... 叶片氮(N)和磷(P)的化学计量学研究涉及到植物生态学的众多领域与多个尺度,然而各个尺度上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并未同步展开。通过对青藏高原47个草地样地连续3年的调查,分析了当地群落水平上的植物叶片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并结合温度和降水气候数据研究了N、P含量及N:P比值与这两个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草地群落水平的叶片N含量变化范围为14.8–36.7mg·g–1,平均为23.2mg·g–1;P含量变化范围为0.8–2.8mg·g–1,平均为1.7mg·g–1;N:P比值变化范围为6.8–25.6,平均为13.5。群落叶片N含量与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的N:P比值与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N:P比值的变化主要由P含量变化决定。另外发现:群落水平叶片N、P含量及N:P比值存在着显著的年际变化,叶片的N、P含量及N:P比值与年平均气温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该研究结果推测:P含量较高的变异系数及其与环境因子表现出的显著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植物群落对当地气候条件的一种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群落 叶片N、P含量 N:P比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植物叶片中δ^(13)C值的种间差异及时空变化 被引量:73
16
作者 严昌荣 韩兴国 +2 位作者 陈灵芝 苏波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8年第9期853-859,共7页
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主要乔木、灌木植物叶片中的碳稳定性碳同位素比率(δ13C值)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显示,这些植物叶片的稳定性碳同位素比率(δ13C)值受多种因子的影响,具有较大的种间差异及时空变化。主要表现... 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主要乔木、灌木植物叶片中的碳稳定性碳同位素比率(δ13C值)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显示,这些植物叶片的稳定性碳同位素比率(δ13C)值受多种因子的影响,具有较大的种间差异及时空变化。主要表现在不同植物种叶片δ13C值不同,排列顺序为山杏(Prunusarmeniacavar.ansuMaxim.)(-24.75±0.85‰)>大叶白蜡(FraxinusrhynchophylaHce.)(-25.94±1.52‰)≈荆条(Vitexnegundovar.heterophyla(Franch.)Rehd.)(-26.01±1.63‰)≈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sKoiz.)(-26.07±1.17‰)≈北京丁香(SyringapekinensisRupr.)(-26.46±0.80‰)>胡桃楸(JuglansmandshuricaMaxim.)(-28.11±1.52‰)。生长初期叶片δ13C值较生长末期高,尤以胡桃楸和辽东栎表现明显,其生长初期和末期的叶片δ13C值相差皆达3‰。生境条件,特别是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层厚度,对植物叶片的δ13C值的高低有较大影响,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阔叶林 生理生态学 稳定性碳同位素 比率
下载PDF
我国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与实践 被引量:97
17
作者 方精云 白永飞 +5 位作者 李凌浩 蒋高明 振英 张文浩 高树琴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5-164,133,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口粮消费减少,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伴随而来的是饲料需求的急剧增加.然而,我国种植结构并没有进行相应调整,导致大量粮食被用作饲料.我国4×10~8 hm^2草地本应在保障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口粮消费减少,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伴随而来的是饲料需求的急剧增加.然而,我国种植结构并没有进行相应调整,导致大量粮食被用作饲料.我国4×10~8 hm^2草地本应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但由于我国草业长期以来粗放的生产方式和国家对草地畜牧业投入不足,导致生产经营规模小、草地退化严重、生产力水平低下,草产品产量远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分析表明,发展人工草地是大幅提升我国草地生产功能的有效途径,集约化的人工草地可以使优质饲草产量提高10倍以上.为此,本项目组提出"用小保大"的"草牧业"发展模式,即利用小面积的优质土地(不多于区域面积10%的土地)建立集约化人工草地,大幅提高优质饲草产量;而对大部分天然草地(大于90%的土地)进行保护、恢复与合理利用,提升其生态功能.为践行"草牧业"发展模式,本项目组提出在草原牧区建设"生态草牧业试验区"的构想,即在较大的区域内,进行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诸要素的科学配置和调控,形成以人工草地和现代化畜牧业为主,特色生物产业和文化产业为补充的多元产业结构,并大幅提升草地的生态功能.本文还在梳理我国草原牧区发展瓶颈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牧草良种选育、人工草地种植、牧草高效收获、水分有效利用、天然草地保护与适度利用、草地生产和生态功能合理配置、以及牧区系统发展等我国牧区发展应遵循的7个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牧业 人工草地 粮食安全 牧区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农牧交错区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呼吸的日动态观测与测定方法比较 被引量:72
18
作者 杨晶 +3 位作者 詹学明 李鑫 杜丽华 李凌浩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8-325,共8页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 (IRGA)对农牧交错区 10种植物群落最大生物量时期的土壤呼吸日动态进行了测定 ,并将该方法得到的土壤日呼吸速率与碱液吸收法 (A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1) 10个群落土壤呼吸的昼夜变化比较明显 ,均为单峰型曲线 ,...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 (IRGA)对农牧交错区 10种植物群落最大生物量时期的土壤呼吸日动态进行了测定 ,并将该方法得到的土壤日呼吸速率与碱液吸收法 (A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1) 10个群落土壤呼吸的昼夜变化比较明显 ,均为单峰型曲线 ,主要受土壤温度的驱动 ,但同时也受到当日降水情况和云量、风速等气象因子的较大影响。因此 ,这些群落土壤呼吸日动态的一致性较差 ,规律性并不明显。 2 )用碱液吸收法和动态密闭气室法测定的 10个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 394~ 894mgC·m-2 ·d-1和 313~ 2 0 4 3mgC·m-2 ·d-1,其中碱液吸收法测定结果平均为动态气室法的 6 7.5 % ,明显低于动态密闭气室法。 3)两种测定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R2 为0 .8739。本研究中发现 ,在土壤呼吸速率低的情况下 ,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十分接近甚至碱液吸收法测定结果稍大于动态密闭气室法 ,而在土壤呼吸速率较高的情况下 ,动态密闭气室法测定结果则显著高于碱液吸收法。上述结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结果高度一致 ,从而为校正以往采用碱液吸收法在该区域的测定结果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植物群落 土壤呼吸 动态密闭气室法 碱液吸收法
下载PDF
东灵山植物群落的排序、数量分类与环境解释 被引量:68
19
作者 江洪 +2 位作者 陈灵芝 杨朝阳 杨小秋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4年第7期539-551,共13页
利用植物群落排序、数量分类和环境解释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了北京东灵山植被的梯度分析和数量分类。结果表明: 东灵山植物群落,在空间地理分布上很有规律,这种分布与生态梯度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生态梯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温度... 利用植物群落排序、数量分类和环境解释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了北京东灵山植被的梯度分析和数量分类。结果表明: 东灵山植物群落,在空间地理分布上很有规律,这种分布与生态梯度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生态梯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温度和水分(含土壤肥力梯度)。在水分梯度上,中山带大致有:较耐旱的三桠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荆条(Vitex negundo)灌丛-山杏(Prunus sibirica) 灌丛-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 is) 林-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s )林-杂木林-黑桦(Betula dahurica)林,亚高山带则有草甸-锦鸡儿(Caraganajubata)灌丛-硕桦(Betula costata)林排列分布在由旱-湿的环境梯度上;在热量梯度上,从暖至冷,大致排列有:人工油松林-荆条灌丛-辽东栎林-黑桦林-杂木林-三桠绣线菊灌丛-山杏灌丛-人工落叶松林-白桦(B.platyphylla)林-硕桦林-亚高山草甸-锦鸡儿灌丛。用图示的方法,确定东灵山植被大致有4 个极点和2 个中心。4 个极点是:干冷条件下的亚高山锦鸡儿灌丛,干暖条件下的中低山荆条灌丛,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灵山 植物群落 排序 分类
下载PDF
东灵山油松纯林和油松-辽东栎针阔混交林土壤氮素矿化/硝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62
20
作者 苏波 韩兴国 +1 位作者 渠春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5-203,共9页
利用 PVC顶盖埋管原位培育法测定了北京东灵山地区一个油松纯林和一个油松 -辽东栎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土壤无机氮库、氮素净矿化 /硝化速率的季节动态以及年度净矿化 /硝化量。结果发现 :1)两个生态系统的土壤无机氮库和氮素净矿化 ... 利用 PVC顶盖埋管原位培育法测定了北京东灵山地区一个油松纯林和一个油松 -辽东栎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土壤无机氮库、氮素净矿化 /硝化速率的季节动态以及年度净矿化 /硝化量。结果发现 :1)两个生态系统的土壤无机氮库和氮素净矿化 /硝化速率都存在比较明显且比较一致的季节动态 ,但个别时期也存在较大差异 ;2 )纯林与混交林土壤 NH+ 4 - N浓度在各月都没有显著差异 ,而 NO- 3 - N浓度 ,除了 1995年 11月和 1996年 8月纯林显著高于混交林外 ,其它月份也都差异不显著 ;3)无论是年度净矿化总量 (纯林 ,2 2 .7kg· hm- 2 ;混交林 ,5 5 .5 kg·hm- 2 )及其占总全 N量的百分比 (纯林 ,0 .6 94% ;混交林 ,2 .12 8% ) ,还是年度净硝化总量 (纯林 ,2 6 .7kg· hm- 2 ;混交林 ,44 .6 kg· hm- 2 )及其占总全 N量 (纯林 ,0 .815 % ;混交林 ,1.70 7% )的百分比 ,油松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均显著大于油松纯林 ,高达后者的两倍左右 ,而净硝化氮占净矿化氮的百分比则相反 ,油松纯林 (10 0 % )显著高于油松 -辽东栎混交林 (80 .2 % )。上述结果表明 :油松 -辽东栎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土壤的氮素有效性 (即土壤的供氮能力 )以及维持土壤中植物可利用氮素的能力都显著高于油松纯林。物种构成及在其影响下所产生的林下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灵山 油松 针阔混交林 矿化/硝化作用 季节动态 土壤 氮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