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层型水库水温水质耦合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安阳 邓云 +1 位作者 脱友才 梁瑞峰 《人民珠江》 2015年第1期8-12,共5页
水库水温分层不仅对水库水质的降解过程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水库流场的作用进一步影响库区水质分布,并对下泄水质产生影响,因此对分层型水库的水质模拟必须考虑水温分层影响。建立了宽度平均的立面二维水温水质耦合模型,采用建立... 水库水温分层不仅对水库水质的降解过程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水库流场的作用进一步影响库区水质分布,并对下泄水质产生影响,因此对分层型水库的水质模拟必须考虑水温分层影响。建立了宽度平均的立面二维水温水质耦合模型,采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某拟建水库水温水质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分层型水库库区水质受温度场、流场影响明显,存在垂向分层、纵向差异等现象。研究成果可为水库水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面二维 水温 水质 数学模型
下载PDF
蒸汽在过冷液体喷雾上直接接触相变换热过程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安阳 罗祎青 +1 位作者 张会书 袁希钢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66,共10页
以水为工质,通过实验研究了饱和水蒸汽与过冷水喷雾逆流直接接触冷凝换热过程,考察了不同入口液相温度下液膜厚度及破碎长度变化、液膜轴向及径向的温度分布;基于实验数据计算出了液膜局部传热系数及总传热系数。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直... 以水为工质,通过实验研究了饱和水蒸汽与过冷水喷雾逆流直接接触冷凝换热过程,考察了不同入口液相温度下液膜厚度及破碎长度变化、液膜轴向及径向的温度分布;基于实验数据计算出了液膜局部传热系数及总传热系数。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直接接触冷凝换热过程中,低入口液相温度时的液膜厚度和破碎长度更大;液膜在径向方向上存在温度梯度变化,液膜表面的温度较高,中心存在1个最低温度;随着液膜运动轴向距离的增大,液膜温度逐渐升高,喷嘴出口处液膜的温升最快,在整个喷雾的冷凝换热过程中,液膜温升占喷雾换热总温升的80%~85%,因此相比液滴,液膜起主要换热作用;喷嘴出口处的局部传热系数最大,并随着轴向距离增大逐渐减小。实验得到总传热系数的值远大于传统的膜状冷凝传热系数,体现了蒸汽-过冷液体喷雾这类直接接触换热方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接触冷凝传热 液膜 喷嘴 温度分布 传热系数
下载PDF
基于耳石微结构的长江监利断面草鱼和鲢仔鱼群体日龄结构研究
3
作者 周月娟 高雷 +5 位作者 段辛斌 姜伟 安阳 王珂 陈大庆 汪登强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4-330,共7页
利用耳石微结构对2018~2020年在监利断面采集草鱼和鲢仔鱼群体进行日龄鉴定,推测其孵化时间和繁殖时间,结合长江水文特征,分析监利断面四大家鱼仔鱼来源,以及三峡水库生态调度等对四大家鱼仔鱼资源的影响。结果显示,草鱼和鲢仔鱼耳石轮... 利用耳石微结构对2018~2020年在监利断面采集草鱼和鲢仔鱼群体进行日龄鉴定,推测其孵化时间和繁殖时间,结合长江水文特征,分析监利断面四大家鱼仔鱼来源,以及三峡水库生态调度等对四大家鱼仔鱼资源的影响。结果显示,草鱼和鲢仔鱼耳石轮纹特征相似,日龄结构也相似。监利断面2018和2019年苗汛期草鱼和鲢仔鱼苗汛期日龄分布范围为8~15日,其中主要分布在9~12日。2020年草鱼和鲢仔鱼日龄分布范围为10~22日,主要分布在12~15日。这表明,监利断面草鱼和鲢仔鱼群体日龄范围较窄,规格整齐,可能产自相同或相近的产卵场。基于日龄推测长江监利断面草鱼和鲢苗汛期仔鱼的繁殖时间与宜昌江段涨水日期基本一致,推测该江段四大家鱼鱼苗主要来自于宜昌江段。2018~2020年三峡水库开展4次生态调度,仅2018年6月中旬的生态调度在监利断面出现相应的家鱼苗汛,其它5月底开展的3次生态调度在监利江段未监测到相应的苗汛,可能是因为5月下旬长江中游温度较低、饵料生物较少,影响了鱼苗的早期生长和死亡率。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加强在6月下旬开展生态调度,对下游仔鱼资源的补充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微结构 日龄 四大家鱼 生态调度
原文传递
分层水库近坝区的浮力流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安阳 邓云 脱友才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72-175,共4页
在运用数学模型对水流流场进行模拟时,仅依靠一维或二维模型还无法兼顾部分模拟区域的真实水力学变化,因此有必要展开流场三维模拟。利用流体力学软件FLOW-3D,建立分层水库近坝区的浮力流三维数值模型,对近坝段水流结构以及水电站下泄... 在运用数学模型对水流流场进行模拟时,仅依靠一维或二维模型还无法兼顾部分模拟区域的真实水力学变化,因此有必要展开流场三维模拟。利用流体力学软件FLOW-3D,建立分层水库近坝区的浮力流三维数值模型,对近坝段水流结构以及水电站下泄水温进行精确模拟。分析了相同水温分层条件下,不同浸没高度、不同流量对下泄水温的影响,同时对比了同一下泄流量不同出流方式的下泄水温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水温分层条件下,流量越大,最大吸入高度越大,取水口可以吸入更接近表层温度较高的水体;在最大吸入高度以上只改变淹没深度,取水口前流场基本不发生变化,对下泄水温影响很小;复杂三维地形可以改变水体的流线,对下泄水温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水温 三维模拟 最大吸水高度 下泄水温
下载PDF
环境DNA技术在宜昌江段四大家鱼自然繁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莎 刘雪清 +3 位作者 姜伟 肖刊 安阳 张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41-2248,共8页
本研究通过环境DNA(eDNA)技术的样品采集及DNA提取方法,采用微滴式数字PCR(ddPCR)技术检测了长江干流宜昌江段不同水层、不同断面四大家鱼的eDNA浓度,分析了eDNA浓度变化与卵苗密度的关系,探讨了利用eDNA技术监测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情况... 本研究通过环境DNA(eDNA)技术的样品采集及DNA提取方法,采用微滴式数字PCR(ddPCR)技术检测了长江干流宜昌江段不同水层、不同断面四大家鱼的eDNA浓度,分析了eDNA浓度变化与卵苗密度的关系,探讨了利用eDNA技术监测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情况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传统调查结果相比,四大家鱼的eDNA浓度与卵苗密度呈极显著相关,浓度最大值与卵苗峰值的出现时间较为一致,利用eDNA技术可以预判家鱼集群产卵行为的发生。连续两年的断面eDNA浓度检测认为,渔洋溪上游4.5 km和下游1 km为家鱼产卵场。该范围位于传统方法预估的胭脂坝下至红花套的产卵场范围内。这说明eDNA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调查方法,可更为准确地判定有一定种群规模的鱼种的分布情况,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ddPCR 产卵行为 产卵场
原文传递
长江三峡船闸上下引航道鱼类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朱佳志 郭文韬 +2 位作者 安阳 郜星晨 姜伟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2-251,共10页
为了解三峡船闸上下引航道的鱼类空间分布特征,分别于2018年1月、5月、10月和2019年5月对靖江溪(区域Ⅰ)、上引航道(区域Ⅱ)、下引航道(区域Ⅲ)和三斗坪(区域Ⅳ)等区域开展水声学调查。将探测目标声学强度换算成鱼类体长,结果显示,区域... 为了解三峡船闸上下引航道的鱼类空间分布特征,分别于2018年1月、5月、10月和2019年5月对靖江溪(区域Ⅰ)、上引航道(区域Ⅱ)、下引航道(区域Ⅲ)和三斗坪(区域Ⅳ)等区域开展水声学调查。将探测目标声学强度换算成鱼类体长,结果显示,区域Ⅰ、区域Ⅱ和区域Ⅳ的鱼类体长主要集中在2.5~5.0 cm,区域Ⅲ的鱼类体长集中在7.0~20.0 cm。区域Ⅰ、区域Ⅱ、区域Ⅲ和区域Ⅳ的平均鱼类密度分别为(99.53±47.78)、(57.37±33.45)、(61.51±1.72)和(30.61±15.75)ind./1000 m^(3),区域Ⅰ和区域Ⅱ低水位期鱼类密度显著大于高水位期,区域Ⅲ低水位期鱼类密度显著小于高水位期。区域Ⅰ和区域Ⅱ鱼类在不同水位期均倾向于中层偏下水体,区域Ⅲ鱼类在高水位期集中分布于6 m以上水层,低水位期集中分布于8 m以下水层。三峡船闸上下引航道鱼类空间分布差异主要受三峡库区水位变动及过闸通航船舶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水声学 鱼类密度 三峡库区 引航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