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相关因素分析及微生态制剂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19
1
作者 唐秋雨 林滨榕 +1 位作者 吴斌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32-734,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危险因素及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预防的效果。方法调查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小儿肺炎314例,以住院期间抗生素治疗同时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的患儿为病例组,仅使用...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危险因素及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预防的效果。方法调查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小儿肺炎314例,以住院期间抗生素治疗同时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的患儿为病例组,仅使用抗生素治疗或住院72h后因出现继发腹泻才开始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的患儿为对照组,对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情况与继发腹泻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卡方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114例,住院治疗期间继发腹泻病21例,发生率为18.4%;对照组200例,继发腹泻79例,发生率39.5%。单因素卡方分析显示:患儿发病年龄、住院天数、住院后有无侵入性操作、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居住地、病情严重程度、血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数量、激素应用与小儿肺炎继发腹泻有关联。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3个危险因素,即患儿年龄(χ2=14.120,P=0.000)、住院天数(χ2=11.532,P=0.001)、入院后接受侵入性操作(χ2=6.827,P=0.009)和1个保护因素:微生态制剂应用(χ2=12.943,P=0.000)。结论肺炎患儿年龄越小、住院时间越长或进行侵入性操作可增加继发腹泻的发生率;微生态制剂能够降低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生率,提示具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腹泻 危险因素 微生态制剂 儿童
原文传递
福州地区婴幼儿隐孢子虫病 被引量:27
2
作者 苏庆平 陈达光 +7 位作者 华雪玲 陈珊 赵子庆 万菊青 华云汉 郭依华 李淑闽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5-36,共2页
1989年3~8月份在福州4所医院收集腹泻患者粪便161人份,用碘染色法、韩氏改良法过筛,发现可疑虫体时,再用改良抗酸法,沙黄-美蓝染色法染色检查,共发现隐孢子虫感染者16例,感染率9.8%(16/120)。1岁以下11例,1岁~2.5岁5例。同时发现2例... 1989年3~8月份在福州4所医院收集腹泻患者粪便161人份,用碘染色法、韩氏改良法过筛,发现可疑虫体时,再用改良抗酸法,沙黄-美蓝染色法染色检查,共发现隐孢子虫感染者16例,感染率9.8%(16/120)。1岁以下11例,1岁~2.5岁5例。同时发现2例合并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粪检有大量白细胞,主要症状为腹泻。大蒜素治疗多数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病 腹泻 大蒜素
全文增补中
几种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1
3
作者 吴斌 张家安 +2 位作者 林希 陈素清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评价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 ,为合理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提供指导。方法 :对婴幼儿腹泻病患儿住院治疗期间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 ,运用Kaplan- Meier( K- M)法对不同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 目的 :评价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 ,为合理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提供指导。方法 :对婴幼儿腹泻病患儿住院治疗期间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 ,运用Kaplan- Meier( K- M)法对不同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时间 -效应分析。结果 :4 70例婴幼儿腹泻病患儿住院治疗期间 ,有 4 5 3例患儿有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 ,占 96 .4 % ;其中 ,选用培菲康、整肠生的病例最多 ,分别有 2 37例和 198例 ;多种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有 83例 ( 18.32 % )。K- M法分析显示 :培菲康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病的疗效优于整肠生组及多种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组 ;无论是急性腹泻病 ,还是迁延性、慢性腹泻病 ,多种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治疗的临床治愈时间均不优于单用微生态制剂组。结论 :适当应用微生态制剂有助于婴幼儿腹泻的恢复 ,但盲目采用多种微生态制剂联合治疗并不能提高临床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腹泻病 微生态制剂 疗效 评价 时间-效应分析
下载PDF
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8
4
作者 宋朝敏 王红 +1 位作者 吴斌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80-284,322,共6页
目的利用新生SD大鼠建立缺氧、冷刺激、鼠乳代用品人工喂养等多因素造成的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按析因设计,32只新生SD大鼠出生48h开始随机分成4组,每组动物各8只。A组采用鼠乳代用品人工喂养,并给予100... 目的利用新生SD大鼠建立缺氧、冷刺激、鼠乳代用品人工喂养等多因素造成的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按析因设计,32只新生SD大鼠出生48h开始随机分成4组,每组动物各8只。A组采用鼠乳代用品人工喂养,并给予100%氮气缺氧90s,4℃冷刺激10min,每天2次,连续3d;B组为单纯采用鼠乳代用品人工喂养,未进行缺氧冷刺激;C组采用鼠乳喂养,给予同样的缺氧冷刺激;D组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鼠乳喂养,未进行缺氧冷刺激。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回盲部近端肠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肠损伤病理评分进行评价,组织学评分≥2分确定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结果A、B、C组新生SD大鼠相继出现腹泻、腹胀、萎靡、活动减少,生长减慢,A组程度最为严重。A、B、C、D4组肠损伤病理评分(x-±s)分别为(3.25±0.89)分、(2.63±0.92)分、(1.13±1.36)分、(0.25±0.46)分,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9.30,P<0.01)。NEC发病率分别为100%、87.5%、37.5%和0。喂养方式和缺氧冷刺激为肠组织损伤病理评分值影响因素,两因素间无明显交互作用。结论新生鼠在剔除鼠乳喂养,改用鼠乳代用品人工喂养的前提下,经过连续多次的缺氧冷刺激后,诱导的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与人类新生儿NEC临床特征、病理改变相一致,是一种理想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 模型 动物 评价研究
原文传递
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健 张家安 +2 位作者 林希 吴斌 《现代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5期679-680,共2页
目的 :探讨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发病现状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住院治疗的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儿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4 38例腹泻病患儿中 ,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儿占 19.0 % ;患儿年龄小... 目的 :探讨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发病现状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住院治疗的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儿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4 38例腹泻病患儿中 ,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儿占 19.0 % ;患儿年龄小、营养不良、营养性贫血、并存肠道外感染及院外曾应用抗生素治疗及粪便常规检查有粘液、脓球及红细胞与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密切关联 ;72例患儿粪便细菌培养 ,检出致病菌 32株 ,检出率为 4 2 .8% ,且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结论 :本地区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发病率仍较高 ,造成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危险因素仍无显著改变 ,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腹泻 流行病学 调查报告 细菌培养
下载PDF
福州地区婴幼儿人芽囊原虫病 被引量:11
6
作者 苏庆平 苏经华 +4 位作者 李存 赵子庆 吴斌 林秋君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6-37,共2页
本文以涂片法、染色法、厌氧培养法,首次在福州地区腹泻的婴幼儿粪便中检出入芽囊原虫20例,阳性率8.59/(20/234),并对该虫的形态做了描述和讨论。同时发现细胞免疫功能与本病相关,而贫血与否与本病无关,甲硝唑的疗效满意。
关键词 人芽囊原虫药 腹泻 甲硝羟乙唑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防治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王红 宋朝敏 +1 位作者 吴斌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5年第6期340-342,共3页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时期严重的肠道炎症性疾病,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对NEC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除传统上禁食、全胃肠外营养、对症治疗及严重者外科治疗的应用等防治手段外,近年国外学...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时期严重的肠道炎症性疾病,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对NEC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除传统上禁食、全胃肠外营养、对症治疗及严重者外科治疗的应用等防治手段外,近年国外学者对该病病因、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试图在NEC发病机制的几个环节上进行干预:病原菌感染和炎症的控制、微生态制剂的应用、营养因子促进肠道功能成熟、细胞因子干预。该文就近年有关这方面的干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 婴儿 新生 疾病
下载PDF
氯高铁血红素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游开绍 吴斌 +4 位作者 赵子庆 杨文海 王惠兰 曹东升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98-300,共3页
氯高铁血红素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游开绍,吴斌,赵子庆,黄妙辉,杨文海,王惠兰,曹东升氯高铁血红素是迄今所知吸收率最高的生物态铁剂。我们对225例缺铁性贫血(IDA)小儿采用氯高铁血红素治疗,现报告如下。对象:19... 氯高铁血红素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游开绍,吴斌,赵子庆,黄妙辉,杨文海,王惠兰,曹东升氯高铁血红素是迄今所知吸收率最高的生物态铁剂。我们对225例缺铁性贫血(IDA)小儿采用氯高铁血红素治疗,现报告如下。对象:1993年10月~1994年3月,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氯高铁血红素 药物疗法 儿童
原文传递
氯高铁血红素与富马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9
作者 游开绍 吴斌 +1 位作者 赵子庆 《新药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用氯高铁血红素口服液po1-2mL/(kg·d)×30d(每毫升含氯高铁血红素1mg)治疗102例小儿缺铁性贫血,以富马酸亚铁治疗55例病儿为对照,2组病例男性80例,女性77例,年龄3.5±s2.3a。... 用氯高铁血红素口服液po1-2mL/(kg·d)×30d(每毫升含氯高铁血红素1mg)治疗102例小儿缺铁性贫血,以富马酸亚铁治疗55例病儿为对照,2组病例男性80例,女性77例,年龄3.5±s2.3a。结果治疗组Hb,FEP,FEP/Hb比值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愈率82.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8%(P<0.01),总有效率达100%,且无消化道刺激症状,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血红素 儿童 亚铁化合物 缺铁性贫血
原文传递
儿童发中5种微量元素与高血压和单纯性肥胖症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志坚 史习舜 +2 位作者 范新宇 吴彬 《中国校医》 2003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儿童发中Zn、Cu、Ca、Fe、Se与高血压和单纯性肥胖的关系。方法 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五种微量元素的缺乏与高血压、单纯性肥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肥胖症与Se的缺乏及Zn/Cu比值呈正相关 ,高血压病与Ca的缺... 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儿童发中Zn、Cu、Ca、Fe、Se与高血压和单纯性肥胖的关系。方法 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五种微量元素的缺乏与高血压、单纯性肥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肥胖症与Se的缺乏及Zn/Cu比值呈正相关 ,高血压病与Ca的缺乏呈正相关。结论 微量元素的摄入平衡可能有助于儿童高血压病和单纯性肥胖症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微量元素 高血压 肥胖症 毛发
下载PDF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宁 周琳瑛 +4 位作者 林滨榕 郑宗英 钟秀容 何爱华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142,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患儿 巨细胞病毒感染 治疗
原文传递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志娟 陈涵强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3年第4期169-171,共3页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危及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命的疾病。近几年研究发现,血小板活化因子、白细胞介素、表皮生长因子等炎症介质和谷胺酰胺、精氨酸缺乏等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危及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命的疾病。近几年研究发现,血小板活化因子、白细胞介素、表皮生长因子等炎症介质和谷胺酰胺、精氨酸缺乏等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发病机制 血小板活化因子 白细胞介素 表皮生长因子 谷胺酰胺 精氨酸
下载PDF
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道菌群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玲玲 吴斌 +2 位作者 宋朝敏 王红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29-431,434,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时肠道菌群变化,旨在阐明肠道菌群在NEC发病中的作用,为探讨新生儿NEC的发病机制及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D新生大鼠出生48 h开始给予鼠乳代用品人工喂养,100%氮气缺氧90 s,4℃冷刺... 目的探讨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时肠道菌群变化,旨在阐明肠道菌群在NEC发病中的作用,为探讨新生儿NEC的发病机制及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D新生大鼠出生48 h开始给予鼠乳代用品人工喂养,100%氮气缺氧90 s,4℃冷刺激10 min,每天2次,连续3 d,建立新生SD大鼠NEC模型。4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NEC模型组(A组)和正常对照组(B组)。每组动物各20只。在最后一次缺氧、冷刺激后24 h空腹断头处死大鼠,留取回盲部近端肠管组织进行肠组织损伤评分,组织学评分≥2确定为NEC;实验前后留取两组新生鼠粪便,按照张秀荣方法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实验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α=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结果模型组新生鼠相继出现腹泻、腹胀、萎靡、活动减少,生长减慢,对照组新生大鼠进食及排便均正常,无腹胀及胃潴留,活动度良好,皮下脂肪丰满。模型组新生大鼠NEC的发生率为100%(20/20),对照组无1例发生NEC。实验组和对照组肠损伤病理评分(x±s)分别为:3.25±0.85、0.45±0.51,t=12.622,P<0.01。模型组和对照组新生鼠实验前肠道细菌总数,杆菌、球菌总数,G+杆菌、G+球菌,G-杆菌、G-球菌数差异均无显著性,肠道菌群中杆菌和球菌的比例都在正常范围中。实验结束时,正常对照组新生大鼠肠道菌群总数明显增多,其中以G+杆菌增加为主;G-杆菌属及G+球菌属菌数占肠道菌群的比率在实验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模型组新生大鼠肠道群总数亦明显增多,而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实验结束时肠道菌群数量,其中主要是G+球菌显著增加,而G+杆菌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与实验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模型组实验结束时肠道菌群中杆菌和球菌比值减少、倒置。结论NEC发病前正常肠道菌群已发生质和量的变化,肠道菌群紊乱在NEC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及时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 动物模型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小儿锌、铁、钙营养状况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晓冰 林希 +3 位作者 钮红兵 吴斌 许能锋 《现代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 (H. pylori)对小儿微量元素锌、铁和钙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 479例无症状学龄前儿童进行头发微量元素锌、铁、钙含量测定和血清 H. phlori抗体检测。对小儿铁、锌、钙缺乏与可能影响小儿微量元素营养状...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 (H. pylori)对小儿微量元素锌、铁和钙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 479例无症状学龄前儿童进行头发微量元素锌、铁、钙含量测定和血清 H. phlori抗体检测。对小儿铁、锌、钙缺乏与可能影响小儿微量元素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行进行单因素 χ2分析 ,筛选出相关因素。以此为基础 ,进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 :H.pylori感染组小儿发铁缺乏率高于未感染组 ,而发锌、发钙缺乏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以非条件 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有效控制其他因素的混杂偏倚后 ,H.pylori感染仍是发铁缺乏的主要危险因素 ,其 OR值为 1.93 (OR95 %CI:1.0 3~ 3 .62 )。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造成或加重机体铁营养不良的因素 ,对 H.pylori感染患儿有必要进行头发微量元素含量检测 ,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微量元素 学龄前儿童
下载PDF
双歧杆菌对内毒素血症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唐秋雨 陈素清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内毒素血症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内毒素造成内毒素血症大鼠模型。双歧杆菌溶液灌胃1周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的方法测定磷脂酶A2(PLA2)的含量,接种于选择性平板培养,进行盲肠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菌落计数。...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内毒素血症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内毒素造成内毒素血症大鼠模型。双歧杆菌溶液灌胃1周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的方法测定磷脂酶A2(PLA2)的含量,接种于选择性平板培养,进行盲肠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菌落计数。结果治疗组PLA2含量比模型组低;24h时治疗组双歧杆菌菌落数比模型组高,而大肠杆菌的数量则低于模型组。结论内毒素血症大鼠添加双歧杆菌能降低PLA2浓度,减轻内毒素对机体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感染 内毒素血症 磷脂酶A2 细菌 厌氧
下载PDF
双歧杆菌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损伤及肠道菌群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競芳 卓玲 +3 位作者 吴斌 宋朝敏 王红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建立新生SD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探讨添加双歧杆菌对新生大鼠NEC模型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应用双歧杆菌防治NEC提供依据。方法SD新生大鼠出生48h开始给予鼠配方奶人工喂养,100%氮气缺氧90s,4℃冷刺激10min... 目的建立新生SD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探讨添加双歧杆菌对新生大鼠NEC模型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应用双歧杆菌防治NEC提供依据。方法SD新生大鼠出生48h开始给予鼠配方奶人工喂养,100%氮气缺氧90s,4℃冷刺激10min,每天2次,连续3d,建立新生SD大鼠NEC模型。按析因设计,32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动物各8只。A组为NEC模型组并在出生48h起每日给予长双歧杆菌灌胃(1×108CFU/d);B组为NEC模型组,C组为对照组,都未添加双歧杆菌;D组为对照组并给予长双歧杆菌灌胃(1×108CFU/d)。在最后一次缺氧、冷刺激后24h空腹断头处死大鼠,留取回盲部近端肠管组织进行肠组织损伤评分,组织学评分≥2确定为NEC;实验前后留取各组新生鼠粪便,按照张秀荣方法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应用Kruskal-WallisH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α=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结果开始造模后,A、B组新生SD大鼠相继出现腹泻、腹胀、萎靡、活动减少,A组程度较轻。A、B、C和D组肠组织损伤评分(x±s)分别为1.88±0.84、3.13±0.84、0.63±0.52、0.50±0.54,各组间肠组织损伤评分差异有显著性,与B组相比,A组肠组织损伤评分明显降低,但仍高于C、D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各组实验前肠道细菌总数,杆菌、球菌数,G+杆菌、G+球菌数差异均无显著性,肠道菌群中杆球菌比值在正常范围中。实验结束时,各组间新生鼠肠道细菌总数,杆菌、球菌数,杆球菌比值,G+杆菌、G+球菌数及其占肠道总菌群数的比率差异均有显著性;除B组杆菌数外,与实验前相比,各组新生大鼠实验结束后肠道细菌总数、球菌数、杆菌数、G+杆菌数、G+球菌数均有显著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A、B组肠道杆球菌比值和G+杆菌数占肠道总菌群数比率均明显下降,A组下降幅度较少,B组G+球菌占肠道总菌群数比率明显增加。B组肠道球菌数、杆球菌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 动物模型 双歧杆菌 干预研究 肠道菌群
下载PDF
猕猴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丽瑟 +1 位作者 秀兰 严以齐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1993年第3期161-,184,共2页
应用测定人体血清微量元素的方法,测得猕猴血清微量元素锌、铜、铁的含量分别为19.72±6.79、15.55±5.23和57.03±29.9μmol/L。发现锌含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但无性别差异,均与人类相似。
关键词 猕猴 微量元素 人类
下载PDF
氯高铁血红素抗贫血疗效及追踪调查报告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子庆 吴斌 +2 位作者 游开绍 自强 《中国小儿血液》 1996年第2期56-58,共3页
本文报告用氯高铁血红素每天300mg/kg、150mg/kg、50mg/kg治疗失血性小鼠。治疗后Hb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大、中剂量组疗效优于葡萄糖酸亚铁组。对120例缺铁性贫血小儿予氯高铁血红素。服液治疗(1—2m... 本文报告用氯高铁血红素每天300mg/kg、150mg/kg、50mg/kg治疗失血性小鼠。治疗后Hb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大、中剂量组疗效优于葡萄糖酸亚铁组。对120例缺铁性贫血小儿予氯高铁血红素。服液治疗(1—2mg/kg·d),治疗后Hb明显升高,FEP明显下降;治愈率达87.5%,总有效率100%;治疗结束后3月,6月及1年追踪随访示有87.5%、75%、60%小儿Hb≥110g/L。提示:氯高铁血红素治疗缺铁性贫血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高铁血红素 贫血 追踪调查 疗效 儿童
下载PDF
双歧杆菌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损伤及肠组织血小板活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斌 宋朝敏 +1 位作者 王红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48-549,共2页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危及生命的严重胃肠道急症^[1],2006年1月至7月,我们利用新生大鼠NEC模型,观察补充双歧杆菌对新生鼠NEC模型肠道形态学影响和肠组织血小板活化因子(pla...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危及生命的严重胃肠道急症^[1],2006年1月至7月,我们利用新生大鼠NEC模型,观察补充双歧杆菌对新生鼠NEC模型肠道形态学影响和肠组织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vating factor,PA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血小板活化因子 新生大鼠 双歧杆菌 肿瘤坏死因子Α 肠组织 肠损伤 新生儿期
原文传递
福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素清 吴斌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了解福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现状 ,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1999年 5月对福州市 10个托幼机构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 ,以检出的肥胖儿童与健康儿童按 1∶2进行配对调查。结果 福州市学... 目的 了解福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现状 ,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1999年 5月对福州市 10个托幼机构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 ,以检出的肥胖儿童与健康儿童按 1∶2进行配对调查。结果 福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检出率为 4 97% ;父母对食物营养价值的认识不正确 ,儿童有偏食、挑食的习惯 ,儿童锻炼时间短 ,出生体重过重是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福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患病率高于国内其他城市 ,应引起足够重视 ;而正确认识食物的营养价值 ,尽早发现问题 ,合理安排膳食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市 学龄前儿童 单纯性肥胖症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