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定位在急诊ICU患者困难深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茂 +4 位作者 杨俭新 吴红波 刘志海 干建新 江观玉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47-1048,共2页
深静脉置管对急诊ICU危重患者具有重要价值,但置管过程容易发生并发症或置管失败,给患者带来不利甚至非常严重的后果。国外研究发现在超声辅助下行深静脉置管能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现将急诊ICU16例常规解剖定... 深静脉置管对急诊ICU危重患者具有重要价值,但置管过程容易发生并发症或置管失败,给患者带来不利甚至非常严重的后果。国外研究发现在超声辅助下行深静脉置管能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现将急诊ICU16例常规解剖定位法穿刺失败或有置管困难因素的患者在超声定位下行深静脉置管的情况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置管 超声定位 ICU患者 急诊 ICU危重患者 解剖定位法 置管失败 操作时间
原文传递
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162例临床特点及转归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顾兴生 +1 位作者 王侃 陈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1期158-160,共3页
目的观察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情况,探讨急救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于2010年3月-2013月3月收治的162例严重多发性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 目的观察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情况,探讨急救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于2010年3月-2013月3月收治的162例严重多发性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一就诊时间、致伤因素、受伤部位、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是否急诊手术的差异。结果162例患者中,亨7.2%为交通事故所致,75.3%合并失血性休克,12.3%患者死亡。死亡组与生存组间性别、年龄、致伤因素、受伤部位及是否行急诊手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组发病一就诊时间和ISS分值[(2.3±0.7)h、(42.9±11.5)分]均显著高于生存组【(0.8±0.3)h、(21.8±5.6)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病死率较高,ISS分值与发病一就诊时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创伤 损伤严重度评分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Rockall评分系统的应用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顾兴生 王侃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520-52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患者Rockatl危险性积分的应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14例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接诊的AUGIB患者进行Rockall危险性积分评分,并分为低危组(≤2分)、中危组(3~4分)和高危组(≥5分),...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患者Rockatl危险性积分的应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14例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接诊的AUGIB患者进行Rockall危险性积分评分,并分为低危组(≤2分)、中危组(3~4分)和高危组(≥5分),比较住院期间及电话随访出院30天内各组患者输血、再出血和死亡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114例患者中,列入低危组29例(25.44%)、中危组45例(37.47%)、高危组40例(35.09%);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输血率分别为3.45%、24.44%、42.50Yoo(组间比较X2=13.56,P〈0.01),再出血率分别为6.89%、15.56%、30.00%(组间比较X2=6.38,P〈O.05),病死率分别为0%、2.22%、15.00%(组间比较X2=25.67,P〈0.001),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ockall危险性积分对AUGIB患者预后有较强预测价值,适合作为判断AUGIB预后和制定治疗措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Rockall评分 预后评估
原文传递
舍曲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红举 王靖飞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2年第S1期300-301,共2页
关键词 消化不良 含曲林 疗效
全文增补中
肥厚型心肌病肥厚程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5
作者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1999年第1期31-31,33,共2页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已非少见,其猝死率高,为提高本病的认识,对1989年1月~1996年12月入院的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符合WHO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超声心动图诊...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已非少见,其猝死率高,为提高本病的认识,对1989年1月~1996年12月入院的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符合WHO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超声心动图诊断,室间隔厚度与左室后壁之比大于1.3:1,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均≥13mm;并除外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狭窄或其他可以引起左室肥厚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瘤 肥厚程度 心律失常 心电图
下载PDF
高容量血液稀释对抗凝禁忌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研究
6
作者 周丽 顾兴生 +3 位作者 王侃 王曙光 陈佳楠 《浙江创伤外科》 2014年第5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稀释对抗凝禁忌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抗凝禁忌ICU患者60例,随机分为高容量血液稀释组(A组,35例)、对照组(B组,25例)。血液稀释组经右颈内静脉以20ml/(kg·h)的速率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稀释对抗凝禁忌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抗凝禁忌ICU患者60例,随机分为高容量血液稀释组(A组,35例)、对照组(B组,25例)。血液稀释组经右颈内静脉以20ml/(kg·h)的速率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对照组按0.7ml/(kg·h)速度输注生理盐水,补液时间均为1小时,连续补液3天。分别于开始补液前、补液1天、补液3天、抽取两组肘静脉血样,检测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浓度、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变形指数。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于补液前1天及补液结束后7天探测两组患者双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检查是否有下肢DVT形成。结果与输液前比较,补液1天及3天时高容量血液稀释组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所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高容量血液稀释组(A组)PT和APTT输液前后相比无显著差异,且在正常范围。对照组(B组)在补液1天及3天时血浆黏度降低且随着时间的延长,D-二聚体亦逐渐升高。A组与B组比较,在补液后1天和3天,A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D-二聚体不同程度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结论高容量血液稀释能够改善能改善ICU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降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容量血液稀释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对判断创伤性休克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涤病 方贤土 《现代实用医学》 2004年第7期409-409,共1页
目的 探讨血乳酸水平的动态变化与创伤性休克病人预后的关系。 方法 分析 4 2例创伤性休克病人 (死亡组 15例和存活组 2 7例 )的 1h内、12h、2 4h及 4 8h的血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死亡组病人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 ,... 目的 探讨血乳酸水平的动态变化与创伤性休克病人预后的关系。 方法 分析 4 2例创伤性休克病人 (死亡组 15例和存活组 2 7例 )的 1h内、12h、2 4h及 4 8h的血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死亡组病人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 ,而且持续时间长 ,存活组病人的血乳酸水平在 2 4小时内下降至正常。 结论 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是判断创伤性休克病人预后的一个良好指标。血乳酸水平越高 ,且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者 ,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休克 创伤性
下载PDF
脂肪栓塞综合征9例分析
8
作者 《现代实用医学》 2003年第6期387-387,共1页
关键词 脂肪栓塞综合征 骨折 休克 诊断标准 治疗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左心房扩大与房颤
9
作者 《现代实用医学》 2003年第7期424-424,共1页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心房扩大 心房颤动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