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警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杜国伟 殷波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警价值。方法: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组)和12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急性心肌梗死组)的心率减速力值和心率加速力值,并进行预警分析。结果:2组冠状...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警价值。方法: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组)和12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急性心肌梗死组)的心率减速力值和心率加速力值,并进行预警分析。结果:2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心率减速力值及心率加速力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1 a病死率:心率减速力值≥4.5 ms为1.66%,2.6~4.4 ms为7.50%,≤2.5 ms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急性心肌梗死组心率减速力各值中均无死亡病例;心率加速力值≤-7.0 ms,除急性心肌梗死组1 a病死率为0.83%外,余均未死亡。结论:心率减速力值测定能定量、单独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率减速力 预警 猝死
原文传递
实时超声血流速度的估算和24h动态心电图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何滟 +9 位作者 石伟 庞小华 吴强 陶山 张宗美 谈凌云 杜国伟 李倩 金海燕 冯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80-982,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血流速度的估算和24h动态心电图记录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超声血流速度估算与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观察组)和80例急性心肌梗死非恶性室...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血流速度的估算和24h动态心电图记录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超声血流速度估算与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观察组)和80例急性心肌梗死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对照组)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时超声血流速度各指标差异显著[Ts-sD:(44.6±12.4)ms︰(29.8±6.8)ms;Ts-maxD:(138.8±39.1)ms︰(84.6±18.1)ms;Te-masD:(131.5±35.5)ms︰(82.3±17.58)ms;均P<0.05]。4h动态心电图记录:观察组80例(100%)均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对照组3例(3.75%)为一过性室性心动过速,两组差异显著(P<0.01)。1年内病死率观察组为24例(30%),对照组2例(2.5%),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中5例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1年内均存活。结论:经实时超声血流速度估算值以及24h动态心电图记录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有关。对该类患者应立即采取电除颤、电复律及相关药物救治措施,以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超声心动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室性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心率减速力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预警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杜国伟 +6 位作者 李厚荣 殷波 李倩 李潇华 余华 金海燕 向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值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预警作用.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35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和40名健康者(对照组)的心率减速力(DC)值和心率加速力值,并进行1年内的猝死预警分析.结果 35...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值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预警作用.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35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和40名健康者(对照组)的心率减速力(DC)值和心率加速力值,并进行1年内的猝死预警分析.结果 35例DCM心力衰竭患者DC值≥4.5 ms,1年内死亡率为5.71%,DC值2.6~4.4 ms死亡率为20.00%,DC值≤2.5 ms死亡率为34.28%,DC值≥4.5 ms的患者与DC值2.6~4.4 ms和≤2.5 ms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名健康人(对照组)心率减速力各值中无死亡病例.心率加速力值≤-7.0 ms,除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组1年死亡率为2.85%外,余均无死亡.结论 心率减速力值测定能定量、单独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高危人群筛选与猝死预警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心率减速力 猝死
下载PDF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杜国伟 殷波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年第5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拟诊冠心病患者310例2周内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2组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开始后的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拟诊冠心病患者310例2周内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2组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开始后的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最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增加量。结果:冠心病组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最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随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最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逐渐增大(P<0.01);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最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与ST段压低值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最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增高可反映心肌缺血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平板试验 心率 冠状动脉造影术
原文传递
运动试验心率快速增加与冠状动脉病变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杜国伟 殷波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10期1255-1257,共3页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早期心率快速增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340例,2周内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者,与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开始后的运动1...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早期心率快速增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340例,2周内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者,与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开始后的运动15秒心率、第1分钟心率增加量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运动15秒心率、第1分钟心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运动15秒心率、第1分钟心率逐渐增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运动15秒心率、第1分钟心率与ST段压低值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运动最大代谢当量与ST段压低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运动15秒心率及第1分钟心率增大可反映心肌缺血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试验 心率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病变
原文传递
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衰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6
6
作者 杜国伟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CRP)预测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心力衰竭(HF)死亡率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51例AMI组,40例冠心病对照组患者入院第1d(1d)、第3d(3d)、第7d(7d)的高敏CRP(hs-CRP)水平。结果:AMI组的hs-CRP水平(3d,60 mg...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CRP)预测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心力衰竭(HF)死亡率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51例AMI组,40例冠心病对照组患者入院第1d(1d)、第3d(3d)、第7d(7d)的高敏CRP(hs-CRP)水平。结果:AMI组的hs-CRP水平(3d,60 mg/L)显著高于冠心病对照组(3 d,13 mg/L),P<0.001。AMI并发HF患者(31例)的hs-CRP水平[1d,(30±4)mg/L]显著高于未并发HF患者(20例)的[1d,(15±3)mg/L],P<0.01。AMI者在1年内的总死亡率:第3d hs-CRP峰值≥85 mg/L者为47%,hs-CRP峰值<85 mg/L者为8.8%,P<0.001;HF的死亡率:第3d hs-CRP峰值≥85 mg/L者为23.5%,hs-CRP峰值<85 mg/L者为2.9%,P<0.001。说明第3d的hs-CRP水平峰值与1年内的死亡率有关。结论:hs-CRP水平可做为预测AMI 1年内总死亡率和HF死亡率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心肌梗塞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死亡率
下载PDF
心功能和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预后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何滟 +5 位作者 杜国伟 李厚荣 殷波 李倩 李潇华 余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9期841-844,共4页
目的 探讨心功能指标与心率减速力值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测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和1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心率减速力、心率加速力值,并进行预警... 目的 探讨心功能指标与心率减速力值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测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和1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心率减速力、心率加速力值,并进行预警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100例AMI心力衰竭患者1支病变30例、2支病变55例、3支病变15例;1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支病变60例、2支病变35例、3支病变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死亡:AMI心力衰竭患者组LVIDD66.4 mm、LVEF 26.0%、FS 14.4%、DC≥4.5 ms 3例(3.00%); LVIDD 68.2 mm、LVEF 24.6%、FS 12.8%、DC2.6~4.4 ms 8例(8.00%);LVIDD 69.8 mm、LVEF 22.8%、FS 11.4%、DC≤2.5 ms 15例(15.00%),P<0.05;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LVIDD 47.0 mm、LVEF 50.4%、FS 26.8%、DC 2.6~4.4 ms 2例(2.00%);LVIDD 47.2 mm、LVEF 48.8%、FS 24.6%、DC 2.6 ms 3例(3.00%),P<0.05.AMI心力衰竭患者组LVIDD 68.2 mm、LVEF24.6%、FS 12.8%、AC≤-8.0 ms2例(2.00%);LVIDD 69.8 mm、LVEF 22.8%、FS 11.4%、AC≤-7.0 ms 3例(3.00%),P<0.05;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LVIDD 47.2 mm、LVEF 48.8%、FS 24.6%、AC≤-7.0ms 1例(1.00%),余均无死亡病例.AMI心力衰竭患者组与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比较,P<0.05.结论 心功能指标结合心率减速力值能定量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心功能测量 心率减速力 猝死
下载PDF
aVR导联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血管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潇华 +5 位作者 石伟 杜国伟 殷波 余华 梁艳 程颖 《中华全科医学》 2012年第1期43-43,15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形态与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血管病变的对比分析。方法对4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和80例对照组的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形态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相关血管病变进...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形态与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血管病变的对比分析。方法对4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和80例对照组的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形态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相关血管病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组aVR导联QRS波群呈rs(S)型共计77.77%,80例对照组aVR导联QRS波群呈rs(S)型1.25%,P<0.01。Ⅰ、aVR导联的ST段抬高≥0.1mV时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组中为66.66%,对照组为6.25%,P<0.01;而Ⅱ、Ⅲ、aVF导联的ST段压低≥0.05mV时前者74.35%,后者18.75%,P<0.01。相关血管病变比较:45例下壁心肌梗死aVR导联ST段抬高伴Ⅱ、Ⅲ>Ⅰ、aVL导联ST段压低,冠脉造影为右冠状动脉(RCA)病变55.55%,aVR导联ST段压低≥0.1 mV为左前降支(LAD)病变44.44%。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VR导联ST段抬高≥0.1 mV,冠脉造影为左主干(LM)病变51.28%,LM+RCA(右冠状动脉)病变48.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对照组均无冠状动脉病变,与前两者无可比性。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多呈rs(S)型伴ST段抬高为右冠状动脉(RCA)病变,伴aVR导联ST段压低为左前降支(LAD)病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aVR导联ST段抬高以左主干(LM)病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AVR导联 梗死相关血管 病变
原文传递
碎裂QRS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杜国伟 +6 位作者 李厚荣 殷波 金海燕 李倩 李潇华 向娟 郭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碎裂QRS波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碎裂QRS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方法将70例AMI碎裂QRS波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AMI组,35例DCM碎裂QRS波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DCM组,均接受电除颤、电复律、置入型心律转...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碎裂QRS波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碎裂QRS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方法将70例AMI碎裂QRS波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AMI组,35例DCM碎裂QRS波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DCM组,均接受电除颤、电复律、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及相关药物治疗,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MI组与DCM组接受治疗后24h存活率(91.42%vs 94.28%)、2周内存活率(81.42%vs 88.57%)、1年内存活率(72.85%vs 82.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共11例接受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后,1年内均存活。结论碎裂QRS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此类患者采用电除颤和电复律、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及相关药物治疗,能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性 心肌梗死 心肌疾病 除颤器 植入型 电抗休克
下载PDF
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电图ST-T改变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杜国伟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42-443,共2页
目的:探讨无明显心血管病(CVD)临床症状,有高甘油三酯(TG≥1.60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18mmol/L),静息心电图缺血型ST-T改变与冠心病(CAD)的关系。方法:对无明显CVD临床症状,有高TG/低HDL-C血症的550例[其中静息ECG有... 目的:探讨无明显心血管病(CVD)临床症状,有高甘油三酯(TG≥1.60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18mmol/L),静息心电图缺血型ST-T改变与冠心病(CAD)的关系。方法:对无明显CVD临床症状,有高TG/低HDL-C血症的550例[其中静息ECG有缺血型ST-T改变者250例(A组),无缺血型ST-T改变者300例(B组)]进行2年随访对比观察,观察其的CAD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2年随访期中,A组的CAD的发生率为16.00%,死亡率为3.20%;均显著高于B组的CAD发生率(2.00%),死亡率(0.66%),P均<0.001。结论:结果显示无明显CVD临床症状,有高TG/低HDL-C血症,伴有静息ECG缺血型ST-T改变对冠心病的危险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 脂蛋白类 HDL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心率减速力对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预警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晓华 +6 位作者 杜国伟 李厚荣 殷波 李倩 向娟 金海燕 郭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11期869-872,共4页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值对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预警作用.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60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和60名健康者(对照组)的心率减速力值和心率加速力值,并进行预警分析.结果 60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减速力值≥4.5 ms,1...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值对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预警作用.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60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和60名健康者(对照组)的心率减速力值和心率加速力值,并进行预警分析.结果 60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减速力值≥4.5 ms,1年内死亡率为3.33%%,DC值2.6~4.4 ms为6.66%,DC值≤2.5ms为13.33%,P<0.01;对照组心率减速力各值中无死亡病例,心率加速力值≤-7.0 ms.除肺心病患者组1年死病死率为1.66%外,余均无死亡.结论 心率减速力值测定能定量、单独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对肺心病心力衰竭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心力衰竭 心率减速力 预警 死亡
下载PDF
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杜国伟 李潇华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89-190,共2页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PAF)者的P波离散度(Pd)、P波最大时限(Pmax)、研究Pd及Pmax对PAF的预测价值。方法PAF者170例包括A组(特发性心房颤动88例)和B组(伴有高血压和/或冠心病者82例),健康对照组(C组)108例,测量各组的Pd和Pmax,并以Pma...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PAF)者的P波离散度(Pd)、P波最大时限(Pmax)、研究Pd及Pmax对PAF的预测价值。方法PAF者170例包括A组(特发性心房颤动88例)和B组(伴有高血压和/或冠心病者82例),健康对照组(C组)108例,测量各组的Pd和Pmax,并以Pmax≥110ms和Pd≥40ms为标淮,评估Pd、Pmax和Pd+Pmax对PAF的预测价值。结果A、B组Pd和Pmax增大(119.54±8.97ms,46.24±6.04ms)与C组(98.30±9.28ms,25.87±6.56ms)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Pmax≥110ms,Pd≥40ms及Pd≥40ms+Pmax≥110ms时,预测PAF的敏度性分别为86.4%、83.5%、80.2%;特异性分别为84.4%、89.9%、92.8%;阳性预测准确度分别为83.8%、88.6%、91.0%。结论PAF者Pd明显增大,Pd是有效预测PAF的体表心电图的一个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阵发性心房颤动 P波最大时限
下载PDF
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伴运动试验阳性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9
13
作者 杜国伟 《华西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873-875,共3页
目的:对无明显心血管病(CVD)临床症状者的高甘油三酯(TG)≥1.60 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18 mmol/L伴有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心电图(ECG)阳性和TET ECG阴性的缺血性心脏病(IHD)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对比观察。方法:对无明显... 目的:对无明显心血管病(CVD)临床症状者的高甘油三酯(TG)≥1.60 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18 mmol/L伴有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心电图(ECG)阳性和TET ECG阴性的缺血性心脏病(IHD)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对比观察。方法:对无明显CVD临床症状的2900例受试者检测TG/HDL-C、其中伴有TET ECG阳性(缺血型ST-T改变)者500例和TET ECG阴性(不伴有缺血型ST-T改变)者2500例进行了5年对比观察,预测其预后。结果:在5年随访的观察中高TG(≥1.60 mmol/L)/低HDL-C(≤1.18 mmmol/L)伴有TET ECG阳性者500例的IHD的发生(30例)率为6.00%;IHD死亡(14例)率为2.80%。而高TG/低HDL-C TET ECG阴性者2500例的IHD发生(25例)率为2.80%,死亡(8例)率为0.32%,P<0.001。表明高TG/低HDL-C伴有TET ECG阳性者是IHD的较大危险因素。结论:高TG/低H DL-C,伴有TET ECG阳性对IHD者的死亡率的预测有重要意义,提示二者指标共同作用对IHD者极为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甘油三酯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平板试验 心电图 缺血性心脏病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肺心病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HRT与预后 被引量:9
14
作者 冯伟 +4 位作者 杜国伟 刘伟 何健 刘娟 向晓霞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值对肺心病右心衰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分析。方法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65例肺心病右心衰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组(观察组)接受电除颤器、电复律及相关药物救治措施和65例健康者组(对照组)的心率减速力值...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值对肺心病右心衰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分析。方法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65例肺心病右心衰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组(观察组)接受电除颤器、电复律及相关药物救治措施和65例健康者组(对照组)的心率减速力值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5例肺心病右心衰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组的病死率:DC值≥4.5ms 24h内为1.53%,2周内为3.07%,1年内为6.15%;DC值≤2.5ms 24h内为7.69%,2周内为10.76%,1年内为15.38%,各值比较p<0.05;65例对照组心率减速力各值中无死亡病例。结论肺心病右心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存活率较低,病死率很高,对该类患者应立即采取电除颤器、电复律及相关药物救治措施,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心率减速力值测定能定量、单独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对肺心病心力衰竭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减速力 肺心病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预后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电风暴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杜国伟 +2 位作者 殷波 金海燕 李倩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2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室电风暴患者与扩张型心肌病心室电风暴患者及心肺复苏中交感风暴患者的预后对比分析。方法对35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室电风暴患者组与15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室电风暴患者组及10例心肺复苏中交感风暴患者组接受电除颤、...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室电风暴患者与扩张型心肌病心室电风暴患者及心肺复苏中交感风暴患者的预后对比分析。方法对35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室电风暴患者组与15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室电风暴患者组及10例心肺复苏中交感风暴患者组接受电除颤、电复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及相关药物救治的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5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室电风暴患者组、15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室电风暴患者组及10例心肺复苏中交感风暴患者组接受救治后24 h成功率分别为62.85%、66.66%、60.00%,前者与后两者比较,P>0.05;2周内存活率分别为48.57%、46.66%、50.00%,前者与后两者比较,P>0.05;1年内存活率三者分别为31.42%、33.33%、30.00%,前者与后两者比较,P>0.05。3组中有8例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后1年内均存活。结论心室电风暴患者的存活率较低,病死率很高,对该类患者应立即采取电除颤器、电复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及相关药物救治措施,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电风暴 预后
原文传递
窦性心率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厚荣 何娟 +6 位作者 杜国伟 李倩 殷波 向娟 金海燕 史旭 《心电与循环》 2012年第5期342-344,405,共4页
目的研究心率震荡(HR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213例急性心肌梗死≤3周的窦性心律患者入选,超声心动描记术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4h动态心电图测定HRT指标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及心率变... 目的研究心率震荡(HR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213例急性心肌梗死≤3周的窦性心律患者入选,超声心动描记术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4h动态心电图测定HRT指标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比较心源性死亡组与生存组各指标的差异;分析心率震荡指标与SDNN和LVEF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来衡量TO、TS、SDNN和LVEF对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平均随访206个月,剔除13例非心源性死亡病例,心源性死亡组36例,生存组164例,两组间TS与T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NN与TS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O.447,P〈0.01);LVEF与TS(r=0.93)和TO(r=0.85)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均P〈0.01);ROC曲线下面积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为TS〉LVEF〉SDNN。结论HRT参数TS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其预测价值高于传统的预测因子SDNN和LV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率震荡 心源性死亡
下载PDF
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杜国伟 殷波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3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与预后关系。方法:检测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2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组及50例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早搏组(对照组)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与预后关系。方法:检测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2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组及50例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早搏组(对照组)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左室射血分数(LVEF)3项指标,并观察3项指标与1年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震荡初始(TO)为(-0.38±2.34)%,震荡斜率(TS)为(2.30±1.10)ms/RR;扩张型心肌病组震荡初始为(-0.38±2.26)%,震荡斜率为(4.67±2.86)ms/RR;对照组震荡初始为(-2.26±3.16)%,震荡斜率为(8.60±6.84)ms/RR,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2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震荡初始为(-0.28±1.86)%,震荡斜率为(2.00±1.00)ms/RR,LVEF为(32.46±6.24)%;14例急性心肌梗死非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震荡初始(-0.21±1.23)%,震荡斜率(2.30±1.10)ms/RR,LVEF为(50.46±8.26)%。两组比较:震荡初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震荡斜率、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各指标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3组各指标与1年内的死亡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窦性心率震荡不一定能预测死亡率,死亡率的高低在于该种疾病病变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率震荡 震荡初始 震荡斜率 预后 研究
下载PDF
活动平板运动实验最大ST/HR斜率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杜国伟 +9 位作者 殷波 李潇华 李厚荣 李倩 金海燕 向娟 余华 郭敏 冉亮 潘楠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实验最大ST/HR斜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拟诊冠心病(CHD)患者280例2周内行活动平板运动实验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2组活动平板运动实验ST/HR斜率值与冠状动脉病... 目的探讨运动实验最大ST/HR斜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拟诊冠心病(CHD)患者280例2周内行活动平板运动实验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2组活动平板运动实验ST/HR斜率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结果运动ST/HR斜率[≥2.2μV/(次·min)]值CHD组明显高于非CHD组,P<0.01;而METs明显低于非CHD组,P<0.01。随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运动ST/HR斜率值逐渐增大,ST/HR斜率≥2.2μV/(次·min),1支血管病变为28.98%;ST/HR斜率≥4.0μV/(次·min),2支血管病变为32.60%;ST/HR斜率≥6.0μV/(次·min),3支血管病变为38.40%,血管病变支数与病例比较,P<0.05。运动ST/HR斜率值与ST段压低值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运动最大代谢当量(METs)与ST段压低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运动ST/HR斜率增大可反映心肌缺血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实验 ST/HR斜率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病变
原文传递
QT间期测量中的导联选择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太元 《心功能杂志》 1997年第3期183-184,共2页
QT间期测量中的导联选择黄佐贵吴太元(四川省万县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万县634000)关键词QT间期心电描记术导联测量体表心电图QT间期在不同的导联其测值不尽相同。而且选用哪些导联测量QT间期,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本文... QT间期测量中的导联选择黄佐贵吴太元(四川省万县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万县634000)关键词QT间期心电描记术导联测量体表心电图QT间期在不同的导联其测值不尽相同。而且选用哪些导联测量QT间期,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本文旨在通过对心电图正常的病人和心肌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 导联 心电图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余华 +9 位作者 李潇华 杜国伟 李厚荣 殷波 李倩 金海燕 向娟 郭敏 冉亮 潘楠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8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方法:选取45例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组和45例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电除颤、电复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及相关药物救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方法:选取45例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组和45例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电除颤、电复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及相关药物救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救治后24 h成功率分别为77.77%、100%,2周内存活率分别为66.66%、88.88%,1年内存活率分别57.77%、84.4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很高,对该类患者应立即采取电除颤器、电复律及相关药物救治措施,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