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磁共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颅内动脉评估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雯丽 卜宁 +4 位作者 李晓会 张桂莲 杨柳 衡东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目的 通过高分辨磁共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颅内动脉评估,探索脑梗死的病因。方法 纳入2017年6月-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1 w,且完成高分辨磁共振等血管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收集其年龄、性别、血... 目的 通过高分辨磁共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颅内动脉评估,探索脑梗死的病因。方法 纳入2017年6月-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1 w,且完成高分辨磁共振等血管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收集其年龄、性别、血糖、血脂、血压、吸烟史、同型半胱氨酸资料,根据DWI弥散受限部位,通过头部MRA确定责任血管,对责任血管应用3. 0T高分辨磁共振进行扫描。根据高分辨磁共振扫描结果分为斑块阳性组和斑块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将斑块阳性组分为前循环组和后循环组,比较两组斑块分布特点,管壁体积百分比,血管重塑指数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共纳入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经高分辨MR发现责任血管斑块阳性组34例,斑块阴性组18例。斑块阴性组中:脑动脉夹层9例(颈内动脉夹层4例,椎动脉夹层4例,基底动脉夹层1例),烟雾病2例,血管炎1例,血管无异常组6例。本研究中经高分辨MR发现的斑块阳性组中头部MRA正常者11例(11/34),头部MRA提示管腔狭窄及闭塞者23例(23/34)。斑块阳性组与斑块阴性组在高血压(P=0. 02)及年龄(P=0. 0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动脉斑块阳性组中前循环组12例(均为大脑中动脉);后循环组22例(基底动脉19例,椎动脉3例),前循环组与后循环组两组间在斑块分布特点(P=0. 68)、管壁体积百分比(P=0. 18)、血管重塑指数(P=0. 41)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联合高分辨磁共振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的评估有助于脑梗死病因判断。前后循环在斑块的分布、管壁体积百分比、血管重塑指数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隐源性脑梗死患者反常性栓塞量表评分与右向左分流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翟妮娜 +5 位作者 杨柳 张雯丽 张桂莲 吴海琴 展淑琴 卜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1-275,共5页
目的描述合并与不合并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的隐源性脑梗死(cryptogenic stroke,CS)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估CS患者RLS严重程度与反常性栓塞量表(risk of paradoxical embolism,RoPE)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 目的描述合并与不合并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的隐源性脑梗死(cryptogenic stroke,CS)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估CS患者RLS严重程度与反常性栓塞量表(risk of paradoxical embolism,RoPE)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4.1-2016.11合并RLS与不合并RLS的138例CS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control-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发现的RLS严重程度与RoPE评分的相关关系。记录c-TCD和对比增强经胸超声心动图(contrast-enhanced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c-TTE)两种检查方法静息下、Valsalva动作下RLS分级情况,分别比较两种检查方法静息下与Valsalva动作下RLS的发现率,并比较两种方法对RLS分级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RoPE评分与RL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ank correlation,r=0.26,P<0.05)。合并与不合并RLS的两组CS患者中,临床特征有所不同。Valsalva动作可提高c-TCD及c-TTE对RLS的发现率(P<0.01);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RLS分级方面具有中等程度的一致性(Kappa=0.428)。结论在合并RLS的CS患者中,RoPE评分与c-TCD评价的RL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Valsalva动作可提高c-TCD、c-TTE两种检查方法发现RLS的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向左分流 卵圆孔未闭 急源性脑梗死 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 对比增强经胸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COVID-19感染后急性脊髓炎(附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奚剑英 +3 位作者 孙一忞 杨仕林 李虹岐 赵重波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3年第4期418-424,431,共8页
目的 报道COVID-19(新冠病毒)感染后急性脊髓炎的临床,影像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5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新冠病毒感染后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以及药物治疗反应。统计(截至2023年2... 目的 报道COVID-19(新冠病毒)感染后急性脊髓炎的临床,影像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5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新冠病毒感染后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以及药物治疗反应。统计(截至2023年2月10日)Pubmed及万方数据库新冠病毒感染后急性脊髓炎病例的临床信息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38~85岁。3例患者脑脊液白细胞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均阴性;2例患者24 h鞘内合成率增加。MRI检查发现有脊髓病灶2例,无病灶3例;经免疫治疗后,3/4例改善、1/4例无明显改善、1例未接受免疫治疗。回顾47篇新冠病毒感染后脊髓炎的相关文献,共纳入53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7.61±18.40)岁。潜伏期1 d至3~4个月,中位数10 d。男性57.69%,女性41.51%。75.47%(40/53例)有肢体无力、感觉障碍和尿便功能障碍的脊髓病变三联征。MRI检查示84.91%(45/53例)有脊髓异常信号。经免疫治疗后81.13%(43/53例)有不同程度改善,9.43%(5/53例)完全改善,1.9%(1/53例)预后不详,7.55%(4/53例)未改善,9.43%(5/53例)死亡。结论 新冠病毒感染后急性脊髓炎以长节段脊髓病变为主,有少部分患者为短节段及无病灶。早期免疫治疗及积极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病毒 急性脊髓炎 长节段脊髓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