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研究的新时代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130
1
作者 国庆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27,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民族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民族工作也具有了新的内涵与新时代的特征。民族学应以习近平新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民族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民族工作也具有了新的内涵与新时代的特征。民族学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与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深刻内涵,把握民族工作的新方向,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重面向并研究如何建设之,进而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十九大报告 民族工作 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原文传递
记忆的多层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被引量:126
2
作者 国庆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57,共11页
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在逐步卷入现代化和全球化过程的同时,围绕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形成了现代中国社会不同层次的记忆,奠定了今日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基础。本文以记忆的多层性研究及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重新认识我国民族研究中的... 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在逐步卷入现代化和全球化过程的同时,围绕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形成了现代中国社会不同层次的记忆,奠定了今日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基础。本文以记忆的多层性研究及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重新认识我国民族研究中的民族走廊和环南中国海通道,延伸了费孝通先生的民族走廊学说和全球社会理念,既关注不同区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共同记忆整合出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又深入分析跨境、跨海民族的集体记忆与中华文化认同的关系,进而揭示多层性的共同记忆对于全球化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走廊 环南中国海通道
原文传递
分家:分中有继也有合——中国分家制度研究 被引量:88
3
作者 国庆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6-,108+110+112+114+,共13页
通常认为,中国的分家即是家庭整体的彻底破裂,犹如细胞分裂一样。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在中国的分家制度中,作为经济的家是分了,但作为文化的家是永远分不开的。分家实际上是分中有继也有合。“继”一则表现为“继人”,即对老人... 通常认为,中国的分家即是家庭整体的彻底破裂,犹如细胞分裂一样。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在中国的分家制度中,作为经济的家是分了,但作为文化的家是永远分不开的。分家实际上是分中有继也有合。“继”一则表现为“继人”,即对老人的赡养义务,一则表现为继宗祧,即对祖先的祭祀义务。“合”则指本家与分家、分家与分家之间的种种文化上的约定。这样,在家庭层次上的分与家族层次上的合就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这里的分,出自农民的现实生活需要;合,则是儒学价值的一种实现方式。由此可见,中国社会的大传统和小传统并不是对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家制度 家庭再生产 社会流动 个案 扩大家庭 兄弟分家 大传统与小传统 三角形 产权流动 本世纪初
原文传递
草原生态与蒙古族的民间环境知识 被引量:76
4
作者 国庆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2-57,共6页
本文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视角 ,利用田野调查和有关的文献资料 ,在对草原生态民族区草原生态现状认识的基础上 ,对于草原生态和蒙古族的民间环境知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论文以蒙古族的游牧传统和环境知识为中心 ,从蒙古族的游牧技术传统... 本文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视角 ,利用田野调查和有关的文献资料 ,在对草原生态民族区草原生态现状认识的基础上 ,对于草原生态和蒙古族的民间环境知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论文以蒙古族的游牧传统和环境知识为中心 ,从蒙古族的游牧技术传统、居住格局、轮牧的方式以及蒙古族的宗教价值与环境伦理等方面 ,较为全面地揭示了这些民间的与环境有关的知识 ,直接间接地对于草原生态的保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而对于造成草原生态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冲突所造成的“农牧矛盾”作了基本的分析。最后 ,笔者指出 ,对这些民间的知识体系 ,在具体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 环境知识 文化传统 游牧民族 草原生态民族区 农耕民族 蒙古族 游牧技术 环境保护
下载PDF
公共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被引量:66
5
作者 国庆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4,共10页
中华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公共记忆,是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重要基础。文章通过分析相关个案,阐述了从个体记忆到各民族集体记忆与各民族共同体认同,再到现代中国社会的公共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中华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公共记忆,是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重要基础。文章通过分析相关个案,阐述了从个体记忆到各民族集体记忆与各民族共同体认同,再到现代中国社会的公共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路径与机制。从公共记忆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形成过程与机制,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和中国的民族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记忆 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费孝通民族研究理论与“合之又合”的中华民族共同性 被引量:60
6
作者 国庆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23,共11页
本文立足对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性等概念梳理的基础上,把费孝通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置于中国文明历史进程的大脉络中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凸显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费孝通民族研究理论的... 本文立足对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性等概念梳理的基础上,把费孝通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置于中国文明历史进程的大脉络中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凸显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费孝通民族研究理论的回顾与反思,阐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内在运行机制和特点及其对新时代民族研究的重要启示。文中强调历史上各民族历经"合之又合"的内在运行机制,是在交往交流交融基础上的内在统一。费孝通的研究超越了传统的单一民族研究的限制,从区域和网络来研究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方法论上的拓展。不同的历史文化区域是在各民族文化交流、经济往来、社会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区域文化,进而互相汲取人文发展、共同发展的历史经验。通过对费孝通民族研究理论的思考,对于新时代的民族研究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乃至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性 合之又合
原文传递
家庭策略研究与社会转型 被引量:57
7
作者 国庆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共6页
家庭是中国社会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家的观念与家族结构的分析是社会学、人类学用来理解中国社会结构的必要途径。如采用家庭策略的分析视角,可将宏观的社会变迁过程与微观的家庭成员的行为及方式联系起来,考量家庭对社会转型的能动反... 家庭是中国社会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家的观念与家族结构的分析是社会学、人类学用来理解中国社会结构的必要途径。如采用家庭策略的分析视角,可将宏观的社会变迁过程与微观的家庭成员的行为及方式联系起来,考量家庭对社会转型的能动反映。如从社会、文化、民族、全球的视角,可以重新审视家庭、家族、亲属网络在快速变迁的当代社会中所呈现的特征,并可以将家庭策略为核心的主题,置于区域研究与全球社会、多元文化与民族发展等框架中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策略 社会转型 跨区域比较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中文化主体性的多重面向 被引量:57
8
作者 国庆 《求索》 CSSCI 2019年第2期4-12,共9页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主体性。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构成其显性记忆与符号表达,而社会结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其隐性基础与活力象征,综合而成文化生态区。保护和振兴文化主体性,需基于文化自觉,处理好"保人"与"保文化"...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主体性。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构成其显性记忆与符号表达,而社会结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其隐性基础与活力象征,综合而成文化生态区。保护和振兴文化主体性,需基于文化自觉,处理好"保人"与"保文化"的关系,避免"见物不见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主体性 文化自觉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表达与文化的文法 被引量:51
9
作者 国庆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41,共7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提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到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说明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经历了一次从"有形"到"无形"的洗牌。从概念的界定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包括文化的表达(如艺术、音乐、文学、宗教、戏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提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到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说明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经历了一次从"有形"到"无形"的洗牌。从概念的界定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包括文化的表达(如艺术、音乐、文学、宗教、戏剧及像视觉、听觉、味觉所表达出来的文化的信息等)和文化的文法(如感觉、心性、历史记忆、无意识的文化认同、无意识的生活结构和集团的无意识的社会结构等)。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下,文化的中心和边缘的划分要根据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而定,没有绝对的中心和边缘,也不能在非遗政策上厚此薄彼。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发展过程中,要面对文化结构的重组和运作功能的革新,这种重构在遵从民俗文化特质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选择和组合,才能在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迸发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的表达 文化的文法 文化重构
下载PDF
作为方法的华南:中心和周边的时空转换 被引量:45
10
作者 国庆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共9页
“中心”和“周边”是两个灵活的、相对的概念,从儒家文化的视角着眼,“周边”并不限于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还涵盖了包括东亚、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华南区域,“周边”的概念在汉族社会内部的不同民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等各... “中心”和“周边”是两个灵活的、相对的概念,从儒家文化的视角着眼,“周边”并不限于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还涵盖了包括东亚、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华南区域,“周边”的概念在汉族社会内部的不同民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等各族群的互动中,又有着新的内涵和外延。从这一研究视角出发,我们可以重新审视以宗族为中心的华南汉族社会结构的研究、华南族群与互动的研究、华人和东南亚社会的人类学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窥视华南视野下中国研究的特点。可以认为,华南研究已经具备了方法论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 周边 社会结构 华南 东南亚
下载PDF
宗族的复兴与人群结合——以闽北樟湖镇的田野调查为中心 被引量:34
11
作者 国庆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6-84,共9页
With the diversion of rural policy and syste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nomic unite of family at the end of seventies in 20th century,the connatural cultural condition and unique trait of lineage organization of cou... With the diversion of rural policy and syste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nomic unite of family at the end of seventies in 20th century,the connatural cultural condition and unique trait of lineage organization of country are revealed before us.The revival of lineage organization is undertaken by the endeavor of the popular authorities.The popular authorities “copy” the connatural lineage tradition and cultural ritual in some ways.At the same time,it also creates and produces lineage system and its ritual.The paper reveals the revival of lineage and social conjunction through editing genealogies,rebuilding Ancestral Halls and Ancestral Graveyards in the north of Fuki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制度 樟湖镇 田野调查 生态背景 人文社会 复兴标志
全文增补中
多学科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笔谈一) 被引量:42
12
作者 国庆 关凯 +6 位作者 施爱东 严庆 冯建勇 郝亚明 李静 田钒平 巴战龙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5-17,共13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研究的重大议题。这一议题内涵丰富,兼具学理性和实践性,意义深远而又充满挑战性。这方面的研究涉及面广,纵横交错,往往因时因地而异,可谓机理玄妙,非有一个多学科学术共同体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研究的重大议题。这一议题内涵丰富,兼具学理性和实践性,意义深远而又充满挑战性。这方面的研究涉及面广,纵横交错,往往因时因地而异,可谓机理玄妙,非有一个多学科学术共同体通力合作、长期跟踪、潜心钻研而不得将其研究透彻。学科是对于人类知识体系的划分,而现实社会是一个系统性的整体,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来实现。多学科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可将主题置于更为系统宏阔的学术视野,避免单一学科的诸多局限。多学科交叉融合能为学术进取提供强劲动力,有效的融会贯通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学科融合也是新文科理念的要义所在,以问题为中心,各学科围绕问题通力合作,互学互鉴,在交叉融合中守正创新。要而言之,加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从打造学术共同体走起。为此,严庆教授创意策划,本刊邀请多学科专家参与主题笔谈,并设专题栏目,以期实现星光交彻,集聚智慧,凝聚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学科融合 国家认同 民族主义
原文传递
文化、族群与社会:环南中国海区域研究发凡 被引量:38
13
作者 国庆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43,109,共10页
从历史上看,错综复杂的族群交流和贸易往来使得环南中国海区域内部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形成了多种网络关系,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文化特性。自现代生产体系在此区域快速扩展以来,这种网络和流动的关系又进一步... 从历史上看,错综复杂的族群交流和贸易往来使得环南中国海区域内部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形成了多种网络关系,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文化特性。自现代生产体系在此区域快速扩展以来,这种网络和流动的关系又进一步加深,并日益复杂化。环南中国海的区域研究,实际上是一个抽取和剥离这种文化和社会网络的过程,也就是说,从人出发的区域问题类型化研究是此区域研究开展的基本落脚点。从华南走向环南中国海区域,就在于考察族群互动和文化交流背后建立起来的山地文明、河流文明与海洋文明之间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南中国海 区域研究 族群流动 文化交流 区域网络
原文传递
身体的多元表达:身体人类学的思考 被引量:37
14
作者 国庆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48,共6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已扩展到许多方面,其中"身体研究"便是特别引人注目的新领域。以"身体"为核心,从中可以看出自然、文化、社会关系、权力政治等的多元的隐喻性质和族群标识。可预见的是,在现代性和...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已扩展到许多方面,其中"身体研究"便是特别引人注目的新领域。以"身体"为核心,从中可以看出自然、文化、社会关系、权力政治等的多元的隐喻性质和族群标识。可预见的是,在现代性和全球化浪潮的引发下,身体研究将会呈现出更丰富多元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研究 二元论 隐喻 多元
原文传递
大学改革与通识教育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李萍 梁庆寅 +20 位作者 朱维铮 陈春声 童庆生 甘阳 陈来 王晓明 周保松 童世骏 朱苏力 渠敬东 翟振明 蒋庆 丁耘 舒炜 张志扬 卢晖临 国庆 李大华 洪涛 强世功 刘小枫 《开放时代》 CSSCI 2005年第1期5-44,共40页
教育乃国家与民族文化命脉之所系,中华民族历经多次异族入侵劫掠及本土内乱相残而不坠,端赖一般国人对教育之重视。 今国力渐强,政府注资高等教育之力度亦见增进,况大学屡屡扩招,受教之众,前所未有。于此情势,倘教育方针有误,不仅虚掷公... 教育乃国家与民族文化命脉之所系,中华民族历经多次异族入侵劫掠及本土内乱相残而不坠,端赖一般国人对教育之重视。 今国力渐强,政府注资高等教育之力度亦见增进,况大学屡屡扩招,受教之众,前所未有。于此情势,倘教育方针有误,不仅虚掷公帑,并且误人子弟,遗祸未来。 有见于此,本刊邀集国内先进,聚首滨海南沙,以"大学改革与通识教育"为题,抒发高论。是为"首届开放时代论坛"。 以下内容,乃据2004年11月6、7两日会议之录音整理而成,刊布于此,尚望读者诸君参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改革 通识教育 扩招 教育方针 高等教育 读者 开放时代 注资 首届 政府
原文传递
乡村民宿“家”的生产过程与权力博弈:广东惠州上良村案例 被引量:34
16
作者 刘美新 蔡晓梅 国庆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84-1893,共10页
援引“家”的地理学相关理论,采用观察法和半结构化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探究上良村乡村民宿“家”的生产过程与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力博弈。研究发现:①上良乡村民宿“家”的生产是当地政府、旅游企业、村委及村民多方利益主体协商的结果... 援引“家”的地理学相关理论,采用观察法和半结构化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探究上良村乡村民宿“家”的生产过程与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力博弈。研究发现:①上良乡村民宿“家”的生产是当地政府、旅游企业、村委及村民多方利益主体协商的结果。政府、企业与村民对“家”的不同理解使之产生不同的生产逻辑,成为民宿“家”的生产过程中权力博弈的直接原因。②在“商业性家”的营造过程中,村民“临时的家”中物质和精神的匮乏不仅推进了“商业性家”的营建,也突显了“理想与现实,传统与商业”之间的矛盾冲突。③在“家”的重构过程中,政府、旅游企业与村民在“家”的物质景观、情感意义、边界意义及社会关系4个维度中展演了多元复杂的权力博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性家 乡村旅游 乡村民宿 生产者
下载PDF
基于H-I-S视角下传统村落分类与发展模式研究——以邯郸市为例 被引量:33
17
作者 陶慧 国庆 +1 位作者 冉非小 乔婧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2-95,共14页
随着工业与科技时代的到来,作为数千年农业社会基本单位的传统村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对于数量众多的乡村遗产来讲,静态的、冻结式的文物资源观不仅会增加财政负担,更会加剧村落的自然衰落,不利于充分发挥遗产的真正价值,因此在保... 随着工业与科技时代的到来,作为数千年农业社会基本单位的传统村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对于数量众多的乡村遗产来讲,静态的、冻结式的文物资源观不仅会增加财政负担,更会加剧村落的自然衰落,不利于充分发挥遗产的真正价值,因此在保护文化遗产多样性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展开转型发展研究迫在眉睫。文章首次关注村落主体(H)、产业(I)以及空间(S)的要素内涵与职能变迁,通过对H-I-S三者动态特征的探索,总结出它们虽存在着地理分异但却都有着多元化、复杂化与结构调整的演化趋势,以及三者在村落变迁过程中呈现出的多元互动关系。基于H-I-S三要素不同状态的组合,文章划分出空心村(H1I1S1)、内卷型(H2I1S1)、融合型(H2I2S2)、外延型(H2I1S2)与绅士化(H1I2S2)5种村落类型,归纳出整合发展、社区营造、生态博物馆、空间联动与文化再造这5类对应的发展模式。文章结合邯郸市的村落调研,讨论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村落类型、特征与发展路径,推动关注点由传统遗产式的保护向动态的以人为本的活化利用研究转移,以期实现传统村落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分类 发展模式 邯郸 H-I-S
下载PDF
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绅士化的动态表征与形成机制——以广东惠州上良村为例 被引量:32
18
作者 蔡晓梅 刘美新 +1 位作者 林家惠 国庆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68,共14页
随着中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乡村绅士化现象成为学术与现实关注的热点之一。文章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广东省惠州市上良村为例,试图探究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绅士化的动态表征与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绅士化的过程吸引了不同阶层主... 随着中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乡村绅士化现象成为学术与现实关注的热点之一。文章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广东省惠州市上良村为例,试图探究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绅士化的动态表征与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绅士化的过程吸引了不同阶层主体的加盟,政策、资本和相关利益者共同推动乡村阶层发生重构,形成了"经济驱动型""被动参与型""生活方式型"和"支持鼓励型"多阶层模式,呈现出混杂性和临时性的阶层表征。(2)乡村绅士化带来自然、文化与政治景观的多维变迁,融合了多重主体意志的乡村景观呈现出既是城市又是乡村的杂糅状态,进而使本地村民产生了地方和身份的困惑。(3)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限制了农村土地的自由流转,土地的争夺成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多重主体利益博弈的核心,也成为乡村绅士化阶层与景观动态表征背后的解释机制。研究丰富了乡村绅士化的内涵与外延,为理解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管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绅士化 乡村旅游 阶层 景观 土地
下载PDF
"公"的水与"私"的水——游牧和传统农耕蒙古族"水"的利用与地域社会 被引量:29
19
作者 国庆 《开放时代》 CSSCI 2005年第1期83-94,共12页
"水与文化多样性"的课题,已经成为全球社会从不同学科和视角所关注的热点之一。而对于中国这一多民族的国家而言,水的利用和开发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同时也在某一侧面反映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 "水与文化多样性"的课题,已经成为全球社会从不同学科和视角所关注的热点之一。而对于中国这一多民族的国家而言,水的利用和开发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同时也在某一侧面反映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选择笔者曾经调查的不同地区蒙古族的事例为中心,在"公"与"私"的框架下,考察蒙古族社会对水的利用的传统以及和地域社会的关系,同时也对来自外部的力量对这一社会的一些负面的影响作了探讨。并指出特别是在蒙汉等民族共居的社区中,水的利用和治理也反映了民族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社会 力量 学科 课题 侧面 同学 中国 国家 地区
原文传递
社会结合和文化传统——费孝通社会人类学思想述评 被引量:27
20
作者 国庆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9,共10页
关键词 社会人类学 思想述评 文化传统 费孝通 西方人类学 学术生涯 社会生活 学术研究 研究方法 西方社会 先生 本土化 地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