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口市江东新区马袅-铺前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超群 贾丽云 +12 位作者 胡道功 胡健民 张磊 杨肖肖 孙东霞 白世彪 宗开红 吕同艳 张耀玲 韩帅 韩建恩 杜建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3-417,共15页
1605年7月13日在海南琼山发生的M71/2级大地震为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造成琼北海岸带大面积沉陷与东寨港100余平方千米的陆陷成海,地震震中与强烈沉降区均位于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海口江东新区。构造地貌调... 1605年7月13日在海南琼山发生的M71/2级大地震为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造成琼北海岸带大面积沉陷与东寨港100余平方千米的陆陷成海,地震震中与强烈沉降区均位于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海口江东新区。构造地貌调查与钻孔联合剖面揭露表明,分布于江东新区的马袅-铺前断裂带由马袅-罗豆断层(F_(2-1))、海秀-东园断层(F_(2-2))及长流-珠溪河断层(F_(2-3))3条NEE向平行展布的北倾正断层组成,陆域全长约132 km,呈隐伏—半隐伏状态,总体表现为正断性质,局部兼右旋走滑。其中F_(2-1)断层长约132 km,第四纪以来断层垂直位移3.4~14.8 m,最新活动时代为早—中更新世;F_(2-2)断层长度大于50 km,全新世以来断层垂直位移1.8~3.3 m,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根据地震楔及断塞塘堆积判断F_(2-3)断层为琼山M71/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F_(2-1)断层长约58 km,上新世地层垂直位移112 m,最新活动时代为早—中更新世。结合马袅-铺前断裂带的最新活动时代及其与琼山M71/2地震的关系,提出了江东新区规划建设及建筑物避让活动断层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山M71/2级地震 发震构造 活动断层避让 马袅-铺前断裂 海口江东新区
下载PDF
海南岛北部晚新生代沉积物Sr-Nd同位素组成及其物源示踪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磊 +4 位作者 王超群 贾丽云 张耀玲 孙东霞 胡道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96-2006,共11页
海南岛北部(琼北)巨厚的晚新生代沉积物记录了海南岛晚新生代气候与环境演化信息。但关于该沉积物Sr-Nd同位素方法的物源示踪研究还比较缺乏。以琼北钻遇基岩的钻孔(ZK1-5)为研究对象,以Sr-Nd同位素组成为示踪手段,开展了其物源示踪研... 海南岛北部(琼北)巨厚的晚新生代沉积物记录了海南岛晚新生代气候与环境演化信息。但关于该沉积物Sr-Nd同位素方法的物源示踪研究还比较缺乏。以琼北钻遇基岩的钻孔(ZK1-5)为研究对象,以Sr-Nd同位素组成为示踪手段,开展了其物源示踪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北部于晚新生代中新世—更新世经历了从滨浅海相沉积—海陆交互相沉积—陆相沉积—火山喷发环境的转变,中新世海相沉积Sr同位素比值(平均值0.727002)整体高于上新世海陆过渡相和更新世陆相沉积的Sr同位素比值(平均值0.714917),表明海相沉积比海陆过渡相和陆相沉积风化程度更高。海相、海陆过渡相及陆相沉积的Nd同位素组成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较一致,表明海陆环境变迁并没有引起该地区物源发生重大变化。而琼北晚新生代沉积物εNd(0)值分布范围(-14.0~-5.1)与岛内花岗质岩石的εNd(0)值分布范围(-14.1~-5.2)基本一致,与岛内变质岩(1.2~8.5)和玄武岩类岩石(1.9~7.8)的εNd(0)值差别较大,表明其源岩主要来自海南岛花岗质岩石,变质岩和玄武岩贡献较小,这可能与岛内花岗质岩石分布范围广有关。对琼北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物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的认识,有助于深入理解晚新生代海南岛风化过程及环境变化,并对南海物源及古海陆环境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晚新生代 SR-ND同位素 物源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 南海北部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孝泉-新场地区须四段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孟万斌 +2 位作者 李敏 吕正祥 冯明石 《中国西部科技》 2011年第33期28-30,共3页
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曲线等分析,从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等方面对孝泉-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砂岩储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区须家河组四段储层孔隙类型可分为原生残余粒间孔、次生粒间溶蚀孔、粒内溶孔、铸... 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曲线等分析,从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等方面对孝泉-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砂岩储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区须家河组四段储层孔隙类型可分为原生残余粒间孔、次生粒间溶蚀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晶间孔和裂缝6种主要孔隙类型;研究区须四段砂岩中可见多种孔隙组合类型,主要有:残余原生粒间孔-溶孔型,晶间孔-溶孔型,其次还有少量的微孔、微裂缝型;孔隙结构可分为4种类型:Ⅰ类粗喉大孔型、Ⅱ类粗喉小孔型、Ⅲ类细喉大孔型以及Ⅳ类细喉小孔型等4种类型,其中Ⅰ类粗喉大孔型、Ⅱ类粗喉小孔型为较好类型储层孔隙结构,可以获得一定的工业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泉-新场地区 孔隙类型 孔隙结构
下载PDF
海南岛北部全新世最大海侵古岸线的发现及其意义
4
作者 张磊 王超群 +10 位作者 贾丽云 孙东霞 张耀玲 杨肖肖 韩建恩 韩帅 吕同艳 杜建军 赵希涛 胡道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69-2276,共8页
全新世大暖期的最大海侵对沿海地区具有深刻影响,但是海南岛北部全新世的最大海侵范围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高精度DEM数据解译以及野外钻探验证,发现海南岛北部全新世精确的最大海侵古岸线空间展布位置,其总面积约260 km^(2),其中约115 ... 全新世大暖期的最大海侵对沿海地区具有深刻影响,但是海南岛北部全新世的最大海侵范围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高精度DEM数据解译以及野外钻探验证,发现海南岛北部全新世精确的最大海侵古岸线空间展布位置,其总面积约260 km^(2),其中约115 km^(2)属于现今的江东新区规划建设范围内,占整个江东新区规划面积的38%。海南岛北部全新世最大海侵古海岸线的发现,不仅对理解南海全新世高海平面特征及规律提供琼北地区新证据,并且对海南自贸区(江东新区)应对未来海平面升高问题提供背景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海平面变化 古海岸线 江东新区 南海 全新世
下载PDF
海南岛东方地区第四系原八所组地层归属再讨论
5
作者 李孙雄 +10 位作者 黄武轩 吕昭英 袁勤敏 龚丹 谢群玲 魏昌欣 吕嫦艳 周进波 梁定勇 王勇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0-107,共8页
根据海南岛东方地区地质调查最新成果,对《海南省岩石地层》晚更新世八所组层型剖面进行精细研究,通过6个钻孔剖面层序、粒度、重矿物、地球化学特征、碎屑锆石年龄数据峰值及与中更新统北海组的接触关系等特征,认为该地区八所组为陆相... 根据海南岛东方地区地质调查最新成果,对《海南省岩石地层》晚更新世八所组层型剖面进行精细研究,通过6个钻孔剖面层序、粒度、重矿物、地球化学特征、碎屑锆石年龄数据峰值及与中更新统北海组的接触关系等特征,认为该地区八所组为陆相冲洪积沉积形成,其与北海组物源一致。因此东方地区的八所组与北海组实为同一套地层。应将东方地区原八所组归于北海组,从而导致整个海南岛地层格架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层序 重矿物 陆相冲洪积 北海组 八所组 第四系 东方地区 海南省
原文传递
致密砂岩自生伊利石的成因及其对相对优质储层发育的影响——以川西地区须四段储层为例 被引量:72
6
作者 孟万斌 吕正祥 +3 位作者 冯明石 张世华 李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3-790,共8页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四段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砂岩骨架颗粒中岩屑含量高而长石含量极低。自生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和高岭石,其中自生伊利石呈碎屑颗粒包膜、充填于次生粒内溶孔中的网状集合体和充填于粒间的非网状集合体3种方式产出。...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四段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砂岩骨架颗粒中岩屑含量高而长石含量极低。自生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和高岭石,其中自生伊利石呈碎屑颗粒包膜、充填于次生粒内溶孔中的网状集合体和充填于粒间的非网状集合体3种方式产出。第一种为早期形成的蒙脱石经伊蒙混层转化而来;第二种由埋藏期钾长石的伊利石化作用形成;第三种由钾长石和早期形成的高岭石在深埋期间通过伊利石化作用形成。自生伊利石的形成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发育具有双重影响。它能降低储层的渗透率,影响储层质量,但颗粒包膜伊利石可以阻止石英次生加大的形成从而保护原生孔隙,埋藏成岩过程中蒙皂石-伊利石的转化反应以及钾长石和高岭石的伊利石化作用能促进钾长石的溶解形成次生孔隙。因此,自生伊利石的形成对于砂岩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次生孔隙的发育具有积极作用,因而有利于相对优质储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自生伊利石 川西地区 须四段 相对优质储层
下载PDF
海口江东新区新近纪-第四纪标准地层与组合分区 被引量:6
7
作者 梁定勇 许国强 +5 位作者 肖瑶 陈晓清 李孙雄 文健 符彩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6期11052-11063,共12页
在新近纪-第四纪地层发育沿海地区,开展地层对比划分以及沉积特征研究,对于恢复古沉积环境、指导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地质灾害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选取海南岛北部海口江东新区内264个200 m以浅地质钻孔,以新近纪-第四系沉积... 在新近纪-第四纪地层发育沿海地区,开展地层对比划分以及沉积特征研究,对于恢复古沉积环境、指导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地质灾害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选取海南岛北部海口江东新区内264个200 m以浅地质钻孔,以新近纪-第四系沉积环境与地貌、岩石地层划分标准为指标,结合微体古生物、光释光测年等分析手段,系统分析海口江东新区新近纪-第四纪地层的分布范围、岩石组合和结构特征,建立起江东新区新近纪-第四纪标准地层。在平面上划分出滨海堆积平原Ⅰ区、三角洲平原Ⅱ区、河流阶地Ⅲ区、冲积平原Ⅳ区、火山岩台地Ⅴ区共5个一级地貌-地层区,结合纵向地层特征进一步划分了21种地层组合序列,拓展了区域第四纪地质应用研究,有利于提升海口江东新区内水工环调查精度和研究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口江东新区 新近纪-第四纪沉积 标准地层 地层组合分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