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存时间对黑水虻幼虫体重和营养物质的影响
1
作者 鹿 欧阳晨晨 +3 位作者 周雅豪 张云婷 闻治国 吴学壮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2,共5页
试验旨在阐明不同日龄黑水虻幼虫活体保存期间体重和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试验选取10日龄、12日龄、14日龄幼虫各6 kg,每个龄期为1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 kg,其中3个重复每天中午称量幼虫重量,用于测定体重损失;另外3个重复... 试验旨在阐明不同日龄黑水虻幼虫活体保存期间体重和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试验选取10日龄、12日龄、14日龄幼虫各6 kg,每个龄期为1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 kg,其中3个重复每天中午称量幼虫重量,用于测定体重损失;另外3个重复的幼虫在同样环境下存放,分别于第5、10、15、20天,每个重复取50 g幼虫称重,烘干后测定营养物质含量。结果显示:12日龄和14日龄幼虫鲜重第20天绝对损失均在50%左右。黑水虻幼虫活体保存15 d幼虫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保存5 d和10 d幼虫干物质含量(P<0.05);12日龄、14日龄黑水虻幼虫第10天和第20天粗蛋白含量高于第5天和初始幼虫粗蛋白含量(P<0.05),在保存第15天粗蛋白含量最高;14日龄幼虫初始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阶段。保存时间与日龄具有交互作用,保存时间×日龄能显著影响黑水虻幼虫的粗脂肪、干物质含量(P<0.05)。本研究揭示了黑水虻活体保存期间幼虫体内营养物质变化规律和消耗程度,本试验条件下,10日龄黑水虻幼虫进行运输和鲜活保存,且保存时间10 d内能获得较高的营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存时间 黑水虻 活体保存 重量损失 营养物质
下载PDF
饲料来源对黑水虻幼虫生长和虫体营养物质成分的影响
2
作者 鹿 周瑞 +2 位作者 张云婷 周雅豪 吴学壮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1-196,200,共7页
本研究以黑水虻幼虫为试验对象,探究不同饲料来源对黑水虻幼虫生长速率及虫体营养成分的影响。选取5日龄黑水虻幼虫2.4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0 g。按饲料来源分别为餐厨垃圾组、鸡粪组、猪粪组和牛粪组,测定黑水虻... 本研究以黑水虻幼虫为试验对象,探究不同饲料来源对黑水虻幼虫生长速率及虫体营养成分的影响。选取5日龄黑水虻幼虫2.4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0 g。按饲料来源分别为餐厨垃圾组、鸡粪组、猪粪组和牛粪组,测定黑水虻幼虫生长情况和虫体营养物质。结果表明:(1)试验结束后黑水虻幼虫干重依次为:餐厨垃圾组>鸡粪组>猪粪组>牛粪组,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饲料有效转化率餐厨垃圾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各组间干物质(DM)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依次为:餐厨垃圾组>鸡粪组>猪粪组>牛粪组。(2)黑水虻幼虫对粗蛋白质(CP)消化率依次为:餐厨垃圾组>猪粪组>鸡粪组>牛粪组,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餐厨垃圾组和牛粪组粗灰分(Ash)消化率显著高于鸡粪组和猪粪组(P<0.05)。(3)餐厨垃圾组黑水虻幼虫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餐厨垃圾组和牛粪组黑水虻幼虫EE含量显著高于鸡粪组和猪粪组(P<0.05)。鸡粪组黑水虻幼虫Ash、Ca和P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黑水虻幼虫营养成分与其饲料营养成分之间均呈正向线性关系(P<0.05)。综上所述,餐厨垃圾养殖的黑水虻幼虫干重最大,且虫体粗蛋白质含量最高,饲料有效转化率餐厨垃圾最好,鸡粪次之,猪牛粪最差;饲喂鸡粪的黑水虻幼虫Ash、Ca和P含量最高。黑水虻幼虫营养成分与其对饲料营养成分之间均呈正向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 营养物质 餐厨垃圾 鸡粪 猪粪 牛粪
下载PDF
铜源及水平对肉鸡抗氧化、血脂、免疫力、肠道菌群和铜代谢的影响
3
作者 周雅豪 张云婷 +3 位作者 鹿 闻爱友 闻治国 吴学壮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2-100,共9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柠檬酸铜和硫酸铜对爱拔益加(arbor acres,AA)肉鸡抗氧化能力、血脂、免疫力、肠道菌群和铜代谢的影响。将360只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种...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柠檬酸铜和硫酸铜对爱拔益加(arbor acres,AA)肉鸡抗氧化能力、血脂、免疫力、肠道菌群和铜代谢的影响。将360只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种铜源(硫酸铜、柠檬酸铜)和2种铜水平(10、20 mg/kg),试验期42 d,分为生长前期(1~21日龄)、生长后期(22~42日龄)两个阶段。测定肉鸡血清生化指标、肠道菌群和铜代谢。结果表明:生长前期(1~21日龄),与对照组相比,柠檬酸铜组和铜水平20 mg/kg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铜水平20 mg/kg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降低(P<0.05)。生长后期(22~42日龄),与对照组相比,柠檬酸铜组铜蓝蛋白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硫酸铜组铜蓝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铜水平10、20 mg/kg组铜蓝蛋白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铜水平20 mg/kg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生长全期(1~42日龄):与对照组相比,柠檬酸铜组肉鸡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提高(P<0.05);硫酸铜、柠檬酸铜组铜沉积率、回肠大肠杆菌浓度、盲肠乳酸菌和大肠杆菌浓度显著降低(P<0.05),铜摄入量、铜排泄量和铜沉积量显著提高(P<0.05);铜水平20 mg/kg组回肠乳酸菌浓度显著降低(P<0.05);铜水平10、20 mg/kg组铜沉积率、回肠大肠杆菌浓度、盲肠乳酸菌和大肠杆菌浓度显著降低(P<0.05),血清IL-6含量、铜摄入量、铜排泄量和铜沉积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柠檬酸铜组和铜水平20 mg/kg组对改善肉鸡血清生化指标、肠道菌群和铜代谢效果较好,更有利于肉鸡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源 肉鸡 抗氧化能力 血脂 免疫力 肠道菌群 铜代谢
下载PDF
肉鸭对糖渣和酱油渣养分利用率评定
4
作者 吴占月 郭艳红 +10 位作者 庄蕾 王宁 鹿 任雯雯 徐彤 王岐蒙 牛志力 曹俊婷 吴永保 吴森 闻治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33-4841,共9页
【目的】试验旨在对糖渣和酱油渣进行营养价值评定,测定其在肉鸭中的营养物质消化率、代谢能和回肠氨基酸消化率。【方法】代谢能及养分消化率采用排空-强饲法测定,共选取24只肉鸭,随机分为糖渣组和酱油渣组,每组12个重复,每重复1只鸭,... 【目的】试验旨在对糖渣和酱油渣进行营养价值评定,测定其在肉鸭中的营养物质消化率、代谢能和回肠氨基酸消化率。【方法】代谢能及养分消化率采用排空-强饲法测定,共选取24只肉鸭,随机分为糖渣组和酱油渣组,每组12个重复,每重复1只鸭,强饲量为60 g,排空和集粪时间均为48 h,收集肉鸭粪便样品,测定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总能。使用无氮饲粮法和回肠末端法测定回肠氨基酸消化率,选取60只肉鸭,随机分为糖渣组、糖渣无氮饲粮组、酱油渣组和酱油渣无氮饲粮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3只鸭,适应期3 d后分别饲喂试验饲料,4 h后统一屠宰取回肠内容物,测定氨基酸含量。【结果】糖渣中干物质含量为89.70%、粗蛋白质为21.98%、总能为26.47 MJ/kg;酱油渣中干物质含量为89.53%,粗蛋白质含量为26.65%,总能为24.06 MJ/kg。代谢试验结果表明,糖渣和酱油渣在肉鸭中的表观代谢能分别为18.09和8.59 MJ/kg,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57.46%和44.61%,粗脂肪消化率分别为84.88%和84.43%。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结果显示,糖渣和酱油渣试验中表观回肠消化率最高的是赖氨酸,分别为92.75%和55.60%。【结论】糖渣和酱油渣粗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含量和组成丰富,肉鸭对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利用率较高,可以开发作为肉鸭饲料原料应用在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渣 酱油渣 肉鸭 氨基酸回肠消化率 非常规饲料原料
下载PDF
白酒糟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肉鸭生长、肠道发育、肉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5
作者 鹿 吴占月 +6 位作者 郭艳红 王宁 任雯雯 吴永保 曹俊婷 吴学壮 闻治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65-5276,共12页
【目的】研究白酒糟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肉鸭生长性能、肉品质、肠道发育、血液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利用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雄性北京鸭14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鸭饲喂玉米-豆粕... 【目的】研究白酒糟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肉鸭生长性能、肉品质、肠道发育、血液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利用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雄性北京鸭14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鸭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白酒糟组鸭饲喂添加18%白酒糟的饲粮,复合酶制剂组鸭饲喂在白酒糟组基础上添加复合酶制剂500 mg/kg的饲粮。试验期分为1~14和15~35 d两个饲喂阶段。试验结束后,以重复为单位,采集血液、胸肌、排泄物和各段小肠,测定胸肌肉品质、血液指标以及营养物质表观利用率。【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白酒糟组和复合酶制剂组肉鸭14 d体重、1~14 d ADG显著降低,1~14 d F/G显著升高(P<0.05),且复合酶制剂组肉鸭1~14 d F/G显著低于白酒糟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白酒糟组和复合酶制剂组肉鸭15~35 d和1~35 d ADFI、F/G均显著增加(P<0.05),且复合酶制剂组肉鸭1~35 d ADFI、F/G显著低于白酒糟组(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复合酶制剂组肉鸭胸肌率显著降低(P<0.05),白酒糟组及复合酶制剂组肉鸭腹脂率显著升高(P<0.05),白酒糟组和复合酶制剂肉鸭胰腺指数以及复合酶制剂组肉鸭肌胃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白酒糟组及复合酶制剂组肉鸭十二指肠和空肠相对重量显著升高(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白酒糟组和复合酶制剂组肉鸭能量利用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白酒糟组相比,复合酶制剂组肉鸭粗蛋白质利用率和能量利用率均显著升高(P<0.05)。⑤与对照组相比,白酒糟组肉鸭胸肌pH 24 h、滴水损失以及复合酶制剂组肉鸭胸肌pH 24 h均显著升高(P<0.05),且复合酶制剂组肉鸭胸肌pH 24 h显著高于白酒糟组,滴水损失显著低于白酒糟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2个试验组pH 45 min均显著降低(P<0.05)。⑥各组间肉鸭血常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糟 肉鸭 生长性能 肉品质 肠道发育 营养物质表观利用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