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红色旅游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赋能农村旅游发展研究
1
作者 张超 《山西农经》 2024年第17期83-85,179,共4页
红色旅游是农村旅游产业宝贵的资源,其有效开发、利用关系着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着眼于山西省红色旅游国际化赋能农村旅游发展时面临的外语人才匮乏困境,分析出外语人才数量少、专业性不强,思想水平、政... 红色旅游是农村旅游产业宝贵的资源,其有效开发、利用关系着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着眼于山西省红色旅游国际化赋能农村旅游发展时面临的外语人才匮乏困境,分析出外语人才数量少、专业性不强,思想水平、政治觉悟有待提高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以提升山西省红色旅游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赋能农村旅游发展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国际化 外语人才 农村旅游 山西省
下载PDF
盛名之下:王韬在“委办本”中的实际作用
2
作者 《圣经文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03-124,共22页
王韬因着“文化名人”“知识精英”“维新先驱”的身份从众多“隐身的译者”中脱颖而出。由于资料挖掘不够细致、相关研究未竟充分,王韬助译“委办本”的事迹被后人敷演、拔高。本文在精读中西资料的基础上,还原“委办本”细节史实,分... 王韬因着“文化名人”“知识精英”“维新先驱”的身份从众多“隐身的译者”中脱颖而出。由于资料挖掘不够细致、相关研究未竟充分,王韬助译“委办本”的事迹被后人敷演、拔高。本文在精读中西资料的基础上,还原“委办本”细节史实,分析王韬的语言能力、信仰状况、翻译态度,以及“西人口授一华人手追”翻译模式中赞助人对文本的操控,对勘“委办本”“神治文一克隆存译本”“四人小组译本”“马礼逊译本”节录经文,力图较为允当地评价王韬在“委办本”翻译中的实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办本” 王韬 赞助人
下载PDF
林则徐的“高级翻译”梁进徳及相关人物探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东方翻译》 2019年第6期12-17,共6页
1839年至1840年,林则徐在粤主持禁烟期间,招募译员,赞助主持了一系列英文书籍报刊的翻译活动,以求"探访夷情,知其虚实,以定制驭之方"。这项翻译活动的成果颇为丰富,遗憾的是,译作均没有译者署名。近年来,学界不乏为这些"... 1839年至1840年,林则徐在粤主持禁烟期间,招募译员,赞助主持了一系列英文书籍报刊的翻译活动,以求"探访夷情,知其虚实,以定制驭之方"。这项翻译活动的成果颇为丰富,遗憾的是,译作均没有译者署名。近年来,学界不乏为这些"隐形的译者"正名的努力。中外学者关于林则徐"翻译班子"的论述,多转引自美国传教士暨香港史专家施其乐1967年发表的《林钦差的翻译》一文。其实,研究林公幕下译员,有丰富的材料可供挖掘。本文选择其中英文水平最高的梁进德,从差会档案、传教士日记、书信、传记、来华外商见闻录,以及传教士所办的报刊中爬梳史料,力图客观、细致地还原译者、译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进德 梁发 裨治文 美部会 《中国丛报》
原文传递
副文本视角下的怜为仁圣经注译本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圣经文学研究》 2022年第1期231-253,共23页
本文从副文本视角研究美国浸信会传教士怜为仁1848至1851年间相继付梓的三卷圣经汉译本《马太福音书注释》《创世传注释》《出麦西传注释》。这些译本的序、总论、跋、注、附录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透露出译者的翻译目的、译经思想、翻... 本文从副文本视角研究美国浸信会传教士怜为仁1848至1851年间相继付梓的三卷圣经汉译本《马太福音书注释》《创世传注释》《出麦西传注释》。这些译本的序、总论、跋、注、附录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透露出译者的翻译目的、译经思想、翻译策略、所用技巧、译经伦理、读者关怀,乃至其对汉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有鉴于此,副文本或许可以成为研究圣经汉译史和传教士圣经汉译本的一种可行路径,及一个颇具阐释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怜为仁 副文本 圣经注译本 新教传教士
下载PDF
《中国丛报》停刊原因新探
5
作者 《近代中国》 2020年第1期139-152,共14页
《中国丛报》是在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的刊物,它由美国基督新教第一位来华传教士美部会(American Board of Commisioners for Foreign Mission)的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gman)创办。1832年5月31日第一期创刊号在... 《中国丛报》是在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的刊物,它由美国基督新教第一位来华传教士美部会(American Board of Commisioners for Foreign Mission)的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gman)创办。1832年5月31日第一期创刊号在广州问世,中英鸦片战争期间一度转移到澳门和香港出版印刷,1845年又迁回广州印行,至1851年12月停刊,凡20卷232期,每卷600余页,共1378篇文章,其中90%是关于中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丛报》 出版印刷 来华传教士 裨治文 基督新教 停刊 本土出版
原文传递
从传教士汉译小说《红侏儒传》看基督教文学在中国的本色化 被引量:1
6
作者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20年第1期-,共13页
基督教文学在中国的本色化,即传教士以中国话本小说之形,叙写基督教思想文化之实,借助东方通俗文学的影响力,灵活主动地传播西方宗教思想的过程。2000年12月,美国汉学家韩南(Patrick Hanan)在《哈佛亚洲研究》上发表《中国19世纪的传教... 基督教文学在中国的本色化,即传教士以中国话本小说之形,叙写基督教思想文化之实,借助东方通俗文学的影响力,灵活主动地传播西方宗教思想的过程。2000年12月,美国汉学家韩南(Patrick Hanan)在《哈佛亚洲研究》上发表《中国19世纪的传教士小说》(The Missionary Novels of Nineteenth-Century China)一文,此后学界开始关注传教士模仿话本小说的语言和体例翻译创作汉文小说这一特殊的基督教"文字事工",探究其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本文试以《红侏儒传》为例,从翻译、改写、操控的具体策略技巧对比分析原作和译作,探究来华传教士及其中国助手将基督教文学本色化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色化 基督教文学 翻译 改写 操纵
原文传递
绛帐遥相设——美国汉学教席的设立及戈鲲化、卫三畏的交往 被引量:1
7
作者 《汉籍与汉学》 2021年第2期48-53,共6页
1784年,美国商船抵达中国,拉开了中美贸易和交流的序幕。此后,商人、海员、传教士、外交官梯航东来,他们将自己耳闻目睹的中国讯息带回美国,其中一些人甚至著书立说,永久地记录下他们对中国历史、语言、文化、风俗、世情的见解。这些闻... 1784年,美国商船抵达中国,拉开了中美贸易和交流的序幕。此后,商人、海员、传教士、外交官梯航东来,他们将自己耳闻目睹的中国讯息带回美国,其中一些人甚至著书立说,永久地记录下他们对中国历史、语言、文化、风俗、世情的见解。这些闻见认知由零散而系统,由肤浅而深入,最终形成了专业的美国汉学研究。1877年、1879年,美国两大老牌名校耶鲁和哈佛先后设立汉学教席,分别聘请美国资深传教士卫三畏和中国鸿儒戈鲲化为首任汉学教授,这应当被视作美国汉学建制化的基点。与此同时,故步自封的清朝人,很少有主动了解外界的意愿。直到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中国国门,中国人才开始赴欧美留学"取经","师夷长技"。在这种背景下,第一个登上哈佛大学讲台、向美国人"传道授业解惑"的戈鲲化与美国汉学里程碑式人物卫三畏之间的交往,意义非凡而隽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三畏 戈鲲化 汉学 《华质英文》
原文传递
译印俱佳,踵事增华——不该被圣经汉译史遗忘的台约尔
8
作者 《基督宗教研究》 2022年第1期143-159,共17页
台约尔出身英国传教世家,博学多才,为中文印刷和圣经汉译事业勤谨奉献多年。他有成熟系统的圣经汉译观,有修订《马太福音》汉译本的翻译实践活动,本该有更大的作为,可惜天不假年,最终成为一个被圣经汉译史遗忘的人物。本文拟通过伦敦会... 台约尔出身英国传教世家,博学多才,为中文印刷和圣经汉译事业勤谨奉献多年。他有成熟系统的圣经汉译观,有修订《马太福音》汉译本的翻译实践活动,本该有更大的作为,可惜天不假年,最终成为一个被圣经汉译史遗忘的人物。本文拟通过伦敦会档案、《中国丛报》、《加尔各答基督教观察者》等原始资料,厘清台约尔的中文著述与圣经修订活动、台约尔与“四人小组译本”的纠葛、台约尔与“委办译本”的关系,以及台约尔的圣经汉译观。希冀抛砖引玉,稍减“先锋者已被忘却”的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约尔 圣经汉译 四人小组译本 委办译本 圣经汉译观
原文传递
牛痘接种术入华详探与小斯当东种痘书首译之功 被引量:1
9
作者 《东方翻译》 2021年第1期64-69,共6页
1805年,英印总督、英国东印度公司广州商馆的大班和医生,努力将当时最先进、最有效的牛痘接种术传入天花病毒为祸甚烈的中国。为了让防“夷”森严的清朝官民接受新知,他们请“英国汉学之父”小斯当东将种痘法译成中文,以《英吉利国新出... 1805年,英印总督、英国东印度公司广州商馆的大班和医生,努力将当时最先进、最有效的牛痘接种术传入天花病毒为祸甚烈的中国。为了让防“夷”森严的清朝官民接受新知,他们请“英国汉学之父”小斯当东将种痘法译成中文,以《英吉利国新出种痘奇书》的书名刊行。小斯当东的译介工作促进了牛痘法在中国及东亚地区的传播,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永载史册的贡献。以往学界研究牛痘接种术入华,对东印度公司档案等原料发掘利用不足,探讨不够充分,诸多细节有待考辨;对小斯当东译种痘书往往只陈其事,对译者的翻译行为研究着力甚少。本文拟在这两方面作一定的努力,以期明晰牛痘接种术通过译介嘉惠中华的状貌。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当下,全球在抗击疫情上通力合作、相守互助的重要性更加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痘接种术 小斯当东 《英吉利国新出种痘奇书》 翻译行为 译介 防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