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增殖型狼疮性肾炎的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研究 被引量:104
1
作者 崔太根 侯凡凡 +14 位作者 倪兆慧 陈香美 张凤山 朱彤莹 赵学智 鲍春 赵明辉 王国保 钱家麒 蔡广研 李英楠 陆福明 梅长林 邹万忠 王海燕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72-676,共5页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治疗增殖型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选病理证实的活动性增殖型LN患者,对既往从未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在应用激素的基础上分别口服来氟米特(A组)或静点环磷酰胺(B组);对3个月前接受...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治疗增殖型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选病理证实的活动性增殖型LN患者,对既往从未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在应用激素的基础上分别口服来氟米特(A组)或静点环磷酰胺(B组);对3个月前接受过免疫抑制剂和激素治疗后复发者也给予来氟米特(C组)治疗。用药期间监测血压、血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抗核抗体及抗双链DNA抗体滴度、血沉和补体C3等。在第3、6个月时行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价。记录所有不良反应。6个月后行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结果共有51例患者参加了本试验,A组20例,B组16例,C组15例;有4例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试验,47例患者如期完成了试验。A组来氟米特治疗总有效率达80%,完全缓解率为40%;B组环磷酰胺治疗总有效率达75%,完全缓解率为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A、B组患者各项指标(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肌酐、SLEDAI)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来氟米特治疗总有效率达60%,完全缓解率为6·7%。A组不良反应主要是感染和脱发,感染以带状疱疹多见,有1例患者发生严重肺部感染。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激素用于活动性增殖型LN的诱导缓解治疗有较明显的疗效,耐受性尚好。其在维持缓解期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有待更长期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氟米特 狼疮肾炎 治疗 糖皮质激素治疗 临床试验研究 对照临床试验 狼疮性肾炎 增殖型 多中心 联合
原文传递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双盲随机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86
2
作者 胡大伟 鲍春 +5 位作者 陈顺乐 古洁若 栗占国 孙凌云 韩星海 倪立青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664-668,共5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益赛普,(etanercept)]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3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周1次口服空白模拟甲氨蝶呤(MTX),同时接受rhTNF...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益赛普,(etanercept)]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3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周1次口服空白模拟甲氨蝶呤(MTX),同时接受rhTNFR:Fc皮下注射治疗,每周2次,每次25mg;对照组每周1次口服定量MTX(每周7.5mg起,8周内增至15mg),同时每周2次皮下注射空白模拟rhTNFR:Fc。疗程24周。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治疗2周后,rhTNFR:Fc组ACR20有效率为35.59%,MTX组为2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rhTNFR:Fc组和MTX组的ACR20、ACR50和ACR7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rhTNFR:Fc组ACR20有效率为66.10%,MTX组是51.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rhTNFR:Fc组ACR20有效率为75.42%,且ACR70有效率优于MTX组(P<0.05),显示rhTNFR:Fc疗效强于MTX。两组药物之间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hTNFR:Fc用于治疗中、重度R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疗效;在前12周治疗期间,rhTNFR:Fc较MTX起效快、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类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甲氨蝶呤 关节炎 类风湿 临床试验 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皮下注射治疗 抗体融合蛋白 双盲随机 对照组 人Ⅱ型 临床研究 重组
原文传递
血清中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抗原升高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80
3
作者 鲍春 叶萍 +1 位作者 陈晓翔 叶霜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77-279,共3页
目的评估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 erase,GPI)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 atoid arthritis,R A)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00例R A病人、98例其他风湿性疾病病人和108名健康体检者... 目的评估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 erase,GPI)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 atoid arthritis,R A)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00例R A病人、98例其他风湿性疾病病人和108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中的G PI浓度,RA病人还检测了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heum atoid factor,RF)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结果RA病人中G PI的浓度为(2.4±5.0)滋g/m l,正常对照组为(0.12±0.14)滋g/m l(P<0.01),其他风湿病组为(0.12±0.08)滋g/m l(P<0.01),GPI的浓度在RA活动组和非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 A组23%的病人浓度高于2滋g/m l。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PI的浓度与RA病人的关节肿、疼痛成正相关。结论GPI在部分R A病人,尤其在活动期的RA病人血清中异常升高,可以作为RA临床诊断和评估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6-磷酸葡萄糖 异构酶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Logistic回归分析 升高 C反应蛋白(CRP) 抗原 双抗体夹心法 抗环瓜氨酸肽 factor GPI 健康体检者 类风湿因子 正常对照组 实验室指标 临床诊断 病人血清 RA
原文传递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0
4
作者 鲍春 黄文群 +1 位作者 陈顺乐 顾越英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研究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并与甲氨蝶呤 (MTX)进行对照。方法  60例活动性RA病人分别用来氟米特 ( 2 0mg/周 )及MTX( 15mg/周 )治疗 ,疗程为 2 4周 ,对两药在 12、2 4周时的疗效及观察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来... 目的 研究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并与甲氨蝶呤 (MTX)进行对照。方法  60例活动性RA病人分别用来氟米特 ( 2 0mg/周 )及MTX( 15mg/周 )治疗 ,疗程为 2 4周 ,对两药在 12、2 4周时的疗效及观察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来氟米特在 12、2 4周时的有效率分别为80 0 % ,83 3 % ,MTX为 70 0 % ,显示来氟米特对RA的疗效与MTX相近。来氟米特能显著改善临床实验观察指标 ,来氟米特的耐受性较MTX为好 ,其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副作用。结论 来氟米特为一新的有效的治疗RA的药物 ,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来氟米特 双盲试验 疗效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8年随访 被引量:57
5
作者 陈盛 陈顺乐 +1 位作者 顾越英 鲍春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的长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 5 0例SLE患者进行 18年 ( 1980— 1998年 )定群随访。结果 以发病时间计算其 1、5、10、15、18年生存率分别为 98%、98%、84 %、76%、70 %。死亡原因中 ,感染和...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的长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 5 0例SLE患者进行 18年 ( 1980— 1998年 )定群随访。结果 以发病时间计算其 1、5、10、15、18年生存率分别为 98%、98%、84 %、76%、70 %。死亡原因中 ,感染和肾衰为两大主要原因 ,各为 3 1%。比例风险析模型 (Cox回归 )分析表明诊断时符合ARA标准≥ 7项及血管炎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 (P <0 0 5 )。 13例 ( 2 6% )患者临床缓解 ,平均停药 12 ( 2~ 17)年。结论 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 ,SLE患者完全有可能长期缓解 ,其远期疗效与能否定期专科门诊随访密切相关。预防感染和肾衰、小剂量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降低激素用量是进一步提高SLE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访 系统性红斑狼疮 存活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56
6
作者 黄烽 邓小虎 +9 位作者 张亚美 古洁若 鲍春 张江林 胡大伟 林智明 杨春花 梁东风 郭军华 廖泽涛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14-320,共7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前6周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后6周为开放研究。143例活动性AS患者随机接受6周的每周2次rhTNF... 目的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前6周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后6周为开放研究。143例活动性AS患者随机接受6周的每周2次rhTNFR:Fc(25mg)或安慰剂皮下注射,主要疗效指标为达到ASAS20的患者比例,次要疗效指标包括达到临床显效的患者比例,与基线值相比BathAS疾病活动指数、BathAS功能指数、BathAS测量指数、脊柱痛、夜间痛、脊柱炎症、患者总体评估指数、肌腱端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改善的状况。结果rhTNFR:Fc治疗可使患者获得显著改善,6周时68%患者达到治疗反应,而安慰剂组仅28%(P〈0.001);其他各项疗效指标在治疗组也有明显的改善。rhTNFR:Fc耐受性好,最常见的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皮肤反应。结论rhTNFR:Fc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好,能迅速减轻AS的症状和体征,控制AS患者的病情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肿瘤坏死因子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与克罗恩病 被引量:40
7
作者 鲍春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3-236,共4页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重要的病理作用。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是一种针对TNF-α、人鼠嵌合的单克隆抗体,和人体中多种形式的TNF-α具有很强的结合能力,可以很好的阻断TNF-α的病理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重要的病理作用。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是一种针对TNF-α、人鼠嵌合的单克隆抗体,和人体中多种形式的TNF-α具有很强的结合能力,可以很好的阻断TNF-α的病理作用,从而治疗疾病。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AS)和克罗恩病(CD)的治疗试验中,英夫利西单抗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减缓甚至阻断疾病的慢性破坏。此外,英夫利西单抗也逐渐试用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取得良好疗效,同时具有很高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因此,英夫利西单抗是RA、AS和CD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夫利西单抗 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克罗恩病
下载PDF
Infliximab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双盲平行多中心临床试验 被引量:34
8
作者 侯勇 张奉春 +4 位作者 黄烽 吴东海 鲍春 倪立青 姚晨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658-663,共6页
目的评价infliximab与甲氨蝶呤(MTX)联合使用与单独使用MTX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双肓、平行、多中心试验。患者在入组前至少MTX治疗3个月,且MTX剂量稳定在7.5~20 mg/周,病情未得到满意控制。受试者在第... 目的评价infliximab与甲氨蝶呤(MTX)联合使用与单独使用MTX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双肓、平行、多中心试验。患者在入组前至少MTX治疗3个月,且MTX剂量稳定在7.5~20 mg/周,病情未得到满意控制。受试者在第0、2、6、14周分别接受3 mg/kg的infliximab或安慰剂静脉滴注,同时每周按同定剂量服MTX。受试者分别在试验的第0、2、6、14、18周随访.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疗效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价指标为指标。其中以ACR20为主要疗效指标,ACR50、ACR70、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评分、关节触痛数、晨僵持续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疲乏VAS评分、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健康状况问卷(HAQ)为次要疗效指标。结果本研究试验组87例、对照组86例。试验第2周时,infliximab+MTX组ACR20改善者占52.9%,对照组只有14.0%(P=0.0003);且关节肿胀数、关节触痛数、晨僵时间、疼痛VAS的评分、CRP、ESR等指标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8周,infliximab+MTX组ACR20改善者75.9%,对照组只有48.8%(P= 0.0003):ACR50改善者43.7%、对照组25.6%(P=0.01 1)。与单用MTX对照组相比,其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5),多数不良事件无需停药,试验组有1例结核感染者。结论Infliximab+ MTX治疗RA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MTX的疗效,能迅速改善RA的各项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炎性活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肿瘤坏死因子α 抗体 单克隆 INFLIXIMAB
原文传递
以急进性肺间质病变为突出表现的无肌炎的皮肌炎 被引量:30
9
作者 叶霜 黄文群 +7 位作者 吴美芳 邓筠 陈晓翔 杨程 郭强 顾越英 鲍春 陈顺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527-533,共7页
目的了解以急进性肺间质病变为突出表现的临床无肌炎的皮肌炎的临床特点转归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8—2005年住院的成人特发性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202例,按临床无肌炎的皮肌炎(CADM)、典型DM、PM进行分组,有无合并临床肺间... 目的了解以急进性肺间质病变为突出表现的临床无肌炎的皮肌炎的临床特点转归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8—2005年住院的成人特发性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202例,按临床无肌炎的皮肌炎(CADM)、典型DM、PM进行分组,有无合并临床肺间质病变(ILD)进行分层。对随访的145例DM/PM行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预后和危险因素。横断面研究用Logistic回归分析ILD相关的预测因子。结果①存在临床ILD是DM/PM预后的最重要危险因素,OR为4.826(95%CI为1.60~14.56.P=0.005);而亚临床ILD与无ILD的DM/PM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CADM、典型DM、PM之合并临床ILD存在不同的病情经过。CADM-ILD呈急进性ILD的临床模式,其6个月存活率仅为40.8%,中位数存活时间仅为10.2个月;而典型的DM-ILD呈现“次急进性”(sub-rapid progressive)的临床模式,5年存活率为54.0%,中位数存活时间为90个月;PM-ILD则为慢性经过,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72.4%和60.3%,中位数存活时间可达10年,部分DM-ILD和个别PM-ILD患者也可呈现急进性ILD的疾病模式。③Logistic回归显示:四肢近端肌力OR 3.374(95%CI 1.729~6.583,P<0.01)和血沉OR 1.025 (95%CI 1.002~1.049,P=0.032)与临床ILD呈正相关,血白蛋白水平OR 0.877(95%C1 0.792~0.970,P= 0.011)则与临床ILD呈负相关。④随访CADM(28例)的病程为3~80个月,其中CADM-ILD超过半数在1年内死亡(12/21);而病程>24个月的CADM(8/28例)预后良好。对于无ILD的CADM,主要予中小剂量的激素(<0.5~1mg·kg^(-1)·d^(-1))治疗,而CADM-ILD则多接受较大剂量的激素(≥1~2mg·kg^(-1)·d^(-1)),且多联用包括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霉酚酸酯在内的细胞毒药物,但对呈急进性ILD者缺乏疗效。⑤DM/PM随访病例的病死率为24.8%(36/145例),ILD及其并发症作为直接死因的占69.4%(25/36例),与ILD无直接相关的感染占25.0%(9/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无肌炎的皮肌炎 肺间质病变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25例肺部病变的调查 被引量:29
10
作者 郭强 顾越英 +6 位作者 黄文群 杨程 吴华伟 鲍春 王元 许建荣 陈顺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63-366,共4页
目的了解当前诊治条件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肺部病变表现和发生率。方法对525例1999-2003年来我院初诊的非感染性SLE病例进行胸部平片、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术(HRCT)、多普勒心脏彩超检查,分析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结果SLE肺部... 目的了解当前诊治条件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肺部病变表现和发生率。方法对525例1999-2003年来我院初诊的非感染性SLE病例进行胸部平片、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术(HRCT)、多普勒心脏彩超检查,分析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结果SLE肺部病变按发生率依次有胸膜炎/胸腔积液、间质性肺炎、肺动脉高压、小气道病变、急性狼疮肺炎、肺泡出血、肺挛缩综合征、肺栓塞等,总体发生率36.6%。男性胸膜炎累及率高于女性(37.5%vs24%,P<0.05)。大部分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可不明显,发病时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积分(7±4)分,与非间质性肺炎组差异无显著性。44%的病灶呈非对称性分布。早期渗出型病变全肺都可累及,晚期纤维化型病变以下肺和外周分布多见,36.8%纤维化型同时有渗出性病灶。经多普勒心脏彩超检查肺动脉高压发生率4.8%。结论肺是SLE常见的受累器官,总体发生率很高,表现多样,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值得引起重视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肺部病变 调查 肺动脉高压 间质性肺炎 胸膜炎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肠假性梗阻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2
11
作者 胡大伟 顾越英 +3 位作者 王元 鲍春 江尧湖 陈顺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27-229,共3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肠假性梗阻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提高对SLE合并肠梗阻的认识.方法对12例SLE合并肠梗阻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分析其发病情况、临床累及脏器、实验室检查、...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肠假性梗阻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提高对SLE合并肠梗阻的认识.方法对12例SLE合并肠梗阻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分析其发病情况、临床累及脏器、实验室检查、病程、治疗及预后等特点.结果发病年龄21~56岁,平均36岁,平均病程31个月.死亡5例.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者2例.有肾脏累及者9例,血液系统累及者6例,中枢神经系统累及者2例,循环系统累及者8例.其他:胃肠出血4例,腹水4例.2例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者入院前分别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和肠炎.2例曾行剖腹探查并部分小肠切除术,病理报告均提示肠道血管炎.结论SLE合并肠梗阻患者病情较重,常伴有其他脏器累及,病死率较高.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SLE患者易被误诊.有肠梗阻症状并有其他脏器累及者应排除有无SLE可能.肠道血管炎是引起肠梗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合并症 肠假性梗阻 实验室检查 预后 治疗
原文传递
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2
12
作者 叶霜 鲍春 +3 位作者 董宇启 林奋 郭强 陈顺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7-38,i002,共3页
目的探讨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pachydermodactyly)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总结6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关节累及情况、X线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6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14±3)岁,男性5例,女... 目的探讨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pachydermodactyly)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总结6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关节累及情况、X线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6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14±3)岁,男性5例,女性1例。临床表现为慢性、无症状性近端指间关节(PIP)周围膨大、肿胀。6例平均累及关节数(5±3)个关节,基本呈对称性分布,主要累及双侧的PIP2,3,4关节,仅有1例为单关节受累。实验室检查均正常。X线仅示软组织肿胀,而无关节和骨质的破坏。组织病理学特征为真皮层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结论本病尚不为风湿病专科医师所熟悉,应与各种可以累及PIP的关节炎进行鉴别。本研究试将pachydermodactyly的中文病名定名为“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 临床分析 治疗 诊断
原文传递
托珠单抗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史群 赵岩 +11 位作者 鲍春 李兴福 黄烽 朱平 栗占国 古洁若 张志毅 赵东宝 赵双玲 蒋秋第 田劲 张奉春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3-329,共7页
目的评价托珠单抗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治疗DMARDs疗效不佳的活动性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DMARDs疗效不佳的中重度活动性RA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入... 目的评价托珠单抗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治疗DMARDs疗效不佳的活动性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DMARDs疗效不佳的中重度活动性RA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入托珠单抗组(托珠单抗+DMARDs)或安慰剂组(安慰剂+DMARDs),每4周静脉滴注1次托珠单抗8m/kg,同时继续应用稳定剂量的DMARDs。完成双盲期的患者可以选择进入为期24周的开放期,接受每4周静脉滴注1次托珠单抗8mg/kg。主要观察指标:第24周时达到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RA疗效缓解20%(ACR20)、RA疗效缓解50%(ACR50)、RA疗效缓解70%(ACR70)的受试者比例;达到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3.2、DAS28〈2.6的受试者比例。结果(1)托珠单抗组t39例、安慰剂组69例患者完成了24周的双盲期临床观察,达到ACR20、ACR50和ACR70的受试者比例托珠单抗组(69.8%、38.8%、12.9%)显著高于安慰剂组(24.6%、10.1%、2.9%,P〈0.05)。托珠单抗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DAS28≤3.2及DAs28〈2.6的受试者比例的改善优于安慰剂组。托珠单抗组患者治疗后I型胶原羧基端吡啶并啉交联肽、ⅡA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基质金属蛋白酶一3水平下降。(2)48周开放期共有202例RA患者接受了托珠单抗治疗,达到ACR20、ACR50、ACR70的受试者比例分别为81.2%、60.4%、36.6%。DAS28降至2.760±1.402,50.5%的患者达到DAS28〈2.6。(3)托珠单抗组发生59例(42.4%)不良事件,高于安慰剂组(27.9%)。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托珠单抗组为0.7%,安慰剂组为5.9%。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感染,绝大多数为轻中度。托珠单抗组患者出现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显著升高;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托珠单抗 抗风湿药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1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肺间质病变初探 被引量:27
14
作者 黄文群 陈顺乐 +2 位作者 顾越英 鲍春 杨程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60-262,共3页
目的 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肺间质病变 (ILD)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 ,并根据临床、影像学及肺功能检查制定新的分型方法。方法 随机对 10 0例SLE患者进行胸片 ,高分辨CT扫描 (HRCT) ,肺功能和动脉血氧分压的同步测定。结果 HRC... 目的 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肺间质病变 (ILD)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 ,并根据临床、影像学及肺功能检查制定新的分型方法。方法 随机对 10 0例SLE患者进行胸片 ,高分辨CT扫描 (HRCT) ,肺功能和动脉血氧分压的同步测定。结果 HRCT诊断SLE患者的ILD阳性率为 77% (77/10 0 ) ,其敏感性高于胸片(38% )。 77例HRCT有ILD者肺功能和动脉血氧分压异常 ,分别为 35 .1%和 6 %。提出SLE合并ILD的临床分型新方法。分 3型 :临床前期型 ,急性肺泡炎型和慢性肺间质病变型。 77例HRCT阳性者分型分别为 92 .2 %(71/77) ,2 .6 % (2 /77) ,5 .2 % (4/77)。结论 SLE患者进行肺HRCT的检查 ,结合肺功能检查能发现早期I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肺间质病变 发生率 分型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71例的前瞻性研究和长期随访 被引量:26
15
作者 张巍 陈顺乐 +4 位作者 顾越英 任天丽 洪素英 狄文 鲍春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妊娠的母婴风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地观察1988— 1999年间仁济医院SLE患者妊娠结果 ,将患者分为病情控制 1年以上妊娠组 (A组 ) ,妊娠前 1年内有病情活动组 (B组 )和妊娠期首发病例组 (C组 )。分别...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妊娠的母婴风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地观察1988— 1999年间仁济医院SLE患者妊娠结果 ,将患者分为病情控制 1年以上妊娠组 (A组 ) ,妊娠前 1年内有病情活动组 (B组 )和妊娠期首发病例组 (C组 )。分别观察妊娠期及产后 0 5年内母婴情况并长期随访。结果  71例患者中A组患者 4 9例 ,B组患者 13例 ,C组患者 9例。 1例患者因严重狼疮活动而终止妊娠 ,另 1例患者产下双胎 ,出生活婴 71名。无新生儿狼疮 ,无母婴死亡。妊娠期SLE活动比例A组 9例 (18 4 % )显著低于B组 10例 (76 9% )和C组 9例 (10 0 % ) (P <0 0 1)。A组妊娠期新发肾炎显著少于B、C组 (P <0 0 5 ) ,产后 0 5年肾炎活动显著少于B组 (P <0 0 5 )。A组出生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显著少于B组 (P <0 0 5 )。A组患者中既往有无SLE内脏累及者之间比较 ,妊娠期SLE活动和胎儿异常的比例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SLE患者病情控制 1年以上妊娠 ,母婴安全度显著增高 ,既往有内脏累及不构成特别的风险。妊娠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妊娠 狼疮肾炎 胎儿生长迟缓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结核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杨程 王晓栋 +5 位作者 叶霜 张巍 胡大伟 王元 鲍春 顾越英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476-479,共4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结核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特点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37例SLE结核感染住院患者和65例随机抽取的SLE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等辅助检查的资料。结果在3...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结核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特点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37例SLE结核感染住院患者和65例随机抽取的SLE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等辅助检查的资料。结果在37例SLE结核感染患者中,肺结核13例(35%),肺结核合并其他部位结核者7例,肺外结核17例。与对照组相比,结核感染组的日平均激素的剂量和细胞毒药物使用较高,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年龄、病程、白蛋白/球蛋白、补体和激素冲击治疗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讨论SLE患者发生肺外结核感染的机会较大,且日平均激素的剂量和细胞毒药物是SLE患者发生结核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感染 结核 危险因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结核菌感染 相关因素分析 临床特点 激素冲击治疗 SLE患者
原文传递
三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细胞因子的建立 被引量:17
17
作者 胡大伟 陈顺乐 +6 位作者 沈南 薛峰 裴军 顾越英 鲍春 石学耕 史桂英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80-282,共3页
运用荧光标记的抗细胞表面抗原单抗及抗细胞因子单抗, 结合固定、破膜处理技术, 建立了三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方法, 探讨了不同刺激剂及细胞培养时间的选择, 并对5 例正常人产生IFNγ、IL4 的CD... 运用荧光标记的抗细胞表面抗原单抗及抗细胞因子单抗, 结合固定、破膜处理技术, 建立了三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方法, 探讨了不同刺激剂及细胞培养时间的选择, 并对5 例正常人产生IFNγ、IL4 的CD4 及CD8 细胞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产生IFNγ的CD4 及CD8 细胞明显多于产生IL4 的细胞, 并且产生IFNγ的CD8 细胞百分数比较CD4 细胞相对增多; 同时产生IFNγ/IL4 的CD4 、CD8 细胞较少。此方法可从单个细胞水平直接用于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细胞因子 三色法 检测
原文传递
神经精神狼疮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元 顾越英 +4 位作者 鲍春 陈顺乐 周滟 许建荣 钱可久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30-233,共4页
目的对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临床总结.方法对83例SL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42例为神经精神狼疮(NPSLE)患者;41例为无临床神经精神症状的SLE对照组.对两组病人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细胞计数、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 目的对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临床总结.方法对83例SL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42例为神经精神狼疮(NPSLE)患者;41例为无临床神经精神症状的SLE对照组.对两组病人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细胞计数、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沉;免疫学检测:补体、抗dsDNA抗体、可提取的核抗原(ENA)、间接荧光抗核抗体(IFANA)、抗磷脂抗体等;尿:尿常规、24 h尿蛋白;脑脊液:常规、生化、脑脊液压力、细菌、霉菌学检查、免疫球蛋白检测;影像学检查:脑电图(EEG)、脑CT、脑核磁共振.治疗:对于昏迷、癫痫大发作、急性意识障碍的重症NPSLE患者治疗的甲泼尼龙(MP)起始剂量约200~500 mg/d;对于一般认知障碍、磷脂抗体综合征、局灶性NPSLE(FNPSLE)的泼尼松剂量约1~2mg·kg-1·d-1.当MP剂量渐减至100 mg/d应及时适当应用环磷酰胺(CTX)、甲氨蝶呤(MTX)、硫唑嘌呤(AZA)等免疫抑制剂.统计学分析:Fisher′s精确试验和t检验.结果临床症状方面,NPSLE和SLE对照组比较,面部红斑(71%:44%)和皮肤/胃肠道血管炎的发生率(67%:27%)差异有显著性(P<0.001).血清学检测,两组比较,仅抗磷脂抗体(aCL)和/或抗β2糖蛋白1(β2GP1)差异有显著性,其发生率分别为43%和22%(P<0.05).42例NPSLE患者,其中33例为弥漫性NPSLE(DNPSLE),9例为FNPSLE.该两组比较,DNPSLE患者的蛋白尿和皮肤/胃肠道血管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FNPSLE(P<0.001).42例NPSLE患者,4例死亡;38例NPSLE治疗前后的SLEDAI积分分别为19.71和6.47,经统计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①NPSLE的确诊必须排除感染、电解质等其他原因所致的SLE中枢神经系统损害;②结合CSF、EEG、脑MRI分析可提高NPSLE诊断的敏感性;③对重症NPSLE患者,静脉滴注MP 500 mg/d×3 d是有益的,对临床和MRI呈现轻度至中等度损害的NPSLE患者,基本激素(泼尼松)剂量1~2mg·kg-1·d-1;④APS所致的NPSLE患者,中等剂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狼疮 诊断 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 神经精神症状 实验室检查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0
19
作者 纪宗斐 张卓君 +6 位作者 鲍春 赵东宝 林进 吴华香 何东仪 杜红卫 姜林娣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20-524,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和浙江地区风湿病患者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GIOP)现况及高危因素。方法在上海市和浙江省的7家医院内对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进行多中心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疾病史、激素使用史、骨折史及药物治疗... 目的了解上海和浙江地区风湿病患者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GIOP)现况及高危因素。方法在上海市和浙江省的7家医院内对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进行多中心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疾病史、激素使用史、骨折史及药物治疗史,同时进行常规及生化检查、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检查。了解GIOP患病率、治疗现况。采用矿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以上因素与GIOP的关系。结果在605例风湿病患者(主要包括SLE、RA、SS、血管炎等患者)中,GIOP患病率达到39.O%(236例),骨量减少达41.7%(252例),显著高于骨量正常者19.3%(117例)。其中SLE(198例)和RA(175例)患者更易出现骨量异常分别占80.3%(159例)和84.6%(148例)。GIOP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疾病病程、身高、体质量、绝经和骨折史等。45.5%(275例)的患者未使用任何药物进行GIOP的干预。结论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更易发生骨量减少和GIOP,随着病程延长,GIOP发生率越高。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关注和重视GIOP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糖皮质激素类 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口服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效果和安全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成 何建国 +29 位作者 卢献灵 单广良 吴炳祥 朱鲜阳 武广华 曾小峰 郭涛 柳志红 倪新海 程显声 顾晴 赵智慧 田红燕 李为民 张端珍 李梦涛 刘洪明 郭亚娟 沈节艳 张维君 刘双 周达新 鲍春 黄石安 陈建英 伍伟峰 黄凯 李长岭 王丽华 贺蓓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70-374,共5页
目的国外研究表明西地那非能有效地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活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但中国肺动脉高压患者服用西地那非的效果和安全性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明确中国肺动脉高压患者口服西地那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 目的国外研究表明西地那非能有效地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活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但中国肺动脉高压患者服用西地那非的效果和安全性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明确中国肺动脉高压患者口服西地那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根据右心导管检查结果进行病例筛选。所有入选患者口服枸橼酸西地那非25mg,3次/d,共12周。观察基线和12周后所有患者6min步行距离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主要终点是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次要终点包括:Borg呼吸困难积分、世界卫生组织(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的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以及临床恶化(指死亡、心肺移植、再住院等)的情况。还观察了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结果共入选14个中心的90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71例;年龄18~61岁,平均32.5岁。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15例,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9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6例。患者口服西地那非12周后,6min步行距离明显提高,由基线(342±93)m增加到(403±88)m,P〈0.001;Borg呼吸困难积分由基线2.9±2.6降至2.4±2.0,P=0.005;肺动脉平均压由(73±21)mmHg(1mmHg=0.133kPa)降至(67±19)mmHg,P=0.001;心指数由(2.6±1.3)L·min^-1·m^-2增加至(3.2±1.5)L·min^-1·m^-2,P〈0.001;肺血管阻力由(1744±908)dyn·s·cm。降至(1334±657)dyn·s·cm^-5,P〈0.001;而且世界卫生组织(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明显改善;口服西地那非副作用轻微。结论本研究表明中国肺动脉高压患者口服西地那非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降低肺动脉压、提高生存质量,并有良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地那非 高血压 肺性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