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创意写作:多元化时代文学史教学改革的思考——以“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为核心的考察 |
鲍昌宝
|
《肇庆学院学报》
|
2013 |
6
|
|
2
|
加强文学研究规范 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教学——广东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2002年年会综述 |
鲍昌宝
|
《肇庆学院学报》
|
2002 |
5
|
|
3
|
论左翼文学的人生与人性关怀 |
鲍昌宝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4
|
21世纪的新诗:走出语言的迷宫 |
鲍昌宝
|
《诗探索》
|
2004 |
4
|
|
5
|
编年体史料性的新诗史著作——读刘福春的《新诗纪事》 |
鲍昌宝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6
|
错位的新诗评价标准——对新诗合法性的文化反思 |
鲍昌宝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4 |
3
|
|
7
|
新诗的“原质”与“非诗化”思想:闻一多新诗理论综论 |
鲍昌宝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8
|
性别的建构与解构——张爱玲《茉莉香片》分析 |
鲍昌宝
吴丹凤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3
|
|
9
|
都市语境中的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
鲍昌宝
|
《肇庆学院学报》
|
2003 |
2
|
|
10
|
20世纪中国新诗的都市话语分析 |
鲍昌宝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1
|
穆旦与《圣经》——兼论穆旦的三部诗剧 |
鲍昌宝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2
|
“中生代”:命名与引领 |
鲍昌宝
|
《诗探索》
|
2008 |
2
|
|
13
|
郭沫若《笔立山头展望》的诗学意义——兼论现代诗歌中的生命新形态 |
鲍昌宝
|
《郭沫若学刊》
|
2003 |
1
|
|
14
|
十字街头上的十字架——论罗门的都市诗及理论 |
鲍昌宝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1 |
0 |
|
15
|
《宝砚庄》:从地域文化到地域文学的诗学转换 |
鲍昌宝
|
《肇庆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6
|
都市文化语境中的中国现代诗歌反思 |
鲍昌宝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1
|
|
17
|
意象时代的中国现代诗歌 |
鲍昌宝
康莉蓉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8
|
穆旦与《圣经》——兼论穆旦的三部诗剧 |
鲍昌宝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
2001 |
1
|
|
19
|
论程千帆先生的新诗创作 |
鲍昌宝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1
|
|
20
|
面向都市的中国现代新诗 |
鲍昌宝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