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忠孝观 被引量:8
1
作者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6,共7页
《世说新语·德行》撇开了华歆、王朗之徒的不忠不义之举,赞扬他们的"小廉曲谨"之行。以忠义入选《德行》的只有一则,而以孝行入选的却有十三则,其结果显示出:在玄学思潮的冲击下,魏晋士人援道入儒,重新建构他们特有的道... 《世说新语·德行》撇开了华歆、王朗之徒的不忠不义之举,赞扬他们的"小廉曲谨"之行。以忠义入选《德行》的只有一则,而以孝行入选的却有十三则,其结果显示出:在玄学思潮的冲击下,魏晋士人援道入儒,重新建构他们特有的道德观与价值取向。随着君权的衰落,门阀制度的确立,他们普遍接受了先亲后君、先孝后忠的思想。他们追求个性解放,做出种种越礼行为,但并不想废弃礼教,而是提出了"因时修制"、"缘情制礼",试图解决名教与自然的冲突。因此他们在推崇孝时并不只主守礼之孝,而是同样看重出于真情的死孝、心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魏晋士人 忠孝 名教
下载PDF
论阮籍《咏怀诗》的生命情结 被引量:2
2
作者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91-94,127,共5页
阮籍生活于魏晋易代之际 ,忧生切骨 ,陷入生命悲剧之中 ,他不屈地探索 ,企图超脱这悲剧人生 ,但往往陷入内心的冲突与矛盾中 ,表现为一种复杂的生命情结。阮籍的《咏怀诗》把这种情结艺术地再现出来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济世志的追求... 阮籍生活于魏晋易代之际 ,忧生切骨 ,陷入生命悲剧之中 ,他不屈地探索 ,企图超脱这悲剧人生 ,但往往陷入内心的冲突与矛盾中 ,表现为一种复杂的生命情结。阮籍的《咏怀诗》把这种情结艺术地再现出来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济世志的追求与裂变 ;礼教的否定与放达不羁的行为 ;归欤之情与归隐的否定 ;玄学生命家园的寻找与失落 ;游仙的矛盾与否定一切。阮籍在极度矛盾痛苦中 ,执着于生命的完美追求 ,在追求中展露出生命的本真 ,凸现出个体生命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怀诗》 生命情结 生命悲剧 生命超脱 阮籍 诗歌 魏晋时期 玄学
下载PDF
网络文学传播的伦理困惑与文以载道的传统伦理价值观导向 被引量:7
3
作者 兰甲云 曾海纯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0-114,共5页
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网络文学每年有三四万部网络小说作品签约,网络文学用户达到1.94亿,网络文学发展呈现繁荣景象。分析了因代写问题而出现的知识产权伦理困惑,研究探讨了网络文学文体、网络文学语言时尚的伦理问题,分析了目前网络... 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网络文学每年有三四万部网络小说作品签约,网络文学用户达到1.94亿,网络文学发展呈现繁荣景象。分析了因代写问题而出现的知识产权伦理困惑,研究探讨了网络文学文体、网络文学语言时尚的伦理问题,分析了目前网络文学评论的现状及其困难,对网络文学内容及其伦理价值观进行了探讨,认为网络文学要进一步发展,创作出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伟大的作品,其内容必须切入时代,有强烈的现实感,关注现实问题,同时必须要有正确的伦理价值观引导,建议继承中国古代文学中文以载道的风骚传统,实现网络文学发展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传播 传统文学 传统伦理价值观
下载PDF
现实忧患与生命超脱的矛盾纠葛——嵇康游仙诗简论 被引量:4
4
作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13-117,共5页
本文从嵇康的生命观入手 ,认为嵇康生活于魏晋易代之际 ,由于现实斗争的残酷 ,使他无法摆脱内心的痛苦 ,超脱生命的忧患。于是嵇康借游仙诗来抒发他的生命情感 ,把隐逸体玄融入游仙之中 ,使他的游仙诗与曹氏父子不同 ,不在于长生之想 ,... 本文从嵇康的生命观入手 ,认为嵇康生活于魏晋易代之际 ,由于现实斗争的残酷 ,使他无法摆脱内心的痛苦 ,超脱生命的忧患。于是嵇康借游仙诗来抒发他的生命情感 ,把隐逸体玄融入游仙之中 ,使他的游仙诗与曹氏父子不同 ,不在于长生之想 ,而在于免祸全身 ,不在于享乐自由的追求 ,而在于获得一种泯灭是非善恶与造化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忧患 游仙诗 隐逸 老庄玄学 文学评论 嵇康 魏晋时期 诗歌 生命意识
下载PDF
论陶渊明诗文的怀古、田园情结 被引量:4
5
作者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3期141-146,共6页
陶渊明的怀古情结主要在读古书、思古人、慕古风三个方面。他有如此之深的怀古情思:一是基于现实的黑暗,其怀古不乏"伤今""讽今"色彩;二是缘于孤独寂寞,其怀古主要是向古人寻求力量,在古人之中寻找知音,即所谓尚友... 陶渊明的怀古情结主要在读古书、思古人、慕古风三个方面。他有如此之深的怀古情思:一是基于现实的黑暗,其怀古不乏"伤今""讽今"色彩;二是缘于孤独寂寞,其怀古主要是向古人寻求力量,在古人之中寻找知音,即所谓尚友于千古;三是现实不足以安生立命,他必须为自己和他人复活那已逝的"黄唐""羲农""东户"时代,重建精神家园。陶渊明归隐选择田园,是因怀古与田园情结交织的结果,也是诗人想恢复淳真世风与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所做出的选择。当他真正归之田园、躬耕陇亩时,现实田园与他的理想田园相差太远,他痛苦的思索后为自己构筑了一个理想王国-桃花源。这一理想田园的构建是陶渊明怀古情结、田园情结、躬耕田园的生活实践这三者融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怀古情结 田园情结 桃花源
下载PDF
论曹植游仙诗 被引量:3
6
作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67-70,共4页
曹植对现实满怀忧患,内心压抑痛苦,建功立业的抱负无法施展,便借游仙这一幻想形式来超脱生命的悲剧。他希望保全生命,延长生命,建立不朽的功德,获得生命的永恒,也希望摆脱尘世的束缚,超脱于功名之外,追求道家式的逍遥。
关键词 游仙诗 诗歌 文学评论 曹植 心理分析 超脱 幻想
下载PDF
论阮籍游仙诗的特色 被引量:1
7
作者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58-62,共5页
阮籍生活于魏晋易代之际 ,忧生切骨 ,以玄学作为自己的生命哲学。而这种哲学已浸染到他的游仙诗创作中 ,使他的游仙之作与曹氏父子、稽康不同 ,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色 :羡仙之情与仙我的对立 ,脱俗与自由的追求 。
关键词 魏晋文学 游仙诗 仙我对立 脱俗自由 清雅素朴
下载PDF
司马相如《子虚赋》与《天子游猎赋》辨 被引量:3
8
作者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30,共5页
《文选》将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分为《子虚赋》、《上林赋》 ,一直沿用到现在。这使后人错误地把《文选》中分出的《子虚赋》当作游梁时所作。本文主要从司马相如本人以及《文选》分出《子虚赋》入手 ,与枚乘的《七发》进行比较 ,... 《文选》将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分为《子虚赋》、《上林赋》 ,一直沿用到现在。这使后人错误地把《文选》中分出的《子虚赋》当作游梁时所作。本文主要从司马相如本人以及《文选》分出《子虚赋》入手 ,与枚乘的《七发》进行比较 ,认为《文选》所分出的《子虚赋》只能作于武帝时。而将本来是一个整体的《天子游猎赋》分为两篇是不科学的 ,主张恢复《史记》《汉书》里面的称呼———《天子游猎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子虚赋》 《天子游猎赋》 枚乘 《七发》
下载PDF
论“竹林七贤”称号的动态生成过程 被引量:3
9
作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51,共7页
"竹林七贤"不见载于曹魏文献,不是因为政治残酷、文献缺失,而是因其在当时不被关注以及士风使然。西晋元康时期,由于贵游子弟的追慕、仿效,他们被士林关注、推崇,于是有"竹林七贤"之称,阴澹《魏纪》所载就是标志。... "竹林七贤"不见载于曹魏文献,不是因为政治残酷、文献缺失,而是因其在当时不被关注以及士风使然。西晋元康时期,由于贵游子弟的追慕、仿效,他们被士林关注、推崇,于是有"竹林七贤"之称,阴澹《魏纪》所载就是标志。东晋时期,随着士林热衷于"贤人"品藻话题,林下之风遂起,人们逐渐意识到他们的精神文化特征,将他们七人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以"竹林诸人"、"竹林名士"、"竹林七贤"称之,从而完成了这一生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七贤 名士 贤人
原文传递
论谢灵运、鲍照山水诗之差异 被引量:1
10
作者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48-51,共4页
鲍、谢山水诗存在着四个方面的差异:即抒发的感情不同;对待山水的态度及自我形象不同;选取的景色不同;诗的风格不同。并阐述了产生“鲍不如谢”之说的原因。
关键词 山水诗 差异
下载PDF
谈谈我国古代的生死观 被引量:2
11
作者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43-45,59,共4页
当人类摆脱蒙昧、挣脱动物崇拜的羁绊、面对人类自身的时候,虽然显示出清醒的自我意识,但同时又不堪生命悲剧意识的重压。而这种悲剧意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因人类生存时间的局限而产生的死亡和恐惧所带来的生命的毁灭感,另一个是... 当人类摆脱蒙昧、挣脱动物崇拜的羁绊、面对人类自身的时候,虽然显示出清醒的自我意识,但同时又不堪生命悲剧意识的重压。而这种悲剧意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因人类生存时间的局限而产生的死亡和恐惧所带来的生命的毁灭感,另一个是因人类生存空间的局限而产生的尘世的束缚所带来的生命的不自由感。因此,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们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探索,企图超越这两种局限,获得生命的永恒与自由。弗罗姆说过:“对死亡和对生命的悲剧一面发觉,是人类的基本特质之一。每一种文化都有应付死亡的问题。希腊人强调生命,认为死亡不过是生命的一种朦胧而阴沉的延续。埃及人把他们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信念上,相信人体不会腐朽。犹太人现实地承认死亡这一事实,他们相信,人在世间可以达到幸福与正义的境界,有这种信念,他们才能安于生命终将毁灭这一事实。基督教认为死亡是不真实的,因此拿死后还有生命的语言,来安慰忧心忡忡的人们”。而中国文化则不同,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古代 生命悲剧意识 神仙思想 文人士大夫 《山海经》 人类生存空间 自我意识 弗罗姆 老庄哲学 中国文化
下载PDF
《世说新语》曹操形象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9-82,共4页
《世说新语》对曹操着墨较多,充分肯定他为"乱世英雄"。为打造这一形象,刻意将叙事视角聚焦在真假"英雄"辨识上,以此颠覆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观念,英雄不在形貌、出身,而在才智、率真的本色。显然,该书所编撰的材料并... 《世说新语》对曹操着墨较多,充分肯定他为"乱世英雄"。为打造这一形象,刻意将叙事视角聚焦在真假"英雄"辨识上,以此颠覆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观念,英雄不在形貌、出身,而在才智、率真的本色。显然,该书所编撰的材料并没有损害曹操其形象,反而表现出对他的偏爱与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曹操 英雄 才智 率真
下载PDF
山涛与竹林七贤
13
作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21-123,共3页
关键词 魏晋时期 山涛 竹林七贤 文学研究
下载PDF
国外药学数据库及其主要服务方式简介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79-480,共2页
关键词 药学数据库 文献检索 数据库
下载PDF
论汉末士风的嬗变——从“婞直”到新人格的追求 被引量:1
15
作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97-102,共6页
东汉桓灵之际,党人力矫"保身怀方"的守节之风,在士人中掀起了一股"婞直"之风。但随着党锢之祸的到来,像陈寔这样的士人对"婞直"之风有所保留,主要据仁、德以理政、修身,想使废于上的风俗能在"清于下... 东汉桓灵之际,党人力矫"保身怀方"的守节之风,在士人中掀起了一股"婞直"之风。但随着党锢之祸的到来,像陈寔这样的士人对"婞直"之风有所保留,主要据仁、德以理政、修身,想使废于上的风俗能在"清于下"中得到整肃。像郭林宗这样的士人则走向论道讲学与人伦识鉴,开清谈之风,让士林倾慕不已。像黄宪这样的士人则更加超脱,从坚持志操与学问中走向逃避,在独立自由的人格追求中渗进玄学新人格的因子。"道性周全,无德而称"的新人格成为士林之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东汉党人 婞直 党锢之祸 士风
下载PDF
《世说新语》中“马融追杀郑玄”说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79-83,共5页
《世说新语.文学》将"马融追杀郑玄"这样失之常理的事置于首篇,其原因可归结为:一是马融为外戚豪家,难免为士人轻视、排斥,而郑玄为纯正的经学世家,士人自然愿意与之亲近。二是马融达生任性;慢待士子及后学;党附梁冀,草章诬... 《世说新语.文学》将"马融追杀郑玄"这样失之常理的事置于首篇,其原因可归结为:一是马融为外戚豪家,难免为士人轻视、排斥,而郑玄为纯正的经学世家,士人自然愿意与之亲近。二是马融达生任性;慢待士子及后学;党附梁冀,草章诬李固。这些行为招致士人的反感与不满。而郑玄则表现出士子们特有的操守与气节,赢得时人的尊重与赞扬。三是刘义庆借这样的故事"褒郑贬马",意在配合刘宋王朝倡导儒学,清算魏晋清谈之风和名士的纵情怪诞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郑玄 马融 身份 名节
下载PDF
论司马相如的儒家思想 被引量:2
17
作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4-168,共5页
汉初许多士人从诸侯之师友、宾客变为有固定职责的朝廷官吏,其思想逐渐从自由博杂走向尊崇儒学。汉赋从藩国走向中央,其兴盛、篇章体制、创作目的等与当时兴起的儒学密切相关。司马相如初以战国策士的心态、强烈的功名欲求,先侍从景帝,... 汉初许多士人从诸侯之师友、宾客变为有固定职责的朝廷官吏,其思想逐渐从自由博杂走向尊崇儒学。汉赋从藩国走向中央,其兴盛、篇章体制、创作目的等与当时兴起的儒学密切相关。司马相如初以战国策士的心态、强烈的功名欲求,先侍从景帝,未能如愿;后游梁失败,宣告了他游士人生的结束。受时势的影响,他接受文翁之遣"东受七经"。经过儒家思想的洗礼,他从极具战国策士之风的游士变为汉赋代表作家。其文多有称引经义之处,自始自终为大汉政治服务。既赞扬大一统,将帝王神圣化,又始终以讽谏为旨归,以维护西汉帝国的长治久安。其思想不是与儒家大相径庭,而是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策士 汉赋 儒家思想
原文传递
医学类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一席谈
18
作者 瞿祖呜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65-66,48,共3页
本文针对医学院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关键词 图书馆员继续教育 医学类 医学知识 图书情报知识 医学情报检索 数据库管理系统 图书情报专业 医药卫生 外语水平 计算机
下载PDF
论司马相如的创作心迹
19
作者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03-206,共4页
司马相如的创作心迹可分为三个时期:慕战国策士余风,辞官游梁,为创作辞赋打下坚实的基础;游梁归来,东受七经,担负起时代的使命,将文学、经学融为一体,进入创作成熟期;为文学侍从,作赋以讽,为大一统政治服务,欲拔弄臣之位。
关键词 司马相如 创作 心迹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之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03-105,共3页
本文认为要很好地完成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必须协调好古代文学与古代汉语课程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古代汉语的“工具课”作用,为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扫除障碍。其次必须引进新的理论框架,从教材那... 本文认为要很好地完成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必须协调好古代文学与古代汉语课程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古代汉语的“工具课”作用,为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扫除障碍。其次必须引进新的理论框架,从教材那种琐碎而简单的作家传记加作品的评述中跳出来,针对纷繁而复杂的头绪,梳理出文学的发展线索与规律;以情感为手段,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与古人的心灵沟通,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古代汉语 理论框架 情感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