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黑臭水体沉积物中新型溴代阻燃剂的污染特征
1
作者
黄晨晨
曾艳红
+5 位作者
管克兰
刘银娥
鲁
祺
鸿
汪善全
罗孝俊
麦碧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45-3954,共10页
测定了中国74个城市的173条黑臭水体沉积物中6种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的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十溴二苯乙烷(DBDPE)是沉积物中主要的NBFRs,其浓度范围为未检出~603.76ng/g干重,平均浓度占比高达(99.49±0.82)%;六溴苯(HBB)和五溴甲苯(...
测定了中国74个城市的173条黑臭水体沉积物中6种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的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十溴二苯乙烷(DBDPE)是沉积物中主要的NBFRs,其浓度范围为未检出~603.76ng/g干重,平均浓度占比高达(99.49±0.82)%;六溴苯(HBB)和五溴甲苯(PBT)占比较低.NBFRs的组成符合其在中国的生产和使用情况.尽管DBDPE、HBB和PBT均在不同城市间具有显著的浓度差异,但是总体呈现东部高(华南、华东和东北地区)、西部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分布格局,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化率是控制其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DBDPE作为多溴联苯醚十溴工业品(BDE209)的替代品,其在沉积物中的浓度仍普遍低于BDE209,且DBDPE/BDE209比值与各城市的生产总值和工业产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生态风险评价表明黑臭水体沉积物中DBDPE、HBB和PBT均不足以对水生生物造成暴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黑臭水体
表层沉积物
新型溴代阻燃剂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厌氧消化污泥微生物组研究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
3
2
作者
余泽晖
梁志伟
+2 位作者
李浩聪
鲁
祺
鸿
汪善全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053-2068,共16页
污泥厌氧消化是在消化污泥微生物组的协调下将剩余污泥中有机物转化为甲烷的微生物过程。与传统厌氧消化过程不同,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进料底物为含有大量微生物细胞及胞外多聚物等复杂大分子有机物的剩余污泥。因此,厌氧消化污泥微生物...
污泥厌氧消化是在消化污泥微生物组的协调下将剩余污泥中有机物转化为甲烷的微生物过程。与传统厌氧消化过程不同,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进料底物为含有大量微生物细胞及胞外多聚物等复杂大分子有机物的剩余污泥。因此,厌氧消化污泥微生物组的种群组成、功能及种群间互作关系等异常复杂,使厌氧消化污泥微生物组分析成为难点问题。但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的快速发展为消化污泥微生物组研究提供了契机,并迅速推动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本文从4个方面梳理、总结厌氧消化污泥微生物组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剩余活性污泥结构、组成及其厌氧消化;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测序的微生物组研究;基于宏基因组及宏转录组分析的微生物组研究;厌氧消化污泥微生物组研究案例分析。最后我们提出了厌氧消化污泥微生物组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厌氧消化
微生物组
宏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题名
黑臭水体沉积物中新型溴代阻燃剂的污染特征
1
作者
黄晨晨
曾艳红
管克兰
刘银娥
鲁
祺
鸿
汪善全
罗孝俊
麦碧娴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45-395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161160306,42277242,41977306,41931290,42207250)
广东省科技项目(2020B1212060053)
+1 种基金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SKLOG2020-7,SKLOG2020-4)
江苏省科技项目(BK20221141)。
文摘
测定了中国74个城市的173条黑臭水体沉积物中6种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的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十溴二苯乙烷(DBDPE)是沉积物中主要的NBFRs,其浓度范围为未检出~603.76ng/g干重,平均浓度占比高达(99.49±0.82)%;六溴苯(HBB)和五溴甲苯(PBT)占比较低.NBFRs的组成符合其在中国的生产和使用情况.尽管DBDPE、HBB和PBT均在不同城市间具有显著的浓度差异,但是总体呈现东部高(华南、华东和东北地区)、西部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分布格局,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化率是控制其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DBDPE作为多溴联苯醚十溴工业品(BDE209)的替代品,其在沉积物中的浓度仍普遍低于BDE209,且DBDPE/BDE209比值与各城市的生产总值和工业产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生态风险评价表明黑臭水体沉积物中DBDPE、HBB和PBT均不足以对水生生物造成暴露风险.
关键词
城市黑臭水体
表层沉积物
新型溴代阻燃剂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估
Keywords
black-odorous urban rivers
surface sediments
novel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分类号
X5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厌氧消化污泥微生物组研究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
3
2
作者
余泽晖
梁志伟
李浩聪
鲁
祺
鸿
汪善全
机构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山大学环境微生物组学研究中心
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053-2068,共16页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B030314012)~~
文摘
污泥厌氧消化是在消化污泥微生物组的协调下将剩余污泥中有机物转化为甲烷的微生物过程。与传统厌氧消化过程不同,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进料底物为含有大量微生物细胞及胞外多聚物等复杂大分子有机物的剩余污泥。因此,厌氧消化污泥微生物组的种群组成、功能及种群间互作关系等异常复杂,使厌氧消化污泥微生物组分析成为难点问题。但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的快速发展为消化污泥微生物组研究提供了契机,并迅速推动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本文从4个方面梳理、总结厌氧消化污泥微生物组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剩余活性污泥结构、组成及其厌氧消化;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测序的微生物组研究;基于宏基因组及宏转录组分析的微生物组研究;厌氧消化污泥微生物组研究案例分析。最后我们提出了厌氧消化污泥微生物组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厌氧消化
微生物组
宏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Keywords
Waste activated sludge
Anaerobic digestion
Microbiome
Metagenome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黑臭水体沉积物中新型溴代阻燃剂的污染特征
黄晨晨
曾艳红
管克兰
刘银娥
鲁
祺
鸿
汪善全
罗孝俊
麦碧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厌氧消化污泥微生物组研究方法及应用
余泽晖
梁志伟
李浩聪
鲁
祺
鸿
汪善全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